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文胜以“祝贺、分享、回家”三个关键词为主线发表了讲话,以下是讲话全文。
敬爱的朱传棨学长、郑泽厚学长、夏安享学长、时永春学长、谢齐强学长、程康彦学长,尊敬的钱华志局长、王杰校长,在座的各位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们以及来自各兄弟院校湖北校友会的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来参加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今天我想讲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祝贺,第二个是分享,第三个是回家
首先,我想祝贺今天的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工作班子成员,包括会长、副会长,聘任的秘书长、副秘书长,以及43位理事。请大家注意,我称之为工作班子,不是领导班子。原因是咱们从事校友工作是义务的奉献,不是领导者,而是奉献者。我对湖北校友会新产生的工作班子表示热烈祝贺。
校友工作是一件“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事。天津校友会曾经提出三个“人人”理念: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组织者,人人都是受益者。今天,湖北校友会会长刘萌在会上提出四个“出”:出钱、出力、出现、出彩,并以“凝聚力、影响力、发展力”三个关键词做了连任会长的演讲,十分精彩。
正如今天湖北校友会工作报告中所讲,在全体湖北校友和上一届工作班子的共同团结、努力奋斗之下,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这几年的校友工作上了一个非常大的台阶,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校友工作者,我十分感动,也非常骄傲。我为来到这样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武汉人民站在一起并肩奋斗,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接下来,我想进入第二个主题:分享。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刘萌会长给我打电话提出“我们北大校友一定要做点事情”,他勇敢地提出了“百万口罩行动”计划。众所周知,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北京大学第一时间派出430多人的援鄂医疗队,我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工作了16年,深知医生的辛苦和不易。令我十分感动的是,湖北校友会的校友们在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就把电热毯、运动鞋、营养坚果等生活物资送到北大援鄂医疗队队员的手中。前两天我见到咱们北大援鄂医疗队队长乔杰院士,她还跟我提到:“我现在脚上穿的旅游鞋还是援鄂期间湖北校友送给我的”。
当时,全国各地的口罩“一罩难求”,我的心里也有疑惑:这个时候我们提出“百万口罩行动”,能够实现吗?能做到吗?2020年1月底,是我本人51岁的生日,可当时我根本没有心思过生日,心里时时刻刻牵挂着湖北校友,湖北人民和咱们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我跟很多领导、同事都通了电话,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这事儿到底能不能做?
当时我的家人、朋友都对我们的计划产生过质疑,包括我的爱人,她也是北大校友。但是当时我内心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在危难关头,作为一名北大人,作为北京大学校友会的秘书长,如果我不站出来,谁站出来?万一口罩行动没有完成,大不了我这个秘书长不做了!带着这样的决心,经历过好几个不眠之夜,我们于2020年2月8号向全球北大校友发出了“百万口罩行动”倡议书。
说实话,我现在回想起与大家并肩战“疫”的日子,还是会热泪盈眶,泪流满面。我想,等我到了朱传棨老学长94岁这样的年纪,我可以跟我的孙子说,在2020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没有退缩,勇敢地站了出来,和全球北大校友并肩作战,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募集到超过1000万的资金,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百万口罩行动”。
募集到资金以后,我们经过各种渠道,动员全球校友世界范围内采购防疫物资。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女儿在法国作交换生,虽然她不是北大校友,是北外的校友,但是她积极参与到北京大学法国校友会的行动,成为一名“百万口罩行动”的志愿者。她是学法语的,利用专业知识为咱们的行动提供翻译支持,我也为她感到骄傲。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咱们全球的校友,不管是在美国的休斯敦、纽约、华盛顿,还是在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校友们都在为驰援国内抗疫努力行动。多少个日夜,不眠不休,当时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有这么多优秀的校友在背后支撑,我们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对抗疫胜利也充满信心和期待。最终,我们不仅超额完成142万只口罩,还成功捐赠200余万件医疗物资、900多吨生活物资,给湖北十三个地州市都捐了一台双负压救护车。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我们临时组建了若干个微信群,成立了百万口罩决策委员会、行动委员会、律师小组等。今天,我见到雷衍华校友,当时情况紧急,他发明了专门用于线上签合同的哈希值校验法,帮助我们解决了重要的合约问题。据说,他目前已经申请了专利。
基于这些经历,最近我在给校友办的年轻工作者做分享的时候提到,我们要学会处理若干个关系,其中就有平时和战时的关系。
我到校友工作办公室工作以后,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可能有些校友已经有所了解。“一”是指一个核心,以凝聚、服务校友为核心。刚刚刘萌会长巧妙地运用了凝聚力,凝聚服务校友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二”是两个抓手,也叫两个依托,以互联网和院系为依托。大家都毕业于北京大学某个学院,比如,刘萌毕业于光华管理学院,杨三文师兄毕业于物理学院,朱学长毕业于哲学系,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毕业于北京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那么,我们校友工作办公室开展工作,就必须要充分依托院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别是去年疫情之后,我们重点开发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校友活动,反而更加出彩,这里又可以联系上刘萌会长今天提到的“出钱、出力、出现、出彩”之一“出彩”。
“三”是做好三项重点工作,联络、宣传、服务。校友办专门成立了活动与服务部,今天活动与服务部部长袁远也来到现场。为校友做好服务,要求我们用热情和激情温暖校友,用专心、专业提升服务水平,为校友提供精细、精准的服务,宣传母校、宣传校友。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做好四项基础工作,也就是我们校友会的“四个基础”,要做好制度、体系、团队和数据的建设。这些年校友办相关工作开展颇有成效,当然还有不足和进步空间。比如说,校友们在申请电子校友卡的时候还有不太顺畅的地方,我们还要改进,大家可以通过注册北大校友小程序,申领电子校友卡。将来我们争取可以开通电子校友卡更多的功能,欢迎大家踊跃注册领取电子校友卡。
今年校庆期间,我们通过跟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重新发起“我爱母校”小额捐赠项目。5月3日正式上线,仅三天捐赠额就突破16万。这个捐赠项目面向全球校友发起,用于支持在校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支持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这期间,我们发现有一位校友每天都会捐123元,还有一位校友每天捐189.8元。目前单笔捐赠最多的是19,123元,其次是18,980元,再次是12,300元,这些有意义的捐赠数字,都是校友们对母校深沉的爱意表达。
回到“一二三四五”的工作理念,“五”是我们要共同达成的目标——打造5A级社会组织。北京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王杰老师是一名数学家,也是北京大学校友会的法人代表,相信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校友会会长的带领下,在全体校友的努力下,大家齐心奋斗,一定可以把北京大学校友会打造成一个5A级的社会组织。
刚才新任会长刘萌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目标,现在民政部对于社团组织的管理有很多新的规定,我们要认真学习相关规定。校友办计划开设相关课程,邀请北京大学校友会兼职副秘书长、校友办副主任、法学院教授金锦萍老师主讲,方便大家更好地学习、了解相关政策。我经常跟校友办的同事们讲,我们是专职的校友工作者,所以必须全身心投入、全身心付出开展校友工作、研究校友工作。而我们各校友组织的校友们是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做校友工作,你们用热情和激情、牺牲休息时间投入到校友工作中,在此,请允许我向大家表示敬意和感谢,谢谢你们!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词:“回家”。今天,我也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北京大学校友之家已经正式在学校立项,目前正在设计筹备中,99岁高龄的哲学系教授杨辛先生为校友之家亲笔题字。校友之家落成之后,我们热烈欢迎全球北大校友回家。
北大是所有北大人最温暖的家,欢迎各位校友常回家看看,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