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洞见时代 |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中国第一散户、民间股神——杨百万,昨日去世,享年71岁。
- 1 -
第一桶金
杨百万,原名叫杨怀定,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参与者,90年代的传奇人物,他的“百万”之名来自于一次偶然投资,在90年代,把两万块变成了一百万,从此正式进入证券市场。
杨百万的第一桶金来得颇为传奇。

杨百万1950年生,祖籍江苏镇江,80年代末一直在上海铁合金厂做仓库保管员,他嫌工资只有36块钱太低,做了点“副业”,好像说是卖铜线,赚了几年外块,大约有2万元。
恰好1988年,
上海铁合金厂
一吨多的铜失窃了,杨百万被作为重大嫌疑人被公安找去谈话,他
是监守自盗吗
后来小偷被抓住了,杨百万却负气离开了工厂,成了无业游民。
闲在家里没事,杨百万就订报纸,他一口气订了70几份报纸,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杨百万每天就从这些报纸里
寻找发财机会。
还真被他找到了。
第一个赚钱的机会,是利息差,当时上海的报纸说温州试行利率开放,最高可以给到13%,他想把2万存款存到温州,一年就有2600元利息,当时他的工资只有68元,这一年利息抵他3年工资了。

但这还谈不上发财,真正的发财的是国库券,他发现不同地区的国库券是有差价的而且不能机构间流通,上海100元的国库券合肥只卖96元,这中间就有4元的利润,有的地方差价甚至高达10元。
于是,他就做了国库券异地买卖的生意,2万存款加上借款凑够了10万元,杨百万背起麻袋踏上了火车,连夜座了13个小时的硬座,合肥银行门口,收了10万国库券,然后倒卖给上海的银行,差价赚了2000。
所以,你看能发财的人除了信息敏锐,更重要的是执行力。

后来身上带的钱也越来越多比较扎眼,他就去上海公安局聘请公安做保镖,持枪的那种,为此出了不少风头。

再后来资金量大了,他就雇人去买卖国库券,自己电话遥控,几年间南上北下,赚得了第一个一百万
- 2 -
转向股市
80、90年代,倒爷盛行,杨百万这种行为属于擦边球,早些年是要进去的,那时候因为摸石头过河,就睁眼闭眼了。
不过,杨百万自己也清楚,干不长久,要见好就收。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市场成立了,又被杨百万敏锐地发现了机会,开业的第一天,他一个人独揽了交易量的一半。
当时的证券市场比较低迷,除了公务员和退休干部,没有多少人去买,当时有的退休干部的想法也很真实:

就当支援国家做贡献了。
没想到杨百万在股市的第一战就赚到了钱。

他买了电真空,100元一股,一次就买了3000股,买之前他观察了一年多,仔细计算过收益率最差也不会低于银行利息。

此后,他高抛低吸,多次买进卖出,赚了足足十倍的利润,要知道那时候普通职工一年才赚1000元。
很多人认为杨百万操纵市场,更有人认为他有背景,知道内幕消息,因为他当时对营业部的人说利率要下调,后来果然就下调了。
对此,杨百万解释说:我哪有背景?我就是读报分析出来的。
杨百万的嗅觉确实很敏锐,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做滑头。

1993年杨百万一战封神,财富效应已经让当时的市场气氛非常激烈,沪指更是从400点一路上涨至1500点,很多人都看到1800点。
杨百万经过分析之后认为不是这样,他还劝告各大散户不要冲动,但是没有人听他的话,最终大盘暴跌至1000点以下,而杨百万早在1500点的时候就已经抛售完毕。这一次“股神”的名号响彻全国。
2007年,上指冲上5000点,杨百万再次向散户发出多次警告,这次不但没人听,还被嘲笑,很多人都看到8000点,19个交易日后,上证综指就在冲高6124点后掉头向下,跌幅超过60%。
杨百万纵横股市20年,被称为股市不倒翁,赢得了不少财富和声名。
随着证券市场的壮大,庄家、游资、散户敢死队精彩纷呈,杨百万已经不复当年的风光,他的短线战法也早就过时了,在教别人炒股几年之后,他选择功成身退:
将财产交给儿子和银行去打理,只会偶尔关注股市,不再亲自参与,逐渐淡出了证券市场。
- 3 -
结语
其实,单从股市操作来看,杨百万和其他几位我们熟知的股神相比,逊色不少。

他的意义在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一个仓库管理员到民间股神,这本身就已经很励志很传奇了:


胆大
:1988年就开始倒腾证券买卖,要知道那个时候南巡还没开始,冒的风险是很大的。

心细:对信息天生敏锐的直觉,善于抓住别人不易察觉的机会。
执行力:想到就去干,不拖泥带水,不瞻前顾后,雷厉风行。
当然,还需要时代机遇和一点小运气。

总之,是个草根逆袭的励志人物。
就这样。

去年至今,有人说这是10年来最坏的一年,但也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谁曾想到,这一年的经济发展轨迹,居然被一篇此前的文章,用2万字看透一切?其分析之透彻,令人叹为观止。如何看待我们现在的处境?点击下方关注,回复“雄文”即可查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