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6日,北京,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模特在北京时装周的后台准备。/视觉中国
从李子柒等古风IP展示的各种古风场景里,人们感知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文化认同。
在知名生活方式博主李子柒6月5日发布的视频里,她将一张旧木床改造成一张“流觞曲水”桌:中间是景观区,铺上吸水石、苔藓和多肉植物,就有了咫尺山林之感;四周是水渠,打开小机关,水便流动起来,把食物碟放在其上,邀集三四好友,就成了真正的“流水席”。
有网友在评论区里表示,这让人联想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流水宴,以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古风是李子柒的视频受到外国网友欣赏和关注的重要原因。/B站@李子柒
这正是李子柒被称为“古风博主”的原因:她向全世界展现那些现代人已经遗忘或者无从得知的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农历三月桃花盛开,采来酿成桃花酒;谷雨时节,炒制新茶;端午包笋壳粽;九月霜降,新下来的柿子可以做柿饼、柿子醋……就像李子柒所说,这些生活技能以及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传统工艺(比如笔墨纸砚的制作),“不需要每个人都会,但愿很多人都还懂得和记得”。
从李子柒等古风IP展示的各种古风场景里,人们感知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文化认同。
以现代性观念想象历史文化
说到“古风”,你会想到什么?
有人第一时间想到汉服,以及在故宫博物院、四川青城山、无锡鼋头渚、横店影视城等景点和周庄、西塘等特色小镇“打卡”的汉服爱好者;
有人说是古装影视剧,如近年来热播的《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以及“永远的白月光”——《仙剑奇侠传》;
有人说是古风音乐,比如林志炫在《我是歌手》(第五季)用《卷珠帘》混搭《斯卡布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中式古风与英式古风交融得丝丝入扣,毫不违和;
还有人说是自己正在玩的古风游戏《江南百景图》、正在看的动漫《雾山五行》……
可以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古风”的影子,形成了古风文化、古风经济。
我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承袭古风、延续传统审美。/《长安十二时辰》
“古风”是与“现代风”相对而言的。正如学者王晓路所说,“文化存在着回归,不同时期文化会以不同的审美形式出现”。学界普遍认为,今人以现代性观念想象历史文化,由此衍生出“古风”文化潮流。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世华在论文《“古风”文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当前流行的古风文化潮流不是一种单纯的传统文化复写,而是一种“新的理智的综合”,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动因。
陈世华认为,从经济维度来看,“古风文化就是市场逻辑主导下文化产业对历史的全新阐释。在资本的操纵下,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关键资源,通过文化变现、钓鱼效应、情怀营销、文化产业扩张替换了历史文化原有的语境,创造了新的消费情境”。
一方面,历史文化资源被纳入文化生产过程,历史文化符号被加工利用。陈世华以李子柒为例:李子柒的走红,是因为她“高度还原古代生活场景”。另一方面,文化意义的商品化则是指超越文化符号的价值,将文化符号进行深加工,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商业价值。
比如很多游客去杭州旅游,不是因为他们像日本文人那样对江南乃至西湖有文化想象,而是因为受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影响,对剧中“断桥”“雷峰塔”等文化符号加持的凄美爱情故事充满向往,欣赏真实的西湖景观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
好的影视作品会让观众对文化符号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红楼梦》
陈世华还提及推动古风文化潮流的两大因素,一曰怀旧,一曰治愈。所谓怀旧,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被压抑在无意识层的记忆重新回归。“过去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却浓缩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在日常的高压力、快节奏生活的催促下,无意识层中久违的美好记忆会让人更加向往。……怀旧情怀造就下的文化商品折射出的正是一个已经‘失踪’的过去。”
而所谓治愈,指“古风文化跨越时空局限,深入挖掘消费者内心的表达意愿,为消费者自我的社会化生产、心灵安抚提供了契机”。互联网提供了跨越时空局限的场域,比如流行已久的穿越小说、像《剑网3》那样的网络游戏,等等。在虚拟的古代世界中,人们可以实现现实生活中难以企及的梦想,完成对自己的社会化想象,比如在《剑网3》中纵横江湖、快意恩仇。
“中国崛起”需要中国符号
近年来,“古风”一词有逐渐被“国风”取代的趋势。那么,如何区分“古风”“国风”乃至“中国风”呢?
有知乎网友用歌曲来举例:“古风”指河图、音频怪物、HITA、银临、小魂、Smile小千、小爱的妈、Aki阿杰、橙翼等古风音乐人创作的作品;“国风”指李玉刚、霍尊这类歌手的作品,许嵩的不少歌曲也可归入“国风”;至于“中国风”,最有代表性的当然就是周杰伦的歌了,比如那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东风破》。
周杰伦的曲和方文山的词曾经是中国风流行乐的标配。/《东风破》
如果从调性来看,“中国风”指向现代,“古风”则指向古典——确切地说,是“虚拟的古典”,“古风”是自带二次元属性的。相较之下,“国风”是一个综合体,涵盖面广,元素众多,是那种范儿很正,观众一看到就会觉得“啊,这就是我们的国风”的东西。
知乎用户“春梅狐狸”有此总结:“古风,完成对古代意象的表达,而古代意象比较多来自古装影视剧、古装仕女画等;国风,完成与现代社会的对立表达,在芸芸众生中寻找自己的独特性,并将独特性挂靠到中国元素或传统元素上;中国风,完成对西方的输出表达,需要有强烈的、刻板的、符号化的形象。”
无论是古风、国风还是中国风,都是现代的创造和发明,其根本诉求是文化认同。这基于全球化以及中国崛起的大背景。学者白惠元在著作《英雄变格: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中认为,“新世纪以来,全球化将国族身份认同凸显为核心议题。
制作精良的国风动漫一样可以收获漫迷的追捧。/《大鱼》MV
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符号被不断复制再生产”;而在中国,尤其是2008年以后,伴随着中国在全球金融海啸中的强势表现,“大国崛起”成为一个经济事实,于是,中国越发需要与强势经济事实相符的文化表述,挖掘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
在白惠元看来,孙悟空正是为国际认可的重要中国符号之一,是“一种想象中国的方法”。孙悟空作为一种身份意象,彰显着空前的民族自信,成为“中国崛起”的回音。
不要让“古风”沦为工具
陈世华在上述论文中指出,一方面,古风文化赋予时代文化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促成了现代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它也无法挣脱资本属性和文化工业的侵蚀。资本逻辑力求实现“文化商品化”和“商品自然化”,这使得历史文化资源可能会逐渐沦为商业工具。
比如,打造地方特色古风产业成为地方城市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方式。本就是古镇,但都希望像乌镇那样,既保留小桥流水的韵味,又能吸引互联网大会那样的国际级活动;本不是古镇,那就“制造古镇”,造出“复古”(准确地说是“摹古”)的景区和建筑。
以水墨国风为特色的古镇是国内旅游业的重要地标。/图虫创意
“资本逻辑操纵下的文化意义商品化,有可能误导社会大众对真实历史的了解,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惜制造出对市场发展有利、扭曲历史真实性的意义生产,这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一种消耗和透支,不考虑受众的审美周期的历史文化资源滥用,最终会被市场摒弃。”陈世华写道。
另外,需要警惕的是,人们对“古风”的消费,往往只看重“表”,而甚少深入“里”,即了解“古风”背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此前就曾出现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一个饭圈女孩在微博上说,“这个叫李商隐的是谁啊?抄袭了霹雳(即《霹雳布袋戏》)的《夜雨寄北》。姐妹们知道他微博吗?必须爆了他!”;2010年版《红楼梦》片尾曲《飞鸟各投林》被批“现代感太强,不古风,词作者多补习几年语文吧”,殊不知,作者正是曹雪芹本人;有人给《但愿人长久》点赞,认为词作者苏东坡写得不错,“可以和方文山比肩”。
青壹坊“灿若繁星”系列盲盒。/视觉中国
换言之,这些人爱的是看上去古色古香、“不明觉厉”的辞藻,却不想也不愿意了解更多的东西,更遑论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性学习。也因此,有人把古风文化批评为“一种依附于传统文化却虚浮潦草的亚文化”。
鲁迅当年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今天看来也不过时——“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作者 | 桃子酱
✎排版 | 方咏心
封面图自《长安十二时辰》
原标题——
《苏东坡写得不错,“可以和方文山比肩”》
首发于《新周刊》589期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古风渐浓,现已上市
点击封面即可获取
本 期 看 点
去了大宋武侠城,我彻底悟了
曹县制造
止庵:用《受命》带你穿越回80年代
演员郑合惠子:在老成与纯真间找平衡
红霞:一座电影院的重生
30岁被分手,天不会塌下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