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作,前往东方游历的马可·波罗……你一定在某个地方听说过威尼斯,这颗“亚得里亚海明珠”,中世纪地中海强大的海上“共和国”。一直以来,威尼斯就是艺术文学的灵感来源,以威尼斯为主题的作品不胜枚举。
然而,威尼斯的历史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还是一部浓缩的欧洲历史、文明互动的历史。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的《威尼斯:欧洲的枢纽1081—1797》Venice: The Hingeof Europe 1081-1797)用全球史书写的眼光,带领我们回顾那段七百年的宏大历史,他让我们看到,在中世纪到近代的整个欧洲,威尼斯就是视野中耀眼的焦点
为什么说威尼斯影响了整个欧洲?
来源 | 光启书局

从极盛到衰落:威尼斯的兴衰史

麦克尼尔选择1081年和1797年作为叙述威尼斯历史的起点和终点。他首先讲述了11世纪末诺曼人与拜占庭人的冲突,法兰克骑士的强大战力迫使拜占庭向威尼斯求助,威尼斯人展现了他们的贸易天赋,他们以支援拜占庭为价码,获得了在地中海东部贸易的特权,从此一步步奠定在地中海的霸权。军事上,他们击败热那亚等对手,占领拜占庭大片领土,在地中海沿岸建立据点;贸易上,他们建立集中地中海和黑海沿岸资源的商业,成为当之无愧的贸易中心。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相对低的政治军事开支、将商业资源用于再投资的能力、以项目公司开展贸易的形式等。
然而东方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西欧的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崛起,逐渐赶超了威尼斯,在1481年后,威尼斯已沦落为欧洲的边缘政权。新航路的开辟冲击了威尼斯的原有贸易地位,瘟疫和内部政治动乱降低了威尼斯的效率,海军技术未能与时俱进,威尼斯逐渐后退,曾经的欧洲枢纽功能只停留在文化方面。他们变得保守,抵制开明变革,直到1797年灭亡。

从封闭到开放:文化大都会威尼斯

威尼斯成为地中海政治军事中心的历史时期与成为文化中心的历史时期并不一致。在15世纪末期之前,威尼斯还处于封闭的状态,排斥外部文化的流入,尚未孕育出自身独特的文化。然而此时,哥特文化、拜占庭文化、佩萨诺-蒙古-突厥式复合文化已经在欧洲大陆传播和碰撞,为一种新的文化的到来提供了舞台。
自15世纪末开始,伴随着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文化的涌入,威尼斯文化开始迅速发展,威尼斯成为地中海区域的文化中心,在艺术、学术、音乐、戏剧、印刷业等方面突飞猛进。通过威尼斯,文艺复兴文化向东传播至黎凡特的东正教世界,同时也向西传播至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拉丁基督教世界。到17世纪末,威尼斯开放的风格已经成为整个拉丁欧洲和日耳曼欧洲贵族生活的标准。
威尼斯成为文化中心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威尼斯为枢纽的文化交流、宗教改革,导致了希腊东正教的财富技能与知识迅速兴起,在奥斯曼社会中取得重要地位。奥斯曼、俄罗斯内部的东正教希腊文化,因为融合了威尼斯带来的技术而更加丰富,造成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当地的文化分歧。而在西方,大部分人都积极参与威尼斯带来的文艺复兴和文化改革,在不同国家产生不同的火花。

从碰撞到互动:七百年的欧洲文明史

区别于其他威尼斯著作的是,麦克尼尔并没有仅仅关注威尼斯城市本身,而是将威尼斯置于整个欧洲的大舞台当中,将威尼斯视为欧洲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推动者。麦克尼尔认为,威尼斯的兴衰发展,与整个欧洲,尤其是地中海地区力量的此消彼长密切相关。从本书可以看到,除了威尼斯,米兰、热那亚等意大利城邦,东方的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北方的哈布斯堡王朝,西方的西班牙、法国,这些势力在不同历史时刻、不同程度地介入和参与到地中海的角逐当中,它们与威尼斯一起,相互之间有着影响和冲突,威尼斯仿佛就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者。
威尼斯虽然灭亡,但对整个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威尼斯通过军事扩张、商业贸易、文化交流,影响了整个地中海区域,串联起了东方和西方。西欧世界的崛起、东方奥斯曼世界的衰退,都能够从威尼斯身上找到答案。19世纪之后乃至今天的欧洲历史,依然能够从威尼斯时期找到根源。时至今日,威尼斯依然是举世闻名的旅游、文化盛地,继承了过去辉煌遗留下的财富。

全球史的书写:威廉·麦克尼尔笔下的威尼斯

《威尼斯:欧洲的枢纽1081—1797》是继《阿诺德·汤因比传》之后,上海人民出版社“麦克尼尔著作集”的最新一种。
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是全球史研究的奠基人,是与汤因比、斯宾格勒并称的史学大家,被誉为“20世纪对历史进行世界性解释的巨人”,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代表作有《西方的兴起》《瘟疫与人》等,这位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挑战了历史传统观念与研究方法,带起美国大学历史教育改造之风气,以书写全球史的眼光而著称。
本书虽然以威尼斯作为主标题,但实质是一本长时段欧洲史。麦克尼尔整理拉丁语、希腊语、斯拉夫语、土耳其语各类史料,爬梳政治史、商业史、军事史、外交史、文化史、教会史诸多领域史实细节,基于其一贯的文明互动的分析框架,运用“同化模式”和“文化排斥模式”,分析了11世至于18世纪欧洲舞台上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透过这本书,读者能深刻感受到,欧洲历史并不是欧洲地域范围内单个国家历史的叠加,而是整个欧洲区域的人类文化活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类历史的进程已经告诉我们,文明的互动和交流是进步的强大动力。麦克尼尔在1963年出版的成名作《西方的兴起》中,打破国别的限制和局限,以全球视野讲述整个人类的历史,主张文明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冲突的,而是互动交流的,他的学说对于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有着积极的意义。《威尼斯:欧洲的枢纽1081—1797》出版于1974年,沿袭和开拓了《西方的兴起》中文明互动的理念。麦克尼尔告诉我们,以威尼斯为枢纽的文化融合,对近代欧洲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样的影响也可以应验于我们所处的整个世界。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样的智慧依然具有启迪意义。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