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首天龙
人生有许多意料之外,不是惊喜就是灾难,虽然有大有小。但是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一个会先到来。几天之前,我写了一个帖子《说说宋江这个人》,自以为是地以为这是一篇安全的文字,作为一个码字的老炮,我已经变得非常得油腻了,坑坑洼洼的地方基本能回避过去,知道什么是令人陶醉的G点,我尽量不去撩拨它们,多吃菜少喝酒,见到傻逼绕道走,这是做人的原则之一!
没有想到的是这篇《说说宋江这个人》,在发出去不久之后就被违规了,有不少网友问我:还没有看到这篇文字,鬼哥你都胡说什么了?这个问题我实在无法回答,也只有回一个嬉皮笑脸的表情了,也有网友幸灾乐祸地表示:我就知道这篇文章不会长久,因为你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于是我必须伸出一个大拇指表示赞叹:人民群众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谁再说他们不明真相,我跟谁急!
《说说宋江这个人》存活的时间不长,但是被我侄子小明给看到了,熊孩子读后若有所思还问我:老叔,你说的在宋朝好汉们要吃一碗人肉酸辣汤来醒酒,还有那十字坡上的黑店里卖人肉包子,是真的吗?我说: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书里面就是这么写着的,白纸黑字映入眼帘,我总不能把人肉酸辣汤改成萝卜丝汆丸子,把十字坡的人肉包子改成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吧?若论吃人的历史,我们真的源远流长。二大爷一声断喝:二鬼子你丫闭嘴!
从前读鲁迅先生的书籍,看到他老人家说在中国书籍的字里行间,歪歪扭扭地写满了“吃人”二字,我很傻很天真地以为这是一种比喻,其实大先生说的是古代的“礼教”吃人,随着逐渐成长阅读的书籍越来越多,我惊奇的发现这所谓的吃人竟然不是虚幻地传说,而确实是古代人的一到美食佳肴,吃人的事迹不绝如缕在史书上出现,人们吃得有滋有味而且其乐无穷,让我在很长的时间里经常做噩梦,我曾经说过,我是一个胆小鬼。
曾经看到过一篇宋人的笔记小说,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在当时北宋的首都东京汴梁,有几个读书人是好朋友,平时经常在一起饮酒赋诗,你夸我前不见古人,我赞你后不见来者,互相吹捧要多不要脸就有多不要脸,把无耻当风雅是中国文人的一大品性,这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被保持流传都如今。话说有这么一天,他们当中的其中一个说:我听说在汴梁郊外新开了一家人肉酒楼,那里面的人肉可都是新鲜的,现宰现卖而且都是上品的好人好肉,咱们哪天去光顾一下如何?
哪里有酒香哪里就是行走的方向,更何况还有鲜嫩可口的人肉可吃?改天换日这几个雅人还真的就去了这家人肉酒楼,当时的汴梁人如何点菜我知道,是不是会像现在的广东人进酒楼先点一条鱼,再点一道汤,再点一个野味,其余的都不是大事,随便上吧!人家哥几个进了这人肉酒楼之后直奔主题,有两个人直接奔后院去了,因为那里用绳索拴着一个个新鲜的食材,都是大活人,年龄有长有幼,性别有男有女,身材有胖有瘦。
这二位大爷都是美食家,吃人肉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的,随随便便指点了几个人,这个人腿肉烧烤,那个人肩膀红烧,这个女人的乳房清蒸,那个小孩给我们做成肉丸子汆个汤。就在这期间,有一个哥们发现院子的角落里拴这一个女人,年龄不大大概在二八左右,虽然骨瘦如柴却面容姣好,清洗出来应该也算是个美人了,尤其是一双眼神令人心生爱怜之意,这哥们在突然之间心生一念,把掌柜的叫了过来,说:这个人我买了,饭后带走!
话说这几个雅人在酒足饭饱之后各自回家,后院拴着那个妙龄女子已经在穿上了衣裳,算是被客人给打包带走了。毕竟这也是一个人啊,与主人交流起来不是问题,而且交流得还特别得好,天生聪慧聪明伶俐的样子,一来二去的让主人动了纳为小妾的念头,男子汉大丈夫说纳妾就纳妾,没有和谁要商量一下的余地,于是不拜天地就入洞房了,十个月之后亲朋好友接到宴请的帖子:弄璋之喜!人家得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篇宋人写的笔记小说故事到这个桥段上就开始抒发感慨了,原来这个笔记小说的作者是吃斋信佛的,因果报应的观念根植在他的心田当中,他写这个故事是在告诫世人,做好事是有好报的!本来故事中的男一号人到中年尚无子嗣,这是古代中国人生育观中最忌讳的事情,不是说好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么?只是因为在无意当中救人一命行了大善,这不老的苍天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回报!记得那天我读完这篇故事,去阳台上抽了一根烟,然后又吃了一根儿冰棍儿!
中国古人向有做“正史”的习惯,文天祥的一首《正气歌》做得气贯长虹,就是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个一心要永垂不朽的人物。官家喜欢在正史里记录这样的人物事迹,民间在扯蛋的时候也津津乐道这样的英雄形象,毕竟这是一股正能量,有意无意之间就强奸了每个人的意志。中国古人做“正史”是有道德要求的,所谓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也就是说记录历史的人要具备刚正不阿的品性,需要“直笔”记录所见所闻所发生的事情,不为君者讳不为长者讳不为贤者讳,你是个什么东西就是个什么东西,一定要让后人看到。
据说这么美好的治史精神被唐太宗李世民给破坏了,我们都知道李世民不是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他老爹李渊才是兴兵反隋的带头大哥,唐朝的李家跟隋朝的杨家本来还是有些血缘关系,当初起事的时候李渊还有些不好意思:这是人干的事儿?手下一干将领把脑门都磕出血来了,说:您就是人民的大救星,你就是升起的红太阳,你要是不当头照耀天下,人民群众感觉暗无天日,我们也不想活下去了。李渊一听这话,说:那对不起咱家的亲戚了,造反吧!
李渊推翻了大隋朝,明正言说地挡了皇帝,还册立了太子爷,把接班人的事情也安排好了,没想到二儿子李世民不是池中物,他不接受这个安排,宣武门发动兵变,杀了哥哥宰了弟弟,然后一干武将冲进皇宫,尉迟恭拎着带血的双鞭对他大喊大叫:太子谋反,秦王平叛!于是李世民成为了唐太宗,你们都见过狠人,但是见过李世民这样的狠人么?
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经常失眠,他必须让秦叔宝和尉迟恭给他在门前站岗才能做大唐梦,这就是延传至今的中国人过春节贴门神辟邪的来历,因为唐太宗知道自己的这一番操作会被人说闲话的,于是就特别害怕别人说闲话,尤其是对治史的史官特别关注,并对他们的治史工作做了明确方针:咱们一起装个大唐盛世的逼好么?我做明君你做贤臣,让千秋万代颂扬我们,何乐而不为呢?魏征说:我干这种事得心应手!
魏征本来是瓦岗寨上群雄中的二哥,投奔李渊之后在太子李建成手下任幕僚,李世民干掉太子之后本想杀了他的,被徐茂公给拦住了,他告诉李世民魏征这个人才堪大用,此人最善于装光明正大的逼,留着他的一条性命吧,他会把你打造成为中国历史上装逼界的宇宙飞船,千古名君的招牌非你莫属了,他魏征真的有这个能力!唐太宗喜出望外:大唐的天下什么也不缺啊,缺的就是人才!唐太宗与李世民的故事你们都知道的,但是魏征死后被唐太宗撅了坟你们知道么?
自从唐太宗李世民之后,中国的历朝历代皇帝们就冠冕堂皇地干涉历史的撰写和修订了,所谓的“修史”基本是是后代“修”前朝的历史,这一个“修”用得何其美妙。只有经过官方修正出来的历史才是为“正史”,所有的民间闲散人员私下记录撰写的历史都上不了台面,被称之为“野史”,当“野史”与“正史”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以“正史”为准绳纠正视听,否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当然了,历史不是不可以虚构,写“正史”的人渣们,为了让历史情节更加生动,是可以胡说八道的。
今天的文章没有主题,随便聊到了宋人笔记小说里的这则故事,这种笔记小说连“野史”都不能算得上,你们千万别当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读,即使是真实发生过的也应该当个例来看,不应该是大宋王朝的普遍现象,阅读宋朝的历史你们只要记住苏东坡李清照的词,黄庭坚和米石癫的书法就行了,还有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和陆放翁,当然岳飞是最重要的人物,必须在在脑海里闪闪发光。听过不少讲历史的老师都说宋朝富得流油,在当时就宋朝人在吃大肉,全世界喝肉汤都难,你千万别告诉他们吃的那是人肉,要把愉快的聊天节奏进行到底!
说道起来曾经读过的这则宋人笔记故事,不由得心生一些感概,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这些废话你们都知道。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人在这人世间走过一回,或许不能轰轰烈烈,大多数是默默无闻,更有不幸的人们生前不能算个人,死后连个数字都不是。这样的人间如同地狱,真的不是我们想要的。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要读书?我想:活得清清楚楚,死的明明白白。最起码不想做一个傻逼,或被傻逼着。
原创不易,您的关注、转发、打赏、点赞
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