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 锐 / 金 / 融 / 科 / 技 / 研 / 究 / 所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不断落地,新型技术与金融业务融合程度加深,国内经营机构金融科技应用开始从聚焦于前端服务渠道互联网化到强调业务前、中及后台的全流程变革。与此同时,经营机构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及时有效捕捉金融科技带来的众多机遇。一方面,全部自研会增加经营机构的投入负担,研发周期长;另一方面,内部封闭式的模式会限制自身创新能力。经营机构只有首先明确自身需求及能力边界,将需求分解成一个个细分领域,在外部金融科技生态中寻求最符合自身技术标准的解决方案,扩大自身技术能力边界,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因此,投资并购活动作为经营机构构建外部金融科技生态的重要途径,应引起经营机构重视。
本篇将通过分析高盛集团、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三家国际投行对外投资并购提升金融科技实力的案例,为国内经营机构发展外部金融科技生态提供思路和建议。
高盛集团
高盛将自己比作“华尔街的谷歌”,十分注重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被称为高盛核心竞争力之一,成功帮助高盛度过金融危机的SecDB,就出身于高盛1981年收购的外汇和大宗商品经纪公司J Aron。高盛推出数字消费银行平台Marcus后,持续在金融科技领域布局,同样通过收购GE Capital Bank,Clarity Money等企业的方式增加Marcus平台影响力。
2017年以来,高盛以每年10%以上的增长率加大在通讯和科技方面投资,占总支出的比例从2015年的3.22%上升到2020年的4.65%。
图 1近十年高盛通讯和科技投资支出占比
资料来源:高盛集团 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图 2近十年高盛通讯和科技投资趋势变化
资料来源:高盛集团 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一)投资主体:整合投资团队,统一战略布局
2019年6月,高盛宣布合并Goldman Sachs Growth Equity,Principal Strategic Investments和Private Capital Investing三个私募股权投资部门,成立新团队GS Growth,向依靠创新性技术、产品和流程的成长型企业投资2000万至2.5亿美金。同时,GS Growth还会向合作的企业提供高盛的广泛资源,如针对企业所处市场提供见解分析,针对企业内部运营提供更加完善的财务建议,以及额外的资源资本供企业可持续增长及扩张。
(二)投资理念:业务场景为中心升级拓展
在2018年联博基金会议上,高盛CEO大卫·所罗门公布了以Marcus为核心的未来发展规划,其中个人贷款、储蓄、财富管理、养老金、信用卡业务已经在Marcus上线运营,而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支付、支票业务、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等,将是Marcus未来进军的领域。合并后的投资团队GS Growth也将其进行的技术领域投资分为Enterprise(在跨应用程序和基础架构软件、B2B数据以及技术支持服务上具有话语权的企业)、Fintech(领先的市场基础设施、交易技术、支付和专业金融业务的企业)、Consumer(互联网、电子商务、媒体及其他消费产品和服务企业)和Healthcare(对医疗服务和医疗IT软件等医疗生态系统的企业),基本符合大卫·所罗门之前公布的发展规划。
图 3GS Growth在各领域的投资占比
资料来源:高盛集团 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三)投资方式:通过并购加速Marcus平台发展
2017年,高盛战略更新中明确,数字金融的收入增长潜力十分巨大,甚至可以追赶上FICC的收益。同年7月,David Soloman上任高盛独立总裁,高盛的业务发展重心开始向数字消费者金融业务倾斜,在确定了快速发展数字消费金融的战略目标后,高盛围绕Marcus平台毫不吝啬地进行了多次收购。
2016年4月,高盛收购了通用资本旗下的在线银行平台,共吸收80亿美元的网上存款和80亿美元的经纪存款凭证,收购不久后,平台客户被吸收为Marcus用户;
2017年-2018年,高盛收购了Bond Street和Final两家金融科技公司,为Marcus平台引进了60余名具有工程师、产品管理、风险、营销和管理层领导背景的消费者领域金融科技员工,并为客户提供防欺诈、防盗窃的数字安全功能;
2018年4月,高盛收购了Clarity Money个人理财软件公司,为Marcus平台吸收超过100万的用户和大量相关业务人才,高盛还计划将其重塑为Marcus平台的移动端入口,并将产品整合在已有的应用程序上;
高盛在2019年到2020年期间还收购了注册投资顾问公司United Capital和财富管理公司Folio Financial,为用户提供投资顾问服务以及帮助投资顾问提高工作效率,也同时为Marcus的机器人顾问提供支持,丰富Marcus平台的金融服务能力。
表 1高盛围绕Marcus平台进行的部分收购活动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多次收购活动不仅完善了Marcus各项功能,扩大Marcus平台影响力,还吸收了大量数字金融领域的业务人才,提高了Marcus的技术水平。根据高盛最新发布的战略更新报告,Marcus共吸收了970亿美元存款,并拥有80亿美元消费贷款。高盛还计划在Marcus平台上推出投资(即Marcus Invest)和支出管理等相关功能,将Marcus打造成为业内领先的数字消费银行平台。
图 4 高盛对Marcus收益展望
资料来源:高盛集团 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花旗集团
花旗集团作为20世纪70年代首批向客户提供自动柜员机的银行之一,十分注重金融技术的开发和实践,花旗曾要求加入董事会的成员必须富有技术经验,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数据隐私、数据管理等以技术为中心的领域,并有义务监督花旗技术平台的开发和维护。
花旗集团一直非常重视在技术领域的投资。尽管近十年花旗集团的技术投入复合增长率仅为3.72%,但其2020年的技术投入金额已经高达73.83亿美元,在总支出的占比也从2011年的10.08%上升到2020年的17.10%。
图 5 近十年花旗技术投入占总支出比
资料来源:花旗集团 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图 6 近十年花旗技术投入趋势变化
资料来源:花旗集团 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一)投资主体:创投部门+数字团队
2008年花旗成立花旗创投(Citi Ventures)部门,下设负责对外投资的风险投资部、跨职能合作开发解决方案的D10X部和研究技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Studio部门。三个部门相互协同,与初创公司、员工、客户和生态系统合作,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测试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风险投资部是花旗创投的对外投资部门,由16名投资专家组成,致力于投资初创企业并与之合作,寻求能够提高花旗产品和服务的解决方案,进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其关注的领域有金融服务与技术、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商业与支付、安全与企业IT、客户体验与营销和房地产技术。
D10X部是基于花旗集团的内部战略增长模型,以风险投资和核心业务为基础的全球计划。它授权并鼓励花旗员工根据客户需求自己构建、测试和发布新的解决方案或者业务理念,帮助花旗紧跟金融技术潮流,为集团带来战略性增长。目前D10X已经推出了数字投资者交流平台Proxymity和帮助父母管理子女财务的金融科技平台Ensemble。
此外,2016年3月,花旗集团研究部门出具了一份研究报告——“数字化颠覆”(Digital Disruption),报告预计金融科技公司将在2023年占据北美消费银行服务17%的份额,并可能导致三分之一的银行员工失业,这使花旗集团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于是,2016年10月花旗从各业务条线精心挑选了一些员工,与从Amazon和PayPal等技术公司挖来的员工成立了约40人的金融科技团队——Citi Fintech,对市场上的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分析、研究。Citi Fintech为了保持“局外人”心态,避开在花旗集团总部办公,选择了一处只有花旗信用卡业务部门的办公场所,并在墙上悬挂一张囊括花旗金融科技业务所有竞争对手的图表,列明这些企业具体针对花旗哪条业务,警惕外界技术带来的威胁。
(二)投资理念:内需导向、多方合作
花旗创投探索新兴技术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探索,是指花旗采取由内而外的视角感知市场的变化并采取行动,调研技术和金融服务的新兴趋势,探索其能为客户带来的潜在价值;孵化,是指花旗采用测试环境对客户和花旗进行问题测试,完善或者推出新的解决方案,帮助人们、企业和社区快速发展;投资,即花旗通过投资与那些正在改变金融服务未来并不断产生积极影响的顶尖技术公司合作,推动行业增长。
图 7花旗创投在各领域投资比例
资料来源:花旗集团 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2008年至今,通过对金融科技领域初创企业投资,花旗创投风险投资团队开展了140多项金融科技领域投资,并与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结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此获取新产品及服务帮助花旗发展数字银行的生态系统。在当前投资的70多家公司中,超过60%通过各种形式与花旗集团建立了商业关系,能否成为花旗集团的供应商是花旗创投衡量这些公司是否成功的标准。
此外,虽然花旗创投在金融科技领域投资覆盖面十分广泛,但通过花旗创投的投资领域比例可以发现,花旗投资的金融科技初创企业依然聚焦在支付、贷款、银行和保险等行业的技术发展上,并且十分重视数据安全,这也是花旗集团自2011年6月以来,鲜有发生信息安全事故的原因。
(三)投资方式:通过伙伴式合作融入金融科技领域
花旗集团通过并购美国商业银行实现了其银行业务的综合化运营和规模效益,但确立和巩固了在美国金融市场优势地位之后,花旗集团很少再通过并购活动进行金融科技领域投资,而是以合作形式达到初创公司、花旗集团和客户三方共赢的局面。在金融科技领域较少的领投次数和并购活动,支撑着花旗集团进行更多次投资活动,与更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逐渐形成全球范围的金融科技生态网络,而这些生态网络中的初创企业在花旗的帮助下互相寻求更进一步合作关系,再次促进了整个生态的发展。2016年,花旗率先推出了全球可访问的API开发人员门户,与多家初创企业和数据聚合商签署数据访问协议,进一步优化与更多客户高效合作的能力。
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成立于1799年,是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分为消费者与社区银行、企业与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资产与财富管理等四个业务条线。摩根大通一直致力于成为金融街“亚马逊”,践行着“Mobile First,Digital Everything”科技战略。
摩根大通的CEO Dimon认为,技术将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资本支出。这句话体现在摩根大通近十年的技术支出占总支出比例由2011年的7.89%上升到2020年的15.51%,成为除了员工薪酬外的最大支出项,并且其占比还在逐年增加。此外,摩根大通在技术方面投入增速也呈整体上升的趋势。持续高额的技术投入,帮助摩根大通内部产出Robotics Process Automation等高效数字平台,以及Canvas Workspaces、Asset Movement Engine等上千款优质的IT应用。摩根大通商业银行联席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Gordon Smith称“五年前,我们每年可能会发布四款主要的技术,现在我们每周都会发布新软件。”
图 8近十年摩根大通的技术支出占总支出比
资料来源:摩根大通 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图 9近十年摩根大通的技术支出及增速
资料来源:摩根大通 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一)投资主体:双轮驱动的数字创新团队
为了提高企业和投资银行业务的数字化能力,摩根大通设立数字创新团队,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前沿技术思想和团队执行力使业务流程、产品进一步数字化。数字创新团队具有战略制定、金融科技领域研究、产品管理以及工程开发的能力,以In-Residence和战略投资团队为主要动力,分析数字趋势、新的技术挑战和扩张机会,与员工、客户、供应商、金融科技公司共同优化和改造现有的经营模式或产出新的业务、产品和服务。
通过In-Residence计划共同创造产品和孵化初创公司。初创企业将收到来自摩根大通专家团队的指导、专业知识和数据,经历六个阶段完成整个解决方案的落实和审核。预审阶段,摩根大通邀请初创企业与摩根大通内部业务和技术生态系统合作,基于其新的想法构建、验证和扩展解决方案;审查阶段,摩根大通内部有专门的跨职能团队将对创新想法进行深入的业务和技术评估,并判断其是否适合加入In-Residence;参加阶段、规划阶段和落实阶段,成功进入In-Residence的初创企业将和摩根大通开启六个月的密切合作,摩根大通将为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技术、系统和专业知识上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优质的业务和技术赞助商、领域内最好的专家及资源、参与摩根大通和行业专家的工作会议等;复审阶段,摩根大通的领导层及各业务相关人员将对项目的成果进行最终的审查,为最终成功通过的方案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
In-Residence虽然是摩根大通调用内部资源赋能给金融科技初创企业,但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对外投资,其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吸收外界优秀的技术概念或开发想法,提高自身金融业务能力。
通过战略投资团队投资或收购EMtech(新兴技术)和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协助摩根大通进一步加速创新和数字化转型。2016年,摩根大通将其战略投资团队与私募股权业务合并改组,代表整个摩根大通集团进行投资。团队由纽约、伦敦和香港的20多名投资专家组成,并在纽约和芝加哥设有支持团队。
(二)投资理念:优化体验、提高效率
战略投资团队对外的战略投资主要基于改善客户体验、布局新兴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率三个目标进行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
改善客户体验。摩根大通十分重视客户满意度,在每年发给股东的信中,摩根大通往往会强调“客户满意度是我们开展所有工作的基础。”因此,战略投资团队十分青睐能够提升客户体验的技术企业。摩根大通与被投资企业的合作是双方互利的,有时摩根大通采用被投资企业的技术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有时摩根大通会帮助被投资企业升级产品,提高其客户满意度。
布局新兴市场。尽管摩根大通是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如此之快,即便摩根大通内部再重视技术的发展,也有触及不到的金融科技领域。因此,摩根大通需要通过对外投资布局新兴的金融市场,运用相似资产的业务流程和相关技术能力,及时在新兴领域立足,为客户提供最新的跨资产配置服务。
提高企业效率。摩根大通作为历史悠久、品牌显赫的金融机构,其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强悍的分析能力离不开其投资的企业的技术能力,也对摩根大通的数据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挑战。持续投资金融科技企业,不仅能吸取优质的企业运营方案,压缩运营成本,还可以提高公司资产保护的技术水平,避免被新兴技术降维打击。
图 10战略投资团队在各领域投资比例
资料来源:摩根大通 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三)投资方式:多领域覆盖的技术投资和并购
2020年2月,摩根大通CEO Dimon表示,摩根大通将展开新一轮大规模收购。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围绕着某一业务进行长期金融科技领域投资和并购的方式不同,摩根大通站在前台人员和客户的角度进行技术领域的投资活动,不仅在资产管理、私募市场、ESG等不同业务领域都有投资和并购活动,还收购了旅游、体育等非金融领域的企业,运用其技术平台或数据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准确的投资建议。
2020年12月,摩根大通旗下资管公司收购金融科技公司55ip,其核心技术ActiveTax Technology(一款税务智能投资策略引擎),将帮助摩根大通资管打造领先的资管平台,并为财务顾问提供模型投资组合功能;
2021年1月,摩根大通收购旅游公司cxLoyalty的Global Lyalty业务,交易的内容包括cxLoyalty的全方位服务旅行社、礼品卡、商品、积分银行业务以及旅游领域领先的技术平台Tavisca;
2021年2月,摩根大通战略投资金融科技公司Zanbato,并通过其技术平台ZX提高自身在提供私募市场服务时的流动性和交易速度;
2021年6月13日,摩根大通宣布收购森林管理和林地投资公司Campbell Global,帮助摩根大通进入新的实体资产领域,填补其资产类别空白;
2021年6月18日,摩根大通宣布收购机器人顾问公司Nutmeg,双方结合核心投资原则、跨资产投资经验等推出了名为SmartAlpha的ETF金融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大通计划将Nutmeg作为Chase品牌下的全方位服务零售银行,对标高盛的Marcus数字银行平台;
2021年6月28日,摩根大通宣布收购巴西数字银行C6 Bank的40%股权,认为其在发展战略、平台实力和产品组合上具有发展优势,能为客户提供全新的金融服务体验;
2021年6月29日,摩根大通宣布收购ESG金融科技平台OpenInvest,其产品不仅提供ESG投资组合,还能帮助财务顾问建立、管理和报告期ESG投资组合。
表 2 摩根大通的多领域并购情况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可参考的投资并购思路及路径
通过分析高盛集团、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的对外投资模式及特点可以发现,除老生常谈的提高信息技术投入、增加与技术企业合作之外,还有许多亮点可供国内经营机构尤其是头部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布局时参考与借鉴。
一是明确以阶段需求为导向的投资理念。经营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活动应根据自身阶段的业务发展需求,平衡内部技术研发需要和外部技术吸收方向,以及平衡风险收益和新兴技术带来的发展收益,发展收益包括但不限于内部降本增效、客户体验优化、业务扩张升级和数据安全保护等多个方面。如高盛为发展Marcus平台数字消费者金融业务进行的收购活动和摩根大通为向客户提供更细致的数据对非金融行业企业的收购活动等。
二是确立布局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途径。经营机构指定或设立专项进行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途径,并设定明确的技术投资任务。确立投资途径一方面可以整合证券公司在外部的技术资源,便于制定全局金融科技发展策略;另一方面,证券公司能将技术投资作为此途径的首要任务,并作为主要通道吸收外部金融科技企业的技术能力。如高盛集团合并产生的GS Growth团队、花旗集团设立的Citi Ventures部门和摩根大通的Strategic Investments团队。以下是我们认为国内经营机构可以参考的金融科技领域投资途径:
(1)通过旗下股权投资子公司投资;
(2)通过金融科技产业基金投资;
(3)与科技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子公司;
(4)投资孵化器间接参与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发展;
(5)借助集团资源进行金融科技领域投资。
三是探索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的投资方式。经营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业务水平、技术研发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灵活选择投资方式,比如通过投资活动建立外部强大的技术研发生态,或者输出技术能力扶持初创企业发展等多样投资路线。如花旗建立的全球金融科技伙伴生态和摩根大通的In-Residence孵化计划。
四是设置投资前内评阶段。对外投资前,证券公司可以与金融科技领域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对自身需求、迫切程度、技术成本、投资方式和投资策略等作内部评估;或对细分领域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趋势进行调研,基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判断是否进行投资布局。如摩根大通In-Residence的预审复审制度、花旗创投的探索阶段等。
此外,研究所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招聘金融科技领域战略投资人才也十分关键。证券公司在进行内部技术能力提升时,十分注重吸收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但还应注意培养吸收在金融科技领域有敏锐识别能力的战略投资人才,挑选优质金融科技企业标的,从外部吸收技术能力。如高盛在招聘全球战略部人员时,明确提出应聘人员不仅要有一定年限的并购、战略投资经验,还要具有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深入理解。
总之,金融科技领域投资并购是构建经营机构金融科技外部生态的重要举措,目前一些头部机构陆续开始布局和发力。但需要指出的是,以金融科技生态构建为导向的投资并购区别于传统的投资并购行为。
更多精彩内容及观点,详见7月17日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在京举办的成果分享会。
作者: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孙肖龙

证券基金行业信息技术服务机构全景视图
▲证券公司机构经纪业务发展剖析

▲私募证券基金行业近4年监管处罚透视
声 明
本报告由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提供,所载内容反映的是截至报告发表日的判断,如所载内容出现变动,我们将及时补充、修订或更新内容及观点。本报告版权属于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如需引用本文,请明确注明引自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