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结了婚还是可以这么没责没任?”这天太太跟先生发牢骚。
“我有怎样吗?我不是什么都有做吗?”先生不以为意,没听懂太太说的。

“你只会说一样做一样,没说的就不做”老实说,婚姻中这样不主动,谁受的了!
“我警告你,不要用这种语气跟我讲话”先生最讨厌太太这种抱怨,每一次提到情绪就来了。
“不高兴就不要听啊!”太太做了点退让,最后丢下这句。
“那你就不要讲啊!”他认为太太有错,一开始干嘛要吵架,这让太太最无言以对。
结婚后,他们这种无疾而终的争吵,常让两人感到鬼打墙,沟通不下去,好像每次都失焦。
交往时的潇洒哥,婚后却无法成为避风港般的丈夫
就连长辈看他们这样,也不免发牢骚着“都是人家先生了,说那种话真的很没风度”她听了有点厌烦,但也起了些嫌恶感,她知道长辈不满意先生,但一开始她就是喜欢先生这样“潇洒”的样子,她喜欢他单纯、不会想太多,对什么事情都不介意;她是多愁善感、杞人忧天的人,每一次当她提出负面想法,先生总是说“妳越这样想,就越吸引坏事,像我都不去想,就不会惹事上身”这样似是而非的道理,好像也能暂时安住太太忧虑的习惯。太太原以为先生就是她的避风港,每一次当他提出不切实际的远大计划,她一方面感到他眼高手低,却也欣赏起他的天马行空,从这之中获得她从未有过的快乐!
她从小生长在父母外遇的家庭,她不想再有复杂的人生,不想管继父的脾气,母亲的伤心,以及回应父亲的期待,要顾到身边一群大人的伤痛,她早就累了!她默默的希望千万不要重蹈父母的后尘,但对于爱情却有许多的担忧!
她害怕太过有主见的男生、温柔的男生、甜言蜜语的男生、条件太好的男生。东挑西挑都让她感到不安,这男的嘴太甜、这男的想太多、这男生很会嘴、这男生人缘很好,没有一个让她感到安全。最后她选择了天生稚气、总是跳脱框框思考的天真烂漫的他交往,他从不计划未来,只求当下的快乐,迷人又幽默的反应,独钟于她的纯粹心意,这让她感到好安全好放松。
她很珍惜和先生相处时,总是能跳脱现实的问题,还能单纯的逗她开心,在那一瞬间,好似能许多烦恼都能化解掉,让自己多勇敢一点点,好像人生还有很多可能性去闯,这是她人生中从未有过的感觉!
也许就是这样,她当时觉得最适配的人,就是这样一位没有时间感、永远像个单纯的孩童,不须密谋算计,不需要想太多,该怎样就怎样,男孩的直觉很强,做事情总没多想这种不用顾虑,只须按照自己想法行事,让她觉得很狂!
“你男友好炫,很像犀利哥,做事情很潇洒阿”
“妳男友好敢讲,讲得又有道理,好迷人!”
“妳男友有想法又专情于妳,妳到底是怎么圈住他的啊?”
老实说,她宁可和先生充满想像力、一起冒险,不顾虑后果!也受够了从小当个顾前顾后的小大人,当个没有声音的懦夫,还要承受这些大人的鸟事,人生还不够烦恼吗?即便先生常做事情没有规划,天真烂漫就像个青少年,她依然很迷恋。
没想到婚后,他的依然故我会让他们起这么多争执,婚姻毕竟是两家子的结合,更是由两人一起分工持家的过程。她原本天真的觉得,这男人应该会长大,从她选择先生的那天起,她就愿意陪着先生长大,毕竟,多年的交往,她耳提面命的教导他要成为怎样的男人,才能扛一个家。只是她没想过,如果男人有心,是不需要她教的。她以为能改变他,其实不会!
我们的状态对关系的影响:
“另一半是互补好,还是相似好?”这似乎是多年来在爱情和婚姻中争论不休的话题。
但无论是哪一种,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都想要挑到对的人,为了解决原生家庭的伤痛,趋吉避凶的结果,往往可能掉入另一个泥淖。也许因为我们不认同父亲或母亲,选择了互补型的人,或者认同父母任一方,选择同类型,原本以为不会重蹈覆辙父母的相处状况,却可能衍生其他问题!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许公婆是杀手,盗墓是小三小王,离婚协议书就是放弃急救同意书”。的确,婚姻中有许多天有不测风云,是我们无法预警的,唯有和伙伴之间培养出好感情,相信有杀手杀不了妳们,盗墓者无法侵扰,也不需要用到放弃急救同意书,才能够长长久久白首到偕老,感情好得不得了!在感情中最重要的是互相,才能彼此灌溉,当另一半对你够好,而你也体谅他,一起冒各种风险,在共通处一起扶持,让彼此保有空间,成就彼此成长,就有机会让彼此都成长。
文中的太太因为太害怕婚姻中的意外,对每个交往者都变得敏感,最后选择了责任感低、流于幻想,状态还很青少年的男人,他们的天真烂漫,不计划感,带给他轻松之外,最重要的是可掌握、可预期。
丈夫心里的那个“永恒少年”
先生的状态就像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永恒少年/永恒少女”的概念荣格认为心理发展是一辈子的事情,青少年阶段,我们需要认可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如果在这个阶段无法形成适切的自我认同,就可能持续不成熟。如此一来,即便外表长大,但内心仍处于青少年的状态,不但不成熟,也无法负担责任。持续喜欢处于跳脱框架、拥抱天真烂漫的个性,对现实有过多不切实际的想像,回避对于行为后果的责任。也因为他们做事倾向直觉判断,做事随机不计划的行动,较少考虑后果,如果人在3040岁,仍处于这种状态,他们的时间是中止的,而他们也理直气壮地继续做梦,觉得还有许多可能性会发生,不想跟大家一样平凡,为生活打拼生活忙。一旦个人留恋于这个状态,就难以进行个体化的历程。
荣格曾说这样的永恒少年他们相信自己有特殊的命运,而且老天一定会眷顾自己,依旧稚气和天真烂漫,就很难进行分离个体化的过程。他们个体化不成功,就容易负伤,因为他们不受制于常规和对于牵制感到厌烦,在团体生活和组织架构之下,很难随兴行事,那他们就会感到绑手绑脚,而长大这件事情,尤其婚姻生活很多事情的妥协和牺牲,就变成他们的罩门,他们必须牺牲自己的独特性和迷人的特质,以及老天特别眷顾着我的这些想像,这些个体化的过程让迷人的独特性都变成阴影的一部分,当他们开始慢慢安于真实世界中的平凡,了解其实没有人是完美的,包括自己,那对自己和另一半的敌意才可能慢慢降低,逐渐接受自己的状态,变成更成熟的大人,而不是被长大后的框框弄得忿忿不平。
而刚好太太重纪律、尽责、有条理、同理先生,凡事尽心,顾前顾后等,为别人想的特质正是先生没有的。于是他们如果可以看见彼此成长的动机,并对于自己的状态有自觉,增加主动性和成长的动机,都可能进行自己人生阶段的转化!
所以,你说是互补好还是相似好,这是没有定论的,况且我们往往在择偶的过程,进行潜意识的配对,也许太太原来因为不安而矫枉过正的找到“永恒少年”为对象,若双方都能进行转化,就不一定是对或错的选择,其实夫妻双方要进行个人成长实则看两人相处、默契和意愿来决定怎么携手走漫漫人生路程了!也许我们都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我们就是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要怎么相处,都是考验着彼此的意愿和智慧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