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18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州螺蛳粉和桂林米粉并列于“米粉制作技艺”一项。网红两三年的推广能力,抵得上用传统方式推广近百年,此为一例。回顾桂林米粉的成名之路,差不多能用半部广西史。
龟苓膏倒是单列
灵渠大军
在华南各省,但凡考证食物的起源,要么是“秦始皇南来大军水土不服”,要么是“南宋(或者南明)皇帝路过吃到赞不绝口”,不沾一点皇亲国戚绝不罢休。历代文人还会互相抄,所以秦始皇大军一路南下无论到哪都有瘴疬横行痾呕肚痛,随军厨师每每“灵机一动”,就地取材做了一道XXX,给将士们医病或医肚。
桂林米粉当然也戴过这样的光环。说秦始皇派到广西修灵渠的人,吃不惯南方的米饭,想念北方的面食,把米饭切成一条一条,就是桂林米粉的前身。这让灵渠所在的桂林兴安县自封“桂林米粉发源地”,还办过好几届“桂林米粉节”。
且不说米饭怎么能切成条,小麦在汉代以后才在中国北方普遍种植,秦始皇大军想念的是不是“面条”都十分可疑。
得天独厚
现在我们说的“桂林米粉”有两个概念,一种是生的粗圆湿米粉,街市里有售,还要回家自己煮,第二种是遍布全国街头巷尾的“桂林米粉”小吃店,上桌时已经拌好了卤水、肉片、炸黄豆和酸豆角,经济实惠。
先说生米粉。发明米粉的不是秦军,但也不是渔猎为生的百越先民。历代从中原南迁的汉族移民,带来了水稻种植技术,也带来了各种大米制品(米酒、米粉及各种糕点)的工艺。
米粉在各省的做法都大同小异,但广西、云南、贵州水土得天独厚,大米品种支链淀粉含量低于85%,最好的品种更低于80%,也就是含有更多直链淀粉(关于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关系请见上一篇《萝卜糕:科学与玄学》),使米粉出品率高、韧度大,耐煮、爽口,像桂林米粉、过桥米线、贵州羊肉粉都属此类。
而广府的沙河粉、陈村粉或是潮汕的粿条,都必须掺入薯粉或澄面(小麦淀粉)以增加韧度,否则就会像东莞濑粉那样煮成一碗糊糊。
广式肠粉成分也不是纯米
政治影响
历史上,桂林长期是广西首府,因为坐拥灵渠,上可循湘江一路向北,下可经漓江抵达大湾区,战略地位远超南宁和柳州,影响力也胜于后两者。广西师范大学做过一项调查,让全国各地的受访者评选“十大广西文化符号”,其中桂林就占了5个,“桂林山水”当仁不让排在第一,而“桂林米粉”排到第9。
早在民国,桂林米粉已经名声鹊起。抗战时期,随着广州、香港相继沦陷,军政要员、文化名人和大批难民往西南大后方撤离,桂林是其中一站。1940年,周恩来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期间,多次品尝桂林米粉;中共情报部副部长李克农对同事非常严格,但把下属们骂哭以后,又会买米粉安慰他们。
城里一下涌来几十万人,米粉小贩生意额陡然上升,即使桂林后来遭日军轰炸,他们仍坚持在炮火中谋生。作家、诗人们从防空洞里出来饥肠辘辘,什么吃的都没,这时竟有人雪中送炭挑来米粉担子,一感动就写下了无数描写桂林米粉的篇章,在全国各地的刊物上免费做了一波公关。
桂林的米粉担子特别多,几乎到处都是,假使你在晴天的夜晚到中正桥
(注:现称解放桥)
巡视一趟,你必发现桥头马路旁边尽陈列着米粉担子或果摊,每个担子上挂着一盏油灯,远远地望去非常美观。

——剧作家熊佛西
盛马肉米粉的碗只有茶杯一样大,一碗米粉两口就光了。当你吃完一碗之后,接着马上就送来一碗,不停的吃,也就不停的送着,直到吃饱了关照不要才停止。最有趣是一面吃一面桌上的空碗增加高度,食后依碗数结帐,普通五分一碗,一个人吃二三十碗不足为奇。相反地,若是怕难为情只吃三五碗,也许有人笑你是洋盘呢。
——民主革命家沈翔云《桂林山水》
问你深夜街头孤灯下卖桂林米粉的老人,你什么时候回家?
问你在两岸间流离的舟子和那一叶轻舟接载的是江上哪一种愁?
——诗人舒巷城《桂林夜归》
正如“扬州炒饭”在扬州叫“蛋炒饭”,“上海粗炒”在上海叫“炒面”,“海南鸡饭”在海南叫“文昌鸡饭”一样,桂林米粉本来只叫“米粉”,或者以配料命名为“马肉米粉”“红油米粉”等等,战时来的“外省人”们为表区别,才使“桂林米粉”的名称固定下来。
抗战时的桂林
实力代言
当然,最有实力为桂林米粉代言的,还要数这两个桂林人:李宗仁、白崇禧。
李宗仁(右)、白崇禧
李宗仁曾经携母亲、夫人在广州品尝沙河粉,他母亲表示嫌弃:“这沙河粉倒不见得怎么样,虽然蒸得又薄又滑,吃起来也爽口,但无论如何比不上我们桂林米粉好吃,因为这粉的配料不够。”李宗仁说,“广州也有卖桂林米粉的,几时请母亲去比较比较如何?”母亲说:“广州也有桂林米粉吗?可知桂林米粉驰名了。”
1948年,中华民国副总统竞选,候选人是李宗仁VS被蒋介石“硬点”的孙科,李宗仁与白崇禧派出夫人搞“米粉拉票”,在白公馆招待各个国大代表的夫人吃桂林米粉,然后请她们回去吹枕边风,最终李宗仁战胜孙科成为副总统,桂林米粉也名扬首都南京。而李、白二人后来还从桂林空运原料,以求在南京也吃上正宗的桂林米粉。
变味米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广西人外出闯荡的脚步,在外省吃到桂林米粉已经不再是“总统级”待遇。他们扩张的第一站,当然是近在眼前的发财之地——广东。广州是全国发展最早、最大的外省桂林米粉市场,开店的主要是桂林五通县、龙胜县人,但正如青海化隆人把持了“兰州拉面”,2000年以后做大桂林米粉的却是广西崇左天等县人。
天等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广西的存在感并不高,但在米粉界江湖则是扛把子。他们先是到深圳,然后闯荡上海、北京,以“亲戚带亲戚”的方式走出深山,有几万人在全国各地的米粉店务工。不过,“天等版”桂林米粉经过改良,在深圳、上海的版本更甜,在北京则变成“汤粉+菜”的模式,适应当地用餐习惯。
这样一来,它还算是桂林米粉吗?桂林人不同意。
2011年,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了“桂林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是没有起到实质作用。非桂林人开的“桂林米粉”店仍然成行成市,有真•桂林人想打官司,但势单力薄,桂林米粉又不像“沙县小吃”那样有统一标准、行业协会,十几年想维权都以失败告终。
所以,要吃正宗的非遗口味,还是回到漓江边上找吧。
参考资料:
  1. 粮油加工学,李新华、董海洲主编,2016,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 广西文化符号影响力调查报告,黄伟林、张俊显、彭鹏、唐迎欣、李逊,2012.04,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广州沙河粉与桂林米粉,林志捷,《半壁民国一碗粉》,2015,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4. 抗战时期文化名人在桂林,魏华龄,李建平,2000,漓江出版社
  5. 地方餐饮美食产业的发展路径分析——以桂林米粉为例,索维,2015,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本文首发于零记宵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需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并同意相关条件
不想错过宵夜推送?点这里获得攻略
- 往期推荐 -
想加入读者群的小伙伴,请看下图
在看诚可贵,转发价更高
不想误推送,设置加星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部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