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1415年1025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照亮了大地,驱散了法国东北部平原上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的黑暗,两支可畏的大军在阿金库尔的原野上相对而立。两军的军容反差十分巨大:一边是衣衫褴褛、但已经在法国征战了10周的英国军队。他们已经攻克了战略要地、海港城市哈夫勒尔,狠狠打击了对手的傲气。但是当初意气风发的12000名英军战士,只有半数来到了阿金库尔的战场。他们中只有900名重甲兵------中世纪的人型坦克,从头到脚都包裹在铠甲里,是当时的军事精英。但此时,他们缺衣少食,战马吃不到精致的饲料;剩下的5000多人,多是来自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弓箭手,他们只有单薄的简易铠甲和长弓,英伦三岛的独特武器。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患了痢疾,为了方便排泄,他们也顾不上太多、直接剪开了裤裆与裙底,军阵中恶臭熏天。在过去的18天里,这些人徒步穿过了约250英里的敌国疆土,一路上被敌人堵截、袭击,为了避开敌人而多次绕道,可谓是提心吊胆;现在又半饥半饱,精疲力尽。就连法国的天气也在和他们作对:刺人的寒风和倾泻的大雨,加重了他们从哈夫勒尔前往加莱(回到英格兰的港口)的痛苦。

亨利五世,英格兰的国王为了收复诺曼底、阿基坦的失地,乃至属于祖先的法国王位而远征法兰西。英法两国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最终搓成了百年战争的导火索,把两国卷入了旷世血战。到了亨利五世的时代,法国人在战场上略微占优势,但内斗的贵族们请出英格兰人来打击他们的对手。于是亨利五世为了挽回英国的颓势,也为了再现祖先的荣誉,毅然踏上征途,远征法兰西。

参加骑行远征的长弓手
他们面对的,是阻断了通往加莱之路的法军------当时西欧最强悍的军事力量之一,人数是英国人的四倍甚至六倍之多。他们以几千人为单位,从北法国各地、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响应王室的号召。这支精锐之军拥有源源不断的后援,在战争打响后依旧有援兵赶来;他们的重骑兵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还傲慢地遣走了一些前来助战的城镇民兵、弩手。除了少数人之外,统兵的大贵族、太子党们都与王室有着或亲或疏的血缘关系,法国最优秀的将领也将同他们一起参战。休息良好,补给充足的法国人酒饱饭足,精神焕发,备齐了武器。和敌人相比,这些人是在自己的土地上选择好了战场、迫使落魄的英军迎战。毫不奇怪,谁都有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战局会按法方的预期发展。


不过,一反当时的战争逻辑,4个小时之后英军奇迹般地取得了胜利,阿金库尔的战场被“遍野的遗骸,成堆的泥土,成堆的死尸”所覆盖。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死者基本都是法国人------“军中几乎所有的法国贵族”都被杀死了,包括阿朗松公爵,巴尔公爵和布拉班特公爵,8名伯爵,1个子爵和1名主教,还有法国的大法官,海军上将,弩手指挥以及军事法官。包括奥尔良公爵,波旁公爵,里什蒙伯爵,厄镇伯爵,多姆伯爵,法国的骑士英雄、大元帅布锡考特在内的好几百人都成了英军的俘虏。而英军只损失了两名贵族将领,约克公爵爱德华和萨福克伯爵迈克尔,少量的重骑兵与100多名弓箭手。英军的胜利是如此的出人意料但又势不可挡,以至于英格兰人将其归为上帝之功。
战前的亨利五世
骑士冲向木栅的瞬间

对于亨利五世而言,阿金库尔的胜利不仅仅是上帝对他事业的肯定,更是其王业的巅峰。此前,他一直在一丝不苟地准备远征。这有助于理解:不仅仅是决心和执着构筑了辉煌的胜利,亨利用随机应变糟糕的运气。毕竟运气不完全靠得住。
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研究一场有着戏剧性结果的战争,还要把战役本身放到英法冲突的大背景中,从而告诉读者,戏剧性的胜利并非上帝的奇迹、而是人力所致。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阿金库尔战役前的倒计时。该部分讲述了亨利是如何登上王位,并坐稳他的宝座的。他利用法国内部矛盾为自己牟利,发起外交攻势,确保法国的传统盟友不会在战争中与英格兰为敌;
第二部分则讲述了战役的本身,从亨利下令扬帆出海,攻陷哈夫勒尔,前往加莱的绝望征途,到惊心动魄的阿金库尔之战,直到最后法国传令官无奈地承认英军的胜利;
第三部分则描述了战役的胜利对于获胜者的影响,还有对于无数法国贵族家庭的沉重打击,他们不仅失去了家庭成员,有的亲人还要在异国被关押若干年。此外还总结了阿金库尔战役的历史影响及其为文学创作提供的灵感。
6个世纪前的大战,促成了两个民族国家的兴旺。在重构光荣的历史时,有许多作家为阿金库尔的传奇之战泼墨挥毫,这绝不是巧合。在英国民族士气低落、胜算寥寥之际,智谋与决心有时比人数更重要。但另一方面,对阿金库尔的叙述很容易沦入政治宣传的套路:许多关于阿金库尔的作品毫无例外的一边倒,充满了政治色彩和军国主义气息---------把战役模式化地描述为刚毅、虔诚的英国人对懦弱,浪荡,轻佻,缺乏男子气概的法国贵族的胜利。
所以,在写这本书时,作者尝试着用更加公正的视角,不偏不倚的看待战争双方和战争的起因和过程。不可避免的事实是,由于英国方面关于行政,经济与贵族家庭谱系的文献更加完善(许多法国的一手文献毁于法国大革命),所以本书侧重于对于英方经历的描述。考虑到是亨利五世发起了战争,所以这样做并非完全不恰当。英国文献对于细节的记载十分生动,富有魅力,我们了解到了年轻的约翰-莫布雷如何为他的第一次出战而购买武器,置办行李(包括一座临时马厩和一套战地厕所);国王带上了自己的仆人们:从传令官,吟游诗人到厨师、火夫一应俱全;为了前所未有的远征,国王招募了甲匠,箭匠,外国的炮手来操作加农炮与其他攻城武器。本书的各种细节足以证明,中世纪晚期的战争艺术已经炉火纯青,无论是行军还是攻城或者野战,都有复杂的兵法理论和大量实战实践作为指导,而不是村夫间的莽斗。而且只要深入历史细节,重温一手资料就会发现,关于长弓的种种神话并不属实,战役的胜利绝不仅仅是因为长弓一个因素。
莎士比亚的作品严重败坏了法国贵族的形象。在把法方零散的史料集中成篇后,便不难发现:与普遍看法不同的是,许多法国北部的贵族为了抵抗侵略,也表现得很勇敢、团结有序。阿金库尔的悲剧色彩不仅在于法国失去了她的精英,还因为许多的贵族暂时搁置了派系之争,无私地保卫国家,但最终惨遭杀戮。


高库尔的拉乌尔的经历就是其中的典范。如果能广为法国大众所知,那么他能享有与圣女贞德一样崇高的地位。一些散落的片段不仅显示,这位曾经的十字军骑士,不仅成功地带着队伍穿过包围圈,从亨利五世的眼皮底下进入被围的哈夫勒尔,他领导的顽强抵抗还使英军的侵略计划一度受挫。在正式投降、亨利五世放他回去养伤之后,他又如约到加莱向亨利五世投降,因为他发出过誓言,要对自己的话负责,这正是宝贵的骑士精神,也给他的形象增添了不可抗拒的魅力。对于骑士精神的崇拜往往被历史学家们误读、误解、乃至被嘲讽为无可救药的浪漫,但拉乌尔--高胡克的确是中世纪骑士精神的活生生的典范,
而且他并不孤单------类似的例子还有法国的国王,约翰二世。普瓦提耶战役后,他被英军俘虏,他
把一个儿子安茹公爵路易一世留下做人质后回国去筹赎金,不料这个孩子逃跑了。所以约翰二世严格遵守了骑士制度的信条,他自愿返回英国做人质,最后客死他乡
。而一百多年后,塞万提斯反对的是骑士小说,而不是骑士精神本身--------塞万提斯自己就是可歌可泣的骑士,虽然他没有封号。



从史料的来源看,西方中世纪的史料也异常丰富:贵族们有回忆录,教堂有编年史,文人们也会总结过去。不同的史书如同不同的镜子,映照了同一历史时间的不同侧面。它们的背后,是一个诸国林立的西欧-------还没有强大的集权,所以暂时不会有燔书坑儒,没有官方性的大规模自毁史书;而欧洲史书对于战争细节的血淋淋的记叙,似乎与西方文学的源头----《荷马史诗》一脉相承。
在过去,战史专家们对于双方的阵型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忘记了,战场上的战士们不是棋盘上的象棋子,尽管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他们依旧有自己的思想与个性。许多中世纪骑士都被描绘为冷漠迟钝的屠夫,鲁莽的杀人机器,为贪欲和鲜血所刺激的杀人狂,但在阿金库尔的战场上,却有许多聪颖过人、富有计谋、颇具文采、性格敏感的骑士,比如约克公爵爱德华撰写了15世纪独一无二、至今依旧很有价值的狩猎专著;托马斯-摩尔斯多德曾是地位低下的医生。后来平步青云的他结合自己的行医经历,写了一部关于外科手术的著作,成为了西方外科医生的鼻祖;奥尔良公爵查尔斯才华横溢,善于写优雅的情诗;艾诺公爵的管家吉安-韦尔奇,勃艮第传令官圣雷米的让--费夫尔是当时骑士编年史的作者;吉尔伯特--拉努瓦是著名的旅行者,外交家以及道德家。教士们并非白面书生,骑士们乃文乃武,这样的小贵族构成的社会精英,无疑是更能应对挑战的。

而且有趣的是,翻开法国骑士的阵亡名册就会发现,许多人都以骑士小说与英雄史诗中的人物名字命名
他们中有一大把兰斯洛特,有许多赫克托耳,有不少“狮子骑士”伊文,一个加文,一个珀西瓦尔,一个帕拉美德斯,一个特里斯坦,还有一个亚瑟。远自荷马和亚瑟王的英雄传统一直在欧洲人的血脉里流淌。也许是暗合了基督教的仁慈、友爱的观念,法国人似乎更喜欢失败的赫克托耳,而非不可一世的阿基里斯。但十分讽刺的是,他们的表现依旧走上了阿基里斯的老路-----在战场上只顾自己而陷战友于险境。
今日的古战场附近

我们也可以看到战争对无名之辈们的影响:一名乡绅为了筹集远征的经费而在出征前夜典当家产;2名威尔士人为了“实现在战场上发的誓言而前去朝圣”;商人们如牛虻般盯上了凯旋的英军战士,他们可以用廉价的衣物、视频、药物,从饥寒交迫的兵爷们那里换到贵重的但却不能当饭吃的战利品;一个法国人因为4个儿子全都死于阿金库尔而绝后;战争半年后,一个要养7个孩子的母亲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而且不知道自己是否成了寡妇-------因为他丈夫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一个法国寡妇在丈夫死后坚守城堡抵抗入侵,还拒绝了亨利国王强迫她嫁给叛徒的淫威;一位没有青史留名的随军牧师,为我们留下了关于战役最生动、最详细的记录,当战争开始时,他躲在辎重营地里,吓的瑟瑟发抖。
“凭君莫问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都是普通人的生动故事,因为他们的存在,阿金库尔战役才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正史只是帝王的年谱罢了,普通人才是历史的主角。
上述的所有精彩内容,都要感谢历史研究者朱丽叶-巴克耐心的科普工作,只有这样才有了《阿金库尔战役》这部杰作。当亨利五世在在阿金库尔取得了传奇的胜利之后,本书的作者朱丽叶-巴克也在文学和历史世界中取得了自己的胜利,本书是英法百年战争相关题材的图书中,写的最精细,最完善的书目之一。后浪出版社引进并翻译的《阿金库尔战役》,就是对上述精彩内容的深度解读和详细延申:
更多精彩,敬请扫码关注本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