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义务教育免学费,家长却非要给孩子花大钱送到教培机构学习?

为什么“减负”越狠、负担越重?
传统的应试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近些年我国在大力推进学生减负,推广素质教育建设,但由于考核标准未做根本性改变,短视化、功利化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分数”仍旧是考核的重要标准,这就滋生了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培训机构对学生负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仅仅是一处“病灶”而已。
不健康的教育生态由公办学校、培训机构、民办学校、家长、地方政府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共同催生。对教培机构的声讨就不再赘述,这次来谈谈,教育乱象之中,公办学校责任何在?
一、问题
1、学生负担,70%还在学校
虽然素质教育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提出,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出于功利化办学需要,没有把全体学生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仍然以分数、成绩和特长论英雄。为了在短期内取得好的办学绩效,一些学校变相改变课程结构、变更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学生想上的课上不了,不想上的课天天上。为了应付教学检查和督导,有的学校甚至准备了两张不同的课表。
2、师资问题突出
(1) 公办教师补课,被“维护”的“违规”
公办教师有偿补课,数据惊人。据相关调查显示,公司、机构举办的辅导班只占学生所上辅导班的20%左右,而公办学校老师小范围的办班大量存在。他们并不是去培训机构兼职,而是自己在家里补课。
这个情况比我们想象的严重,恶化了师生关系。一些老师在外面补课工作量很大,课堂上敷衍了事,吸引学生参加补课。
政府反复强调不能有偿补课,但是实际监管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听说过有学校因为私下补课而开除老师的吗?
(2) 三四线城市以下,教师能力仍需提升
校外补课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家长对学校师资的不满意。事实上,由于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教育变革的速度加快,全国不少地方都面临着师资规模不足、年龄老化、结构性缺编严重、专业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家长对学校教育缺乏信心,只能通过校内不足校外补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期待。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聘用代课教师的问题,有些地方学校代课教师的数量比例甚至高达30%以上。
3. 学校质量差异大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热衷于建设重点学校,搞掐尖式教育,客观上一直在制造学校差距。
在追求升学率、排名等教育GDP”的集体行为中,地方政府、名校、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利益集团。
二、建议
鲍传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导)、杨东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校内:
首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应教尽教扫清观念障碍。中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打基础,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基本素养与能力,学校要打破唯分数、唯成绩、唯特长的人才观和评价观;要摒弃功利化的办学绩效观,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自觉遵守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把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教的内容尽力在学校完成,不能校内不讲校外讲”“课上不讲课下讲;更不能因各种原因偷工减料,擅自变更学校课程内容和要求,要主动赢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
其次,要创新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为应教尽教提供保障。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思想的优秀遗产,也是应教尽教的目的。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不能因为种种原因,人为地设置各种门槛或者戴上有色眼镜,把本来应该为全体学生共享的教学资源有选择地向部分学生开放。要通过缩减班级规模,实施分层教学、项目化学习,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个性化辅导机制等,创造性地提供更多样化、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让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放心。
再次,要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努力提高应教尽教的质量。实际上,学生作业负担重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因为不研究,不专业,才不会教,才导致学生负担重。家长乐此不疲地为孩子补课,从表面上看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其实也内在地反映了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信心不足,通过来获得一种安慰。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主动承担起的任务,并使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以更有效的教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教得轻松和学得轻松的双赢。
最后,要拓展教育资源渠道,为应教尽教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应教尽教不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指南,更是对学校办学行为的具体要求。要做到应教尽教,学校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源保障,在当前师资规模增加还不能适应学生规模增加、教师专业素质还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学校必须突破现有的时空界限和对公共教育资源的过度依赖,不能等靠要,要正确处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形成资源共享、相互融通的合作机制。
校外:
教育的源头治理就是要有效地维护义务教育的秩序,从改善政府治理入手,解决政府缺位和错位的问题。政府不仅仅是开会发文,更关键是要令行禁止。通过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竞争,规范和治理教育培训机构,改善公办教育的品质。
培训机构也要明确自身定位,不抢做教育主体,作为学校教育的助手予以配合补充,通过良性竞争来推动学校扩大教育供给和改进教育质量。
素材来源:半月谈、光明日报
扫码加入社群
灯塔EDU的朋友们
报告免费下载:
灯塔EDU:教育行业报告免费下载
扫一扫关注灯塔EDU
灯塔EDU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除非实在找不到),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原作者不同意请联系微信:qq948645101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