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邢海洋
这两天高考发成绩,盲盒揭开,很多惊喜的表情都可以做成表情包了,祝福心想事成的孩子们。能够考上心仪的学校,获得一份事业的敲门砖,考前的汗水没有白费。可看了各地的本科录取线,我还是为那些刚过线的学生们捏把汗,想不到读大学这么容易了。可大学文凭的价值呢,是否就得打折扣?
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高考满分都是750分,可理科的本科录取分数线最低的竟然是黑龙江,分数为280分。要知道绝大多数省份都是全国卷,满分750分,以理科为例,本科录取线不到一半分数的就有不下10个省市。
2021年黑龙江高考录取分数线(黑龙江日报微信公众号供图)
是不是考题太难了,似乎不是,后面我会有所证明。如果以百分制60分及格的标准,750分的及格线应该是450分,竟然没有一个省份的理科录取线达到了及格线,这不能不让人惊讶。
我们总是把高考比作鲤鱼跃龙门,但通过高考录取线,不难发现这个龙门门槛有点低。和当年,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感受是不同的,和90年代也有着差异。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全国的高考录取率只有5%,到1998年上升至33.9%,伴随着21世纪的扩招,2018年后高考录取率上升到80%,这两年还在增加。考上大学和以前的感觉大不相同了。我们那个时候,高考之前还有预选,也就是高考预选制,各省根据当年计划招生人数的三至五倍确定可以参加高考的人数,下发参加考试的名额,各个学校再根据高中毕业考试的成绩,结合平时的成绩以及德智体的全面考核,择优预选来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重重关卡后,考上大学的同学自然有了鱼跃龙门的感受。
《青春派》剧照
衡量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一个指标是大学毛入学率,即适龄人口读大学的比例。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据教育部数据,2020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4%。我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越过50%这一关键节点,提前达成教育部提出的2020年达到50%的目标,从此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普及化阶段。
也正是这个时机,全国已经有多地禁止公办高中招收高考复读生。传言中,未来中考将大比例向职业教育分流。校外教培机构也迎来了强监管,教育部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据推测,具体的执行办法很快将发布。种种信号标明,教育将迎来一场重大改革,未来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将重新分配资源,以匹配教育与建设需求,回应如今年轻人面临的过于内卷的求学现实。
试问,那些拿到优异成绩的考生,是否课外培训过,或请过“一对一”的家教呢?
当今的考生如果完全没有补过课,背后一定有个感人又励志的故事。2019年高考过后,一封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云南的一个小山村,可通知书的主人林万东正在昆明的一处工地上搬砖。宁夏一位高三学生单小龙,676分考上清华,为凑学费在工地干零工,一天要搬12000斤的钢筋。在社交媒体,几个凤毛麟角的别人家孩子的故事,一遍遍地刷着屏幕,告诉我们世界上还有着一种极端强劲的内驱力。我们都知道,家长管得了孩子一时,却管不了他的一生,一个缺乏自我驱动的孩子是走不远的。
虽然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可有时候,个别人的发明创造真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些给社会进步带来巨大“扭曲”的个人,往往不是家境富裕的人。其实这很容易理解,智商可不是冲着金钱财富去投胎的。牛顿以三大定律改变了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可他的家境并不好,是舅舅看到他的潜力,资助他去上学。发明了牛痘接种,为治疗困扰人类的天花找到解决方案的琴纳,是个乡村医生,却开创了免疫治疗的先河。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不由得使人联想,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一位聪明的大脑都物尽其用,对普罗大众的我们也是最大的福祉。可完全客观的人才选拨机制,在现实生活中却是阻力重重。
整治课外辅导,能否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呢?似乎能,没了课外班,最直接的结果是大家都不能在课外刷题了,那些靠刷题提上来的分数就去了水分。进一步,没了课外班高薪的诱惑,优秀的教师会留在公立学校里,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提升。总而言之,没人课外猛学,大家退回同样的起跑线,升学也不至于过于内卷,快乐的学校生活也会回来了。而以我那有限的求学经验,即使读了研究生,统共上了18年学,工作以后用到的知识也寥寥,反而是培养出求知的好奇心、锻炼出自我教育的能力更重要。与其如此,大家不如都放松一下,给自己减减压。快乐教育的美好愿望似乎就在眼前了。
但问题是,高中升学要考试,大学升学也得考,人才选拔的大框架不改变,家长考生们还是会拼力抢跑。平抑了校外辅导的压力,建立校内的竞争性选拔机制就是下一步的问题了。
《小欢喜》剧照
其实,在选拔人才机制上,我们有过很多探索。对于古代的科举选士,福山就曾说过,以非人格化标准进行招聘和晋升,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隋唐以后,科举制度为历朝历代贡献了一大批具有高度知识素养的官僚和人才,封建统治者为维护科举的信仰,也是严刑峻法,无不用其极。可即便如此,科举还是很难做到完全的“智商”平等。富裕的家庭藏书万卷,开塾延师。贫穷人家凿壁偷光求学困难重重。明清两代,鱼米之乡的江南贡献了大多数的科举优等生,士族大户朝中时时有人为官,家族代代昌旺。
明初的一场科举,51名进士竟然全部来自南方,北方士子全落选,朝廷上下一时沸沸扬扬,闹出一场惨烈的科举冤案,这就是“南北榜案”。后来的解决之道,就是配额制,考生在卷子上标明南北,南六北四,给北方人以晋升的希望。
《全程高考》剧照
当今世界,各种选拔机制优劣各异,美国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和大多数孩子的快乐教育,也培育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科技企业。日本追求公平的公立教育体系,虽培养了众多诺奖得主,却未能帮助日本企业保住它曾经的辉煌。我们需要众多的产业工人、大国工匠,也需要尖端的科技人才,突破“卡脖子”的障碍。人才培养多元化,就需要多元的、有活力的教育体系。辅导班泛滥不行,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也不好。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对于那些有着强大内驱力的孩子,但愿有更多的赛道任他们挥洒汗水,但愿整治课外辅导的同时,公立教育的平等化也快马加鞭。
END
本文作者 : 邢海洋

微信排版:阿田
微信审核:L.L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档案

邢海洋
梦里经常冒出点想法,希望醒来有办法。
本周新刊「红星耀东方」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红星耀东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