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房屋保质期
每个人绝对都有不同的故事
不同的心得
也会有不同的建议
留下你的评论
不要忽略你的声音...
糊里糊涂
地产行内有句“黑话”:世上最难解的题是房子寿命有多长?世上最没有答案的问题是房子保质期出了问题找谁?
这个问题换作其他任何商品都一目了然,过期日必须印在某处。
房子建好会在某个角落盖上烙印,写明谁家制造,何日到期,保修期限否?
相信没人见过。
即使澳洲地产从业人员,对于房屋保质期有啥具体条款,也会打个疑问。
记得多年前,公司与买房的客户开座谈会, 一位昆州的洋大妈感叹说:澳洲房子保修还没有Coles 超市牛奶好使,本质都是商品, 房子保修却是一堵难越的高墙。
在中国开发地产更会纠结, 无论设计阶段还是施工图阶段, 都曾偷噎着问结构工程师,房子真的寿命几何?
反正得到的回答,就像余音绕梁,归家伫立在阳台时,仍不免惶惶然。
即使阅房无数,面对房屋保质期,依旧胆战心惊...
漏水
以前接到过来自悉尼小冯的救急电话,他是河南仔,彼时移民四年,但面对房子出现的状态,即使抓耳挠腮,也无济于事。
他住了三年的新房漏水,这是从开发商那儿买的土地兼房屋的Package ,当他发现天花板漏水,爬到楼顶去看,瓦片没有破裂。
再到隔层仔细观瞧,数根勾住瓦片的铁条掉了,屋顶的瓦片无法钩住,雨也就进来了。
小冯拍照后发邮件给开发商,一周后的回复说瓦坏了不在保修范围内。
冯哥急了,再把瓦条掉了的照片发过去,解释说是安装时的质量问题。
开发商差点让他背过气,回复是三年了才发现漏雨,瓦条如何不是有人主动偷梁换柱?保修是没有的,去找房屋保险吧。
刚来四年,语言不通,小冯全家应了“房漏偏逢雨连天”的话。
最后还是走了房屋保险这条路,快狠准,问题爽快地解决了。
与他的通话,可以感觉有多无奈,7年保修到底包括瓦和屋顶漏雨吗?漏雨难道不是质量问题吗?莫非只有房子彻底倒下才有得保修?
不要以为小开发商才会发生这些事,在墨尔本也撞过大公司类似的事。
不过,业主Adam要幸运的多,一,开发商是Mirvac,二,新房别墅才入住几个月。
那晚Adam家也是漏雨,致电开发商,他也来电向我求助。
第二天驱车到他家,六七个全副武装的工人已经展开营救行动,揭开瓦片,进行全面修复。
但Adam丝毫开心不起,新房被全面揭底,满屋都是污水与尘埃,于是打趣地与他分享悉尼冯哥的故事。
Adam挤了一丝笑容,说“你的意思,我还是幸运的?”
能住多少年
房子可能是世上最重要的商品了,但最重要却为何是最没有保障的一个呢?
其实澳洲的房屋算“幸运”了,物管基本到位,即使房子过去几十年,依然保养不错。
想起中国那些现在看起来还年轻的房子,几十年后极有可能成为老大难问题。
产权意义上的70年,听起来好像只要房主自己不搬走,住个100年也不成问题。
但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房子老去的速度远比你想象中要快。
一般来说,中国普通房屋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但交房十年就走向老化的房子比比皆是,更不必提业主们的维护意识。
许多夫妇结婚住进一套新房,待孩子大学成年搬走,房子已是半只脚踏入中老年,居住体验急速下降。
90年代以前的房屋“年老色衰”更是飞快,一些外立面都采用黄泥沙粘连,一旦墙面裂开,泥沙就容易流失。
以前筒子楼走的是极简主义风格,生产和建设的速度快、成本低,大多采用水泥与预制板结构。
现代单元套房虽然居住改善,但质量却令人担忧,一些地产和建筑公司里,设计师和工人堪称“业余”人士,放下锄头就变成“职业建筑工人”的农民比比皆是。
澳洲问题
澳洲为解决密集人口居住问题,建造公寓成为大势所趋,但纷至沓来的公寓质量问题,引发担忧。
悉尼Mascot一建筑物的居民曾被要求撤离,新州消防组织的正式文件宣称:该栋建筑物地下室区域出现可识别的移动,大楼建筑结构出现严重问题。
澳洲建筑质量问题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再如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的Opal Tower墙体破裂,因担心大楼倒塌,数百名居民撤离。
墨尔本亦出现过一场暴雨,大雨从天花板倾泻而下,屋内的家具全部遭殃。
普遍问题还包括建筑外层覆盖的易燃材料,火灾风险非常高,大部分的维修费用落在业主身上,恐怕未来十年,澳洲政府也完全解决不了它。
面对房屋保质问题,澳洲媒体民众也想知道:到底是谁的错?开发商还是建筑单位。
例如偷工减料,降低成本的丑闻,房屋使用的混凝土板材往往低于建筑标准。
其实,许多澳洲开发商没有完备的建筑经验,拿到土地,才发现开发楼盘的费用和成本很高,继而只能寻找价格便宜的建筑商合作。
建筑商又因是“诱导”来的生意,于是采用廉价材质,形成恶性循环。
更深层次的原因, 澳洲商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法律优势,与业主订立厚厚的法律合同,貌似保护业主,其实条条让你哑口无言。
结语
中国移民大量购买公寓房很多只是出租,并不关心居住环境和房屋质量,这也一定程度催生尤其华人开发商建筑商和开发商“不讲究”建筑质量的坏习。
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地,大量高密度住宅涌现,经验似乎还没有到位的开发商硬着头皮上,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好莱坞电影中许多描述未来的场景,那就是弃楼。现代建筑规范中,高层能挺过40年已经不错啦,电梯使用寿命也就15年左右,下水管道老化最多20年吧。
一个弃楼就是千疮百孔。
尽管澳洲建筑法治貌似严格,建造标准NCC(National Construction Code)不断完善,但标准只能保证最低底线。
或许很多专家有“秘方”,如买房前深层次了解开发商信息,如建筑资质、有无黑历史等。
即使如此,房屋漫长岁月,依然需要你自己担起重负。
澳洲房屋保质期(warranty)一般也就几年,结构性缺陷(structural defects)的保质期6年左右,而非结构性缺陷(non structural defects),那些小的毛病,保质期也就2年。
最终,购买房屋保险成了澳洲人主要的保质措施,屋顶漏水,地板泡水,火灾等遇到的这些糟心事,基本自己操心吧。
但,我也总是想起昆州大妈关于牛奶的故事,只是我们不需要为了喝牛奶,而买了一份喝的保险。
我只会拎了过期或变质的牛奶,直接置于超市柜台,然后神气十足地说:“我要退货!”
往期回顾
你真看透维州财政预算案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了吗?

睡在汽车后座的澳洲人:中年危机都是房子惹的祸!

澳洲买房局势变了?

感谢阅读,码字不易,顺手点个“在看”和“👍”吧
免责申明: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价格,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