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在洛杉矶市“游民区”面对面服务无家可归人士超过25年的洛县精神健康服务局一名负责人呼吁民众摒弃对无家可归人士的偏见:洛杉矶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首要原因是陷入了经济困境,而对于女性来说可能是遭受了家暴。她说,“游民区”的许多无家可归者是先失去了家才开始吸毒的。
6月11日,加州参议员斯特恩(Henry Stern)、洛杉矶县政委员巴格(Cathryne Barger)一同走访了洛杉矶“游民区”(Skid Row),即南加无家可归者最大的聚居区。斯特恩曾通过立法为加州无家可归者争取到了医治精神疾病的拨款,他要继续为这些流浪街头的弱势群体争取资助,解决“游民区”的问题。
洛杉矶“游民区”的街道。侨报记者邱晨摄
陪同州及地方官员走访“游民区”的洛杉矶县精神健康局一名副主任杰克逊(La Tina Jackson)受访时毫不避讳地说,许多民众对无家可归人士存有偏见,而实际上,在洛杉矶县,人们沦为无家可归的首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如失去了工作。她说,还有一些情况是社区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一些劳工阶层不得不流落街头。
“游民区”的一家人。侨报记者邱晨摄
杰克逊说,以前洛杉矶县的康普顿市是清一色的非裔劳工家庭,可后来有人在当地建设了大型体育馆,大都会交通局的地铁也修建到了那里,当地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当地家庭便加入了无家可归的行列。她说:“每当我家的房屋价值攀升时,便一定有人为此付出代价。”
她指出,许多人先入为主地认为无家可归者就是一群“瘾君子”,可在杰克逊面对面服务无家可归25年的过程中所看到的情况是,大多数“瘾君子”是因为沦落到了“游民区”才开始尝试毒品的,因为失去了家,需要精神慰籍,此时他们很容易接受毒品。杰克逊每天的工作是与那些尚在街头挣扎的人打交道,而不是那些政府已安排了住处的无家可归者。她说,这群弱势群体中也出现过一些医师、教师及律师。
州参议员斯特恩(左)与洛杉矶县政委员巴格(中)在“游民区”视察。侨报记者邱晨摄
洛杉矶县政委员巴格(右)在与“游民区”的街头艺术家攀谈。侨报记者邱晨摄
杰克逊说,女性成为无家可归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遭到了家暴,不得已弃家而走,可到了游民区又可能沦为被人贩卖的性奴,而那些老鸨为了更好地控制她们,便让她们染上毒瘾。
杰克逊说,洛杉矶县的无家可归者都是本地人,社区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些人变得无家可归了。她说,洛杉矶这一弱势群体并非像传言所说的是被人用飞机从全美各地送过来的,他们并非来自那些寒冷地区,如密歇根州或芝加哥市等地。根据洛杉矶县无家可归人口服务局2020年公布的数字,洛杉矶县共有无家可归者6万6436名。
有人指出,那些无家可归者若停止吸毒即会恢复生活,但杰克逊的看法不同:如果只停止吸毒而又没有人为他们提供住处,这样戒毒未必能达到目的。杰克逊表示,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而不是去责备他们——“改变他们的现状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本文为美国侨报记者稿件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