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每个人都有过海阔天空的梦想,但在经历了一次次社会毒打之后,总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安全感才是终身想追求的东西。一旦进入了体制,你就好像买了一份终身不会失业的保险,你不用再关注自己的业绩,自己每个月是否完成任务,在机关里是没有这些考核的。
文 | 毯叔
来源|毯叔盘钱(ID:bigmoneyball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八妹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 · ·
北大硕士,嘉实恒生科技ETF基金经理高峰,考公上岸做了公务员,然后直接从基金公司辞职了。

图源:网络
这几天,好多读者拿着这个金融圈的热门话题,来问我的看法。
你知道他考上的是啥部门么?我都先问对方。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 !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 !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个部门有多牛,很多人是真不知道。但对我们这些搞证券搞基金的金融民工来说,这简直就是爷爷一般的存在。
所以他选择走这一步,也许有对基金经理这份竞争激烈加班辛苦工作的厌恶。
毕竟,他在嘉实管理的19只基金,基金规模超过14.7亿元。但大多是被动指数基金,管理费率很低,也没什么存在感。
图源:网络
但我猜,更大可能,他还是想走一条职业升迁的绿色通道。
毕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监管部,甲方中的甲方。进了这个部门,一下子从运动员变成了裁判员,从体制外变成了体制内,对于他日后的职业生涯来说,基本上是进可攻退可守。
进可继续走仕途做裁判,退也可以镀个金,有了监管背景,又和领导熟络,想赚钱分分钟都可以出来,各家金融机构高管的位置排着队给你留着呢。
不信你去查查,各家券商管合规的高管、基金公司督察长,有多少是监管出身,你就懂了。
所以,同样的选择要是给我,我也这么选。
千万不要怀疑一个北大金融学硕士和基金经理的判断与决策能力。
况且,他并不是一个人。
在证监会公示的2021年度拟录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上,还有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和东方基金的基金从业者。
图源:网络
你看,大家好像一下子都想通了,当年扎堆进金融圈的大潮有多汹涌,现在上岸进体制内的决心就有多强烈。
作为一个没上岸也错过了上岸最佳时间的中年人,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种趋势和决心。我也不知道,这样的转变,对年轻人是否一定正确。
但我知道一点,确定的一点,就是这个选择,对很多年轻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所以,比起看高峰的热闹讨论八卦,今天,我更想给你分享3个进入体制内朋友的经历,希望你在做出决定前,能了解更多的真相。
当然,必须说明一下,我这里所说的“体制内”,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这三种类型。
一句话总结:就是有国家管饭,国家兜底的单位。
考公进入某沿海城市税务局,现已入职
A女,25岁,应届金融硕士
A女是今年刚毕业的金融硕士,也是我做导师辅导的一个小师妹。
其实刚做她导师的时候,我明显能感受到,她对自己未来干什么这事并不清晰。
银行、券商、基金公司全都一窝蜂跑去面了。考公,则完全是她爸妈的主意。
她在体制内工作了一辈子的父母,一直都在强调稳定的重要性,身边学习好的同学也都在全力备考,而面试时遇到的竞争者,更都是985名校毕业生,这一切,都让自小习惯了被安排好生活的A女,开始相信考公一定是一条捷径。
很顺利,凭借扎实的考试功底,和父母帮忙选定的高门槛单位,A女一次就考上了某沿海城市的税务局。
被录取的时候,她已经拿到了另一家基金公司的offer,正在实习。但几乎没有任何纠结,仅仅是父母的自豪,和同学们掩饰不住的羡慕,就让她放弃了基金公司,选择了公务员。
现在A女成为公务员一年了,工作稳定也没有太大压力,她一直和我说,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多同学去年毕业就失业,各种金融机构也在裁员降薪,而她刚好抱上了铁饭碗。
之前她本来对公务员的收入不报期待,但上班后,她发现,每月收到的工资和和杂七杂八的收入加起来,也没比之前拿到的offer少多少。
还有一个额外收获,进入税务局后,她发现自己找对象的覆盖面扩大了不少,同事们给她介绍的对象整体素质也都很高。目前,她正在抓紧时间相亲中,期待她找到一个优秀的另一半吧。
裸辞3个月,考编进入高校
B女,31岁,前银行职员
B女是我的一个读者,看了我的文章《我身边离开金融圈的人,目前没一个后悔的》给我留言,我们就此认识了。
在二线城市当银行柜员的她,一毕业就进了银行,整整呆了五年。
她和我说,她以前也对体制内的工作不屑一顾,总觉得自己应该搞金融,做高管,但后来被社会狠狠打了脸。
在银行,天天被困在一平方米的柜台,天天受领导和客户的气,除了使用点钞机啥技能都不会,还要一边承担违规处罚,一边保持微笑服务。周末还经常值班,考试,工作时间比996还多一天。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后,她再也忍不了了,开始着手换工作,可毕竟不是刚毕业的小孩,转行到哪都要相关工作经验,而且,已婚未育的她,面试还要被一顿审问。绝望的时候,无意中和其他同学交流,她才知道当老师有多好。
于是,铁了心要当老师的B女,决绝地从银行裸辞了,在家昏天黑地复习了三个月,2018年5月,她终于以29岁的年纪考上了广州的教师编制,进入了一所职业高校。
虽然工资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但她并不在意,擅长算账的她早就算过了,除以一年两个假期,和每天不到8小时的工作时间,她的时薪比从前还高出不少。
而且学校有食堂,有荤有素随便吃,家里有事请个假,领导也不会给眼色,不扣工资、不扣年假、不算考勤。这一切都让在银行当惯了惊弓之鸟的B女感到满意。
她和我说,这两年每次和老同事聚会,大家都一边抱怨银行一边羡慕她,也想学她考编。
她每次都满口鼓励,但只有自己心里清楚,29岁进入高校,想干出一番事业,是不太可能了。她能图的就是一个安稳舒服。
凡事总要有舍有得。
四大工作两年后,考入公务员,至今11年
C男,36岁
C男是我的本科同学,当年本科毕业后,也跟风去了四大做审计(对,当年我们本科毕业时,四大绝对是毕业生的理想职业)。
熬夜加班做了两年项目后,他和我们说,再也不想过那种非人的日子了,铁了心要考公务员。我当时还劝他,外企职业经理人多有前途。哎,狭隘了狭隘了。
从四大裸辞后,他在家复习了半年,先是考国考没过,又去考了市考,最终考入北京一个区政府做公务员。
别看C男上学时挺不正经,当上公务员以后,特别有模有样。因为文笔不错,一年后,他被借调到区政府办公室,后来又给区长当上了秘书。现在已经8年了。
他和我说,和四大那种一切靠自己的环境不同,在政府机关,能干活、会听话、能办事的年轻人,领导都会给到足够机会锻炼,还会手把手帮你改。毕竟行政单位人员固定,你越早能独挡一面,领导就越早轻松。
而且,组织也会逼你学习,单位时不时就发一些书,上级部门还经常组织各种培训班,都是免费的。
至于待遇,C男赶上了好时候,低价分到了一套市郊福利房,他没自住一直收租。
平时公积金按最高标准缴,公费医疗报销90%以上,未来他孩子上小学,还能享受政保待遇,有热门学区的对口学校可以去,一路解决到高中。
算是医疗,教育,住房三座大山一下子全解决了。父母安心,老婆欢喜,孩子有前途。
当公务员到底好不好?他从没给过我们一个正面回答。
但有件事很明显,疫情后,我们大学同学聚会,别人都在抱怨市场行情不好,公司裁员降薪,在家办公折磨,只有C男,面色红润。
同样是中年男人,他看起来至少比别人年轻5岁。
风水轮流转。
想当初十年前,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金融行业正是红利期,银行和证券是香饽饽,我们系的同学,90%都去了金融圈。考公和进体制的只有2个人。
过了几年,进入到资本活跃期,社会上开始流行起全民创业和互联网高薪,那几年的毕业生,都一头扎进了充分的市场竞争里。
18年开始,资本逐渐收缩,许多人开始悄悄往体制内跑。
等到疫情过后,更是人人都感受到了体制内的好,再加上政策利好,国家兜底,各地基层公务员一股脑扩招了70多万,能吸纳280多万毕业生就业,大家当然抓紧机会,扎堆往里挤。
今年的公务员招录,目前正在录取公示阶段,虽然还没有最终数据,但计划招录人数25726人和报名人数125万的悬殊比例,也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千里挑一。
可就算这种机率,也丝毫挡不住年轻人想“上岸”回到体制羽翼之下的决心。
为什么这么拼?体制内的工作究竟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从高峰的选择和上面三个人的经历,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稳定。
一旦进入了体制,你就好像买了一份终身不会失业的保险,你不用再关注自己的业绩,自己每个月是否完成任务,在机关里是没有这些考核的。
对厌恶风险的人来说,体制内一定是最好的职业,因为即使你是个小科员,也没有被裁员的风险,而在西方,这种待遇只有高校终身教授/军队军官才有可能。
年轻时,每个人都有过海阔天空的梦想,但在经历了一次次社会毒打之后,总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安全感才是终身想追求的东西。
图源:超市夜未眠
第二是性价比。
进入体制内工作,享受到的从来不是高薪,而是性价比。是你不用风吹日晒,不用996加班,不用担心中年失业、不用担心未来养老,工作强度不高,又能照顾家庭,家人孩子还能借光享福的性价比。
年轻时谁都无所谓,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后,就会知道“性价比”这三个字,价值千金。
图源:天气预报员
第三是仕途。
虽然很多有能力的人,看不上体制内的工作,但不可否认,在家长眼里,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眼里,这份工作是首选。
谁家孩子要是考上了公务员,父母差不多会把认识的人都告诉一遍,亲戚也会各种巴结高看你一眼。就连恋爱结婚,在丈母娘眼里都是加分项。
毕竟,体制内都是国家官员,一来旱涝保收,二来不易出轨。不是有一个段子么,某丈母娘招婿,点名要公务员,相亲前,有人问她,打听清楚小伙子了吗?她说,不用,公务员都是政审的,国家审的比我们严。
图源:四重奏
总体来说,体制内工作就是一份中庸的职业,对应着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上的社会声望。
那么,什么样的人最适合这份中庸工作呢?
大多也是中庸性格的人。
因为,当你去评价一份工作的时候,真正决定你评价的其实是自己的主观感受。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那些中低风险偏好,知足常乐的人更倾向于选择体制内的工作,而这类人大多乐观。
而高风险偏好,不甘现状的人,则更倾向于选择体制外的工作,这类人对现状的评价通常是不甘。
所以说一千到一万,最重要的还是苏格拉底那句话:“认识你自己” 。
图源:四重奏
不管体制内工作有多香,也不管身边有多少人一窝蜂涌进体制内,每个人在做出选择之前,都必须认清自己。
盲目跟风只会耗费你的时间,毕竟大部分人在跟着风口摔成猪头之前,是不知道自己没有翅膀的。
更何况风口一直在变,那些年扎堆进金融圈的年轻人,现在都正扎堆挺进体制内。可说不定再过几年,他们又要重新拐回金融圈。
再问一次自己想要什么,绝对比盲目行动,来得更加重要。
—end—
91科技集团研发的“借贷计算器诉讼版”微信小程序已上线,助力法官和律师便捷、高效解决民间借贷或金融借款的金额计算需求。可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码体验。


金八传媒往期获得奖项


*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八妹微信,爱我,就别错过~*

极扬文化(股票代码:873375)旗下金融八卦女APP,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1100万人的选择,这里有更大的视界,金融八卦女等你。
点击下方“在看”
你也越好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