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意外艺术(ID:yiwai11)
号外!
就在上周末,综艺《天天向上》去三星堆遗址了!

▲ 综艺《天天向上》
这回“天天兄弟”还不只是当普通游客,而是穿上了专业的防护服,“实境”体验考古工作。
作为一个写了好几次三星堆的艺术博主,看到三星堆这么出圈,我心里那叫一个欣慰啊。

坦白讲,我们之前写的关于三星堆的推送,多半有些零碎(因为真的就怕大家不爱看),但今天就不一样了!
三星堆现在自带buff的火爆热度让我野心膨胀,所以今天,我想带你——
一口气读懂三星堆
图源@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让我们来认真看看,什么叫做“沉睡数千年,一醒惊世人”
眼睛崇拜

眼睛瞪得像铜铃
三星堆遗址,世称“第九大考古奇迹”。
这个称号如雷贯耳,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关注和重视三星堆遗址呢?
因为从其中出土的文物都太惊艳,也太奇特了。
青铜大立人、青铜人面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
这些已出土青铜器的形态,在以往的古文明遗址中都很少见,相比于具有明显实用性的容器或者乐器,它们更像是一批巨大的“手办”
而在当时中原的夏商王朝,尽管青铜器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也仍然不存在用青铜制作神像、人像的传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三星堆出土文物

这就很奇妙了,三星堆先民是出于什么原因造出了这些“手办”的呢?
埋藏在三星堆遗址下的古蜀文明,又为什么会跟中原文明有如此大的差别?
难道这是一个独立于中原的文明吗?
一切还得要回溯到千年前古蜀国的历史里,去一探究竟。
传说古蜀国的第一位首领名叫蚕丛,古书里记载,他有一双奇特的“纵目”,眼睛不仅特别大,还双双向前突出,视力非同一般。
在建立古蜀国以前,蚕丛率领着蚕丛氏部落生活在岷山一带,那里的地势峰峦叠嶂、河谷深切,人们只能依山凿洞而居,条件非常艰苦。
后来有一天,他在山间巡逻,竟然用自己的纵目远远看见成都平原地势开阔、沃野千里,非常适合居住。
回来以后,蚕丛就立刻带领部落跋山涉水,迁徙到了成都平原,在此建国称王。
后来,部落先民感念蚕丛,又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双目力超群的犀利眼睛,就专门按照蚕丛的样子,制作了一副青铜纵目面具,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古蜀人独特的眼睛崇拜。
▲ 青铜纵目面具:顺风耳,鹰钩鼻,眼睛瞪得像铜铃
这副纵目面具现在陈列于三星堆博物馆,是三星堆“六大国宝”之一
它造型雄奇,威风凛凛,体积非常庞大,出土的时候需要四五个人才能合力抬起来,可想而知,这根本没法拿来佩戴。
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它被当作古蜀王蚕丛的化身,摆在了某个祭坛中央,接受古蜀先民的祭拜。
除了纵目面具以外,考古工作者们光光在一个遗址坑里,就发掘了5件眼形饰、71件眼形铜器、33件眼泡——还没算上其他文物上各种各样的眼睛符号。
可见当时在古蜀先民的信仰观念里,眼睛崇拜是一项多么重要的内容。
▲ 
青铜眼形器

太阳崇拜
种太阳啦种太阳
古蜀人的另外一项重要信仰,是太阳崇拜。
从上古时代起,先民们就相信,在天的最东边、最中央和最西边,分别有三棵连通天地的神树,名为扶桑、建木和若木
在最东边的扶桑神树上,又栖息着十只金乌,这十只金乌,就是十个太阳
▲ 扶桑神树与十日金乌(图源插画师@
晏)

每天黎明时分,其中一只金乌会乘六龙车从扶桑起驾,驶往建木,于是太阳东升;
当金乌到达建木时,就到了正午时分;
随后,金乌又从建木驶往若木,太阳西落,白昼由此转入黑夜。
神树与金乌,共同掌控着昼夜更替,这对于必须依靠太阳进行劳作的先民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本身。
另一方面,传说在扶桑神树的所在地,衍生了一个庞大的部落,名为东夷,世代以神鸟为图腾,崇拜太阳神。而东夷部落的首领少昊,也正是古蜀王蚕丛的祖先。
所以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从三星堆遗址中会出土如此精美、庞大的青铜神树,以及大量的太阳形器物了。
青铜神树一共有八棵,其中修复最完整的一棵高达4米,是目前全世界已知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
▲ 一号青铜神树
在这棵青铜神树上,有九条向下弯曲的枝干,每条枝干上都伫立着一只昂首展翅的神鸟,喻示着十只金乌中的其中一只从扶桑飞往建木以后,太阳东升。
这正是《山海经》所言“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的场景。
还有一件能更直接反映古蜀先民崇拜太阳的文物,它出土的时候,也同样惊艳了所有人,那就是出土于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箔。
▲ 太阳神鸟金箔(这个美瞳我要了!)
咦,我们不是在说三星堆吗?那这个金沙遗址又是什么?
其实,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都在成都平原地区,从出土的文物上看,它们一脉相承,都是古蜀文明的一支,只不过是在出现时间上有先后之分(你也可以简单把它们理解为“儿子”和“爸爸”的关系
太阳神鸟金箔就是金沙遗址中最重要的一件文物。
它的含金量极高,通体灿烂,却又极其轻薄,相当于一张小纸片——如果不说,有多少人会以为这是一件现代的剪纸作品呢?
▲ 凭借美貌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然而它确实穿越了千年,甚至连上面雕刻的图案都没有一丝损坏:
悬于正中央的太阳放射出十二道螺旋状的光芒,环绕在周围的四只神鸟首尾相接、逆时针飞舞着。
太阳、神鸟,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们在前面说的“十日金乌”的神话。
当然,也有学者猜想,外围的四只神鸟也许象征的是循环往复的四个季节,而中央太阳的十二道光芒,象征的是一年十二月份,或一天内的十二时辰。
不论图案在细节上都代表或象征了什么,太阳神鸟金箔在美学上都无可挑剔。
它的线条流畅又细腻,刻画出的太阳和神鸟都充满了韵律感。
▲ 金箔细节
金沙博物馆在展出这块金箔的时候,特意把它固定在了一个转盘上,让它动了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安排。
因为当你站在它面前,眼看着它不断旋转时,你会发现,金箔中央那个镂空了的太阳,已经随之变成了一个运动的漩涡,一个向外不断释放着能量的火球。
也许此刻,我们已经在冥冥之中获得了跟古蜀先民一样的视角,笼罩在横跨千年的太阳光辉下,被它的温暖、热烈,以及它为我们带来的一切希望所折服。
为什么三星堆这么重要?
讲完这些文物,让我们再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
三星堆先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制作这些“手办”?
三星堆文明到底又是个怎样的存在?
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大部分掩埋在三星堆遗址里的文物都遭受过人为的损坏,它们要么存在大火灼烧的痕迹,要么明显被刻意地打砸过。
然而矛盾的是,这些人为毁坏的痕迹尽管看起来暴力而无序,但它们被掩埋的过程却似乎非常讲究。
就好像有一张图纸,从整体上安排了每件物品的摆放位置,形成了一种统一又神秘的秩序。
于是,就有考古工作者猜测,也许三星堆是一个巨大的“燎祭”现场。
古蜀人先是精心制作出每一件“手办”,然后又纷纷砸毁、焚烧,用这种方式祭祀他们心目中的神。
三星堆文明,从发现遗址,到深入研究,已经跨越了近百年的时间。但时至如今,还有大量的疑团没有解开——
为什么三星堆遗址分明处于中国的西南部,却能出土成吨来自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亚洲象象牙?
为什么这个持续了1500多年的文明制作铜器的水平如此之高,却没有留下一个文字?
为什么古蜀人会突然从三星堆转移到金沙?
 ▲ 三星堆遗址中成批出土的象牙
不过,尽管我们还没能描绘出古蜀文明的全貌,有一点却是能够确定的:这是一个有着独立起源的文明体系。
根据对三星堆文物的年份鉴定,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3600年前的古蜀国。
而在此之前,考古学家们已经在四川发现了距今4400年前的文明遗迹,也就是古蜀国的起源。
把这段历史前前后后一串,三星堆正是古蜀文明中最辉煌、最灿烂的一段。
所以我们可以说,位于长江流域的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直接将我们对古蜀国历史的认知推到了44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和中原的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尾声
四百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汉学家卫匡国在编撰《中国上古历史》时,从上古三皇之一、被誉为华夏“创世神”的伏羲开始算起,得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说法。
▲ 卫匡国
但是很遗憾,由于夏王朝的存在只在古书里出现,却没能找到相对应的文物遗迹,所以“五千年”的说法在世界范围内一直没有得到公认
好在时隔数千年以后,华夏人民再一次遇见了三星堆。
古蜀王蚕丛的“纵目”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用最有力的眼神证明:上下五千年,并非子虚乌有啊。
那这持续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又是什么模样呢?
曾经,我们以为它的缘起是“站中国,雄踞四方”,但是三星堆文明告诉我们——有四方,才有中国。
中华文明,并不是发源于一地,然后传向四方的,而是从一开始,就如点点繁星,在中华大地各处诞生、发展、绽放光辉。
1、《汉书·地理志》
2、《续汉书·郡国志》
3、《华阳国志》
4、《山海经·海外东经》
5、《再探三星堆》(纪录片)
6、《神秘的王国:对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孙华、苏荣誉

推 荐 视 频
关注新周刊视频号,关注有态度的生活

必 读 好 文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