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精算视觉」的 第366篇 原创文章
导读:了解了背后的原因,你就知道现有产品的停售,只是个时间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银行业的存款利率报价方式出现调整,大额存单、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引发不少朋友对于利率下行趋势的担忧,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大额存单的“疯抢”。
实际上,“利率下行”一直是金融行业的一个热词,影响着我们投资决策的方方面面。
假如我们认定未来的市场利率水平一定会呈现出下行的趋势,那么除了配置一定的权益类资产(基金、股票等),能够在市场上找到可以“长期锁定利率”的投资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类在“长期锁息”方面十分有优势的保险产品——增额终身寿险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从以下几个层面,详细地来拆解一下增额终身寿险在利率下行环境中的优势,以及为什么从我的观点来看,现有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一定要“下架停售”
1. 什么是增额终身寿险?
2. 增额终身寿险都有哪些特点?
3. 增额终身寿险是怎么“火”起来的?
4. 为什么投资应当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化?
5. 为什么市场利率有长期下行的趋势?
6. 增额终身寿险在利率下行环境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7. 为什么增额终身寿险一定要“下架停售”?
1
什么是增额终身寿险?
所谓“增额终身寿险”,其实就是终身寿险的其中一种类型。
与过去市面上常见的“定额终身寿险”不同,“增额终身寿险”所提供的身故保额并非终身不变,而是会伴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长,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不断递增,因此市场也把这类产品统称为“增额终身寿险”。
比方说,大部分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会在产品条款中写:本合同当年度有效保险金额等于本合同上一个保单年度的有效保险金额×(1+3.8%)
一般来说,在条款中看到这样的表述,此类产品就是我们所谓的“增额终身寿险”无疑了(至于那个3.8%代表了什么,我们后面再说,反正不是产品的收益率)。
我们都知道,寿险是为被保险人提供身故保障的保险产品,因此乍一听上去,增额终身寿险似乎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身故保障需求而设计出来的一类保险产品。
但实际上,
增额终身寿险开发设计的初衷,却不是为了提供身故保障,而是希望能够成为一款“现金流规划工具”

这是因为,
增额终身寿险是几乎不提供身故风险保额的
,除了在保单生效初期提供一点点身故保额杠杆之外,
在随后的保单年度中,增额终身寿险的身故保额都是与保单的现金价值相等的
(即相当于退保和身故所能获得的保险金额是相同的)。

这一点点身故保额杠杆,也是按照保监会2016年76号文《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个人终身寿险的死亡保险金额与累计已交保费的比例应符合以下要求:
因此,增额终身寿险所能提供的身故风险转移功能微乎其微,而是把产品的核心功能放在了(1)现金价值的累积增长(2)现金价值的灵活提取上面。
虽然增额终身寿险是一款“寿险”,但是这类产品最值得被关注的却不是它的身故保额,而是它的现金价值
2
增额终身寿险都有哪些特点?
我们先来比较系统地概括一下增额终身寿险所具备的产品特点:
  • 形态十分简单——交保费,现金价值逐年累积增长;
  • 回本期快,灵活性好——市面上热卖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大多在缴费期结束后的两年内,现金价值就会超过总已缴保费(回本),再经过1~2年,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就会超过3%(即退保和提取已经有不错的收益);
  • 提取灵活,可以做现金流规划——可以通过“减额退保”的功能来灵活提取保单的现金价值,因此可以针对客户的需求做各种各样的“现金流规划”,比方说教育金、婚嫁金、养老金等等(当然,这也是被监管部门“点名批评”的一个功能);
  • 复利收益不错——中短期收益(5~10年)即可达到年化复利3%以上,很多产品的长期复利收益(10年以上)都接近监管设定的预定利率上限3.5%;
  • 存续期可长可短,最长可达上百年——增额终身寿险的回本期快,灵活性也不错,不仅可以做中短期投资,也可以做“终身”的长期投资,长期锁定较高的保证收益。
值得指出的是,不少朋友对于增额终身寿险收益率的理解仍旧存在一定的偏差,我这里统一做一下解释,应该可以作为一个较为权威的解答
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条款中所谓的“有效保额每年增长3.x%”,并不是指产品的收益率,因此这里的3.x%(大部分是3.5%、3.6%甚至是3.8%)并不能代表产品实际的收益率情况。
但是很多销售人员却把这个数字当做是产品的收益率告诉客户,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导
实际上,有效保额的递增,与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险利益并无直接关联,因为身故理赔看的是“身故保额”,退保看的是“现金价值”,它们当中却没有任何一项保险利益直接与“有效保额”相关。
可能不少朋友觉得3%~3.5%的年化复利收益不算很吸引人,因此才想要“夸大”这个收益,但我觉得没有必要。
考虑到增额终身寿险具备极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仅能长期锁息,还具备较强的灵活性,3%~3.5%的年化复利收益,在固收类的投资领域已经是非常逆天的存在(当然,我们不能单纯从收益的层面将其与权益类投资做对比)。
如果不能从“收益”以外的角度去理解增额终身寿险的优势,要么就是对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没有深刻的理解,要么就是未能切身感受到目前利率下行的趋势。
3
增额终身寿险是怎么“火”起来的?
实际上,从2020年初开始,增额终身寿险就开始“火”起来了。
而增额终身寿险能“火”,主要还是得益于4.025%长期年金险的停售
2019年8月30日,为了防范行业的利差损风险,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长期年金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由之前的4.025%降低为3.5%
(所谓“利差损风险”,就是保险公司自身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率,无法覆盖产品定价时承诺给客户的投资收益率,从而给保险公司带来亏损的风险。)
从此以后,伴随着市面上4.025%长期年金险的陆续停售、新开发长期年金险产品的收益率出现进一步下调,以3.5%预定利率定价的增额终身寿险终于找到了它的“江湖地位”。
当各类普通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都被拉回到3.5%这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时候,综合产品的收益率、流动性、回本速度等因素,增额终身寿险相较于其他产品,还是要“更胜一筹”
2020年1月份,我就在《三分钟保险》第51期中预测,2020年主流的储蓄型保险产品形态很有可能是增额终身寿险:
而且,4.025%长期年金险停售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银保监会由于担心市场利率的下行风险会给保险公司的投资端造成压力,以至于保险公司自己的长期投资都无法覆盖4.025%的投资成本,从而形成“利差损”。
要知道,保险公司开发一款终身型的保险产品,是要在产品开发的时候就给客户承诺一个未来要持续几十年的保证收益率水平,这个在监管部门的眼中,风险是非常大的。
因此,在这种市场利率不断走低的环境当中,增额终身寿险可以“长期锁息”的优势就更能凸显出来了
4
为什么投资应当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化?
利率,代表的就是某一个时期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使用成本,也代表着金钱的时间价值
利率的变动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各种权益类资产的定价,都要参照市场的利率水平来进行“折现”(即把所持有资产未来所能产生的现金流收益通过一定的利率水平折现到当下,来体现资产当前的真实价格),市场的利率水平越低,资产的估值就越高;而各种固收类资产所能提供的实际收益率,也会根据市场对于短期和长期利率水平的预期进行调整。
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由于投资是贯穿于我们整个生命周期的,有短期投资,也有长期投资,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当下的利率水平,还要预判未来的利率水平
如果我们对未来的判断是“利率上行”,那么在现阶段就应该更多地关注短期投资,好快速回笼资本,等市场利率上涨之后,再找新的投资机会。
如果我们对未来的判断是“利率下行”,那么在现阶段就应该更多长期投资,好在今天就锁定长期收益,以抵御未来的利率下行。
中国央行存款基准利率表一览(1990年至今)
5
为什么市场利率有长期下行的趋势?
受市场对于资金供需关系的影响,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利率的水平也是上下波动的
比方说,央行想要刺激经济发展,降低个人和企业的贷款成本,就会动用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降息”
果市场上资金过于充裕,引发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央行就要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来应对通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加息”
自从去年3月以来,美国累计放水6万亿美元,导致今年4月和5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同比增速分别高达4.2%和5%,通胀水平远超市场预期,引发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的担忧。
虽然世界各国的利率水平总是有涨涨跌跌,但是从长期来看,世界各国的利率水平仍旧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
根据中国央行公布的存款基准利率,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已经从1990年的10.08%降至今天的1.5%,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也从1980年代的接近12%跌到了如今接近0%的水平。
市场利率一旦降到比较低的水平,就会很难再恢复到高位。
因此我们讲,利率的下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跨度为几十年的大经济周期)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工业革命进入后半程,全球的经济增速放缓,各国央行为了刺激经济而不断地放水、降息,金钱所代表的时间价值就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就是,全球大多数的经济较发达地区都面临比较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一旦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社会整体的欲望会降低,社会生产力会下降,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也无法支持很高的利率水平。
放在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一笔钱放在银行什么都不动,每年就能稳稳地产生10%的收益,因为如今就连很多企业家辛辛苦苦一整年,都很难赚到相当于投资资本金10%的利润。
因此我们看到,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已经长期施行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政策,都难以提振经济,就更别和这些国家提“加息”了。
而在未来,咱们中国的货币体系,能不能在全球都步入低利率环境的情况下“独善其身”呢?我觉得还是十分困难的。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就曾说过,“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其中也是透露出了很多无奈。
周小川先生在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时的表述
6
增额终身寿险在利率下行环境中
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在了解了市场利率有长期下行的趋势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增额终身寿险最大的优势,其实就在于“长期锁定利率”
我们在投资过程中非常容易忽略的一个风险,就是“再投资风险”(reinvestment risk)。
所谓“再投资风险”,就是投资者在某个投资项目满期之后,将本息取出,再去找新的投资项目,发现新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已经远不如从前的风险。
比方说,今年我们去买大额存单,3年期的大额存单有3.5%的利率,但是3年后,当我们连本带息将这笔钱取出后,银行里新发售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却只剩下3%
未来假如市场利率继续降低,比方说降成2%,也将会进一步拉低我们所能获得的总收益。
而可以“长期锁定利率”的增额终身寿险,从我们投保之日起,就已经为我们确定了一个年化3%~3.5%的终身复利收益(在缴费期内现金价值没有回本,主要是由于早期退保有“退保惩罚”导致的,可以参考基金的“封闭期”)。
以下图为例,虽然大额存单在早期的利率高达4%,超过增额终身寿险,但是
随着市场利率的逐步降低,在投资10年后,增额终身寿险的总收益就永久性地超过了大额存单

7
为什么增额终身寿险一定要“下架停售”?
虽然我们前面强调了不少增额终身寿险的优势,但是这类产品以后也不是我们想买就能买到的。
因为,增额终身寿险目前正面临着不小的“监管挑战”。
首先,哪怕是3.5%的预定利率,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长期也仍旧有不小的“利差损风险”(详见上面关于4.025%长期年金险停售的分析)。
虽然增额终身寿险的预定利率是3.5%,给客户的实际收益率也不会超过3.5%,但是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如果把前期的一系列费用成本考虑进去,最初几年的实际成本支出起码在5%以上,这对于保险公司的投资端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要知道,保险公司的净投资收益率每年差不多也就能做个5%上下,经营增额终身寿险这类产品,保险公司一不留神就容易遭遇“亏损”(假如产品在早期有较多的退保,因为这类产品早期现价很高)。
其次,增额终身寿险作为一款保险期间为“终身”的保险产品,早期现价太高,领取太灵活,在监管部门看来,有“长险短做”的嫌疑。
我们都知道,投资有不可能三角,也就是说,一项投资,不可能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全部都占上。

比较长期的投资,收益还不错,那么产品本身就应该拥有更长的“封闭期”,即资金的使用不能太灵活,否则就很容易造成资产和负债期限的错配。
举个例子来说,保险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而去投资了一些封闭期较长的长线资产,而由于增额终身寿险的早期现价太高,客户如果在早期就选择退保,就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很大的麻烦。
现在很多的增额终身寿险,为了实现“现金流规划”的功能,在市场上一个非常主打的卖点,就是“早期可以灵活提取”
之前有很多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条款中都会有类似下图的“减额退保条款”(现在有这种条款的产品,监管部门已经不给批了)。

去年年底,银保监会在《中国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及监管报告报送有关问题的通报》中就提到,“XXX公司报送的某终身寿险,产品可灵活减保,且无比例限制,存在长险短做风险XXX公司报送的某终身寿险,产品前五年退保率过高,存在长险短做风险。”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市面上的很多增额终身寿险,其实已经处于监管部门的“严密监控”当中,在2021年受到监管部门的产品精算管理、要求在产品设计方面作出调整(比方说每年减额退保的金额不得超过某一比例)、从而引发现有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广泛停售的概率,其实还是非常大的
而且,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是人口老龄化,因此不遗余力地推动第三支柱养老年金保险的发展,其实才是现在保险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而在同样3.5%预定利率的条件下,由于增额终身寿险的灵活性和返本速度都比养老年金有优势,收益率也与养老年金险不分伯仲,因此增额终身寿险只要一天不进行调整(现有产品下架停售),养老年金险就很难受到营销队伍的重视,也比较难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所以,为了尽快推动养老年金险的快速发展,为了让消费者们能够真正意识到“养老年金险”才是解决大家养老问题的最佳工具,即便增额终身寿险在利率下行环境中有诸多优势,从我个人的意愿出发,我还是希望现有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能够早日下架停售的
不知道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做好这个心理准备了吗?
(有关于增额终身寿险,我在大湾区保险学院有一节详细的课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报名学习,部分内容会与本文有一定重复。)
想了解更多前沿的保险市场资讯吗?
欢迎加入我们的星球——
(已有超过2,350人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