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工作室的小伙伴给我发过来一篇上二年级的娃写的作文。看完后,真的被震惊了。
贴个图,让你们也感受一下。
▲ 点击可看大图
尽管是一个仿写的童话,但不论是从字数、故事的逻辑性还是对四季特色的生动描写上,都让我不禁感叹,一个上二年级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来,太让人意外和惊喜了。
当我向小伙伴“讨教”孩子爹妈的“育儿秘诀”时,再一次被深深地“凡”到了。
原来,这孩子的爹妈都是属于那种成绩很好的理科生,但都不擅长写文章。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会做得很好,但在“鸡娃”这点上却并不在意。
平时妈妈回家就爱玩王者荣耀,爸爸就玩斗地主。娃二年级了,他俩自打娃上学就基本没管过娃学习,连娃教科书都没看过一眼。
娃平时就放了学自己进房间写作业看书,去年已经把哈利波特中文版看完了。
真的是典型的自推型娃。许是基因不够自信,这撒手的路线,绝对是我是打死也不敢借鉴的。
果然,优秀都属于“别人家的孩子”。
你身边也有这样的天生牛娃吗?
这几年,其实自己身边也见识过几个这样的牛娃,都属于在某个方面表现出某种天赋,把热爱作为内驱力,自己推着自己往前跑的娃。
之前写过拿云,就属于这种。4岁自学数理化,8岁创作动画片,自己写改造星球、发射星球的方案,创作和宇宙有关的文字,设计有关宇宙的游戏,带着对科学和宇宙的痴迷,热情探索。
这样的孩子,可遇不可求,仿佛一个个传说一样,流传于身边人的“我有一个朋友”之间。
我自己上学那会,班上好几个学霸朋友,父母也是完全不管的,在农村的父母就忙着种地,在城市的父母就忙着打牌。成为学霸,纯靠自鸡。
前两天,在微博做了一次“别人家的孩子”的征集,在评论里,收获了不少类似的惊喜和羡慕,云围观了一些“天牛”。
有的孩子在运动上很有天赋:
有的娃真的对学习、刷题极度上瘾:
有的娃,天生不需要人操心:
有的娃,6岁就能认识4000多个字:
有时候,在天牛那里,“父母的格局等于孩子的眼界”这句话,根本不好用
还有的人,打游戏学习,同样风生水起:
有些人让你明白,在育儿方面“无为而治”其实才是最高级的凡尔赛:
哪怕我们可能不太敢相信,但这世界上的确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牛娃,家长也是真的没花那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
或许,他们的存在可能就是为了气一下我们这群能写出一本鸡娃血泪史,娃却依然是推一下动一下,甚至推十下都不会动一下的爹妈们。
这世界上,的确存在着天赋这种东西
我们需要承认,的确有人在学习速度、理解程度、记忆力等方面天生就优于别人;也的确有人,会在某个领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除了智力方面的天赋异禀,这些天生牛娃还会有着别家小孩可能花大力气培养和引导也未必能达到的自律性和好胜心,拥有着自觉地自我管理意识。可谓是真正的“老天爷赏饭吃”。
这样的例子,在二胎或多胎家庭里,可能更好理解。
我有一个朋友家有两个娃,姐姐就属于天生学霸,胜负欲极强,只要做任何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一旦发现自己落后别人,就会很自觉地给自己加码,努力赶超。
钢琴、滑冰、国象,每一个兴趣班都是她主动要求父母报的,即便上了学之后,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妈妈一再要求她减少一门课外课,她也决不妥协。宁愿挤出自己休息和玩耍的时间,也一定要做到兼顾。
可妹妹则完全不同。
看姐姐学什么,她也争着要学,但哪一项都不如姐姐学得快、领悟得透彻,而且每一件事到最后都逃不过半途而废。父母在后面帮她一路加码,只能得到妹妹更加顽强的抵抗和拒绝。
从这个故事里我发现,原来,“遗传”也要靠技术(yun qi)。
其实,这样的例子可能更多地存在于影视作品里,而现实中就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记得去年《后翼弃兵》这部剧很火的时候,我一个娃正在学国象的朋友跟我说,她看完这个剧之后,立刻就停掉了娃的国象课。
在剧中,女主贝丝·哈蒙是一个从小就表现出在国际象棋上具有惊人天赋的女孩子。
她没有正经学过下棋,却可以在脑海里,透过天花板想象出棋盘上的招式。
天赋是什么?天赋并不是不努力,而是,当普通人在入门时需要经历一番痛苦磨练时,天赋异禀的人完全可以跳过这个阶段。
不需要太多的刻意练习,迅速上手。然后把勤奋与努力,用作更高层次的进阶。
但普通人,可能因为在入门阶段就耗费了过多的能量,而不得不半途而废。这也是为什么,有天赋的人能达到普通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女主贝丝·哈蒙就是如此。对国象的巨大热情,也同样在吸引着她一步步走向胜利者的神坛。
尽管女主的原型,参考了美国棋王Bobby Fischer的人生经历,而Fischer本人也的确算得上是特别传奇的国际象棋手,但不可否认影视作品的虚构和美化,的确在夸大女主贝丝·哈蒙的天赋。
但即便如此,这部剧也算得上一个挺励志的故事。那为什么我的朋友看完之后被“劝退”了呢?
她说,看完剧的那一刻,她就明白,每天逼娃做题、复盘棋谱,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
论天赋,娃的确是没有。论喜爱,娃也没有。
娃自己也表示过好几次,不想学了,想放弃。那干嘛还要逼娃一直坚持,何不给他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带他寻找自己真正热爱并能为之坚持的事物呢?
承认天赋,是为了更好地认清自己
不得不说,愿意承认有的娃天资过人,和愿意承认自家娃资质一般,同样令人扎心。
有的娃,会让爹妈尝尽世间冷暖;而有的娃,你只能解释为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配遇到。
有的娃,能在风雨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的娃,只能让家长在风云中瑟瑟发抖……
有的娃是“问啥啥都会,检查全不对;作业全靠催,坐下想喝水”;
可人家天牛娃妈们却只忙着比谁更“凡”:
“每天追着我要做练习,想让他出去玩会,他偏不,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够啊,愁死人!”
“我跟你说啊,你还是要培养娃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那你怎么培养的呢?”“嗨,我就不管他啊,让他什么都自己来!”
有人说,天牛娃与普娃的差距,就是普娃花了许许多多的努力,也许终于有一天和天牛娃比肩,却发现天牛娃已经去了别的地方开辟新的战场。
心酸吗?真不心酸。谁还不知道,这种报恩娃的几率,比中彩票的概率可能还要低。
悄悄告诉你们一组数据,是我在一本名叫《先天,后天》的书里看到的,相信我,看过这个数据之后,你就会变得佛系了(当然也有可能更后悔自己结婚时没选到"绩优股”)。
“IQ大约有50%是‘叠加遗传’的,25%是受共享环境的影响,剩下的25%是受个人独有的环境因素影响。因此,智力和个性截然不同,它更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
有个有趣的现象,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让猴子“变得”害怕蛇,但却无论如何不能让猴子“学会”害怕花朵。
原因是猴子的先天就没有害怕花朵的基因。
所以,你必须得承认,有些事就是胎里自带的。
就像我们可能会遇到的那些天生牛娃一样,承认他们就是来“报恩”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己的焦虑,明白有些比较真的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歌颂勤奋和努力,但也要承认,这世界上的确有天赋的存在。
那认清现实的目的,是规劝我们“认命”吗?是为了让我们,用“无能为力”当借口吗?
当然并非如此。
承认天赋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认清自己。
换一种角度来说,我更愿意认为,每个人从生下来都带着一些“天赋”特质,这也是决定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关键点。
我喜欢《先天,后天》这本书中对于先天与后天关系的解读:“对于先天,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赋能者。基因会给予我们能力,而不是带来限制。”
对于后天,做你能做的部分虽说后天逃不出先天的预设,有些后天条件也无法更改,但是我们依然有自己能够决定的部分”,同时,也时刻不要忘记,这两者其实一直都是在相互作用的。
看了一圈“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我倒想通了:
既然基因所限没能生个“别人家的孩子”,那至少我们可以试试做一个“别人家的父母”嘛。
这还是可以努力努力的。
娃牛或不牛,那不也都还是我们的心尖尖。爹妈也一样,做个让娃温暖的港湾呗,不然还能咋?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