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 夏继诚。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的美制山炮
华东野战军政治部的一份特殊调研报告
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战役结束,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3万余人,中将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战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等领导,指示华野政治部联络部抽调20多名得力干部,向被俘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军官调查该师的历史沿革、组织编制、官兵的成分和素质、部队训练、新兵补充、参谋、补给和卫生业务、参加过的历次重大战役经过及检讨、惯用战法、该师在战略战术上对解放军的研究和对策、政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调研历时3个星期,编成的调研稿达3万余字。
陈毅为调研稿题词:“实行以战教战,打一仗进一步,总结战斗经验,提高军事学习。”主持整个调研工作的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为调研稿题写书名:《蒋军七十四师的调查研究》。华野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吴宪写了《前言》,指出:“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精锐’之‘精锐’,并被蒋介石选为‘建军模范’的整编七十四师,在反共反人民的乱命驱使下被我军干脆歼灭了。由于该师建军历史较久,以及美国亲加训练,所以不论在军事技术上、管理教育上、组织编制上、供给卫生上……都有比较完整的一套,足以作为蒋军主力部队的典型供我研究。在‘以战教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原则下,发起全军研究七十四师,对今后我军战术改进与对蒋军研究,将有所帮助……”
■历史沿革和组织编制
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前身是1937年9月在江苏嘉定抗日前线扩编而成的七十四军。该军下辖三个师。
1934年元旦,保定编练处的第四、第五、第六三个新兵团,合编成中央补充第一旅,旅长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的王耀武。该旅曾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后又参加“围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5年初赴川陕堵截长征中的红军,1936年在陕南改编为五十一师,王耀武升任师长。
七十四军的另一个师五十八师,前身为浙江保安团,1935年改编为五十八师,由浙江保安司令俞济时任师长。俞济时在1937年五十一师与五十八师合编成立七十四军时,坐上了军长的宝座。王耀武升任副军长兼五十一师师长。冯圣法接替俞济时任五十八师师长。
七十四军的五十七师,前身是以陈调元部队的一个独立团加上安徽警备第一旅等部于1933年编成的。第一任师长阮肇昌。该部曾参加过“围剿”红军。1937年参加淞沪抗战,师长为施中诚。1939年初,该师于湖南湘阴编入七十四军。至此,七十四军成为辖有三个整师的国民党机动主力之一。
后来,王耀武由俞济时举荐,升任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将师、旅、团三级制改为师、团两级制,每师辖三个团(原为每旅辖两个团)。军部直属队扩大了,成立了特务营、通讯营、工兵营、输送营及野战医院。师部直属队也扩大了,建立了迫击炮营、工兵营、辎重营、特务连及野战医院。同时,王耀武还大量吸收中央军校毕业生,提高军官素质。经过他的一番打造,七十四军的战斗力明显提高,在许多次战役中表现不俗。特别是1941年3月进行的上高战役,与日军激战了13天,歼敌一个联队,日军狼狈溃退,上高转危为安。蒋介石得报大喜,下令褒奖。部队编制扩大,军直属队扩编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团,战防炮、高射炮各一个营和搜索营,各师、团创办了军士队,培训各兵种的正、副班长。七十四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五十八师在1941年9月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损失惨重。战后,师长廖龄奇被蒋介石下令枪决。廖龄奇死后,五十八师副师长张灵甫升任师长。1943年5月,七十四军奉命参加鄂西会战。王耀武兼任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后,五十一师师长李天霞升任七十四军副军长。
在1943年11月进行的常德保卫战中,七十四军五十七师与日军三个师团苦战19天,伤亡惨重,仅剩300余人。战后,蒋介石下令奖励荣誉锦旗,并于1944年初将该军装备换为美械装备。3月,七十四军改属第二十四集团军,王耀武升任该集团军总司令,施中诚任七十四军军长。
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七十四军作为攻击军,并未主动出击,常常一休整就是半年,只是日军来打时才应战。1944年6月,日军大举进犯长沙,七十四军奉命在湘江两岸宁乡一线设防。后来日军主力南下,占领湘阴,围攻衡阳,七十四军南下增援,中途受阻。衡阳守将方先觉被俘,衡阳陷落,七十四军转至邵阳一带。不久日军攻占邵阳,七十四军再次转移。
这期间,二十四集团军改编为第四方面军,王耀武升任方面军司令,施中诚仍是七十四军军长,张灵甫升任副军长。
1945年4月,日军分三路进攻湘西芷江。七十四军在雪峰山、江口、龙潭一带与敌血战一个多月,歼灭日军一个旅团,敌仓皇溃退,七十四军声威大震。王耀武、张灵甫等成了取得湘西大捷的抗日名将。敌方在广播中承认七十四军是国民党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而国民党则将七十四军称为“王牌军”“精锐中的精锐”“甲等美械师的建军模范”“五大主力”之一。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七十四军五十七师配属新六军空运南京受降。当时驻南京日军一个师团曾是湘西之战中七十四军的手下败将。10月,七十四军的另两个师调至南京,全军负责首都警备任务。1946年6月,国民党军实行整编,张灵甫由七十四军副军长升任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
抗战时期和内战时期的不同对比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命令整编第七十四师向华东解放区进攻。但不到一年时间,这支“王牌军”就在孟良崮全军覆没,灰飞烟灭。
为什么一支抗日劲旅会在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中被迅速消灭呢?参加座谈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军官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
战争性质方面。抗日战争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政治口号响亮,官兵竞相出力。可是国民党发动的反共反人民内战,是非正义的战争,师出无名,官兵消极应付,甚至不满、反对。
士气方面。抗战时期虽然士兵生活苦,很多是被迫抽丁出来的,但每逢与日军决战,大多数官兵还是能够自发地激起爱国热情,与敌苦战、死战而不屈。但内战中则不同,绝大多数官兵对共产党并没有什么仇恨,认为没必要和解放军作战到底。抗战时“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心理普遍不存在了,不愿为打内战作无谓牺牲。官兵们将厌战思想变成了具体行动:一是坚请或设法留守后方;二是接二连三地请假离队;三是部队出发前后或行军途中开小差,逃之夭夭。以后虽然用尽了枪毙、通缉等压制手段和放纵、赌博等麻痹手段,也无济于事。
军民关系方面。抗战时期,老百姓基于爱国情绪,愿意自动协助该师。如在湘西会战时,老百姓多次向该师提供日军情况,还有大批民夫协助运输。上高战役时,老百姓很快把浮桥搭好了。但是,在内战中,该师所到之处老百姓坚壁清野,部队搞不到粮食、草料、柴火,还处处受到民兵的袭击。该师官兵反映:部队进了解放区,就如抗战时期日军进入中国一样,处处受到老百姓的反对,简直是寸步难行。
干部素质方面。抗战中后期,该师60%的军官系军校毕业生,并有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1946年整编时,编余军官多达200多名。投入内战后,干部伤亡惨重,如攻打淮阴、淮安时,阵亡团长2名、营长6名,连排军官伤亡更多,老的经过军校训练的下级军官越来越少,连长一级最多只有1/3是军校出身。从士兵中提拔起来的下级军官,指挥能力更差。
士兵战斗力方面。抗战时期该师士兵65%为贵州人,15%为湖南人,5%为江西人,其余为四川、浙江、安徽人。强迫抽丁来的占80%,自愿参加的占10%,顶替的占10%。新老兵比例:老兵占90%,一年以内新兵占10%。整编以后抗战前老兵占85%。两淮战役中,每个连队平均伤亡20%,逃亡5%,每连人数由150人降为120人左右。两次涟水战役中,每连士兵伤亡约60%,临时补充一批安徽新兵,1947年3月莱芜战役后又补充了湖南、福建籍新兵。由此,连队新兵占60%以上,老兵不足40%,加之不停地行军作战,减员大,战斗力进一步被削弱。
战术运用方面。抗战时期一般的带兵官都有任务第一的决心,无论攻守都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战术运用比较灵活,能大胆迂回,以小股兵力分散得很远袭击日军,能钻隙,能夜战。到了内战时期,战术运用方面专门依赖优势火力,兵力不敢分散,怕打夜战、野战;每到一地,必先构筑工事,怕被包围,怕后路被切断,处处被动挨打。士兵最感烦恼的是永远不停地筑工事,又永远不停地丢弃刚修筑好的工事,到新的地方构筑新的工事,最后被解放军消灭在没有工事的孟良崮上。
情报搜集方面。师、旅有谍报队,团有侦察排,专门负责这项工作。抗战时期,因民众的同情和协助,搜集情报比较容易,因而敌情判断也比较准确。内战时期,情报搜集则十分困难,因解放区民众组织严密,国民党谍报人员无法进入活动,常常不能得到正确的情报,或只能得到一些过时的情报。对解放军各部队的动向、位置、兵力等,也只能凭空臆测。有时雇用一些“还乡团”搜集情报,大半是不确实的。至于直属国防部的一些特务情报机构,在乡村亦难潜伏活动。该师攻占淮阴后,曾有两个军统潜伏电台主动上门联络,而另外一个电台已被解放军破获。
友邻协同方面。抗战时期,友邻部队协同合作虽然不十分完满,但兵团指挥官在所属部队中威信高、关系深,各部队一般都能服从调度。如不服从,将受到严肃处分。有时上级机关还会派联络参谋,以监视下级的行动。内战时期,国民党各部队的派系斗争更加严重和公开化。为保存实力,友邻碰到困难时往往坐视不救。特别当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被围时,别的部队就看笑话。蒋介石虽然十分痛恨这种现象,但又不好逼得太紧,制裁太严,怕引起哗变。
步炮协同和陆空协同方面。抗战时期炮弹充足,炮兵技术精良,能有效掩护步兵。内战时期老兵伤亡严重,新兵未受过良好训练,涟水战役时期虽然集中了该师的三个炮兵营、第七军和整编第二十八师各一个炮兵连,但实际效果不好,致使该师步兵伤亡惨重。陆空协同方面,抗战时期空军对陆军的意见和要求完全听从,配合得好。湘西茶山战斗中,一架飞机子弹打光,燃料将尽要飞走时,陆军要飞行员在日军阵地上空再低飞盘旋20分钟,从而使日军不敢抬头。内战时期,空军架子大,对陆军爱理不理,而且异常胆小,地面一打炮,就吓得不敢低飞,怕被打中,有时准备俯冲,就要求地面停止打枪打炮。1947年初,该师进攻新安镇时,先头部队已进镇,飞机却飞来乱炸一气,炸死了很多自己人。
指挥关系方面。抗战时期指挥上比较统一,如湘西战役指挥权都在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手中,上面不干预,下面各级指挥官有一定的指挥权。内战时期,许多指挥机构形同虚设,上面干涉得非常厉害,下面一个团、一个营的位置,几乎全由上面指定,下面的实际指挥权被剥夺,无法发挥各级指挥机构的效能。各个上级指挥机关,发出不同的指令,弄得下面忽进忽退,无所适从,大大动摇了部队的战斗意志和信心。特别是由于派系分歧,指挥官有私心,偏袒与自己关系较深的部队。宿北战役时,规定整编第六十九师归整编第十一师师长胡琏指挥,但胡琏为保存实力,坐视整编第六十九师全军覆没而不救。张灵甫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一会儿划归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黄百韬指挥,一会儿又划归整编第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指挥,因同为师长、中将,都是平级,命令也就不会那么彻底地被执行。兵团指挥官亦落得马马虎虎,客客气气,只要自己的部队不吃亏就行。再一点就是,下面部队恐因作战失败招致惩罚,上报军情时往往要多报解放军几个纵队的番号,以表示并非自己作战不力。这样,上面对下面报告的情况,就产生了不信任,认为是谎报。有时即使下面所报的是真实的,上面也不相信。如第一次涟水战役时,整编第七十四师查明解放军有三个师的番号,上面就是不相信。指挥关系上的这种互不信任,对作战影响很大。
官兵给养和家属照顾方面。抗战时期,大部分时间官兵生活还很苦。1944年下半年以后得到逐步改善,特别是到南京以后,生活待遇相当好,有时候还天天吃肉。参加内战后,虽几次加薪,但物价飞涨,薪饷远远没有物价涨得快,官兵生活反而越来越困苦。除少数能弄点额外收入外,多数家眷生活很清苦。官兵阵亡后,抚恤工作是有名无实。一般的士兵因准备逃亡或顶替入伍,籍贯无从查找,虽欲抚恤也找不到家属。
欺骗宣传
为了掌控部队并驱使广大官兵为蒋介石卖命,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师部、旅部、团部等都成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师政治部主任为少将,旅政治部主任为少将或上校。
从1947年4月1日起,师政治部改称新闻处,处长为上校,副处长为中校,秘书长亦为中校,少校秘书两人。下设第一科,掌理文化教导和士兵教育工作,并附属一支演剧队。科长为中校,少校和上尉科员各一人;演剧队设少校队长一人,中尉队员三人,少尉、准尉队员若干人。第二科负责掌理民众组织训练、政工、情报等工作,并附设新闻工作队,根据科长意图执行任务。
旅政治部改为新闻室后,设中校主任一人,但可以以上校任用,下设中校、少校干事三人,上尉、中尉助理干事两人,以及书记、司书等人。负责全旅的政治工作。
团政工室改为新闻室后,设中校或少校主任一人,少校干事一人,上尉干事一人,少尉司书一人。负责全团的政治工作。
连设训导室,设中尉指导员一人,负责教育士兵,了解部队政治情况,搜集战斗中官兵的表现,进行奖惩。
因部队主官轻视政治工作,该师老的政工人员颇感苦闷。加之为了完成军事任务,稳定士兵情绪,不得不在纪律上更加放纵,对拆毁民房、砍树、抢粮等听之任之。政工人员上课训导行不通,反被人讽刺为“卖狗皮膏药”。另外,政工人员负有暗中监视主官之职,造成互相猜忌,互不信任,如整编第五十七旅17个连队指导员中,11个与连长关系紧张。
政治工作机构改为新闻处(室)后,上级规定政工人员由部队主官领导,政工人员的军阶也降低了一级。政工人员认为是听人摆布,大为不满。一些政工人员不愿再干,积极往来于徐州、南京等地活动调任。许多人感到搞政工吃不开,搞军事怕危险,有的公开要求编遣复员,多数采取混日子的态度,得过且过,月终写一份工作报告应付了事。
该师为了鼓舞官兵士气,对宣传工作甚为重视,曾下达命令予以强调,宣传中心是“促进绥靖”“阐明中央德政”。部队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有:
抗战八年已获胜利,大家都是抗战功臣,部队进行整编复员,政府发给退役金、旅费、证明书,这样回家也不亏抗战八年。如若逃亡离队,则八年抗战的功绩均付诸东流(该师被投入内战后,士兵逃亡现象严重)。
提倡自动、自觉、自爱的“三自”运动,启发官兵的自尊心。强调抗战八年都在农村,现在到了南京等大城市,要自尊自爱,并禁止请假。进攻苏北,就是保卫南京,保卫领袖。
……

强调本师装备精良,有美国援助,以增强官兵胜利信心。该师在传单上写道:“过去我们在雪峰山打垮小日本,轰动了全世界,去年和今春收复了整个苏北、鲁南,又博得全国人民赞美;现在沂蒙山恰像雪峰山,我们要整齐步伐,建立第二个雪峰山一样的伟大战绩。”
进行所谓“气节”教育和“尚武精神”教育,号召士兵保持抗战军人荣誉,宁死不屈,不做共产党的俘虏。孟良崮战役前,张灵甫在临沂进行动员时,号召官兵不要忘记本师是王佐公(王耀武)一手培养出来的“王牌军”,是国军“精锐中的精锐”,是“五大主力”之首。
歪曲事实,进行欺骗宣传。如第一次涟水战役后,张灵甫故意夸大解放军兵力,说:“这次共产党有九个师,我们只有两个旅(师),兵力过于悬殊”,“国民大会开幕,中央下了停战令,我们遵令不打,不能算是失败,而是我们守信义”。张灵甫还造谣说:“这次涟水战役,共军之所以打得顽强,因为有六百名日本战俘替他们守城。”以致该师一七二团二营营长胡力奋被俘后,还向解放军提出要看看日本人,可见对于欺骗宣传中毒之深。
严密控制
除了欺骗宣传外,整编第七十四师对官兵的控制也非常严密。
成立督战队。团由特务排负责。在连队,如果有一个排不愿作战,连长可指挥另两个排解决之。班进攻时,班长掌握机枪,掩护副班长带领步兵冲锋。如有后退者,班长则以机枪扫射之,迫使士兵只有前进,不敢后退。
规定干部轻伤不准后退,否则以临阵退缩论罪。如负重伤不能再战,排长须呈报营长,连长负伤须呈报团长,营长负伤须呈报旅长,经批准后才可离开前线,并规定不得携带传令兵,以免影响部队战斗力。
士兵负伤如离开阵地,必须经连长批准,并交出武器弹药,再由连长发给许可证,否则卫生队不收容。
作战不力而应就地正法者,授权团长对副团长以下,营长对副营长以下,连排长对副连排长以下,可以先斩后奏,并恪遵“连坐法”执行。规定:新兵逃亡抓回者,即行枪决,还规定新兵不得随便乱跑,不准请假,发动老兵对新兵严加看管。
连队成立“政工情报锄奸组”,组长由指导员担任,选择士兵五至十人参加,主要任务是防止共产党的兵运、工运、学运,积极侦察共产党的活动,随时制定对策并打击之,并对官兵的思想动向及时进行考查、上报。
1946年七八月间,整编第七十四师开抵内战前线后,张灵甫成立了一个精神小组,从师部到旅、团、营、连都秘密选择了若干“忠诚可靠”的官兵参加,经批准后正式入会,还要宣誓,誓词为:“不怕死,不贪生,不投降,不屈服,拥护蒋委员长,为三民主义奋斗到底,消灭共产党,建设新中国。”每连有一二十人不等。张灵甫曾说:“同一个排的精神小组成员,见排长畏缩不前或后退,可当场格杀。同连组员见连长临阵后退,可格杀。以上类推,如我本人临阵不前,你们也可以打死我。”有个连长曾对部下说:“现在连内有精神小组,是团长亲自选定的,我也不知道是哪个,今后大家注意点。”这项举措造成士兵心怀畏惧,互相猜疑,人人自危。
尽管采取了这么多的措施,但整编第七十四师于1946年9月开抵徐州参加内战后,官兵厌战情绪仍日益严重,战斗力不断下降。两淮战役中,该师并未遇到解放军主力,却损失了3000人,不得不承认解放军也有相当的战斗力。两次涟水战役,该师伤亡8000余人,从南京来的老兵伤亡过半。
由于不断深入解放区,整编第七十四师广大官兵感到过去上级宣传的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破坏交通,对被俘国军都要惨杀、剥皮、活埋”等等,都是谎言。
共产党、解放军对敌人实行的正确政策——和平、自卫、宽大、合作,也对整编第七十四师官兵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国民党军战俘,不论军官士兵,不论嫡系非嫡系,不论他们过去是否危害过解放区,一律不杀害,不打骂,不侮辱,不没收私人财物,负伤者予以治疗,要求回家者发给路费,更是极大地促进了该师官兵对共产党、解放军的正确认识,瓦解了其士气。
国民党上层对官兵生活的照顾及抚恤,做得越来越差,也造成了军心涣散,厌战情绪日盛。国统区纸币贬值,物价飞涨,薪饷不够保障家属的温饱,“开门七件事没有着落”,“家无隔夜粮,三餐吃不饱”。编余军官甚至流落街头,狼狈求乞。战伤者的医治,战死者的抚恤,都腐败不堪。官兵们哀叹:“打生打死,落得如此下场,哪里还有上火线拼命的劲头呢!”
两次涟水战役后,整编第七十四师伤亡惨重,元气大伤。紧接着,友邻整编第六十九师2万余人全部被歼,中将师长戴之奇被击毙。整编第七十四师官兵都不愿北上,张灵甫也曾电请南回休整,可是未获批准。张灵甫在发给整编第十一师师长胡琏的电报中曾说:“匪军无论战役战斗皆优于国军。数月来,匪军向东则向东,往西则往西。本军北调援鲁,南调援两淮,伤亡过半,决战不能,再过年余,死无葬身之地矣!”
此时,张灵甫对部队采取了更加严密的控制,进行了更多的欺骗宣传,并在兵员补充上、武器装备上争取上级更多的支持。尽管他煞费苦心,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但该师战斗力仍不断下降。一七三团准尉副排长李汉田说:“士兵作战时的士气,完全靠后面主官督战,谁后退就打死谁。可是,刚被抓壮丁补充来的新兵,又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在枪林弹雨中怎会不怕呢?后退固然不敢,就只得伏在地上不动,还枪当然更谈不上了。”
以这样的士气和战斗力来对阵英勇的解放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就是不被消灭在孟良崮,也会被消灭在其他地区。该师中校参谋主任邢炳威被俘后说:“七十四师已经不是抗日时期的七十四师了。你们解放军总称我们是‘王牌军’,是‘精锐中的精锐’,委实是太高抬我们了。七十四师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内战战场够了得起的国军,也实在太少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