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好,我是奥特快,欢迎来到奥特快谈,和我一起用产业视角看世界。
这是一个位于意大利弗留利的旅游农场。你不仅可以在这里自己摘葡萄酿酒,还能顺便了解一些种葡萄的谈资。摘葡萄摘腻了,你还能去隔壁的泳池游个泳或者去健身房撸个铁,饿了就就吃吃意大利农家饭,晚上听着蝉鸣入睡。
意大利弗留利农场
这样的农家乐在意大利非常普遍,在airbnb上随便一搜都是。比如这家Agriturismo La Piana,除了泳池健身房,甚至还有足球场、保龄球场和温泉;这家Agriturismo Sarrabus,不光能种菜,还有山羊、鸡鸭、野兔、野猪,也能骑他们的马去湖边散步。
据统计,外来游客平均每人在参加意大利农家乐时平均都能住上3.9晚,以至于Airbnb的CEO Brian Chesky在上个月25号接受采访时都表示,后疫情时代,Airbnb会砸重金来做意大利农家乐。
农家乐大家都很熟悉,但这种项目并不是国内独有,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欧洲等地早有规模。甚至在英语中有一个专门的词来代表这种乡村旅游,叫“Agritourism”,而这个词正是来自意大利语“Agriturismo”。
在意大利,农家乐产业十分发达,略小于云南省的30.1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了超过2万家农家乐。2018年,意大利的农家乐带来了近14亿欧元的旅游收入,如果把乡村旅游的上下游产业和基建投入都算进去,那么农家乐带动的GDP几乎占到了意大利整体GDP的9.4%。
虽然现在看意大利农村生机勃勃,但上个世纪60、70年代,它同样面临因为老龄化与青年人口外流导致的乡村凋敝问题。那么,意大利是如何在短短30年就发展起了全球最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这给我国的乡村振兴与产业扶贫又有哪些启发?本期视频我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意大利的Agriturismo。
02
其实意大利或者整个欧洲历史上就有类似于农家乐的传统。
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风靡一时,大批知识分子离开城镇去乡村净化心灵。不过乡下的村民们发现,对这些文艺青年而言,心灵可以净化,但肉体不能难受。所以村民们在乡下开了一批酒店和小餐馆,招待这些从城里来的文艺青年,欧洲农家乐的雏形也逐渐形成。
不过,二战结束前,这种乡村旅行仍然只是一小撮有钱人和文化人的游戏,跟普罗大众没啥关系。因为普通人既没有闲暇时间,也没有一辆车能够开去乡村度假。
在法国那期视频中,我讲过,二战结束后美国发起了向欧洲疯狂撒钱的马歇尔计划,意大利也是收到最多美元的五个国家之一。1957年欧洲共同市场建立后,意大利经济迎来了春天,从1960-1992,意大利迎来了经济增长的第一波高峰。
但在城市经济欣欣向荣的另一边,却是农村经济的凋敝。因为你即便收入提高了,也不可能因为收入翻番饭量也翻番,所以粮食的总需求是有上限的。农作物生产越多,价格反而越低。而在收入迟迟不涨的另一边,却是农场经营成本因为化肥、机械化和环保法规的增加而节节攀升。
收入不增加,支出却一直在涨,久而久之意大利农民就不干了。他们发现相比在家种地,还不如去城里打工。于是意大利农村劳动力迅速下降,大量农田也因此抛荒。怎么在农产品价格绝对不能涨的情况下,给农场主们开源,让他们安安心心的留在农村呢?
于是,农村旅游,或者说农家乐,登上了历史舞台。
虽然说马歇尔计划导致了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但好的一面是城里人越来越有钱之后,去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其中有很多人也会选择去农村旅游。
但这种情况下,两个问题逐渐显现,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农家乐宰客坑人的现象非常常见;二是农家乐在当时只是一些农场主散兵游勇式的选择,没有形成产业,难以推广到大多数农户中,并没有彻底解决意大利农村面临的问题。
游客有需求,农场想增收,政府想保护农业,三者一拍即合,规范和推广农村旅游一下子成了一举三得的买卖。
1965年2月10日,意大利农业旅游协会正式诞生,这个协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游客和经营者权利,规范和指导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1985年,在这个协会的运作下,共计6000家农户加入农家乐行业,给他们带去了接近25%的额外收入。
1989年,意大利颁布了《农业旅游发展保障法》,这让意大利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拥有专门农业旅游法的国家,把农家乐产业的各方面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比如,要成为有政府背书和赞助的农家乐,老板自己得先有两年农场经营经验,还要参加100小时的培训,包括法律、财务、卫生、农产品加工等各方面知识。
在硬件上,规定每4个床位至少要有1个卫生间,如果超过10个床位,就一定要有残疾人便利设施。但也不能修得太现代失了味道。在阿雷佐省的“拉孔卡”山庄,客房里是一个大壁炉,客房外就是麋鹿。
农产种植上也规定得条分缕析,橄榄树的间距、黑猪的生长周期都有要求。虽然规定很繁琐,但只要按照要求做,政府会给予40%的相关基建费用,剩下的60%还能享受优惠贷款。
有了这些补贴,很多农场主也把农家乐玩出了花样。卢卡区的Abbacca-là(我不会念)农场还开设了烹饪班,教旅客自己做提拉米苏、海鲜焗饭、奶油培根意面,以及不带菠萝的意大利披萨。
在利古里亚大区,当地农民每年5月都会举行"鱼节",在世界上最大的平底锅里煎炸上百千克的鱼,然后分给游客们吃。除了吃,有的规模比较大的农家乐还做中世纪的马上竞技、历史人物的队列祭典、宗教礼仪、谢肉祭等等活动。
在去意大利玩农家乐的人里,有1/4是外国人,但问题是外国人都不一定懂意大利语,怎么判断农家乐的好坏?所以意大利政府又搞了一个类似于米其林餐厅或咱们大众点评网那样的农家乐分级方法,通过风景、管理、住宿、餐饮几个指标综合打分,从低端到高端分成五颗太阳。
在意大利政府自己做的涵盖9门语言的官方网站上,你可以查到所有认证过的农家乐以及意大利各个地区的风景特色。可以说通过这两步,意大利又将自己的农家乐推广向了世界。
小结一下,相较于其他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困难。因为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需求出现爆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农家乐产业的困难之处又在于,它们是由一个个小农户组成,而单个的农户很难识别市场信息,更难以形成产业。
那么这时一个可以准确识别市场信息并制定合理政策的牵头组织就非常关键,这也可以说是意大利农家乐产业崛起的最重要原因。
03
从2004年至今,我国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8年聚焦三农问题。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大家祖上数三代,几乎都是农民。农业是我们国家的根,农民是我们国家最辛苦但又最默默无闻的一类人。当我们自豪于我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时,我国也面临着与当年意大利相似的农村人口外流与乡村衰退问题。
怎么让那些为了我们的粮食安全辛勤耕耘的农民朋友们,更多地分享到我国经济增长的红利呢?乡村旅游或许是一个可以参考的办法。
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曾把全球农业分成三种。农业1.0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农场农业,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历史上;2.0叫产业化农业,不过这种的经济和环保效益都存在争议;而3.0版农业就是景观农业,就是把农村打造成度假区,吸引城里人来玩,这样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能给农民增收。
他举了很多国内的例子,比如浙江吉安县,效法意大利农村的做法,把乡村景观搞好,把穿过乡村的路从直路改成弯路,吸引大家去看风景,还留了个观景台给人拍照;又比如北京密云县有一个镇,办了个书院,形成了一个特色旅游主题,吸引很多周边的人开车去那里观光;以及我的故乡南京附近的高淳县搞了个慢城概念,种了很多油菜花,我自己还去看过一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乡村旅游或许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走向世界,全世界的游客不仅能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更能看到一个美丽的中国。我相信,这一天总会到来。
(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