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精算视觉」的 第367篇 原创文章
导读:我们的行业,究竟是在前进,还是在倒退?
最近这几天,保险行业里议论比较多的一件事,就是“全国双录”。
原因,银保监会消保局在6月份下发了一份名为《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文件,里面提及保险销售的“双录”要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令保险行业的伙伴们“心惊胆战”。
昨天,慧保天下发表了文章《全国版保险“双录”来了,900万代理人大洗牌的开始?》,不少同业朋友也在评论区对“双录”表达了自己的“负面看法”。
今天,我就来谈一谈我对于“全国双录”的一点个人看法。
先声明,本文章仅供吐槽用,如有观点不认同,也请大家多包涵。
从已经实施“双录”的试点地区(江苏省、大连、上海)来看,“双录”对于保险销售的整体影响还是蛮大的,尤其是“双录”实施后的几个月,业绩下滑非常严重。
以保险大省江苏举例,江苏省在2019年10月实施双录,当月人身险保费收入就受到重挫,环比大幅降低34.7%(减少69亿),2019年8月、9月、10月、11月的人身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77亿、199亿、130亿和130亿。
而且,进入2021年,保险业已经陷入前所未有的“内卷”和“困境”
旧版重疾险停售后的3-5月,个险渠道的新单标准保费分别同比增长-29%、-37%和-43%,一个月比一个月夸张(数据来源:慧保天下)。
如果这时候银保监会再推行一下“全国双录”,恐怕全行业将近一半的保险营销员都要面临“失业”,行业会再度陷入“冰封”。
当然,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我们不能因为“双录”短期影响保险业的业绩,就认为这是一件不可取的事情。
我们还是要站在监管部门的角度,去思考一下推行“双录”的动机和原因。
所谓“双录”,指的就是在投保过程中要进行“录音、录像”,来记录销售环节中的一些关键内容。
这些关键内容大致包括责任条款、免责声明和健康告知的陈述,以及客户对于这些信息口头表达的“理解”、“同意”或“知晓”
如此操作,一方面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确保消费者享有应有的知情权,可以避免销售误导,减少行业内的纠纷与投诉;另一方面则是保障了保险公司的利益,因为消费者只要完成了双录的操作,后续再出现纠纷与投诉,保险公司就可以拿出这些“记录”作为免责的证据。
既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又能保障保险公司的利益,自然就完美契合了监管部门推行此制度的“初衷”了。
从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稳定、减少纠纷和投诉的角度去看,“双录”对行业发展是有益的。
但是,“双录”给保险消费者带来的复杂感和不佳体验,确实让保险销售变得更加困难了,我甚至有听说客户录单录到一半觉得流程太复杂而直接放弃投保的案例。
而且,
“双录”里面有很多步骤,都是十分“形式主义”的东西

保险顾问把生涩的法律条文一条一条地对着屏幕念出来,客户不假思索地回答“了解”,反反复复将近半个小时,这对于我们这些已经习惯了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处处都追求极致便捷体验的人来说,每一分钟仿佛都是一种“煎熬”
在各行各业都在争分夺秒想提高运作效率、优化客户体验的今天,保险业推行“双录”,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开倒车”的行为。
实际上,监管部门之所以想要在全国推行“双录”,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退保黑产”的盛行。
不少“退保黑产”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找到当年保险销售中的漏洞,再向保险公司申请全额退保的行为,的确引发了行业的担忧,也给不少保险公司造成了巨额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理解,监管部门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想帮助消费者吧,但明显能看到这些消费者背后有“黑产”在支招;想帮助保险公司吧,又发现在保险销售流程中确实有瑕疵和误导存在
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被人留下了关键证据,又能怪谁呢?
所以最后,很多保险公司只能把打掉的牙往肚子里咽,有苦说不出。
站在公允的角度来看,“退保黑产”纵然可恶,但是那些误导销售的保险代理人,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
毕竟,真正专业的保险顾问,产品责任解释得清楚,收益算得明白,健康告知做得详尽,客户服务做得满意,怎么可能会被“退保黑产”和投诉纠纷困扰呢?
而一旦“双录”被全面推行,那么不管这个保险顾问是否专业、销售行为是否规范,都会被监管规则“一视同仁”,与客户一同承担这每张单将近半小时的“时间成本”
但实际上,越优秀的顾问,越希望得到行业的尊重,而不是被监管规则提前假设为“会在销售中存在误导”;越优秀的顾问,单位时间所代表的价值产出越高,就越不希望自己的时间被浪费在这种毫无意义的“形式操作”上。
如果我们要用一套统一的标准去管理整个行业,而不去考虑每个个体的特点与需求,那么这套标准就一定是为了管理“弱者”,优秀的人会在这种管理规则中感受到极大的限制
中国保险业自从2015年取消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以来,行业的准入门槛就放得很低,以至于保险代理人的整体素质水平一直被行外人所“诟病”。
最近这几年,令人欣喜的是,开始有越来越多学历较高、专业素养较好的社会精英,主动选择加入保险业,为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带动着整个行业快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认为保险业应该把握住这个机遇,用更加开放、包容、市场化的方式,吸引更多优秀的人加入保险业,而不是用更加严格、苛刻、形式化的规则把优秀的人挤出保险业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退保黑产”既然能得逞,一定是有部分销售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不合规的地方,或者是某些买了保险的客户并没有深刻地理解自己当初为什么要买这份保险,而是被销售人员给“套路”了,才让“坏人”找到了可乘之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从更加市场化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我们难道不应该让这些在销售过程有问题的保险营销员付出相应的代价吗?
难道我们的出路,就只有让监管部门动用一套更严格的规则来给整个行业套上“枷锁”?
在我看来,当时代中的一切都在向高效、便捷、数字化和优化用户体验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发展了30多年的保险业忽然之间迈出了这么一步,实在是令人唏嘘。

我不由得感慨:我们的行业,究竟是在前进,还是在倒退?
当然,我在若干保险同业交流的场合也听过,有一些行业的前辈们,也在为保险业全面施行“双录”而拍手叫好。
他们认为,熟练操作后,“双录”其实并没有给签单带来太多的负担,反而令签单的过程更加有仪式感了。
我不想去反驳这种观点,因为每一件事物从来都是有两面性,不可一概而论。

我上面所发的这些牢骚,仅仅是我个人代表一些年轻保险从业者所发出的声音,也希望这些“反调”不会给我个人带来什么麻烦……
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我也斗胆提一个“可行的建议
那就是,搞一个门槛要求相对较高的保险代理人分级管理考试,具有保险从业资格的从业者可以自愿报名参加。
考试可以涉及保险知识、金融投资、监管合规、广告宣传、行为准则等几个维度,从方方面面强化应试从业者的专业素养。
全部通过考试的从业者,可以获得“豁免双录”的资格。
具有“豁免双录”的资格从业者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资格,因为一旦被消费者投诉且被证实自身存在问题,将被取消“豁免双录”的资格,直至若干年后才有再次考试的机会。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利用大家内心对于市场的敬畏,来降低销售误导发生的可能性
在我看来,与其用规则来增加所有人的成本,不如让市场发挥应有的力量,让时代自然去淘汰不适合保险业的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支持这个建议呢?
如果你也支持,不妨将这个观点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我们的行业,或许会因为这微小的声音,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想了解更多前沿的保险市场资讯吗?
欢迎加入我们的星球——
(已有超过2,250人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