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两桩相似的新闻,很不是滋味。
第一件是网红教授戴建业的哽咽。
戴建业教授是我爹的大学室友,从小我就经常去他家吃饭,每次我模仿他用“麻普”朗诵《再别康桥》,都会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我也想不到挤在教工宿舍小破房子里,潜心研究孟浩然陶渊明的“戴叔叔”,如今会成为学术界的流量担当,当年担心学生听不懂的“弯管子普通话”,也成了他标志性的喜感音调。
因为身在异国他乡,我很多年没见过他了,但随便一刷抖音B站都能看到他诙谐幽默,深入浅出的金句。他被邀请开讲座,参加活动,接受采访,人红了,就有扑面而来的是非。
有一次讲座中,有人站起来质疑戴建业到处上节目、讲课、演讲捞钱:
“我们承认你的课程很好,但是你这样为了钱到处走穴,有一个文人学者的风骨和风范么?作为知识分子,更应该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吧?”
讲课时永远满脸笑意的戴教授,听完这种指责确实再也压抑不住了,他带着些许悲愤地说:
“我夫人得了肺癌,一盒抗癌药51000块钱,这是我几个月的工资你们知道吗?
很多人批评我到处赚钱没有文人风骨,可是如果丢了妻子,我要文人风骨做什么??”
说到最后,他声音哽咽了起来。
一盒靶向药5.1万元,每盒30粒,能维持一个月的生命,用我爸爸的话说,每天都吃掉一台电视机。除了吃药之外,还有定期去医院检查治疗的费用,每次去都是大几万的花销,这样的灭顶之灾,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如何承受得住?
最近网上看到一些采访故事,个中细节更让人心酸。
"有一次,他回到家后发现妻子正嚎啕大哭,原来一颗药掉在地上找不到了,一颗药就是上千块钱,太让人伤心了。其实戴教授知道:她不是心疼药,而是心疼丈夫为了自己四处奔波,早已身心俱疲了。"
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总是会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告诉你,君子固穷,你要有知识分子的节操,不能沾染铜臭味,却并不会为他人的苦难共情一厘一毫。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戴教授的妻子健康无虞,他靠知识变现也是光明正大的事。既不偷又不抢,知识分子在这个盛世能过上好日子,是天大的好事,因为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正视知识的价值。
难道只有穿着打补丁的衣服,饿得形容枯槁,才符合脑子里读书人的刻板形象?
第二件事是65岁老戏骨被骂到流泪。
65岁的张晨光,从当年专演琼瑶剧的风流少爷,到如今的霸道老板和赌徒爸爸,他刻画了无数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一步步从跑龙套的小鲜肉,磨练成演啥像啥的老戏骨,拿下了两次金钟奖视帝,已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33年。
前几天他试水了一次直播带货,没想到“翻车”了。
本来因为第一次带货就很生疏,不太放得开,直播弹幕里的气氛,更是让他坐立难安。
有人骂他不好好拍戏却直播带货,有人甚至骂他“不务正业,晚节不保”。
看着一条条苛责的弹幕出现,他眼圈红了,声音有点发抖,站起来给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鞠躬的时候可以看到他头顶的根根白发。
然后他哽咽着说了一段话:
听到他们说我晚节不保,我听到这些话我真的很伤心。
我一路走来,三十几年来,在我自己的演艺事业上,我兢兢业业。
每一个角色,我都想把它扮演好。
包括我今天到直播间来,我也想用另外一个才能来表现我自己。
说到一半,他已经没法说下去了,当场泪洒直播间,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闭着眼低下了头,默默擦掉了眼泪。
这场景看得人五味杂陈,娱乐圈那么多流量鲜肉小花,拍一部戏就能赚几千万甚至上亿,也干直播带货,粉丝都很宽容没人骂他们“不务正业”,日薪208万的爽子买下1.5亿的空中别墅时,微博上可是一片羡慕。
偏偏到了老戏骨这里,就非得要求人家“理想”的纯粹浓度,最好是为了艺术奉献一生,赚不到钱过得捉襟见肘,才算符合他们想象中德艺双馨的形象,保住了“晚节”。
这事发生后,有人说张晨光疫情期间给武汉捐款1600万,这个说法可不可信我不知道,但他日常并不是个铺张奢华乱用钱的人。
有一次倪萍在一个真人秀里吐槽他,说张晨光皮鞋是租的,衣服是租的,连拍节目剩下的一条300块的鳕鱼,他都舍不得浪费掉,过期了还存在冰箱里。
平时他拍戏也没有那么多助理和保姆房车,下戏了自己骑个小电驴就回去了。
我倒是希望这样有真实力的演员能赚到盆满钵满,在哪都有人捧场,让那些只会念1234567的人在演艺圈吃不上饭,否则一个倒挂的世界里,谁还愿意刻苦磨练演技,把老戏骨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社会上有种很拧巴的风气,喜欢用廉价的道德赞歌去代替真正的价值。
当初袁隆平在一次车展上,因为在一辆68万元的奔驰前多看了两眼,就有人看不惯了,说你一个搞科研的,竟然喜欢这种奢侈的东西。
最后袁隆平的秘书只能出来辟谣说,袁隆平本人只有一辆价值十多万元的车,并且已开了多年。袁隆平自己也在央视采访里说过,自己只有一辆赛欧,是下田时代步用的。
以袁老的千亿级贡献,别说奔驰了,就是买个私人飞机+豪华游艇,他都当得起。
去年钟南山儿子的一条爱马仕的腰带,也引起了微博上的争议,说医学博士用那么奢靡的东西不够朴素。也许在那些人心里,搞科研的人就应该吃糠咽菜,住在摇摇欲坠的筒子楼里,全身上下的衣服加起来不超过100块,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为科研呕心沥血。
再看看身边的人和事,也不乏被扭曲的逻辑浸染。
医生连轴转十几个小时做手术没吃没喝,快晕倒前开了瓶葡萄糖,有人马上问他掏钱了没,生怕医生占一点便宜。“白衣天使”四个字架在医生的头上,就真以为医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
戍边的战士们,啃着馕咽着雪的艰苦生活,直到去年还被某些节目当做感动中国的正面宣传,几句廉价的谢谢你们负重前行,与他们实际的付出与牺牲相比,过于轻飘飘了,拍到这种镜头最该反思的不是如何提高他们的后勤保障吗?
每逢大小晚会、年节,都忘不了歌颂母亲最伟大,母亲最辛苦等等,但是职场上的母职歧视,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但凡有点实际的利益时,都希望母亲们别争别抢,拱手相让,独自伟大就好了。
王小波在《关于崇高》里说过:
不能只顾浪漫煽情,要留有余地;
换言之,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
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所不在;
因为照那些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
既然钱可以带来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是一种社会共识,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希望那些有学识、有价值、有贡献的人,能用真金白银去证明他们的价值,而不是先把他们戴好高帽送上神坛,然后名正言顺地让他们献祭。

这种落魄英雄的悲壮感和廉价的赞美,一钱不值。
我真心地祝福老教授、老戏骨、白衣天使、灵魂的工程师、钢铁长城们,今后全都能发财,发大财。
作为无名小卒我也有点小感触
接推广时候
总能看到这样的评论
不发广告你会死吗?
你的文人脊梁呢?
一看对方关注了三年
既无一条留言鼓励也无一毛钱打赏
那我说一个冷知识:
不发广告真的会死
写字的人也要吃饭的
要养家养娃过日子
我不偷不抢按时搬砖
就像你上班到了月底要领工资一样

我们不是只喝西北风的人工智能
跟我谈“脊梁”和“理想”也行

要不然我老板你养我啊?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