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雷尔·哈伯德(Laurel Hubbard)紧握杠铃杆,全场都随之安静了。她突然发出怒吼,将杠铃举过头顶。只需再坚持几秒,新录就要诞生。
但杠铃轰然落地,哈伯德痛苦地张大嘴。这是2018年英联邦运动会女子举重比赛,新西兰女运动员哈伯德的手臂韧带完全断裂,一度引发社交热议。但她在一年后回归赛场,斩获多个世界奖牌。
2018年英联邦运动会上,哈伯德因伤退赛。
两年后,哈伯德再度引发讨论,是因为她入选新西兰东京奥运会举重代表队,将成为历史上首位参加奥运会的跨性别运动员。
一些人认为,这是人类体育运动实现性别平等迈出的巨大一步。但也有人质疑,她剥夺了其他女运动员的参赛机会。
2018年英联邦运动会上,哈伯德因伤退赛。
以女性身份回归举重赛场
作为举重运动员,哈伯德离开和回归赛场,都在性别认同的旋涡中挣扎。
1998年,年仅20岁的“他”刷新了新西兰校际举重锦标赛青少年男子纪录。那时的哈伯德尝试成为一个男人,“如果我尝试一些有男子气概的事情,也许我也会成为这样的人。”多年后,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举重的初衷。
在2013年做性别转换手术之前的哈伯德
但这无法阻止内心成为女性的渴望。三年后,哈伯德停止了举重, “因为它变得难以承受,缘于我试图融入不属于我这类人的世界”。她说。
哈伯德开始接受激素治疗、性别转换手术。2017年,她回到阔别将近16年的赛场。
以全新女性身份回归的哈伯德,开始在国际举重赛场上频频斩获金牌奖杯。2017年她夺得国际举重公开赛女子冠军。世锦赛上获得两枚银牌。2019年又在太平洋运动会等赛事中斩获四金两银。2020年在举重世界杯暨东京奥运会资格赛上,再次夺冠。
哈伯德在2020年罗马举重世界杯暨东京奥运会资格赛上夺冠
公平性与包容性之争
尽管哈伯德符合各项国际奥委会的参赛标准,但她每次拿奖,都有反对声音。
2017年,哈伯德在国际比赛中夺金后,银牌得主就表达不满,她认为实施性别转换手术后,哈伯德在情绪、力量各方面仍然具备男性优势。
入选东京奥运会后,哈伯德的前队友等多名女子举重运动员,都对她获得参赛资格提出批评。
2015年11月,国际奥委会修改跨性别运动员参赛的相关政策,图为政策文件内容节选
但与此同时,哈伯德的支持者认为,没有充分证据表明,男跨女运动员具有优势,他们还面临性别转换后的生理与心理挑战。
“参加体育运动,就意味着总有人具备相对竞争优势,这也是竞技体育的核心所在。”自行车世锦赛冠军、跨性别运动员蕾切尔·麦金农( Rachel McKinnon)也表示支持。
虽然新西兰奥委会强调,哈伯德满足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参赛标准,但标准本身也被质疑。
国际奥委会2015年出台的男跨女运动员参赛标准,以睾酮水平作为关键指标,但有研究称,即使抑制睾酮12个月,跨性别女性的体重、肌肉、力量的损失也只有5%左右。
推特上出现了#拯救女性运动(#SaveWomensSports)的话题
奥运会带来重新思考的契机
 “我们承认,体育中的性别认同是高度敏感和复杂的问题,需要在人权和公平之间取得平衡。”新西兰奥组委首席执行官凯琳·史密斯(Kereyn Smith)表示。
回到《奥林匹克宪章》的基本原则,第四条指出,“体育运动是与生俱来的人权。每个人都应有机会,在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下、在奥林匹克精神下,从事体育运动。”
美国跨性别运动员(Chris Mosier)
而在奥克兰大学体育社会学博士生刘侣岑看来,《宪章》强调的“竞赛公平”与“平等参与”之间,存在难以立即消除的现实矛盾, “希望奥运会能成为我们重新思考性/性别,以及公平与平等的契机。
处在旋涡中心的哈伯德,并不认为自己是任何群体的榜样。“我不确定我比别人更勇敢,我只是我自己。我不打算改变世界,我只想做我自己,做我想做的。”
……
 /郑欣蔚 张楠茜 编辑 / 漆菲
排版 / 董新夏  

本文著作权归【观象台】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COMMENDED
 报|姐|精|选
你也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