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品味,土死了!”这是一位母亲在选了一种不很合适的菜之后,被女儿嫌弃。
“你怎么买这种东西,懂不懂营养?”这是一位父亲选错了奶粉,遭女儿斥责。
这样的对话,如果是在国内,可能你觉得稀松平常,寻常百姓过日子大体如此。
可是语境一旦放在海外华人的身上,放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大超市里,当你听到这样的对话,你会感觉不安和隐隐的恐惧
没错,其实不少身居海外的老人,正在遭受他们的子女在日常生活里的各种责怪,以至于家庭矛盾扩大,以至于不少老人宁愿选择回国独居,也不愿再和海外的子女及其他们的洋伴侣同住在一起了。
今天,小编讲述的是一起发生在几年前的真实故事。
2016年11月5日下午2点多,美国亚特兰大机场,一位81岁的老奶奶独自一人等候飞往北京的航班。重点来了,81岁的老奶奶是提前3天来到机场的,她不懂英语,身患糖尿病,但无家人陪伴
这一状况被机场的华人网友发现,在微信群发出寻亲启事:
“谁的妈妈叫Zhang Xun,在亚特兰大国际机场已经停留了三天。她女儿在亚特兰大,请转发。”
实际上,她的外孙女也在亚特兰大。
洋女婿说老人是老恐龙
老奶奶名叫张薰(音译),是北京的一名退休教师,已经在美国随女儿、外孙女及女婿居住了6年时间,且拿到了绿卡
拿到绿卡,已经81岁的老奶奶为什么还要回国?而且身边还没有家人陪伴?
原来,老奶奶和女儿、外孙,及女儿的第二任外国老公无法和谐相处了。
据报道,女儿与前夫离异后,嫁了一个美国人。新丈夫对老人很不好。平时冷言冷语冷暴力,老人说,女婿叫她“老恐龙”
女儿和女婿都是有体面工作的人,收入很高,但却从来不为老人改善生活质量。老人在美国多年,绝少出门,哪也没去玩过,就连亚洲超市也只去过一、两次
原来老奶奶的丈夫在文革时被整死,她独自一人养大女儿,女儿清华大学毕业,结婚,离婚,去美国留学。但去美国之前,将1岁大的女儿交给老人抚养。直到外孙女12岁时,老人和外孙女才一起随女儿移民到了美国。
为了供孙女念大学,老人还卖掉了自己在北京生活了一辈子的旧居。而孙女自打从Georgia State University(佐治亚州立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后,对老人非常冷淡。平日不理不睬,甚至连叫老人一声姥姥都不肯。
迫使老人最终决定回国的原因,大约是因为女儿搬家,她却没有女儿新家的地址和电话,而且房间搬空,连她喜欢的小狗也没留下
老人心灰意冷,不想死在美国,她求助外孙女,外孙女给老人买了11月13日回中国的飞机票。但是似乎这个年轻人一天都不想让姥姥在家多呆,将机票日期改到11月6日,并早在11月3日就叫了车把老人送到了亚特兰大机场。
只想回中国,死也要死在中国
老人患有糖尿病,两夜没睡觉,两眼红肿。好心的机场人员给订票人留的电话打了很多次,打不通,没有人接。
但当机场华人网友问她,都已经拿到绿卡了,是可以申请住美国的老人公寓,但老人说不愿意麻烦女儿去办理,她只想回中国,死也要死在中国
最终老人在达美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和另一名华人网友的热心帮助下,住进了机场的旅店,等待6日的飞机。
在航班出发当日,这位华人网友又通过电话协助老人在旅馆吃了早餐,并安排早晨7点40分的接驳巴士把老人送到亚特兰大机场国际航站楼。之后,安排航空公司派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老人登机
另一位网友则联系到北京市朝阳区”会兰孝亲敬老志愿队”,她们很快联系好了爱心出租车,同时也派出接机的志愿者。
最终,老人安全抵达北京首都机场。除了志愿者之外,老人的一位朋友的亲家也去机场接机,最终老人住在了她的朋友的亲家的女儿的家里。这趟难回家的旅程,在当时被舆论形容为一场“遗弃悲剧”
亲手带大的孩子,不能坏了她们的名声
然而,当美国华人圈和中国网友都表示同情并希望帮助老人时,老人却以坚强的姿态,拒绝谈论女儿和外孙女的细节。他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再大的委屈也认了。
果然,回到北京以后,直到12日,老奶奶接到了外孙女打来的道歉电话后,她开始为女儿和外孙违背人伦的行为而辩解:“是我脾气犟,国外住不惯,分开是早晚的事。”
老奶奶还说:“亲手带大的孩子,不能因为哪篇报道坏了她们的名声。”
女儿和外孙女,都是老人用毕生的积蓄和心力,供入名校的。她对女儿和外孙女的保护,从她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7日晚上20时15分,首都机场国际到达厅,北京社工王宏宇核对了航班信息,举起写有汉语拼音Zhang Xun的接机牌。
张薰由机场工作人员用轮椅推出,见到陌生的社工,她立刻从轮椅上站起来以表示自己健康
王宏宇看到两个大行李箱,感受到这就是有准备的回国常住的。
“老人穿了厚实的棉衣,戴着暖和的帽子,头发整齐,收拾得体。”
如果不是“遗弃悲剧”在前,王宏宇会觉得眼前就是一位普通知识分子,腿脚没有毛病,精神状态尚可。
“女儿不管您了?”志愿者王宏宇凑近老人,问出无数人想问的问题。
第一句回答就是替女儿辩护:“我是自己提前3天出来的,不是被赶回来的。
第二句则是发问:“我的事情,怎么国内都知道了?”老人似乎根本不知道网络时代的信息,国内外是同步的,及时的。
“我们能帮您什么呢?”王宏宇关切询问。但除了说谢谢,老奶奶没有表达任何诉求。
老奶奶说:”反正在美国我也住不惯,我在国内有退休金,在国内生活毫无问题。”
然而,在亚特兰大机场,在工作人员张先生陪伴老人的时间里,听到老人最多的控诉,就是指向外国女婿的欺辱
回到北京的头几天,张薰一直住在朋友的亲家的女儿的家里,足不出户。直到12日,她主动提出搬离。来接老奶奶的人,据说是老邻居家的年轻小伙子。张薰说,以前回国也曾在邻居家住过。
原来老奶奶在北京还有一处小户型,但已出租多年,只是租金归女儿。但愿老奶奶如今依然健康,但愿她的女儿和外孙女已经负起赡养老人的义务与责任,但愿老奶奶安度晚年。
他们心里有苦,只是不愿说出来
其实,类似张薰这样随子女到国外养老的老人不在少数,而且像张薰老人这个的事件也不是个案。一位从小生活在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悉尼大学博士生小朵说,在悉尼的华人社区,类似这样的中国老人是一个沉默的群体,他们心里有苦,只是不到时候,他们不愿意说出来
小朵的母亲,在教会的华人社团做义工。那里已成为不少随子女来养老的中国老人的避风港。
一位姓傅的阿姨永远都记得,不懂一句中文的女婿在白纸上画图示意:“今天晚上我下班回来之前,请你搬离这个房子。”
老伴去世后,傅阿姨的女儿把她接来悉尼照顾第三代。仅仅4个月,就爆发了多次难以平息的家庭纷争
纷争从食物开始。傅老太太买了腊肉、咸鸭蛋,想要换个口味。
女儿质问:为什么要买这种垃圾食品给孩子吃?你为什么不能像local(当地人)那样吃健康的东西?(我靠,还local,给老太太飚英语)
在这个家庭里,许多从中国进口的食物,仿佛都不合时宜,因为在这些洋化了的人眼里,中国食品代表着不安全。
在傅阿姨的记忆里,那几个月,唯一让全家都满意的事,就是把家门前的野苹果摘下做成了苹果派
遭到女婿的威胁后,她匆匆收拾行李向华人社工求助。不会说英语的她,在华人的帮助下办完所有手续,迅速回国。归国之后,她深居简出。不想被邻居问及澳大利亚的事情,尤其是悉尼的事。
而吉林的陈先生夫妇来教会讲的另一件事,也令人唏嘘不已。
两年前,陈先生老两口带着大半辈子的积蓄,欢天喜地投靠独生女儿。女儿是女强人,30多岁嫁给一位悉尼人。婚后,女儿提出接父母来养老,在国内生活优越的老夫妻没有犹豫。
他们卖掉了国内的房子,又花了300多万元人民币买下澳洲别墅。应女儿、女婿的要求,别墅写了小夫妻的名字。可是后来,他们到悉尼后疲于照料外孙,根本没机会住进别墅。
再往后,他们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被请回国内
悲催的是,国内,他们已无任何房产。即便如此,他们仍选择不打官司,因为一旦闹上法庭,女婿会和女儿离婚,房子有一部分归属权是女婿的
同样是出于保护女儿的目的,这对老夫妻被逼会国内,但还是为女儿想到了这一步。
当然,陪子女到国外养老的,如果夫妇都是华人,矛盾自然少很多,矛盾最多的就是跨国家庭
究其原因还是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冲突。
在西方人的眼里,配偶的父母,照样如同隔壁的约翰或者查理,基本是不会被外国人看作是家庭成员,充其量比邻居或者朋友再近一步,以及一些华人妻子往往为了保护父母对丈夫做出迁就或屈尊的行为,然而,迁就或屈尊更多时候会让对方得寸进尺。
于是,老人们在遇到家庭矛盾时,语言不通,社交圈窄,就会不得不到华人社区找华人医生,或者华人团体,或者诉诉苦,或者寻求非常有限的帮助。
但大多数情况下,中国老人在海外遇到家庭矛盾时,一般都选择沉默了
老人和护工关系比女儿亲多了
但这真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如果不跟随子女出国养老,另外的情形会是这样:
“他们出去了,到国外定居了,不会再回来了。”说起一双儿女,北京的退休的女教授黄阿姨提高声音,一字一顿地强调。
女儿入了美国籍,儿子入了德国籍,而她自己,守着端放在客厅的全家福和锁在柜子里的爱人遗像。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的她,总算妥协,准备请小时工,但她仍然拒绝保姆。
她说:往后的日子,你越来越衰老,她(保姆)就会越来越强势。
有网友还有这样的补充:
有一次去医院里看家里的老人,恰好听说隔壁床位的一位老人刚刚过世。孩子在美国,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无法回国。老人火化,办丧事,都是亲友帮忙搞的。
这让我想起去另外一家老人护理院的经历。其中有位老人,都99岁了。唯一的独女在美国,一年来一次,最多待一周,也就是看一下,带点吃的用的。老人和护工的关系显然比女儿亲多了,护工不在,他就不吃饭。大年三十,老人和护工一起过年
父母跟我长住,我估计会被逼疯
当张薰的故事在华人圈传播时,曾有一位和张薰的女儿同校毕业的美籍华人,写文章表示:
如果我父母要求过来跟我长住,我估计会被逼疯,这不是赡不赡养的问题,而是可见的鱼死网破。
文末,是一句深切的困惑: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年轻时受罪最多,最有理由晚年享福,但这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却最多,他还表示,希望父母能有人格上的独立,不要过度依赖子女。
他这样的观点自然激怒了一些网友。有网友说:
我很想说,很多的人出国留学的时候,花的钱是你们自己赚的吗?恐怕很大一部分都不是吧。
花钱的时候向父母伸手,就没有资格在他们需要照顾的时候,要求他们要人格独立,不能把生活的重点都放在子女身上。
看看医院里的那些老人,当病友提起他们优秀的子女的时候,眼睛是放光的,如果你感兴趣,他们会从子女从小读书成绩就好、得过那些奖开始讲起,但提起眼前的困难,他们又很无奈。
走还是留,这始终是一个问题
据统计,目前,海外华侨华人最新人数已达6000多万,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际移民群体实际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体。
再过若干年,70后,80后,90后的父母,都将迎来养老困境的爆发期,不是说这些父母没有吃穿,而是无人陪伴。尤其是人过70岁以后,生理和心理状态都将发生巨大的滑坡,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当父母的疾病袭来,就是海外游子最为难以承受但又无可奈何的时刻
带不带父母出国养老,要不要回国伺候父母,这始终是一个问题。
------End------

文:子钧
英伦大叔(ID:UK07788915668)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英伦大叔”,获取最新最快的英国资讯。
英伦大叔,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致力于传递最新最快的英国新闻与政策解读,
为海外华人提供签证、教育、创业类相关信息
欢迎关注英伦大叔,及旗下各平台帐户
管理员,一个争取中年不油腻的大叔,长居伦敦
英国金融监管局FCA注册金融专家
英国内政部移民事务署注册专家

英国彼得森律师行合伙人
英国移民,英国签证,英国投资,
欢迎添加管理员大叔的微信:
敬请 ·关注 · 订阅
英伦大叔Youtube频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