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久前,我一位关系特好的老同学回青岛办事,顺便找我叙叙旧。
这位同学来头不小,30几岁就是教授、博导,在某高校最前沿的学院担任院长。他在自己从事的交叉学科领域号称实力能排上全国Top 5——尽管名气肯定达不到。
这位同学从小家境贫寒,但学习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好。非要找个“名人”做比的话,那有点像《小舍得》里面的米桃
我们那个年代,虽然也有奥数,但我们属于郊区,比较偏远,根本没人辅导。我甚至连本印着奥数俩字的书都没见过。
他也一样,但参加数理化三科奥赛时,却在没有任何培训的情况下,裸考全部拿到全区第一,而且是遥遥领先那种第一,在省里也拿了奖。
他说,所有解题方法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同学后来高考其实考得一般(相对于他自己的水平),650左右,志愿还没报好,被调剂去了广州的一所二流大学读药学专业。
但小小的挫折并不影响他后来继续开挂:硕博都在中科院,博士后去美国,顺手读了一个当时最火的人工智能硕士。
他这次来青岛是来谈项目,跟中科院的同学一起搞一个AI制药公司,天使轮融资已经估值一个亿
幸好我平时做科技新闻比较多,对这些领域还算多少了解点皮毛,不然聊起他专业上的东西,恐怕也只能“恩恩啊啊”假装应和了。
02

好了,吹完了同学,下面进入正题。
身为两个娃娃的父亲,我好容易逮着这么一个超级学霸,肯定要在学习方面多取取经。
同学没孩子,所以对教育方面的见解只停留在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及单纯的理论层面。但学习方法却是通用的,所以我也特意跟他请教了当年是如何碾压我们的
就像很少有天才承认自己是天才一样,同学也压根不承认自己智商高。但所有认识他的人也都说,他并不是那种很努力的人。
他身材有些轻飘,高高瘦瘦,不修边幅,不擅长体育,似乎也没有多少爱好,可你也不会经常看到他一个人闷头苦读。
还别说,那感觉跟“北大疯人院院长”韦东奕确实有几分神似——不过我同学的长相可比韦神强多了。
既然他不是死用功,又不承认自己智商高,秘诀究竟在哪里?
他给了我两个字:用心!
看我有些疑惑,他接着向我解释了这两个字的含义:他做题时就喜欢反复琢磨,揣摩出题人的意图,不纠结于一种方法,很享受,很投入。
这大概就是学霸和普通人的区别。我上学那会虽然比不上这位同学,但也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可实话实说,他的那种状态,我真的没有。
我看到题,就是想赶紧做完。碰到难题,往往一脸困惑,然后脑回路就是一团乱麻。最后能不能做出来,很多时候要靠运气。
至于“享受”二字,虽然成人后可以在读书时慢慢体会到,但上学那会儿面对课本真的毫无这种感觉。
就像很多天才一样,他也给我列举了自己的种种不足,比如不善交往、不认路……然后告诉我,他其实就是把别人用在其他事情上的心思用在学习上。
他说,自己家里条件不好,运动细胞似乎又不行,所以也就只能踏踏实实地学习,没什么别的想法。
久而久之,成绩肯定差不了,反过来激励他越来越用心,越来越投入,而成绩也越来越好。一个围绕学习的良性循环就建立起来了。
03

我告诉他,他当年的那种状态,
在我们那个年代叫做“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而用时下教育领域最流行的词来总结,则是充满了“内驱力”

无论原因是什么,我的这位超级学霸同学显然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很有内驱力。
听到这里,我开始吐槽妙妙平日学习懒散,没有内驱力,布置两项任务,绝对不会做完三项,考个100分比登天还难。
话音刚落,我猛然想起来,这是我小时候数学老师拿着批改卷子的红笔敲着我的脑袋说的一句话:“让你考个100分比登天还难!”
正当我因为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感慨恍若隔世时,超级学霸却突然一本正经地说了一句话:我觉得让小学生考100分挺摧残人性的!
我听了很是惊讶。我明明在向你取经,你竟然告诉我最容易拿满分的小学生拿到了满分是摧残人性。
他接着说:其实只要学的差不多,考到98、99分都很容易,但要拿到100分,却要不停地检查,不断地验算,稍有不慎就会丢掉那看似简单的一两分。
可是,马虎大意这件事情难道不应该纠正吗?你们搞科研不是最看重严谨吗?
他说:这不一样,小孩子的不良习惯肯定要纠正。但谁也难免犯错,认真的习惯确实重要,可考试得100分很多时候有偶然因素。你做小学生的题也未必能次次100分!
最后这一句话,还真把我镇住了。回想起来,我平时给妙妙检查作业确实有好几次检查错误的时候。
其实,我平日里写文章、做翻译,打错字那实在是太正常了,所以免不了来回检查。
然而,有的时候一个错字明明就那么显眼地摆在眼前,可你无论检查多少遍,就是死活看不出来,非得有人指出来才能恍然大悟。

同学又接着说:水平达到了,认真的习惯有了就好,100分这个事情真不能太纠结,确实太摧残人性。否则只会过于看重细枝末节的东西,反而把最重要的事情忽略了。
聊到这里,我也想起来,前一阵子女儿学校考数学,他们全班只有1个100分,二班好几个,三班一个都没有。
我当时也跟妙妈说,虽然表面看起来差距好像很大,但真正要比较,应该把98、99的都统计进来,毕竟100分有偶然性。这次考了100,下次未必;这次考了99,下次没准儿也就100了。
原来,我自己也有同样的观点,只是一直都不自知……
04

写到这里,我想起之前写的《原版娃拿满分易如反掌?轻敌的教训很惨痛
》。妙妙当时考英语,因为搞不清楚wh
a
t和w
a
nt里面a发音究竟一不一样而丢掉两分。

我那篇文章刚发出来,一位现在在美国工作的同学给我留言说:“那种考试我觉得没啥意义啊,有些太重视犄角旮旯的地方了……
我给他的回复是:“确实没意义,所以也不太在乎,但态度该认真还得认真。”

单就那道题而言,单词的认读关键是整体读音,虽然每个字母的发音也不能忽视,但它的主要作用还是帮助我们最终读准单词。启蒙时期的法宝“自然拼读”就是这个作用。
可是如果目的达到了(单词会读),即便细节有点瑕疵(某个字母不太确定),也不必太过较真,否则就显得舍本逐末了。至于这种太抠细节的考点,尽量配合学校练习一下即可。
所以我当时才专门让妙妙把这两个词重新读一遍——别看这么简单的词,我还真有点担心她读错。
但结果证明,她会读。那问题就不大,是出在很细节的辨音问题上。
当然,咱们做家长的在分析考卷的时候千万要分清楚状况:错题的原因究竟是知识点薄弱,还是马虎大意马虎大意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小学阶段最高发的学科当属数学。
这时就要“擦亮眼睛”,搞清楚究竟是不是真的马虎大意。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纯计算题,把乘号看成除号,那多半是马虎大意。但如果在做应用题的时候,明明该用乘法,却用了除法,那肯定不能简单地用马虎大意来解释,需要找到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然后加以强化。
可话又说回来,小孩子的心智很不成熟,不能以大人的想法去思考孩子。很多在大人看来绝对不会出错的地方,小孩子的脑子就是会莫名其妙地短路。换个地方再考一遍,似乎又会了。
甚至在不同的孩子之间,心智的发育也有早晚,同年龄的成熟度也各不相同,太细节的问题还真不能太较真。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很多问题都可以“自愈”。事后回过头来看,家长的过分担忧往往都是自寻烦恼,杞人忧天。
诚然,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每一分都很重要,大考尤其如此。一分一操场可不是空穴来风!
可在平日里,我们更需要的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孩子去提分,而不是看到扣分的卷子就用“不努力、“笨”、“懒”、“总是”这样的话去乱扣帽子。
100分谁都想,可适当的容错能力也要具备,千万不要看到孩子没得100分就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满嘴“别人家的孩子”。这样做的后果,相信大部分看文章的家长们都有亲身体会。
我就不在这里哭诉分享自己的血泪史了
05

学习本身的确是学无止境,但考试并不等于学习,所以还是要重视一点投入产出比。在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味追求100分,其实是一件投入产出比很低的事情,年龄越小越明显。
我那位超级学霸同学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如果水平达到了,考出99或98分都是很容易的事情。原本30分钟能做到99分,可是如果非要纠结100分,可能就要再花30分钟才有可能实现。
这在经济学上叫做“边际效用递减”
如果横轴是努力,纵轴是分数,那么红色标记的1、2、3三个阶段对应的努力都是相同的。
但1阶段提分最显著,2阶段的效果就开始衰减,到了那个小到快要看不见的3阶段,尽管付出的努力跟前两个阶段相同,但却几乎看不到成果。
想把98分、99分变成100分,对应的就是第3阶段。在考场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即便对于学霸来说,一份随便做做就能考99分的卷子,想要检查成100分,恐怕要来回检查好几遍。而且即便检查过好几遍,最终也未必能够如愿。
其实如果按照能力区分,对于小学生而言,98、99和100大部分时候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往往就是因为一些很细枝末节、犄角旮旯的东西,莫名其妙就被扣掉一两分。
小学考察的东西,通常都是靠细心可以达到的,这也是女生在小学阶段普遍成绩较好的原因之一。
可如果因为太过看重100分而投入了过多精力,但最终依然没有避免细微的失误,只会形成心理上的挫败。万一回家再遭到家长的批评埋怨,更是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就像我前面拿自己的翻译工作举例一样。我们翻译出来的文字效果已经基本成型了,但是在后期自我校对的时候,依然难以避免出现错字。
比如,我本身翻译一篇文章可能只要1个小时,要进行润色并检查出来绝大部分错误可能又要1个小时,可要尽可能一个错字都没有,恐怕再给1个小时也不敢保证。
所以无论是翻译还是写作,正规的流程都会有专人进行校对和编辑。因为你看不出来的问题,别人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来。很多时候并非能力使然,只是思维惯性导致你对自己的错误“熟视无睹”。
往往过上一天再回来看,就会很快发现。

而小学生的心智并没有发育成熟,想要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本身就不太容易,做完卷子再去检查一遍不光需要方法,更需要耐心,这个时候就非常容易丢分。
如果你非要让他们自己检查出错误来,那确实是一件摧残人性的事情。
对大多数小学生而言,99和100在学习成果方面并没有区别。然而,很多家长要求的100分其实并不仅仅是“好成绩”,而是“不能犯错”。这是对完美主义的过度追求,说过分点,甚至可以算是病态追求。
所以,真正让考试回归检验学习成果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错误就查缺补漏,如果知识层面没有漏洞,那就尽可能提升细心的能力。
这些都做到了,目的也就达到了,最终分数究竟是98、99还是100,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培养孩子的容错能力,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
考试能得100分,人生能吗?谁的生活还没有点缺憾!
欢迎点赞
分享
给更多朋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