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爱们~最近我们这里的天气可是越来越好了,我们门前的玫瑰开得特别好。
还记得之前出去买的漂亮小花么(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现在也都开了。
Luke最近画画的热情依然很高。
时不时就能出作品
老母亲正想,这对艺术的热情那么高,要不要学学数理平衡一下,不然之前教的数学和逻辑都忘了
在我们的粉丝群里,好多家长,主要是妈妈,经常和我们聊带娃日常,真的是各种焦虑呢。
好多家长怕孩子长不高,有的担心娃的视力问题,还有发愁怎么跟幼儿园老师沟通的。。。
我经常的、连续不断的在群里安慰他们,好多人都纳闷:同样是带娃,为啥我家一点都不焦虑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为啥我不焦虑
我们从开号第一天就特意强调:这里分享的是快乐带娃秘籍,妥妥站在焦虑的对立面~至于我为啥不焦虑,有我自己的原因,也有外界的原因。
内因
首先自己的原因,就是我对外界信息保持警惕的态度。在这个互联网年代,我们走向了信息匮乏的反面,生活被大量有关和无关信息堆满
我听群里的小伙伴说,自己关注了几十个公众号(当然不全都是育儿的),我觉得他们消化信息的能力太强了,要是换了我肯定脑子会炸的。
我关注了七八个公众号,有东七门,还有些美妆类的。育儿类的公众号只有一个,原因嘛,是我认识那个号主,为了支持好友才关注,关注的时候我还没有怀孕
我记得电影《海上钢琴师》
里的1900, 说(大概意思哈,不精确)船上的世界是他可以面对的,下了船,那个更大的世界超过了他能面对的极限,所以他选择和船一起沉没。

我特别能理解他,对信息我也有一样的感受。
现在各种信息几乎超过了我能面对的极限,所以我会有意识的避免大量接触无意义的信息,对我来说就是避免浪费有限的生命
还有我天生骨骼清奇,脑回路跟一般人不太一样。
我的朋友圈也有所谓的牛娃家长,娃比Luke还小,小学二三年级的数学都学的差不多了,还能自己读中文故事书。
要是换了别人,看到这样的信息都有危机感,就想赶紧让自己的娃迎头赶上。
我看到的第一时间也会有一丝丝焦虑,不过我的第一反应是:天哪,太可怕了,我要离他远点
外因
外界的原因,就是我家的生活环境。Luke家在美国一个四五六线城市(其实具体我也不知道几线,不是一线大城市就对了),人口少、生活节奏慢、各种竞争都不激烈。

我们村儿养娃氛围和纽约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完全不同。(美国和国内一样,大城市也是鸡娃的重灾区)在我现实生活中能看到的家长(不是朋友圈啊,是真人看到的),大多数没心没肺
我们在犹他的邻居,和我们一起吃饭时自己孩子拿起爸爸的拖鞋就啃,邻居夫妻看着觉得很搞笑,哈哈的乐了半天,最后还是孩子自己啃腻了放下拖鞋的。
至于那些一家七八九十个孩子的家庭,让孩子做家务也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具体可以看我之前写的那篇关于摩门教带娃的
一家十几个娃!我从摩门家庭学到的带娃经)。
还有我当时想给Luke换幼儿园(具体故事戳
娃在美国的幼儿园开进健身房,我乐疯了!),想问问邻居的评价,他家娃就在那个幼儿园。
邻居非常热情的,说这个幼儿园非常好,我真是不能再满意,我娃才三岁老师就教她从1数到10了!
我的素养还是在的,表现的很惊讶,说:啊,已经那么厉害了。。。但其实我内心是崩溃的,同时反省我自己,是不是对娃的期待过高了

我的养娃理念
作为一个教育的受益者(虽然不是清北,但至少是211+985,在美国不是藤校但也读完了博士),我肯定会花心思在娃的教育上

至于刚才说的那些没心没肺的家长,也太。。。没心没肺了。

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我家努力做到全面,照顾到各种能力,比如体育、美育,动手能力这些,让孩子知道怎样和这个世界相处
还有就是我们一直倡导的快乐养娃,孩子的兴趣加上家长的陪伴,娃在学东西的同时也参与了孩子的成长。
我们总说“先苦后甜”“延迟满足”,对孩子来说真的没必要,因为童年过了就没有了。
也许有人觉得用孩子的童年换个功成名就值得,但我不愿意。
有个词叫“幸存者偏差”,就是你只看到了幸存者,或者成功者的例子,就以为那是全部的真相。
你看到郎朗用自己的童年(其实是
郎朗他爸决定用郎朗的童年
)换来了今天的成就,不过你没看到千千万万(或许比这个数儿还大)的孩子既失去了童年,
也没变成钢琴大师或者XX大师

养娃这件事,在父母能力范围内做到就好。
像是网课,我还是会给Luke上,但是功利心不强,都是根据他的兴趣走。各种学习资源和各种App,我也会给Luke用,反正也是要玩的,边玩边学点什么不是更好么。

不过我从来不强迫娃学东西,因为内驱力才是最重要的。家长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和支持,而不是鞭策
不焦虑太难了
小伙伴们一定觉得,我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西方教育资源丰富,和国内大多数家庭面对的情况不同。

这个观点我完全同意。之前写亚裔歧视的时候(没看的戳
对于亚裔歧视,来美国12年的我有话要说!),好多人问我为啥不回国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娃的升学压力太大。
在成为公号狗之后,我了解到了更多国内家长的不易。在我们群里,总会时不时的讨论这样的话题。
我觉得就是本能的攀比心导致了焦虑,看到谁家的孩子做了什么厉害的事,怕自己孩子现在落后、将来落后更多。
大家可以继续思考一下,牛娃那么多,你追的过来么?一山总比一山高,在养牛娃这条路上是没有尽头的。
还有就是我在群里说过的,真正有天赋的孩子,像是幼儿园学完三年级,一定是自己主动学,拦都拦不住那种。
这一点我绝不是在忽悠大家。
作为大学老师,这些年也见过很多形形色色的“大孩子”。不管是国内过来的留学生,还是美国本地的,能力强、成绩好的都有强大的自驱力
我也遇到过一些学生,从小被爹妈盯得死死的,等到了初高中就开始厌学,能坚持到高考都难,更别说考个像样的成绩了。
那些被家长盯到高中毕业的,一上大学就马上放飞自我别说学习了,连最基本的自我管理都没有,即使进了好大学也没有能力顺利毕业。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幼儿园才是起点而已,千万不要鼠目寸光的只盯着眼前。
你有没有想过,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好的工作,过幸福的生活?那么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呢?
怎样才能幸福?
哈佛大学有个很有名的研究,持续了70多年,目的就是找到幸福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决定的。
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去搜索一下,这个科研的名字是Grant Study,科研项目主管换了好几次(时间太长了,活不过,哈哈
)。
科研的有很多发现,感觉一篇论文概况不了,所以出了一本书。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研究对象都是男性,但成果应该对所有人都有参考价值。我就简单概括下其中的主要成果哈~

孩子在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对之后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
  • 童年和母亲关系较好的成年后工作效率更高
  • 童年和母亲关系较好的成年后平均收入更多
  • 童年和父亲关系较好的成年后抑郁的可能性更低

还有就是,经济状况和亲密关系的成功程度相关,和智力水平关系不大。
所以,你看我们天天带着Luke傻玩,其实是因为我俩也爱玩在培养良好的亲密关系!这是放长线钓大鱼呢

不过说归说,和谐的家庭关系确实能影响人的幸福感,这一点不用科研论文我们也知道。

这个科研好的地方就是能把亲密关系和具体成功指标的关系量化了(像不像在看学术论文?好吧我尽量说人话
)。

换句话说,就是人人都知道家庭幸福好,这个论文就具体告诉你怎么好。
除了心情好,还能影响工作效率、抑郁倾向和收入!
最后
就像我之前提过的,我建议大家主动远离负面信息,把信息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育儿公众号,挑几个喜欢的就可以了,真没必要存几十个(不知道我说完这个会不会让我们的号儿掉粉,大家慎重选择啊
对于生活中见到的过于优秀的孩子他们的家长,我们也要练习放平心态,少攀比(尽管很难)。孩子再优秀,总归是别人家的,自己的娃才最可爱。
课外班想上就上,对结果佛系些,符合孩子的兴趣最重要。

也特别提醒大家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虽然不能保证数量,但可以在质量上努力!(我之前写过关于高质量陪伴的,大家可以参考下
带娃休假7天,你们还好吗?
祝大家:快乐养娃不焦虑~
今天的资源是动画片《消防员山姆》,足足三十二集哦~
点【赞】+【在看】,扫下方二维码在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发送“0427”,就能下载
也希望大家告诉我们想看的话题,还有国内好玩的事儿~
喜欢我们推送的记得要点赞、分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