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娜
微信公众号:闲时花开(ID:xsha369)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火”。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河南老家火了一把。
在其他卫视,竞相邀请流量明星蹦蹦跶跶,文化名人老生常谈时,河南卫视的端午晚会,火出了圈。
除了朋友圈里的疯传,各大社交媒体上,也都是“河南卫视杀疯了”的热搜。
没有明星,没有说教,没有套路。
有的只是美轮美奂的文化重现,和诚意满满的端午致敬。
开场舞,是一折让人惊艳到窒息的国风舞蹈。
女演员化身曹植笔下的洛神,表演了一出如梦如幻又甚是应景的《洛神水赋》。
有多惊艳?
来来来,点开视频看看👇
《洛神水赋》(01:54)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
有文化的人看了,直呼: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读书少的人看了,直拍大腿:
“唉呀妈呀,太特么美了吧!”
更要命的是,除了洛神水下飞天舞,这场端午晚会上,河南卫视推出的极具阳刚之美的《龙舟祭》,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中华男儿刚劲有力的魂魄,和百折不挠之精神,跃然屏幕,让人振奋。
大气磅礴的《兰陵王入阵曲》,在失传1400多年后,被中原儿女再次搬上舞台,利用现代科技,传承隋唐古乐。
历史与未来,文化与传承,故乡和思念,尽在乐曲中: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此曲,此乐,此作,此爱,此情,此美。
让人过目不忘,也让人看见一个不一样的河南:
华夏中原,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还是文化复兴的发扬地。
端午奇妙游,已不是我大河南,利用现代科技,致敬中华文明,而爆火出圈的第一次。
今年河南春晚上的《唐宫夜宴》,再现大唐之美,让观众跟随一群俏皮灵动的大唐宫女,梦回大唐。
今年的元宵晚会上,河南卫视又以歌舞《芙蓉池》,把唐代少女带到洛阳元宵夜,展现了盛唐灼灼繁华和灿灿辉煌。
清明节时,河南卫视以极其清新素雅的画卷,展现了一群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纸扇书生》,采风嵩阳书院、老君山等一众河南景点。
面容俊秀的书生,舞文弄墨,品茶写诗,潇洒起舞,挥扇迎春,让人在清新雅致的赏析中,内心清宁,祭奠先贤……
更难得的是,所有致敬传统节目中,从舞台背景,到妆容服饰,从乐器道具,到字画诗词,皆忠诚于历史,又感恩于当下。
怪不得网友惊呼:
老家河南,果然名不虚传。
太赞!这才是文化自信。
建议河南卫视开班,给各大卫视好好上一课。
谁说娱乐和流量为王,谁说文化和厚重没有市场,一次又一次出圈的河南说:
俺们河南人,认真起来,真是不一般!
作为在文章中,不止一次暴露自己是河南人的作者,我今天写这篇文,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喊出那句:“我骄傲!”
而是为了和互联网时代求生的人们,分享我们河南用毅力和定力,带给这个时代的思考和启示——
1.
你能洞见多久的历史,
才能走向多远的未来。
河南火起来,靠的不是明星,不是流量,而是群力群智,普通百姓。
还有,向历史致敬的谦卑,为后人播种的使命。
这样的“火”,火得厚重,火得靠谱,火得有内涵,火得令人敬佩。
真正的好东西,一定是远离浮夸和浅薄,经受得住时光和口碑检阅的。
不管任何领域的任何作品,皆如此。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江山代有网红出,各领风骚三五天”的时代。
但真正红起来,且一直红下去的,一定是“有料”的作品。
有料,有货,有东西,有沉实的修行,有丰盈的灵魂,有远古的回响,有今朝的光芒,有未来的铭记。
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皆如此。
你的目光有多深邃,你的积累有多厚重,你对真相洞察得有多深,对万物体察得有多真,你的未来就有多可期。
因为,你表达的,始终是你自己的厚度和深度。
2.
所有的一鸣惊人,
都藏着苦涩的默默无闻。
《洛神水赋》炸出圈后,饰演洛神的演员何灏浩,也火了。
何灏浩并非专业舞蹈演员出身,她现在的职业是一名“美人鱼运动教练”。
在此之前,她是花样游泳运动员,曾代表广州队屡获全国青年少花样游泳竞标赛团体冠军。
出名之前,何灏浩在体校学了10年。
5年前,她突发奇想,开始练习水下舞蹈。
水下舞蹈,对舞者的要求,极其高。
不仅要保持在水中的稳定性,动作衔接的流畅性,眼睛在水中睁开的适应性,还要反复练习憋气的时长……
这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何灏浩日复一日地练习了多年。
直到今天,她以一支飞天舞,惊艳了很多人。
就连外交部,都在推特上转发了《洛神水赋》,让这支神舞,炸到了国外。
何灏浩开心地转发:“妈妈,外交部转发了我的作品!”
《洛神水赋》不足2分钟的舞蹈,何灏浩练了很多天。
真正的拍摄,从6月3日开始,连拍了3天,在水下待了26个小时,每次下水只能坚持50秒,然后再上来换气。
仅仅换气,就换了200多次。
拍完后,她身上多处被鱼线勒伤,腿部都是淤青,眼睛被水刺激到眼结膜出血。
接受采访时,何灏浩说了这么一句话:
“没有捷径可走,只能熟能生巧。”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因为它道出了优秀者的特质:
哪有什么一鸣惊人,不过总是像个傻子一样,日日锤炼,默默无闻。
然后某年某月某日,一不小心,惊艳了众人。
从河南卫视火出圈,到人鱼公主何灏浩被人关注,都是同样的道理。
没有什么是容易的。
那些一路坚持下来的人,不忘初心的人,不停赶路的人,披荆斩棘的人,最终成了被记住的人。
他们不是幸运,他们只是足够努力。
3.
坚持做自己,
才能找到突围之路。
我对河南卫视最深的印象,源自《梨园春》。
我的父母、公婆和家族里上了年纪的人,没有人不爱看《梨园春》。
早些年,电脑和手机没有今天这么普及,网剧还没有今天这么茂盛,父母们每逢周末就霸占着电视看《梨园春》,这让我们这些想追剧的年轻人,心里很反感。
如今,我明白了,《梨园春》为什么会成功。
《梨园春》办了这么多年,长盛不衰。
受众主要是热爱戏曲的中老年人。
来打擂台赛的,从原来河南省内选手,慢慢变成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五湖四海的选手。
节目火起来了,赞助商也排着队送钱。
文化传播和经济效益,都有了。
这是一个品牌节目的良性循环。
我个人觉得,河南卫视这两年,抛弃其他卫视邀请明星搞综艺的浮躁和浮夸,这么执着于挖掘传统文化,这么热衷于打造草根明星,某种程度上,开了先河的《梨园春》功不可没,《梨园春》在坚守创新中成了现象级的文化传播样本:
越是特色的,越是有价值的。
越是传统的,越是有未来的。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这在抄袭和模仿成风的互联网时代,是一种出其不意的打法:
不要做别人,别人都有人做了。
做好你自己,你才能变得更好。
不轻易被同化,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神话。
4.
好好做人,踏实做事,
就是最好的爱家爱国。
这两天,伴随《洛神水赋》越来越火,很多人也开始剖析河南卫视诸多节目背后的深意。
比如,中原大地是汉唐文化的发源地,河南卫视费尽周折,截取汉唐文化的一个个侧面,运用现代科技的声光电水,向传统和母体致敬。
这不仅引发了国人对历史的关注,而且让那些不顾历史事实,申遗“端午”,号称“汉服”发源于他们国家的异国,睁大眼睛看看:
不管是韩国古代的服饰,还是日本艺伎的妆容,都是从我们汉唐时期流传过去后,被周边国家效仿至今的。
这个解释,当然是善意的。
但我个人更愿意相信的是,作为农耕文明源远流长,至今背着沉重人口包袱,和发展困境的河南人,在于家于国的感情表达上,向来是含蓄而真诚的。
举个例子。
今年元宵晚会上,河南卫视有个节目叫《五世请缨》。
四位装束一模一样的佘太君,在台上高唱:
少年人盼的是立功边境,年老人我喜的是一门忠贞!
不会看的,看个热闹。
会看的,看的是门道。
这个节目,其实是河南人用自己的方式,在向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四位烈士(其中两位是河南人),缅怀,致敬。
四位佘太君,四个母亲,四个家庭,四个孩子。
一样的忠勇,一样的赤诚,代代相传的父母教诲和家国之情。
没有说“我爱你,中国”。
也没有唱“我和我的祖国”。
而是用身穿戏服的四个母亲,通过戏文来表达什么是赤子之心,什么是忠勇之情,什么是大义之举。
这两年,因为新冠肺炎的蔓延,和各种力量的博弈,国人在一场场冲撞中,对中国,对中华民族,有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但,爱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份热血,一腔鲁莽。
它本质上,是平凡日子里,每个平凡人的做人和做事。
做人,就是好好做人,做良人,做善者。
做事,就是用心做事,做小事,成大事。
感谢河南老乡,再次用朴素而深沉的做派,让我们明白:
每一个平凡人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
每一件平常事蕴含的意义,都很重要。
愿河南更好,愿中国更好,更愿我的朋友们更好。
我们好,故乡才好,国家才好。
喜欢今天的文章,也愿你们点个+在看】,【分享】出去,和更多人一起讨论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混迹媒体圈十余载,发表文字量百万字,能写亲情乡愁故事,也会写教育职场热点。正反读书经授权发布。
-END-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正反读书
著名历史博主@坚叔说历史
每日更新故宫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欢迎关注。
——讲你爱听,有趣的历史——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点击“在看”分享你的态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