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出笼,又到了考验老母亲修为的时候了
最近米粒妈读到一篇文章,把中产家庭育儿的困与惑,分析得深刻又透彻,简直说到米粒妈心坎里了。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朵妈,忍不住要安利她的公号——朵师傅闯黄庄(ID:HaiDianDuoMa),堪称人间精品。
这个号里不仅有各类干货——学习宝典,升学之路,政策分析,海淀真题,管教秘方,养生偏方,更有妈妈们的笑与泪,苦与乐。
而且是我最近超爱的爆款号,篇篇都很下饭,信息量大,还有腔有调,又飒又逗。
作为一个资源狂魔,朵妈还给咱们分享了——
  • 吴敏兰精讲50本电子绘本
  • 思泉大语文1-6年级
  • 少儿动物世界全四季
  • 乐乐国学古诗词
  • 国家地理儿童百科全套
戳二维码
后台回复“资源包”领取
文章经授权转自:朵师傅闯黄庄(ID: HaiDianDuoMa)
01
大家好~我是平平无奇的育儿小天才朵妈
是我过分了吗?考完试的第一个周末,朵师傅就上课了
,周六一早,我忙着给她打了一堆上课用的讲义。
9点开始上数学课,上到10点半,老师讲了几道典型题型之后,开始做题了。我扫了一眼,怎么朵师傅竟然看起课外书来了?
人家不紧不慢地说:刚才一口气把后面的都做了,现在看会儿书,正好利用碎片时间。好吧。可是一对答案她就傻眼了,错了一小半儿!
看吧,这就是老母亲的日常。每天忙前忙后跑腿、打杂,恨不能自己替娃去上学考试,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一颗好好学习的心
问题出在哪?最近,我想明白了。
今年中考后,一个叫张学妍的江苏女孩火了!江苏中考是12门,总分770分,她考了757分,一共才丢了13分。
也就是说,平均每门才失一分。实际上她有8门科目达到了满分,令人瑟瑟发抖。
重点是,张学妍,3年来没有上过任何辅导班,这和上次朵妈写得那个成都高分女孩异曲同工(《成都七中有位女生考得比较好,只上过8天补习班》),但张学妍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她家有三个娃。
你细品,这些信息加在一起,是不是,不上辅导班+三胎家庭=赢了?
所以,上过辅导班的只是二流学霸,现在的趋势是,来自三胎家庭,且没上辅导班的学霸才是鄙视链的顶端。
但是稍微了解一点县中模式的都知道,张学妍所读的淮安外国语中学是当地有名的超级中学,教学模式比辅导班还辅导班。
这样的中学就等于把辅导班直接开在了学校里,这算是上了还是没上呢?

自己领悟
02
朵妈今天想讲另一个问题,中产家庭教育的大麻烦。
还是先说张心妍,她给人的印象,就是非常懂事,非常有出息的孩子。
她说:“我父母学历不高,也没有特别好的工作,我姐姐身体不好,弟弟还小,所以生活的压力比较大……”
言下之意,努力学习是因为穷,家境不好这个残酷的现实给了她向上的动力。
所有寒门逆袭的故事都是同一个故事,孩子早早地就懂得了,不靠天不靠地,想要逆天改命只能靠自己。
贫穷虽然不是好事,但是穷人家的娃,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学习动力。而我们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自驱力。
中产家庭好像手里牌还不错,实际上我们有一个要命的问题,不是钱,不是资源,也不是时间,而是孩子的内驱力不够。
你想,假使娃肯学,你真的供不起吗?
爬藤供不起,国际学校供不起,但是补习班、网课、家教,每年几万,十几万还是掏得出来的。只要娃肯学,这钱花得值,砸锅卖铁也愿意啊。
不光舍得花钱,我们还舍得把自己搭进去,自学奥数,自学中学课程的父母多了去了。但是,万事具备只欠牛娃,总觉得孩子的自主性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贫困家庭教育资源匮乏,但是他们拥有一样东西中产家庭没有,那就是生活本身给孩子的教育。
张学妍家境贫寒,姐姐有病,父母都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的艰苦可想而知。
其实穷人家的孩子,光是看见老父亲一身尘土,顶着40度的高温,在工地干活;看见母亲为了给自己挣学费,一家一家做钟点工,就足以受教育了。
比如《小舍得》里的米桃。
所以,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好好读书才有出路,这种自驱力来自人类求生的本能,特别强大。

强大到能够改变自己,克服人性的弱点,付出别人无法承受的努力。
张桂梅的华坪女子高中里全是这样的女孩。
三年里,她们每天从凌晨五点半学到半夜十二点,一周只休半天,吃饭都不超过10分钟,跑步往返,地狱式管理。

但是为了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所有女孩子都坚持下来了,100%考上了本科。
这些孩子,他们学习上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有强大到可怕的动力,那种劲头就好像看到老虎逃命的动物一样,为了活命,它可以调动全部潜能玩儿命地奔跑。
贫穷并不是好事儿,但是贫穷确实激发了很多孩子向上的动力。
有一句话叫“你没穷过你不懂”,中产家庭的孩子就是没穷过的。
他们是在儿童乐园,童话故事中幸福长大的孩子,没有被生活毒打过,没见过草原上的杀戮,天生就不具有张学妍那样强大的自驱力。
换句话说,人家是在用求生欲学习,而我们的孩子只有一点虚弱的求知欲,这能比吗。
中产家庭的孩子普遍缺少自驱力,很大程度上不是孩子的问题,也不是某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这个阶层的生存状态就决定了的。
所以身为中等收入阶层,我们首先要明白,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最大的问题不是缺钱,缺时间,而是如何提高孩子的自驱力。
凡是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的家长,都可以顺利地迈过教育这个坎。
03
没有生活的鞭策,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兴趣中培养自驱力。
本来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科学的学习模式,可是只要进入应试教育,你就会发现兴趣是多么容易枯萎啊。
兴趣和应试教育简直就是一对儿天敌,你抱着兴趣冲进去,结果很快就给题海和训练磨没了。但是不走应试教育又不行,因为你家的实力不允许。
我周围能坚持快乐教育的,小学阶段都移民了,美国、加拿大、澳州哪儿都有。
所以中产家长们只能一边吐槽应试教育,一边还要千方百计地逼着孩子学下去。
兴趣是我们唯一能够培养孩子自驱力的办法了,但是对中产来说够不着,太奢侈了,它只是一个梦,一个到了三年级就该醒的梦。
我们也不能总怪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他们原来都是有兴趣的,但是小时候的兴趣是花朵,需要精心呵护,经不起残酷的竞争。
可能就是宿命吧,我们拥有的生活条件给了我们安全感和优越感,但是它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驱力,这点我们要清楚。
04
孩子缺少自驱力特别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中产父母最重视教育,爸爸在饭桌上和孩子讨论奥数题,妈妈一进家门就是问今天琴练了吗,这是典型的中产家庭的教育画面。
因为父母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也享受到了教育的红利。因此,格外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金钱,倾注心血。
投入越高期望值当然也越高。
高期待配上一个低自驱的孩子,那就是火星碰地球,就是大型育儿翻车现场。
所以天天喊累,辅导作业气出一身病的,有一个是一个都是中产父母。
像张学妍那样的孩子就叫不须扬鞭自奋蹄。但你细想,她后面还是有鞭子抽的,这个鞭子就是贫穷。
中产家庭的小孩很幸福,没有生活的鞭子,那怎么办,父母就会自动充当那根鞭子啊。
轻了不起作用,重了破坏亲子关系,孩子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觉得你是他生命里最大的反派,全世界就你在和他做对。
时间长了,亲子关系疏离,孩子觉得你不爱他,你爱的是成绩。
你也想母慈子孝,也不愿当那根鞭子,可是升学竞争容不得放松。

我朋友家的娃,今年中考,数学没发挥好,比一模时少考了快10分。
结果在海淀的排名直接下降了1000多名,原来他能排到区前5000多,差不多能进一所区重点高中了。

按说父母的要求很理性,什么清北、双一流、985都不敢想,能上个一本就OK了。
但是就这也是丝毫不能有半点差池,少考10分,就意味着普通高中,意味一本也悬了。
考试是这么残酷,你想要给孩子人性化的教育,那就得有给娃兜底的勇气;你想把学业放在首位,就要做好互相伤害的准备。
中产家庭看起来有房有车,岁月静好,但是搞起教育来困难重重,每一步都连滚带爬。
比底层,娃不够强;比顶层,钱又不够硬。所有这些短板,都要靠我们自己一寸一寸地补上,能不遍体鳞伤吗?
归根到底,中国绝大多数中产还是第一代,中一代们白手起家,所以我们能给孩子的红利很有限。
举个例子,假如说你家往上数三代都是社会精英,大学教授、科学家、医生、律师什么的,先不说什么人脉、财产,光你家DNA就已经优秀到,足够让孩子轻松领先同龄人了。

得最起码两三代中产以后,我们才能说教育孩子变容易了。
所以,个人的背后是家庭,家庭的背后是几代人的传承,作为第一代中产我们的使命是开荒的,中二代的使命是拓疆的,都没有资格优雅的躺平。
今天的文就写到这里,任重道远,中一代点个赞+在看给中二代们加油吧

朵妈的公号里,多的是精彩好文
关注朵师傅闯黄庄
,不见不散,有趣的妈妈会发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