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真叫卢俊团队
来源:真叫卢俊(ID:zhenjiaolujun0426)
文章已获授权
作为一个在合肥工作生活过的安徽人,近半年眼看着合肥两次冲上热搜,激动之余更多的可能是疑惑
因为这件事倒回10年前是很难想象的,那时候就连合肥人都会调侃自己生活在全国最大的县城里
而10年后的今天,合肥跨入了全国万亿GDP俱乐部,这10年GDP增幅达到272%
时间线再拉长一点,相比2001年,2020年合肥GDP增幅达到夸张的2990%
这是什么样的增幅呢,我们对比下

也就是说,从2001年开始,合肥以每年超越3-4个城市的速度,经济总量在不断攀升
合肥凭什么,有人说合肥会投资
合肥确实很会投资,不过在感慨这点之前,有没有人跟我一样疑惑

合肥哪来的钱
01
钱,从哪来
2006-2008年,合肥进入大建设时期,累计投资3974亿,相当于每天一睁眼就要掏出3.6个亿
而合肥的财政收入,直到2007年才刚刚超过100亿
跟人一样,城市没钱也没法发展,于是合肥开启了逆袭第一步
组建产业基金
以京东方为例,合肥在京东方10.5代线、彩虹8.5代玻璃基板产业建设中,建立了“合肥芯屏产业投资基金”
来源:企查查

先利用市场手段筹措资金,再拿来服务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顺便给自己搭建一个还可以循环利用的金融支撑体系
一改往日政府借钱,或者直接生投的方式,全市场化运作
现在的芯屏基金规模达到265亿,累计完成对外投资366亿,规模上看已经进入全国私募股权基金头部位置
这些资金全部投向“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上下游产业链,眼下正在转向新能源汽车方向
这就是合肥模式的 秘钥
类似办法,也被用到城市建设中,2006年开始,合肥城市建设酝酿新的投融资体制改革
这听起来好像是大多数城市都会做的事,其实不然,城市建设常规操作吃的是“财政饭”,发多少钱做多少事,很多时候只能被动适应城市发展
合肥在2006-2008年3年的城市建设中,融资超300亿,而2008年跟2005年相比,负债反而降到了50%
用当时合肥市长话说:人还是那个人,地还是那块地,只不过通过改革的运营思路、建设模式发生了变更,资金使用的效率更高、更安全
那有了钱的合肥,下一个问题就是
怎么投
02
合肥是怎么一步步成为一个“风投”的
合肥市委书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被问到“合肥怎么投”说了这两点:
1 符合产业发展的产业
2 国家新兴产业
但其实合肥在投资这块不夸张的说,堪比投行,我叫它投资三步曲
第一,让招商达到专业水平
各地招商局,一般都是美差,因为钱多活少,但是合肥招商局是个例外
没有专业招商制度,就自己摸索或者出去学习;没有专业人才,就自己靠一个个项目训练+培养
在合肥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份档案里我们看到,合肥为了强化招商能力,每年谋划不少于100个重大招商靶向型项目
对自己的招商团队,实行常态化产业招商培训,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商队伍,让队伍每个人都成为专家级顾问
同时这些靶向项目并不是毫无关联,如果铺展它们业务范围,你会发现这是一条重点产业链 
第二,招商团队找到好项目后,考虑到底要不要投,合肥分“四步走”
来源:央视《对话》栏目
➤ 第一步,先找专业团队
委托国内的顶尖专家进行论证,对意向投资对象的技术、市场进行全方位研判
➤ 第二步,才是市委书记提到的要关注国家层面的产业支持方向
就是高度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比如国家在智能汽车方面的发展风向,不过合肥还要更细一步
就是不仅要政策风向,还要再探头看风向下一步,比如,国家支持智能汽车之后,接着会支持它的哪种换电模式呢
这也是为什么蔚来汽车ceo李斌在合作前会被问到的一题:蔚来采用何种换电模式
➤ 第三步,也是灵魂一步,委托了专业机构
术业有专攻,政府做政府该做的事,其他的事留给市场、留给专业人士
比如,找法务、财务等系列专业机构,对即将要投企业进行全方位尽调
➤ 第四步,就是谈判
谈什么,投资+管理,包括资本退出后的管理细节,这里的每个环节都无比详细、周密、严谨
详细到什么程度,在对蔚来进行投资的时候,甚至把ceo李斌身边几乎所有人都电话了一遍,对企业、核心人物的信息都做到心中有数
像这样投出去的项目,很难不赚钱,因为都是“瞄准”后的
说完前两部,我认为合肥最厉害的还是三步曲中的最后一步,不仅有引入机制,还为自己设计了退出机制
就以京东方为例,合肥对京东方不仅有资金投入、发展支持,在京东方发展稳定之后,合肥开始酝酿退出机制
合肥在京东方6 代线、8.5 代线项目,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完成投资退出,差不多收益200亿,然后再拿着这笔钱去做下一笔投资
也就是说,退出来之后赚的钱,再拿去投下一个蔚来、下一个京东方
自此,合肥在产业投资这块,探索出了自己的模式: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
一进一退,产业发展了,产业链也搭建好了,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发展,这就是合肥厉害的地方
也就是说,赚钱并不是合肥的最终目的,城市发展才是
而城市发展的根基,就是产业
03
合肥产业有多厉害
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想从金融身上分一杯羹的时候,合肥这座城市立足产业发展这个主旨,坚持了20年
合肥的工业制造业在全市GDP贡献率超过40%
现在的合肥,六大主导产业在工业比重达到63.8%,家用电器等四个产业达千亿级,各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集群:
➤ 高新区,生物医药、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
➤ 新站区,平板显示
➤ 经开区,家用电器、装备制造
新站区京东方产业园,来源:合肥新闻联播
而合肥也开创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
“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 
而且一切基建、融资、投资,都围绕这条线不断细化细化再细化,以我们熟知的蔚来为例
2020 年 4 月,合肥市准确判断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引入互联网造车企业蔚来汽车
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合肥,接着我们就看到
➤ 大众汽车(安徽)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签约,大众汽车(安徽)将投资超20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一期制造基地
➤ 新安徽佳通工业园项目签约,拟投资70多亿,建设乘用子午线轮胎新工厂、商用轮胎新工厂等
➤ 康宁汽车内饰玻璃二期项目签约,增加投资1.35亿美元,康宁公司已有9个项目落户新站高新区
围绕汽车,合肥拉来了一整条智能汽车产业链
显示屏也是,引进京东方后,合肥开始布局显示屏产业,并通过家电行业芯片需求刺激、催生了芯片产业的发展
合肥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在通过投资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合肥市坚持全产业链布局,对产业链进行强化、补充和延伸
然后这些新事物也带来很多新名词,2020年7月起,合肥正式启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
由合肥市领导担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长,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这样的背景下,一个10年前寂寂无名的中部省会,变身全国新兴产业链最为齐全的城市,也不是什么太意外的事
04
这种合肥模式,是谁打造的
一套完整的发展模式就和钱一样,不会大风刮来

为什么是合肥,而不是其他城市,中部崛起战略点那么多,西部大城市也实力强劲,为什么偏偏是合肥,这个曾经的倒数省会
这背后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从十几年前的一次拆迁说起
2005年7月12日上午8点,18间违法建设门面房和1幢两层违法建设楼,被同时拆除
和以往拆迁不同的是,这两处分别属于合肥市委办公厅和合肥市人大办公厅
来源:酷玩实验室
细说起来,这背后就是体制生态的不断优化
什么是体制生态优化,就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钱从哪来”
合肥在改变融资方式之前,先来了一场投融资体制改革,原先合肥负责城市融资的三个部门相继被改革
而改革的效果,据当时的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自己说:组建起统一的投融资平台,融资能力由以前每年不到20个亿,一下子提升到200个亿
而这也几乎为合肥今天所有成绩按下了一个开始键,从这以后如果经常去合肥的人可以感受到,合肥几乎一年一个样
因为体制生态的优化,我们看到了合肥不仅酝酿了自己的发展战略,更有自己惊人的执行力
你很难想象,一个市委部门所有工作人员桌上都会摆放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做到极致了吗
也很难想象,体制内是“5+2,白+黑的工作常态
现在如果你有时间走进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中间有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面显示实时处理数据
我之前去办理了合肥市人才落户,全程只用了30分钟,里面还附带免费打印机
企业负责人也在这里扎堆,一系列企业流程都可以在这办理,平均用时6分钟
这就是合肥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人才,所付出的真实行动力
整个领导班子信奉邓小平的一句话:人一生会犯一些错误,但丧失机遇是最大的错误
是的,那些年的合肥,面临着一个时代机遇
05
这是一个机遇
在作家潘小平在《坐拥江淮》中写到合肥的领导班子时,有这样一段描述
他在不同的场合屡次强调现在的机遇对于合肥很难得,千载难逢,但也稍纵即逝,合肥已经承受不了再一次的等待
今天我们在追溯合肥的成长轨迹时,除了溢美之词之外,还应该看到一件事
产业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是合肥能成功的一个非常大的背景
从最早的浙江等沿海省份的服装产业的战略转移,再到当时轰动全国的联合利华从上海西迁合肥,合肥是产业转移的必经之地
2009年1月出现了我们安徽学子都知道的新名词,皖江城市带,当时并不以为然
但是我们再把它放到一张更大的战略规划中,就会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皖江城市带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的西向末端
末端意味着,一线城市的外溢,必须经过江浙地带,再来到中部地区
但是身处长三角一体化之中,对十几年前的合肥来说,承接产业转移,不是现在也是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事
所以这才是今天合肥背后,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
而对于承接产业转移,合肥也有自己的优势,据中国商报的一份数据
➤ 合肥综合商务成本约为东部沿海地区的75%
合肥是区域性金融中心,目前在合肥设立总部的金融机构有7家,国内金融机构设立的省一级分支机构约30家,各类金融和准金融机构网点超1000家
➤ 合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当于长三角的77.8%
作为中部城市,合肥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而且职业教育发达,各类职业学校109所,在校生19.2万人,各级专业技工22.8 万人,不愁用工需求
➤ 而且相比一线城市,合肥地多
合肥人均拥有土地面积是长三角的1.2倍,是珠三角的1.6 倍,投资成本较低
这才是今天合肥种种的细枝末节
而且
这个产业转移红利还在继续

合肥市科技局办公室负责人说:近五年,合肥市支持各类科技合作研发项目 23 项,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共建G60科创走廊...
今天的合肥被称作“最强风投城市”,其实这背后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故事脉络
从迎接时代发展机遇,承接国家战略布局,合肥的故事是一个中国城市的故事
只是这个故事的关键词肯定不是靠赌
用一位合肥领导的话说:不是‘赌博’是‘拼搏’,赌博是有今天没明天,拼搏是抓今天赢明天
以上为正文,来自巧克丽丽
内容已获独家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