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结束了,成绩也发下来了。作为一个普娃,妙妙考得还算不错。
可喜的是每一门课都接近满分
,可惜的是没有一门是满分
,而且扣掉的分数都不能单纯用粗心来解释。
这一次的英语试卷较难,全区的整体成绩都很一般,据说平均分似乎只有80多分。
考试当天就有人在我们当地的家长群里吐槽英语试卷的难度
所以,妙妙考到99.75分算是很不错了。不过,成绩背后藏着多少毅力和坚持,只有我们这些亲历者才能真正体会。
关于这次的英语成绩,我听到最多的一种说法是:很多孩子平时英语学得很好,这一次也只得了80多分,真的不可思议。
这样一番描述算得上是“三年级现象”的集中体现。
所以,借着这个由头,我就在妙妙三升四的这个暑假,趁着记忆还算清晰,来系统性地总结一下“三年级现象”的本质和普娃的应对方案
1
解密“三年级现象
“三年级现象”是这些年小学教育中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大意是说:
原本一二年级还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到了三年级突然出现滑坡。
原先可以考到100分,这一年却有可能迅速下滑到80多分。
网上对三年级现象的解释主要有两种:
  1. 课程难度提升
  2. 基础不够扎实
但根据我的观察和实践,这都只是表面现象。根源在于很多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时太过局限于课本。
首先,三年级的难度的确比一二年级有所提升。比如:
一二年级的语文都基本只考察课内的字词书写和课本阅读,完全属于死记硬背的范畴,而三年级语文则涉及到了两篇课外阅读,强调对文章的真正理解。作文的篇幅要求也在增加。
数学也从简单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过渡到大数计算、两步计算,还增加了几何、小数、分数的概念。确实要复杂很多。
英语同样从最简单的单词,过渡到仿写句子,而且开始引入过去式等初级语法知识。
所以,从知识难度上看,三年级的确比一二年级有所跃升。
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有“三年级现象”,有的却没有?是智商问题?还是因为出现滑坡的孩子没有“提前学”三年级的知识?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远没有到拼智商的程度。虽然智商高的孩子确实学得快一点,智商低的孩子慢一点,但只要紧跟老师的节奏,绝对不应该出现太大的滑坡。
其次,校内知识的编排都是全国最顶尖专家多年打磨的结果,而且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容也都是按照最基本的难度编排,不会出现过度拔高的现象。所以,即使不提前学,也不应该出现明显的滑坡。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回过头来看看“三年级现象”的描述语言,你会发现有两个要点:
  1. 一二年级成绩不错
  2. 三年级却出现滑坡
很明显,关键的前提就是“一二年级学得不错”。毕竟,如果一二年级本身就学的不好,反而并不会太注意到三年级的显著滑坡。
所以,把根源归结在一二年级知识不够扎实上,确实是顺理成章的逻辑。
但我个人认为,在这个表象下,还隐藏着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没有“跳出课本去培养能力。
其中问题最显著的一个人群就是“提前学”的那批孩子。
2
可以提前学能力,不要提前学课本
看到这里,你或许以为我要开始痛批“提前学”。但其实并非如此,我不排斥“提前学”,但却很排斥“提前学课本”。
看似只是两个字的差异,其实背后大有学问。
每到寒暑假,我们都会听到很多家长提前买来下学期的课本,让孩子提前背背下学期的课文,熟悉下学期的概念,写写下学期的生字词。
我认为,这都算预习,属于正常操作,无可厚非。而且学校也经常会有类似的要求。
但有一批家长,却特别喜欢提前好几年学习跨年级的进度,尤其喜欢生硬地拿着高出好几个年级的课本和习题给孩子学。
很多学龄前孩子的家长,也喜欢用一二年级的课本,让孩子学习里面的数学知识和字词句。
这样做就会产生极大的弊端:
孩子年龄太小,认知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准,就直接接触生硬的学科学习,导致难以吸收。
这种强行灌输的方法往往只学了皮毛,无法真正理解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只是死记硬背。
等到真正在校内学习知识的时候,因为一二年级成绩的欺骗性而盲目自以为是,不再跟随老师的步伐深刻理解知识。
到了高年级知识难度上来后,才猛然意识到之前的知识缺陷,导致“提前学”带来的短暂优越感荡然无存,对自信心形成打击。
真正的提前学必须以培养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局限在课本里的具体知识点。
这就需要家长提前了解一些后期学习的难点,然后把对应的能力贯彻到生活中,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孩子加深理解。
之所以那么多家长选择直接使用课本,其实是一种“渎职”行为。
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想要真正培养能力必然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而直接照搬课本,恰恰是最偷懒的行为,造成的恶果也很严重。
举个例子
很多学龄前家长都会提前教给孩子加减乘除这些基本运算。但真正有效的方法是从加减的基本逻辑入手,让孩子通过形象化的思维来理解加减的真正含义。而不是拿过来一个算术本,对着抽象的数字做练习。
算数练习不是不能做,但一定要在形象化思维建立起来之后,再把既有认知应用到抽象思维上。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边搭积木,一边数着1、2、3、4、5……然后在需要加法的时候,往上一边加积木,一边数数;需要减法的时候再一边拿掉积木,一边数数。
如果这种思维在前期建立得不够充分,就拿着计算练习册让孩子去做,虽然最终也的确能通过苦练达到效果,但却会因为理解得不够深刻,而在后期接触复杂计算时难以适应。
所以,表面看起来,根源出在“提前学”,但实际上却是出在“提前学课本”,忽视了真正底层的能力建设。
3
语数英实操分享
下面我准备给会从妙妙三年级在语数英三门课上的具体经历来说明“三年级现象”的具体表现,以及我们所采用的应对方法。
语文
三年级语文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重视阅读能力。
一二年级的卷子从没有阅读题过渡到课内阅读,而到了三年级则是全部使用课外阅读。所以靠课上记笔记和死记硬背已经无法得分,必须提升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
这时,阅读能力强的孩子自然很占优势。
妙妙这种晚慧的孩子单纯加强泛读,肯定效果不佳,因为我发现她绝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在看热闹,完全看不出任何门道。
所以,为了补足这个短板,我就采用《高要求阅读》作为课外补充。具体阅读方法之前已经在《读了那么多RAZ,怎么才看一篇中文说明文就翻车了!?》一文中进行过介绍:
先让孩子自己朗读一遍,有不认识字立刻告知。
然后我带着她读一遍,但凡我认为有一点点可能存在理解问题的词语和句子,基本都会圈出来解释,还会对字词之外的其他关键内容稍作讲解。
最后做题。选择题直接写答案,其他题为了节约时间,只需口头表达即可。
这样既可以补充字词方面的不足,也可以在读完文章时通过沟通题目了解她对文章的理解深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很少直接把练习题扔给妙妙,而是会根据题目要求通过聊天的方法跟她沟通,引导她深入思考
我曾经在《帮娃做了个PPT,悟出了语文阅读的精髓》中介绍过具体的实操方法。
至于是否需要落实到笔头把题目写完整,大部分时候都没有必要:
  • 一来可以减少孩子因为刷题产生的抗拒,更容易欣然接受。
  • 二来可以点到为止,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避免过分强调题目本身。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大量的课外泛读,对普娃的效果会更好。
毕竟,绝大多数普娃还是不太具备自发进行深入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家长的适当引导确实很有必要。
如此一来,就不会在三年级需要阅读出一些深意时感到无所适从。
这种模式同样可以对写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毕竟,很多阅读题的本质就是揣摩作者的意图。
懂得了作者的意图,就更容易在初期仿写阶段写出更好的作品。
此外,三年级还会碰到许多基础层面的问题
01
开始使用钢笔写作业,初期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速度会放慢。
02
字词句难度加大,对基础能力要求更高。
03
卷子字数更多,阅读量更大,对阅读速度要求更高。
但这些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只要配合校内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能比较好的解决。
数学
对普娃来说,数学通常都是比较大的难点,妙妙也不例外。
三年级开始接触除法。在大人看来,除法无非就是乘法的逆运算,背过乘法口诀之后,再去凑数即可。
对牛娃确实是水到渠成,但妙妙这样的普娃却会在除法问题上纠结很久。她单纯做计算题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一到应用题就很容易乘除搞混。
遇到这样的问题,千万不要简单地以为是粗心,多半都是因为对除法理解不够深刻。
这时,除了要在生活中尽可能多地讲解除法的意义外,刷题必不可少。如果只靠生活中讲几次原理就能深刻理解,那普娃就不是普娃了。
很多人觉得刷题是在做重复性劳动,我认为,盲目刷题确实如此,但有针对性的刷题却并不是重复性劳动。
普娃与牛娃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同样一个知识点,牛娃只需要一两道题就能熟练掌握,而普娃则因为开窍速度慢,需要通过更多的题目慢慢理解背后的理论。
所以针对某个知识点变换题目来刷题,确实有助于加深理解。
正是因为对除法的难度估计不够,所以在三年级上学期跟除法有关的章节中,妙妙平日做练习卷出现过70多分的情况
看到分数后,我立刻调整方法,加大了日常生活中的理论讲解,让她慢慢在生活中理解除法的含义。
再配合许多练习题,让她通过大量练习,慢慢把乘除的概念真正理解到位。
这个时候需要注意一点:千万不能只做除法练习。否则孩子就会不假思索地全部都用除法,你无法分辨她是否真正理解。
而是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把乘除应用题混合起来,通过实际效果看她是否能够分清乘除的应用情景。
通过一番努力,妙妙三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期末考试也达到了90多分。虽然距离满分还有距离,但比起原先的70多分的确有了显著进步。
有了这一段经历,我也开始提前了解之后的学习难点,有的放矢地在针对后期的小数、分数、周长和面积等重要知识点,提前在生活中尽早培养她的基本理解能力。
等到真正学习的时候,再有针对性地增加刷题量。
最终在刚刚结束的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中考到了99分。算是暂时逃过了“三年级现象”。
英语
我虽然早就听说外研版英语到了三年级会有一点跨越,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妙妙基本没有感觉,这都得益于我们一直坚持的原版启蒙路线。
不过,也并不会因为原版路线已经拔高到很高的高度,就在校内一帆风顺,毕竟能力和考试还不能完全划等号
我在之前的《原版娃拿满分易如反掌?轻敌的教训很惨痛》一文中就说过,她在这个学期期中考试的时候因为辨音题丢掉了2分。
不仅如此,她在平日里老师课堂听写检查时也频频出错。今天忘记大写,明天忘记加逗号,后天拼写错误——几乎从来都没有听写全对过。
虽然我有的时候也会敲打敲打她,但在实际辅导过程中,我只会按照老师的基本要求对她进行简单的听写训练。
至于平日里老师课堂上的听写错误,我则专门留了一个小心眼,把所有的听写小纸条都保留下来,就当错题本,等到期末的时候专门复习。
对于妙妙这种原版娃来说,平日里在学校的英语听写中不能保证全对,其实也有一点好处:
可以打击一下她的“嚣张气焰”,免得骄傲。另外,也让我不用再费劲去寻找知识漏洞。因为听写中已经完全暴露出来,到了期末复习时,这些就是字词句层面最直接的复习资料。
反过来说,如果平时每次都在老师第二天要听写时,通过临时抱佛脚拿到了听写满分,于是沾沾自喜,以为学的没有问题,反而会在期末复习时掩盖漏洞,导致最终的成绩不佳。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她的能力已经远超校内的要求。如果在校内依然吃力,就不能使用这种方法。
在英语方面,妙妙之所以完全没有碰到“三年级现象”,是因为通过原版启蒙路线对校内实现了“降维打击”。
比如,妙妙正在读的RAZ R级其中一本的内页是这样的
而三年级的外研版的课本是这样的
二者的难度差异一目了然。有了这样的阅读能力打底,在校内学习时基本不会碰到障碍,只需要跟着老师的要求做好基础练习即可。
而如果遵循传统的学习路径,过于拘泥于课本,那就只能提前看看下学期的单词、句子,水平高一点的,最多就是看看初中的英语。
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
照本宣科的学习会影响兴趣
因为英语的兴趣来自于能够把它当做工具来使用,用英语吸收知识,原版阅读就可以起到这样的效果。但如果跟随课内停留在背单词、做习题的层面,很快就会耗尽孩子本就不多的兴趣。
能力提升非常缓慢
通过分级绘本进行原版阅读,如果能够坚持每天至少2本的速度,可以非常快的提升能力,追平甚至超过美国同龄小学生。但如果只是跟随校内的进度,就只会在低层次打转,很难真正提高。
不足
虽然妙妙暂时算是安然度过了三年级,但她在学习上其实还存在很多不足。
由于我们早期没有比较早地对她进行一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刚上小学时对学习没有完全没有感觉。
从我个人的失败经验来看,对学龄前孩子的学习指导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感觉和必要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知识。
这样到了学校,孩子更容易把学习当做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完全找不到北。
虽然后期通过努力纠正了一些问题,但做事拖沓、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毛病依然有很大改进空间。我也准备在暑假尝试一些方法,帮助她尽可能纠正这些不良习惯。
毕竟,三年级完了,还有四、五、六年级,之后还有初中、高中,每一道坎都很重要。而好习惯则能受益终身。
4
写在最后
总结来看,普娃应对“三年级现象”的关键就是跳出课本,提高能力,对课内知识形成降维打击。
很多家长却过于拘泥于课本内的知识,费了太多力气解决课本上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没有真正提升孩子的能力。
导致后期考察点脱离死记硬背的环节时手足无措,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所以,找准方法是关键,通过填鸭灌输获得的抢跑优势难以长期保持。
今天给大家准备的资源是部编版1-6年级语文上册的一课一练,便于暑期提前预习下学期课程,也可以在正式学习阶段进行练习巩固。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在看”,再在公众号的对话框里回复“一课一练”四个字即可获取下载链接。
END
下方查看精选文章

点击名片
关注我吧
欢迎点赞

分享
给更多朋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