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志(ID:iiidaily)
    作者:霹雳蓝
前段时间
一张年代久远的出生证明在网上传开:
当时激动的新生儿父母,
显然还没有想好孩子的名字,
出生登记姓名一栏上只写了“袁小孩”三个字,
出生证明右页中间是小孩出生时踩下的脚印,
上面还有为他接生的医生签名:林巧稚。
这个袁小孩,后来改名为“袁隆平”。
而为他接生的林巧稚
是被誉为“万婴之母”。
她是当年全国女性最重要的娘家人。
图源:纪录片《大师》
袁隆平先生曾经回忆:
"我出生在北京协和医院,
根据医院记录荣幸得知,
我是由林巧稚大夫接生的,
我很感谢林大夫。"
除了袁隆平先生
林大夫还亲手接生过冰心、林徽因的孩子,
为周恩来夫人、朱德夫人、彭真夫人看过病。
当然被她帮助过最多的,
还是全国最平凡的女人们。
图源:纪录片《大师》
朱德的夫人康克清这样回忆她:
“林巧稚看病有个最大的特点,
那就是不论病人还是高级干部,
还是贫苦农民,她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
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为了减少病人负担,她主动降低挂号费,
对于普通女性,她告诉她们不要挂她的专家号,
“挂我的普通号,同样是我给你看病,
就是多等一会儿。”
对于交不起钱的女病人,她就免费治疗。
她常年备着一个出诊包,
包里总放着钱,以便随时接济贫困女性。
原协和医院副院长黄人健回忆说,
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几十块钱,
给一个流产的贫穷妇女,让她买营养品。
“那时林大夫的工资也不多,
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非常多。” 
对于绝望母亲的求助,她倾尽全力,
最终开创中国先例。
1962年,一封“百里加急“的信递到林巧稚手中
来信者是一名来自包头的普通女工
信中句句如泣,焦灼万分:
“我是一名怀了第五胎的母亲了,
前四胎都没活成。
其中三胎都是出生得了新生儿溶血症夭折的。
我已经走投无路了,您是我最后的希望,
求求您救救我这腹中的婴儿。”
但问题是,新生儿溶血症这个病,
在当时存活的概率几乎为零,
国内、国外都非常罕见,
大多数医生都会判定为无治之症。
这封绝望的来信,让林巧稚彻夜难眠,
一想到接连失去四个孩子带给这位母亲的巨大痛苦,
林巧稚心头发紧,茶饭不思。
绝不能放弃。
于是,林巧稚遍查全世界最新的医学期刊,
请教医学泰斗,
几次组织妇产科、儿科、病理科、血液科、外科会诊,
把专家们的意见汇集在一起。
图源:纪录片《大师》
终于研究出用脐带换血的方法,
来挽救这个小生命。
因为是首次尝试,换血的操作难度非常大,
时间也必须把握得非常精准,

稍微快一点,孩子可能就会心衰,
差一点,孩子的生命就留不住......

因此,手术过程中,
林巧稚和医护人员精神都高度紧绷。
换血开始前,林巧稚先把听诊器在自己手心捂热,
然后再轻轻贴到婴儿胸前,
每分钟抽出15毫升病血再滴入8毫升新鲜血液,
外加补进钙液进行操作。
整整5个小时,
400毫升的新鲜血液才输入了婴儿体内。
接下来是第二次、第三次换血,

终于,婴儿的肤色由黄转红......
手术成功了。
这是中国首例新生儿溶血症手术,
此后,新生儿因溶血症而死亡的案例大大减少。
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举。
漫漫求医路并非坦途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
她一生未婚未育,但亲手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
每一个林巧稚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写着:
“Lin Qiaozhi’s Baby”(林巧稚的孩子)。
每一个被林巧稚接生的孕妇,

都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
自己孩子的第二个母亲。
众多从林巧稚手里接产出生的孩子,
也被他们的家人起名为:
“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
以示难以名状的感激之情。
看起来,林巧稚好似悬壶济世的天生医者。

实际上,很少人知道,出生在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的旧社会,她的诞生原本并没有得到家人全部的期待。
1901年12月23号,林巧稚出生在厦门鼓浪屿。已经生育过一男二女的母亲,见又是女婴,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丈夫。
所幸林巧稚的父亲——林良英受过良好教育,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她疼爱有加,并教给了她一口流利的英语。
5岁时,林巧稚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噩耗,母亲患宫颈癌在痛苦中死去。
这也许就是懵懂的小巧稚漫漫求医之路的伏笔。
12岁那年,林巧稚进入厦门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恩师——玛丽·卡琳。
卡琳教育这里的女孩“爱人如己”,卡琳本人谦逊柔和、平等待人的品格也影响了年幼的林巧稚。
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她立志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
但是,家人朋友很是反对,协和医学院以严苛著称,一旦考上就要读八年,耽误了结婚生子怎么办?
还好,开明的父亲很是支持,就这样林巧稚正式开启了漫长的求医之路。
1921年7月,她终于踏进了协和医学院的考场,但是意外不期而至,她连最有把握的英语都没写完......
原来考试途中,有女学生突然晕倒,监考的男老师不方便施救,林巧稚没有犹豫放下试卷冲了出去,只用10来分钟就处理好了这起突发事件。
可惜的是,当她回到考场,考试结束了……
这是一场只录取25个人的考试,试题都没写完的林巧稚,认为自己必定落选了。
意外的是,这所中国顶尖医学院却在一个月后给她发来了录取通知书。
《林巧稚传》这本书中,对录取通知书的由来做了交代。
林巧稚主动救人,不计个人得失的行为被监考老师看在眼里,因此特地给协和医学院写了一份报告,称赞这个小姑娘医者仁心、沉着冷静的品行。其中特别强调了她出色的外语对话能力。
协和校方看完这份报告,并参考了她的各科成绩,最终决定破格录取她。
被协和“除名”危机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兴奋劲儿还没过,一场持久战就拉开了序幕。

北京协和医学院规定,正式入学前,要先读三年预科。三年里不仅要完成将近1800小时的六门课程,而且每科要达到75分才算及格。
一门主修不及格,留级;两门主修不及格,除名。
老师也非常直接,告诉学生,学习跟不上、考试不合格的人,主张尽早去别的学校就读,免得浪费时间。
「绝不回头」,林巧稚暗下决心。
为了多学一会儿,林巧稚摸清了学校熄灯的规律:宿舍晚上十点拉闸,但过了12点总电闸又会重新合上。
于是,她总是10点上床休息,过了12点再起来学习。
俗话讲,十年磨一剑。对林巧稚来说,八年苦读,她终于把自己打磨出了锋芒。
1929年毕业时,当年“涉险”入院的林巧稚,成绩高居榜首,并获得了协和医学院的最高荣誉文海奖学金,开创了女生获此奖学金的先例。
毕业后,她被北京协和医院聘请入院,成为该院第一个毕业留校的中国女学生。
把全国的女人当成 “娘家人” 
旧社会条件有限,女人生产多是把接生婆请到家里,接生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婴儿的死亡率高达27.5%,产妇死亡率为1.76%。
再加上医院缺少女大夫,妇女又羞于让男大夫看病,一些本可以治愈的病,拖成了不治之症。
没有犹豫,带着使命感,林巧稚义无反顾地在众多科室抛来的橄榄枝中,郑重选择了妇产科。
没过多久,这位刚刚毕业的妇产科助理医师,就迎来了挑战。
1929年圣诞节前夕,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急诊科接收到了一位子宫大出血的产妇,需要立刻组织抢救,情急之下,得到主任医师的许可后,她临危主刀为产妇手术。
最终,手术成功。她的沉着冷静和多年积累的精湛医术,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经此一“役”,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林巧稚。不久之后,林巧稚从助理医生提升为住院医师。
在此之后,由于工作突出,林巧稚得以三次出国到海外留学,她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各个国家的知识,创新自己的研究思路。
这段「科学无国界」的日子,为她日后攻破医学难题奠定了技术基础。
回国之后,就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两点一线。
选宿舍选离医院最近的;
床头放着一部老式电话随时待命;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房,看看那些产妇,摸摸自己亲手接生的那些孩子;
新中国解放时,林巧稚收到了开国大典的邀请函,但她没有去。
身边的人很不解,她反问:“我是个医生,去做什么呢?我的病人更需要我,我需要守护在她们身旁。”
她曾说自己最爱的,就是婴儿那第一声啼哭声,那是生命最动听的赞歌。
网上曾有个话题:
如果人民币上印一个女性人物,应该印谁?
高赞回答里提名的,就是「林巧稚」。
这虽然只是一个美好的假设,
但其实31年前,
和这个假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事情,
已经发生了:
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的
《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
林巧稚医生赫然在列。
为此当时国家卫生部,
专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
庆祝这套新邮票的发行,
这在中国邮政史上并不多见。
是她接生的袁隆平院士也是她为周恩来夫人、朱德夫人、彭真夫人看过病。
她说的就是她做的,她做的就是她说的,从半只脚踏进协和,到临终前夕,六十余载光阴,她全数奉献给了女性和孩子。
她终身未婚未育,却成了五万多名婴儿的妈妈,更成了无数中国女性的守护神。
那个时代,
朴实的百姓叫她“活菩萨”,
现在的人们意会了背后的深意,
翻译成了——“万婴之母”。
稚:用一生践行医者仁心》;
搜狐网:《“万婴之母”林巧稚:接生过袁隆平、是钟南山姑婆,一生未婚拥有5万多名孩子》 ;
澎湃新闻:《原来给袁隆平接生的是她!这份珍藏75年的病历曝光》;
知乎:《有哪些学术女神》;

知乎:《她没有子女却被称为世间伟大的母亲,为中国妇产科事业贡献一生》;

湖北卫视【大揭秘】:《“万婴之母”:林巧稚》。

关于作者: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ID:iiidaily)授权。

推 荐 视 频
关注新周刊视频号,关注有态度的生活

必 读 好 文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