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Min | 图文:整理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  :希伯来沙龙
犹太人(希伯来语:יְהוּדִים‎, Jews, Yhudim),又称犹太民族,闪米特人的一支,和阿拉伯人同源,人种为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含米特亚种。根据犹太教圣经《哈卡拉》的说法:是说但凡皈依犹太教的信徒都可算作犹太人;或者母方具有犹太血统,也可算作犹太人。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犹太人更像是文化民族,有着一种共同的信仰(犹太教),历史上曾经离散的犹太人也曾在中国“漂泊”过,和中国这片土地也有过许许多多的情缘。
来自丝绸之路的开封犹太人
来自中东的犹太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开封
在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汴京城里来了一支外来客。他们来自丝绸之路,向皇帝奉上贡品,表示愿意服从。皇帝也很高兴,颁下命令,“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允许这些外邦人在此定居。开封犹太人也便是那时候来的。从此,犹太人定居都城,并被允许保持宗教信仰。
清明上河图局部,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包容各外来民族
开封犹太人大多已经汉化,后裔生活在汉人或者回族社群中,以色列建国后,曾有开封犹太人踏上回归之路,返回以色列。
20世纪末,海外犹太人参观开封犹太人故址
开封市内的犹太人纪念馆和犹太人祖谱
鸦片战争时期来华经商的犹太人
第一批是鸦片战争以后,1845年到上海的塞法迪犹太人,来自中东。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个家族,沙逊家族、哈同家族和嘉道理家族。
大卫·沙逊做鸦片起家,后来投资房地产;哈同刚到上海的时候是沙洋银行的一个看门人,后来创办了公司,最后成为上海工部局和法租界工董局的董事;嘉道理家族热衷于投资公共事业,也关心公益事业,创办了上海的犹太学校。解放以后他到了香港,有两个比较大的产业,一个是中华电力公司,一个是半岛酒店。
受到迫害逃到中国的俄国犹太人
19世纪末,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主要分布在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家,其中又以俄国犹太人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沙皇政府不但逼迫他们改信东正教,还强加沉重的税赋和兵役。俄国境内持续不断的反犹浪潮也让犹太人害怕。
而紧挨俄国的哈尔滨接收大量犹太人,包括以色列第12任总理奥尔默特的祖父和父母,成为继上海后中国第二大犹太人聚居地,哈尔滨市内大量西洋建筑很多是俄国犹太人修建的。天津则是中国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城市。 
到了30年代,来自俄罗斯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逐渐南移到上海,在上海开了很多店。
哈尔滨的第一座犹太会堂
天津犹太会堂旧址位于和平区南京路55号,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犹太总会旧址,始建于1911年,位于南京西路722号

二战期间犹太人的避风港
上海虹口区
1938年11月开始,纳粹分子在德国全境疯狂屠杀和驱逐犹太人。因担心受到牵连或移民配额限制等原因,欧美各国将大批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难民拒之门外,使他们面临落入纳粹集中营的险境。
当时的上海公共租界成为犹太人在世界上唯一可以不需签证就可入境的“希望之港”。从1938年至1941年,大约有两万多名犹太人从欧洲逃到上海,从纳粹分子的虎口下逃脱,受到上海居民的接纳,得以幸存。

拯救大量犹太人逃出虎口的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与纪念他的雕塑

而虹口地区当时是属于公共租界,但比南京路的房价、生活成本低,所以大量犹太难民集中居住在虹口地区,以舟山路为中心的这块地区被称为犹太难民隔离区,也就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虹口隔
”。

上海虹口区的犹太难民纪念馆,当年犹太难民的主要聚居地

现在,世界上很多角落的犹太组织仍然有纪念中国和上海岁月的国际联谊组织在积极活动。很多当年在中国生活过的犹太人,也带着子女前来中国寻根,寻找和铭记当年珍贵的岁月。
//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