体重增加是公认的糖尿病危险因素。但中国人的体重指数(BMI, kg/m2)达到多少时需要进行体重干预,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
1993年,世卫组织将肥胖定义为BMI超过30。然而,随后的证据表明,亚洲人在较低BMI的情况下比白人更容易患糖尿病。2013年,英国医学机构曾将中国人的BMI预警值降低到27.5,以提醒中国人更早地关注体重和筛查糖尿病。
今年的欧洲肥胖症大会上,一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的BMI在26.9的时候,患糖尿病风险就与BMI为30的白人相同了。而且这个现象在去除社会经济地位和吸烟状况的干扰后依然存在。
doi: 10.1016/S2213-8587(21)00088-7.
非白人人群的BMI临界点较低是否是由于身体组分、生化特征、生活方式、遗传等差异造成的,目前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亚洲人群需要更早地干预体重变化。
可惜的是,当前相关的主流指南并没有明确的种族区分,这种做法忽视了东西方差异,也忽视了经济等其他因素的干扰。“一刀切”的做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社会,我们迫切需要更加细致的研究来指导临床实践。
针对这一问题,由多国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近日在《柳叶刀》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东亚人群,其健康的BMI上限应低于当前规定的正常值上限!
www.thelancet.com
这项研究覆盖了57个中低收入国家,共685616名25岁以上的成年人。对这些人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并根据BMI值分类为:体重不足(<18.5),正常(18.5~22.9),正常高值(23.0~24.9),超重(25.0~29.9),肥胖(≥30)。
这其中共纳入中国人8001名,平均年龄52.5岁,平均BMI值是23.5,糖尿病患者占8.5%。总体而言,超重占27.2%,肥胖占21.0%,而糖尿病患者中两者的比例更高,分别为31.6%和41.4%。不论男女,糖尿病患病率都随着BMI的增高而直线上升。
www.thelancet.com
在全球范围内,尽管没有达到超重,BMI处于正常高值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都明显高于正常人。这种现象在东亚最为明显,其中正常高值的东亚男性风险是常人的1.90倍,东亚女性是常人的1.53倍。
在超重人群里,东亚人依然是最易患糖尿病的其中男性的风险增高至常人的2.84倍,女性为2.18倍。而在肥胖者中,东亚人群同样傲视全球,男性风险高达3.93倍,女性也高达3.18倍。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个现象与财富和教育等因素无关,东亚人是名副其实的“易糖体质”。
更重要的是,当东亚男性的BMI临界值处在23.8附近时,其筛查糖尿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大约60%,东亚女性与此相似。
而我国目前将BMI正常值上限定为23.9,这意味着,以这个标准来执行的话,有4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前还无法意识到需要减肥,被误认为体重“完全正常”。
www.thelancet.com
就算以国内现行的宽松标准来看,中国人的体重状况也很不乐观。据统计,2018年我国的人均BMI水平是24.4,已经属于超重范围,肥胖率也接近10%。2010年至2018年间,平均每年人均BMI就增加近0.1。
我国近年来人均BMI的增长呈现出放缓趋势,但农村女性依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到2018年已经超过了城市女性。与此相对应,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的平均BMI上升幅度大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
doi: 10.1016/S0140-6736(21)00798-4.
我国居民的体重分布也有明显的地域区分。北方人的平均BMI比南方人高出2个单位以上。同样,华北和华南的肥胖患病率差异也超过3倍。与之相一致的是,我国北方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南方,例如,内蒙古高达19.9%,而贵州仅为6.2%。
有研究显示,青少年时期的超重可能会导致未来患代谢病的风险增加。目前我国有超过1/3的人口处于糖尿病前期,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doi: 10.1016/S2213-8587(21)00045-0.
而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重状况十分不乐观。6岁以下的儿童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别达到6.8%和3.6%;6~17岁的学龄期群体里,这一比例增高至11.1%和7.9%。并且这一趋势仍在恶化,这些超重和肥胖的青少年儿童将是未来我国糖尿病的“主力军”。
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强身健体,2016年,中国启动了“健康中国2030”计划,其中要求学龄儿童每天达到至少1小时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但目前的达标率仅有1/3。
www.lehuadisplay.com
由此可见,全民减重已经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体重的维持不应只以低于正常上限为满足,BMI最好要在23.0以内,这也是世卫组织提倡的健康目标。另外,在现行的中国标准里增加“糖尿病预警值”也值得一试。
参考文献
1.Rishi Caleyachetty, et al. Ethnicity-specific BMI cutoffs for obesity based on type 2 diabetes risk in England: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Jul;9(7):419-426. doi: 10.1016/S2213-8587(21)00088-7.
2.Yongze Li,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main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 BMJ. 2020 Apr 28;369:m997. doi: 10.1136/bmj.m997.
3.Felix Teufel, et al. Body-mass index and diabetes risk in 57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individual-level data in 685616 adults. Lancet 2021; 398: 238-48.  
4.Limin Wang, et al. Body-mass index and obesity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findings from consecutiv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s during 2004-18. Lancet. 2021 Jul 3;398(10294):53-63. doi: 10.1016/S0140-6736(21)00798-4.
5.Xiong-Fei Pan, et al. Epidemiology and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in China.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Jun;9(6):373-392. doi: 10.1016/S2213-8587(21)00045-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