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引子,探讨一下收复土地后的几种模式。
往事悠悠君莫问,太早的历史就不去追溯了。
在当代俄罗斯人的认知中,克里米亚是1954年由赫鲁晓夫推动、把原属俄罗斯的一块宝地划给了乌克兰。
五十年代的一次“省级行政区”区划变更,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时成了国家领土变更。
克里米亚人不干了。
1992年5月,克里米亚一度宣布独立,引发大规模骚乱。
后来在俄罗斯的调解下,这里成为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折中方案。
俄罗斯租借克里米亚首府塞瓦斯托波尔市军港的部分,作为其黑海舰队的基地。
2013年底,因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签署与欧盟的经济合作协定,“亲欧派”开始组织大规模游行示威运动。
游行示威运动往往点燃容易,收场难。
一轮轮升级之下,乌克兰国内局势全面动荡。
2014年2月27日,亲俄军人在一片混乱中占领克里米亚国会,选举出一个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理。
新总理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俄罗斯求援。
普京遂派遣两万两千人的武装力量进驻克里米亚。
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决,两个选项如下:
1、是否赞成克里米亚在享有俄罗斯联邦主体权利的基础上与俄罗斯重新合并?
2、是否赞成恢复克里米亚共和国1992年宪法并赞成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一部分?
次日开票,投“1”的占绝大多数。
开出票来的第二天,普京和克里米亚共和国“议长”、“总理”及塞瓦斯托波尔市市长签署克里米亚入俄条约。
大功告成。
之后,一枪未发的乌克兰武装部队被克里米亚示威者和俄罗斯军队逐出基地。
乌克兰方面则宣布是“撤军”。
以上作为引子,接下来进入正题。
收复一块土地后,通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模式:
1、格式化
2、融合化
3、两制化
4、殖民化
抛开最后的殖民化不谈,下面我们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对前三种模式一个个展开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