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不能错过:
作者/江湖大大
本文已经公众号“大江湖解局”授权转载
ID:ZhiChangDJH
一、
6月10日,滴滴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同一天,中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数据安全成为了最基本的国家安全。
美国证监会火速批准了滴滴的上市申请,6月30日,滴滴出行静悄悄地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任何一家公司上市,都是大张旗鼓,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而滴滴上市前没有路演,上市没有敲钟,安静地让人感觉害怕。
滴滴上市的时间,特意选择在“百年党庆”前一天,所有的媒体都在为第二天的盛典准备,根本无暇顾及。

7月2日,上市第三天,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并停止了“滴滴出行”新用户注册。
一时间,谣言四起,网络上出现了滴滴为了在美国上市,将数据打包给美国的流言。
7月3日,滴滴的副总裁李敏在朋友圈回应:看到网上有人恶意造谣说“滴滴在海外上市,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和众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另外,相关恶意造谣者虽然已经主动删贴,但我们坚决起诉维权。
李敏话音刚落,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再下重锤,发布了《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报》,公告措辞严厉地表示滴滴出行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
美股开盘后,滴滴股价应声而落,暴跌了20%,上市当天买入的美国股民,悉数被套。
7月9日深夜,还没缓过神来的滴滴,再次遭到重磅打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再次发布《关于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的通报》,将滴滴所有运营的App全部下架。
滴滴旗下App被团灭,幕后资本折戟沉沙。
滴滴的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持股20%;第二大股东是美国优步,持股持股12%。创始人程维持股7%,总裁柳青持股1.7%。
人们这才惊奇地发现,一直被公众认为是中国企业的滴滴,早已被外资掌控。
滴滴的总裁柳青,这个曾经带领滴滴在资本圈攻城略地,拿下无数国外资本的奇女子,却至今都保持着沉默。

在一片网友的质疑声中,滴滴背上了卖国的骂名,柳青及其所代表的柳氏家族,同样没能置身事外。
二、
1922年,柳谷书在江苏镇江出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柳谷书却非常幸运地一直能读书。

1944年,22岁的柳谷书从上海大夏大学毕业,这所大学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
那一年,柳谷书可以说是双喜临门,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为柳传志。
大学毕业三年之后,也就是1947年,柳谷书弃暗投明,正式开始了革命工作。

1956年,34岁的柳谷书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然后一直在中国银行体系内工作。
1966年,柳谷书被打为异己,失去了所有工作。直到十年浩劫结束,1978年,56岁的柳谷书方才恢复工作。

那个时候,柳谷书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部工作,并且成为了拿002号律师执照的新中国第一代律师。
1979年,“国际商标注册条约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柳谷书作为中方代表,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

会议结束后,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希望中国加入该组织,但需要中国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专利制度。

回国之后,柳谷书就开始为中国的专利制度四处奔波。


柳谷书
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知识产权的意识非常差,自身又没有可被保护的知识产权;这个制度如果推出来,更多的是保护国外的品牌。

很多人就不理解,你搞一个制度出来保护外国人利益,这不是“卖国贼”吗?

于是,当时就有不少人,写信到中央,状告柳谷书。
得知此事,柳谷书无言以对,只好一笑了之。
1984年,在柳谷书和大量的法律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公布,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终于有法可依。
同年,柳谷书在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委托下,携带80万港币,以62岁的高龄,南下香港,成立了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那时IBM刚刚进入中国,深圳一夜之间冒出十几家山寨工厂;IBM成为中国专利代理公司的客户,在柳谷书的努力之下,关停了大量的假冒工厂。
迪士尼也在同时期进入中国,广州立马有一家企业,要建设一个“东方迪士尼”。同样在柳谷书的奔走之下,这个项目被叫停了。
进入到中国大陆的,还有香港的著名品牌维他奶,大量假冒产品横行,香港维他奶投诉无门。

在柳谷书的努力下,中国专利代理公司帮助维他奶,拿到了商标。
帮助外国公司处理商标和产权案,让柳谷书一直陷于“卖国贼”的舆论旋涡之中。

柳谷书和柳传志
但他从来都不以为意,自问做事对得起良心,为了自勉,他在办公室挂了一幅对联:仰俯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但他做梦都不会想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他还会因为“维他奶”事件,躺着中枪。
而他的子孙,也会在三十年后,依然背负着他当年的骂名。
三、

1984年,柳谷书南下香港创业的那一年,柳传志跟随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曾茂朝,拿着20万元经费,创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这就是联想的前身,公司刚成立,联想没什么业务,柳传志人脉广,就做一些倒买倒卖的业务,让联想艰难生存。

联想代理很多国外的产品,都是从香港的公司中转而来,香港公司要从中扒掉15%的利润。

于是,柳传志干脆成立了香港联想,北京联想和中国专利代理公司以及香港导远公司,各占三分之一的股份。
拉上父亲成立的中国专利代理公司,是为了借用中国贸促会的平台多拿贷款,引入香港导远是为了利用他们海外贸易的经验。
1992年底,香港联想先做了一次增资扩股,扩股金额为一亿港元。
中国专利代理公司不参与此次扩股,并且让出30%的股权。
香港导远的吕谭平没有实力参与扩股,他们只拿出了10万港元。但柳传志授意北京联想,借给吕谭平等人4千多万港币,让他们顺利参与了扩股。
最终吕谭平等人共计占有了2.08亿股的股权,吕谭平以12.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个人股东。
后来,香港联想上市,股价最高时一度涨到70元/股,吕谭平卖了一些股份,就还掉4千多万,还净赚了数亿。
也就是说,吕谭平等人先后只投入了40万港币,就盈利了几个亿。

柳传志
1994年,倪光南和柳传志发生了发展路线之争。倪光南主张“技-工-贸”路线,柳传志主张“贸-工-技”路线,两人的矛盾在一次“给倪光南换司机”事件中,彻底爆发。
倪光南得知吕谭平借北京联想的钱,空手套白狼后,对柳传志进行实名举报,认为他涉嫌挪用银行贷款,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检查组一波一波进驻联想,柳传志接受组织谈话,他给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如果当时不帮助吕谭平,他们会出让5%的股权给外资银行,以筹措扩股的资金。董事会进驻外资董事,对公司不利。北京联想借钱给吕谭平,是为了阻止外资进入,保证北京联想成为大股东。
最终,组织接受了柳传志的解释,并没有对他进行处罚。
10年之后,柳传志就改变了他对外资的态度。
2004年,老牌国际电脑巨头IBM,看到个人电脑业务利润微薄,竞争激烈,想要出售此项业务。

找来找去,没有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于是找到了联想。

这对联想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会。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谈判,最终敲定了收购细节。

联想以12.5亿美元的现金,承接IBM 5亿美元的债务,并且出让联想18.9%的股份为代价,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上演一幕蛇吞大象的收购戏码。

联想收购IBM
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电脑厂商,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IBM成为了联想第二大股东,联想集团的总部由北京搬去了美国。

中国人都沉浸在民族企业战胜外资巨头的喜悦之中,这是柳传志的巅峰时刻。

然而,多年之后,人们再回味这笔交易时,当时的自豪感烟消云散。
IBM将日渐式微的电脑业务,让给联想接了盘。联想也从一家纯正的国有企业,变成了一个外资持股的公司。
10年之后,这一幕再次重演。

2014年,联想耗费巨资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接手了谷歌挑剩下的2000个专利、日落西山的摩托罗拉品牌和3500名人心惶惶的员工。

这一次收购,相比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简直就是一败涂地。不仅联想自身的手机业务被拖垮,3500名员工更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人们这才发现,联想似乎成了美国巨头企业的接盘侠。

联想不再是民族企业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是华为。
2016年10月,一项关于5G技术标准中长码标准的讨论会中,联想与索尼、夏普、三星众多国外巨头一起,把票投给了高通。

华为在这项标准中败选,而华为的对手中兴,作为中国企业,毅然将票投给了华为。
当时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关注,而是在2年之后,中美贸易战打响、华为受到美国制裁,方才掀起轩然大波。
2019年,杨元庆在一次外媒的采访中说道:
联想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而是一家全球性公司

这句话的前半句,被一些媒体炒作,再一次将联想推上风口浪尖。
卖国贼的帽子再一次扣在了联想头上,也扣在它曾经的掌门人柳传志头上。
显然,联想已经完成了国际化,成为了一家国际化公司。

联想集团不再是一个国有企业,通过股权穿透,中科院只占6.9%的股份。
但它仍然有29.04%掌握在“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手中,中科院正是这家控股公司的最大股东。
或许联想就是一部狂奔的战车,它只能一刻也不能停留的奔向国际市场,柳传志的使命,就是将这部战车送出去。

柳传志
自从联想收购IBM之后,这个结局就早已注定,联想再也没有办法停下来。
尽管它可能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但这或许就是联想的宿命,也是柳传志的宿命。

四、
联想在柳传志治下如日中天的时候,柳传志定下了一个规矩:他的子女不能来联想上班,连实习也不允许;如果一定要来,必须取得三个以上高管签字同意。
柳传志有一儿一女,儿子柳林,1970年出生;女儿柳青,1978年出生。

柳林曾在联想实习了半年,后来因为柳传志定下的规矩,不得不退出另谋出路。由于柳林在商业上并没有太多建树,媒体关于他的报道并不多。
2000年,柳青从北京大学计算系毕业,本想国内找个工作,放眼望去这个专业,能进入的公司,不是联想的客户,就是联想的供应商。
为了避嫌,柳青又只好去美国哈佛大学读了一个理学硕士。
2002年,24岁的大姑娘柳青硕士毕业后,只身前往美国高盛面试,做上了一名实习生。
此后,柳青一如学生时代般地优秀,在高盛像坐上了火箭,一路做到了执行董事。


柳青和柳传志
2012年,34岁的柳青已是三个孩子的妈,那一年她从美国回到北京,负责高盛在中国的投资业务。

滴滴成为了柳青看上的项目,代表高盛多次与程维洽谈,但高盛迟迟没有下定投资的决心。

柳青半开玩笑地对程维说:要是高盛不投,我就来给你打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程维知道柳青来滴滴意味着什么,于是,他像穷小子对女神一样,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柳青在高盛年薪400万美元,程维毫不示弱地说:你来滴滴,滴滴一半的工资都给你,剩下的才给我们所有员工。
看柳青犹豫不决,程维真拿出了追女神的看家本领——旅游。
2014年7月,程维带着滴滴的高管,约上柳青,一行八人,一路从西宁开到拉萨。当他们开了1700多公里,吸了3000多元氧气,来到喜马拉雅山脚下时,八个人都感动到哭得稀里哗啦。

就这样,柳青被程维征服,加入了滴滴。

柳青和程维
当年,柳青就给滴滴拿到了7亿美金的融资,投资方为淡马锡、国际投资集团DST和腾讯。

2015年,在柳青的主导下,滴滴又拿到了20亿美金的融资,破了非上市公司融资新记录。

也正是这一年,柳青的堂妹柳甄,在美国做了十几年律师之后,回到中国,加入了Uber,成为Uber中国区的战略负责人。

柳甄和柳青一样,都是在柳传志的熏陶下成长,自小就是非常优秀的学霸。高中时期就在美国学习,大学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毕业后又前往美国加州伯克利法学院进修。


柳甄
此时中国的出行行业,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格局,被柳氏家族全面渗透。

租车行业的老大神州租车,是柳传志掌握的联想投资完全控股;共享汽车的双巨头滴滴和Uber,在中国的业务,又分别掌握在柳青和柳甄两姐妹手上。
2016年,柳青再一次给滴滴带来45亿美元的巨额融资,苹果和蚂蚁金服都在这个时候入股。

滴滴弹药充足,Uber在中国烧掉了20亿美金,仍然看不到打败滴滴的希望。

那一年,在孙正义等大资本的撮合下,Uber中国被滴滴收购,但交换的条件是Uber成为滴滴的大股东。
合并之后,滴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共享出行公司,柳甄失去了她的位置,随后离职加入了今日头条。

柳青依然带着滴滴一路狂奔,但在资本的媾和之下,滴滴早已不再是原来的滴滴,滴滴的大股东,也早已成了软银和Uber公司。

或许柳青没有留意到,她正在走着父亲柳传志曾经走过的路,在资本的裹挟之下,根本停不下来。
短短几年时间,柳青走完了柳传志二十几年的路,以远快于联想的节奏,将滴滴送入到了外资的怀抱之中。
五、

普通大众并不知晓滴滴的股权结构,一直天真地以为它依然是一家纯粹的国内企业。
直到滴滴上市被安全审查,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用放大镜重新审视滴滴时,才发现它早已不再是想象中的公司。
一家外资控股的公司,掌握着中国几亿人的个人信息,每时每刻的出行数据以及中国每一条街道的地图信息,确实是让人后怕的一件事。

为此,柳青与她的父亲,还有她的祖父一样,再次背上了卖国的骂名。

然而,事实的真相并不清楚,滴滴的数据是否有问题尚没有定论,现在下结论也为时过早。

正如柳谷书自勉的对联所说:仰俯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至少从目前来看,柳谷书当年的所作所为,已被今日的中国人所理解。
当时他保护了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利益,但现在也造福了大量的中国企业。中国的知识产权进步和发展,柳谷书固然功不可没。
舆论对于柳传志和柳青的质疑,还是需要时间来检验。
【完】

鸣谢:感谢原创作者和本贴原发布平台的辛勤付出。以上内容不代表本号观点,版权属原拥有方。若涉侵权,指正立删。部分内容可能有删节或调整。
广告/合作
电话:13501779499
微信1:yang-heng-sheng
微信2:sunnylife258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