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人一城
ID:yirenyicheng01

当大部分年轻人在不停追求新的流行的时候,90后女孩朱宝蕾却好像生活在一个时间停留的世界里。
她最喜欢逛的地方是旧货市场和废弃的拆迁楼,她穿的衣服都是不超过50块的二手货,就连住的地方,都被她装修成90年代的模样……
在她看来,比起沉迷消费欲,自己现在的生活才是最酷的。

生活在90年代
Unconventional Girl
抖音最近有一个很流行的梗,欢迎来到90年代”,话题播放量高达22亿次。
视频中的人画上红唇烟熏妆,配上复古的服装,大家都来凑这个复古的热闹,拍个十几秒的视频,假装自己穿越回过去。
而90后女孩朱宝蕾,却是真的“生活”在90年代。
她淘回来各种八九十年代的旧物,有花色各异的搪瓷盘搪瓷杯,形状复古的玩偶摆件,甚至还有旧桌旧椅。
只花了1500元,她就把40㎡的两室一厅改造成了自己记忆中90年代的样子。
装修的灵感,来自于她收集的旧物,还有平时看的老港片。
拨开粉色的串珠门帘,
仿佛时光倒转回到了90年代,
墙边薄荷绿的柜子,
有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清丽氛围。
房间里摆着充满年代感的椅子和台灯,
以及满墙的磁带和旧唱片。
有着岁月痕迹的国产音响伴随着沙沙杂音,
这是来自30年前的遥远回响。
朱宝蕾说:“我希望每个人走进这个房间后,都惊叹地‘哇’一声,像打开了时光宝盒,勾起他们小时候的回忆。”
朱宝蕾是个自由职业者,虽然上学时学的是财务管理,但因为迟迟没有找到理想中的工作,她开始以拍照和撰稿为生,现在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了。
这个年轻的女孩,对旧物的喜爱由来已久。
仔细回想,从高中开始,她就对八九十年代的物件很感兴趣,在奶奶家看到一个用了很多年的搪瓷盘,都会觉得很好看。
朱宝蕾的旧物展览《南方褶皱》
而真正想要收集旧物,是从7年前开始的。
那一年,她在北京逛了大柳树鬼市,那是一个著名的二手货地摊市场,她在这儿淘到了很多八九十年代的老物件,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说起为什么自己独独对这个年代的旧物情有独钟,朱宝蕾给出了一个角度清奇的答案:比起年代久远的古董,这个年代的旧物最便宜,她能买得起。
当然,其实主要还是她觉得很多八九十年代的物件在质感、设计上都很用心,很好看,带有东方独特的审美。
更重要的是,90年代是她亲身经历过的年代,而已经长大的朱宝蕾,依然很怀念它。
一开始,她主要是去旧货市场淘宝。
捡漏的小徽章,能和老板讨价还价到1块钱。
3块钱的心太软双肩包,10块钱的台灯,2块钱的磁带……都是她的快乐源泉。
2019年之后,她不满足于旧货市场,开始探索本地的拆迁楼
她每天都要全副武装,去和收废品的大姐抢破烂。
搬家的人们不会把所有东西都带走,废墟里总能留下很多充满时代印记的东西。
她在拆迁楼里见过最符合自己审美的老房间,绿色的墙裙、绿白格子的地砖,每一样都让她爱不释手。
在拆迁楼里,
朱宝蕾捡到过整套的粉色婚纱,
被遗弃的毛绒玩具,
造型别致的花瓶,
还有年代久远的迎客松挂画,
是童年回忆里熟悉的感觉。
每次她都能满载而归,但捡破烂一时爽,捡回来之后的清洗是一项大工程。
不过对她来说,把沾染灰尘的破烂一点点洗干净,变成她的藏品,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就这样一点点探索、收集、清洗,朱宝蕾手里的旧物越来越多。
慢慢地,她有了一个更“疯狂”的想法,把自己的家来个大改造,布置成90年代的风格。
这样她的宝贝就有了用武之地,而不只是换个地方继续积灰。
她改造了两个房间,一个7㎡,一个18㎡,还有一个客厅。
改造中花费最大的是客厅里的二手沙发,花了500块钱。
不常见的草绿色地毯和白色的蕾丝桌布,还有墙上的旧海报,让整个空间一下子回到了90年代。
餐厅的桌布颜色和客厅的地毯相呼应,而水洗蓝的椅套增加了厚重感。
房间门口都挂着珠帘,让人想到琼瑶阿姨的一帘幽梦。
不管是床头的瓷器摆件,还是床尾的手风琴,都是朱宝蕾辛苦淘回来的心爱之物。
房间里的几十张旧磁带和旧唱片,她期待和同样喜欢它们的人共享。
其中一个房间现在是作为民宿对外开放的,很多和她一样对旧物感兴趣的人会来入住,在这里重温90年代的时光。
朱宝蕾发现,这些人里,大多都是和她一样20多岁的年轻女生。
其实不仅仅是住的房子回到了90年代,在平时的生活中,朱宝蕾也很喜欢用旧物。
她的消费观念是:能捡来的绝不花钱买,能买二手的绝不买新的。
所以,她日常穿的衣服都是二手的,没有一件超过50块,很多都是她淘来的90年代的产物。
就连手机也是二手的SONY,花了400块。
她的节俭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个南宁人,她总结出一套夏季免费水果指南,比如公园里一下雨就咚咚咚掉湖里的莲雾,某条路上整整两排的菠萝蜜树,某个学校里下完雨就能在树下捡好几斤的芒果……
就连出去旅游,也是坐最便宜的火车,住最便宜的旅馆,逛的最多的是当地的旧货市场。
连她自己都说,旅行的时候像个苦行僧。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生活除了省钱,没有什么意义,还少了很多享受人生的乐趣。
朱宝蕾不这么认为,因为她的人生乐趣不来自于消费,而在于她自己发现的那些生活之美。
看到有人买南瓜花,她也去买一把,1/4用来做瓜花酿,1/4用来油炸,1/4用来煲汤,剩下的插进花瓶里。
只要5块钱,就能得到简简单单的生活乐趣。
20块钱在旧货市场买一堆花露水,这个夏天的香水就有着落了。

她还兴致勃勃地打算写一篇花露水试香测评,力求找到一款又好闻又能驱蚊的
就连拆迁楼探险,她也能找到别样的乐趣。
在废墟里淘到一套复古茶具,她就能开心一整天。
她直言,因为穷,自己的爱好都很廉价,听免费的歌,看免费的电影,逛旧货市场,捡破烂……但她越来越发现,好像生存下去也不需要太多钱。
朱宝蕾的镜头,会拍很多东西。
去拆迁楼捡破烂的过程中,她发现了很多常居的无业游民、流浪汉。
她选择耐心地听他们的故事,用相机记录下他们的生活,出于对生活的足够好奇,她发现了一个以前没人关注的世界,而这也成为她代表性的作品。
无人靠近的断壁残垣里,住着流浪异乡的游子,他们有的是从传销组织里逃出来的,有的是被老板拖欠工资好几年没回家的,他们因地制宜在废楼里住下,甚至购置了锅碗瓢盆。
海滩边的烂尾楼四面透风,有个老伯在这里开烧烤场,也在这儿安心生活。
废楼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是不被看见的城市的另一面。
她的相机里,还装着她去过的每一个地方。
南宁的夜晚,露天的盲人按摩摊,是当地独有的街景,在别处看不到。

旅行时,她也很喜欢去当地的老城区,从早走到晚,慢悠悠地在城市里游荡。
梧州的窗眉,有不同的花样和颜色,是当地独有的特色。
北海除了海岛和海鲜,
还有比广州更老的骑楼和形状各异的建筑。
街头3块钱一个的糯米饭团,路边老房子盛开的花墙,都是她眼里实打实的快乐和美好。
很多人说因为她的照片,对广西有了全新的印象,充满市井的生机,如此令人向往。
朱宝蕾也接约拍,大多数拍的都是女孩。

在这个美颜横行的时代,她却偏要强调后期不p脸。
她拍的人物也带着90年代的岁月痕迹,但在她的镜头下,不同的女孩总能展现出各自的风格。
飒爽的温柔的,丰腴的甜美的,女孩们美得多姿多彩。

朱宝蕾镜头下的女孩们(向左滑动)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无法理解朱宝蕾,连她的父母也是如此。
不明白为什么她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按部就班地上班,而是整天举着相机,也不明白为什么她要捡一些“垃圾”回家。

但其实,她只是一直在做自己想做且喜欢做的事而已。
好在她用自己的坚持,证明了她做的不是没有意义的事。

捡破烂捡到最后,不但开了民宿吸引了不少同道中人,她还用这些“破烂”在家乡办了一场展览。
拍着拍着,摄影也小有所成,越来越多的人来找她约拍,也有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别的不说,养活自己是不成问题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有人什么都爱用最新款,有人对过去的时光眷恋不舍。
向左滑动
朱宝蕾说:“人们总是随意地买了很多东西,又随意地丢弃很多东西。”
而在她眼里,生活中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新的消费,她觉得用二手也是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
她不是对生活没有要求,正相反,她能从别人忽视的地方发现生活之美。
穿着二手衣服,住在时间仿佛停滞充满90年代氛围的房子里,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所见所想,她获得的满足感,一点都不比别人少。
能坚持所想的人太少了,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妥协,回到既定的轨道,过着不容易出差错的生活。
其实朱宝蕾也不是一开始就所向披靡,她也是用了足够的时间,适应了独身生活的无措,学会在孤独的成人世界里游刃有余。
一直到现在,才能感慨万千地说一句,30岁还不错。

点赞+在看,愿大家都能过上自己真正认同的生活。
图片来自微博@朱宝蕾,

感谢接受采访和提供图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照片仅作素材使用,不视为与图中人物建立任何商业合作关系,侵删。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加拿大中文报 诚意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