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Vista看天下   ID: vistaweek  
云南15头野生大象的北上之旅,已持续将近两个月。
如今象群一路边走边吃,距昆明市区已不足100公里。
一群庞然大物离开故土,走入人类聚居区,走上街道,走了一条连专家都深感费解的道路。
最初看到这则消息时,人们都把它当成一场浪漫的动物冒险。
而越往后,象群的北上之路越透露出一种危险和心酸。
北方并非适合它们生存的地方,但返回又困难重重。
所有人都在密切关注这十五头大象的“奇幻冒险”,谁也说不准它们还能走到哪去。
01
15头野象,一路向北一路吃

17头大象的故事,严格来说始于去年。
2020年3月,一队拖家带口的亚洲象离开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北漂到了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县区域活动。
12月17日,象群从宁洱县进入墨江县,并在途中生下一头象宝宝。
由于象群中有一头小象的鼻子曾受过伤,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给它们起了“断鼻家族”的外号。
今年4月,断鼻家族又从墨江县继续迁徙至玉溪市元江县觅食。
在元江活动了一个月后,其中2头象返回了墨江县,剩下15头继续前行,进入了玉溪市峨山县境内。
从西双版纳到峨山县,这15头象的迁徙距离接近500公里,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
西双版纳到昆明市距离示意
但它们到底要去哪?
至今没人给出过答案。
目前看来,象群还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5月24日到达峨山县后,它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村觅食。
大脚所到之处,没有一片玉米地能完整地回到乡亲们的手里。
专家解释,野象对农作物的巨大破坏主要不是因为吃,而是因为踩踏。
据有关部门统计,自从断鼻家族4月16日上路开始,在到达峨山县前的短短40天就在元江县、石屏县肇事超过400起。
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接近680万。
据悉,这些损失最终会由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赔偿。
野象们在村里吃完了自助餐,很快晃晃悠悠地往下一个目的地进发。
这期间,有头小象潜进村民家狂吃了200斤酒糟,醉倒在了村里。
等醒来后大部队早走了。不过它倒也不着急,一路在村子附近东游西逛,最后在第二天傍晚赶上了象群。
要说大象里的酒鬼还真不少。
还记得断鼻家族离开大家自行返回的两个成员吗?
它们也是因为去农户家喝了烤酒,醉倒后才掉了队。
醉酒事件隔天,象群终于到达了峨山县城。
如入无人之境的架势,引发了大量关注。
监控显示,象群进县城后,第一件事仍是吃吃喝喝。
27日晚上,象群当中有六头大象闯进了一家汽车销售店,喝光了桶里的水之后,又去隔壁一户居民家踩坏了人家的菜地。
对大象们的到来,有位云南当地的网友形容,那种感觉是“又可爱又可怕”。
可爱在哪?
在过去很多年里,国内国外都不乏有关野象伤人事件的报道。
这种吨位极大的动物,虽然给人的感受是不及老虎豹子危险,破坏性却非常吓人。
但不同于伤人事件的随机性,这次的野象迁徙更像是一种有秩序的集体行动,因此在普通人看来威胁性小了很多。
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断鼻家族的迁徙还没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新闻报道中提到的象群造成的损失,也大多集中在踩坏农田、破坏建筑物、偷吃民众食物的方面。
对造成的农作物损坏,一位妇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 采访时大方表示:
“没关系没关系,我们很欢迎,大象头一次来,吃点喝点不算什么事。”
02
“劝返”是如今最好的处理办法
但这群大象真有大家想象中的这么可爱吗?
倒也未必。
据监测,目前北上的15头野象由成年雌象6头、雄象3头、亚成体象3头、幼象3头组成。
为保护幼象,断鼻家族这一路都在尽量避免跟人接触,也在尽可能地不进入村庄。
但这不意味着这群野象完全不具备危险性。
比如专家们提醒,亚洲象在受惊时会对人类发起攻击,公象在发情期间,也更容易暴走。
因此,这15头大象北上之旅,完全不是什么浪漫故事。
此前云南省林草局专家分析,象群有继续向北迁移的趋势。
如其进入人口密集的玉溪市红塔区、昆明市晋宁区等地,将难以控制。
但29日晚,监测团队证实,象群已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境内。
多位专家在综合分析了象群所处的位置和近期活动特点后,预计其还会继续向北偏东的方位迁徙。
这群大象到底怎么了?
长期研究亚洲象的陈明勇表示:“象群处在无序游走状态,一直往北走,这样的行为不可思议。”
眼下这个季节正是森林中亚洲象食物青黄不接的时候。
往北走由于海拔不断上升,山林中的食物更为稀少,只会更不适合生存。
陈明勇在接受@南都周刊 采访时说,这次的野象北迁可能是“没有目的地”的旅行。
按照目前的象群向前推进的路线来看,昆明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目的地。
这一路过来,村庄和人口的密度只会越来越大,交通网密集,人员的管控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象群在城镇中可获得的食物越来越少,会导致它们不得不进入市场、居民家中寻找食物,跟人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一名追踪亚洲象多年的专家指出,经多年观察,野象无序的迁徙对人和象来说,都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回归栖息地才是最好的办法。
云南省林草局5月28日发布消息称,将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象群北迁,使其逐步返回普洱或西双版纳原栖息地,有效保护亚洲象群。
但据有关专家分析,眼下其实早就错过了劝返象群的最佳时机。
2020年,16头野象离开勐养子保护区时,就有了迁徙的苗头。
如果那时采取行动,要比现在容易得多。
如今断鼻家族一路奔走,已跋涉超过450公里。
此时劝返,势必是一项大工程。
所以有网友质疑,为何不采取麻醉的方式,将大象直接运回?
毕竟,上个月黑龙江鸡西进村伤人的东北虎,最终就是这样被制服的。
对此科普作家@花落成蚀 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条件不足和风险太大。
一方面,大象体积庞大,麻醉后需用专门的转运笼进行运输,短时间内很难凑齐15个;
另一方面,麻醉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段,剂量不好拿捏,加上象群里幼象较多,麻醉时易激怒其他成象。
但劝返也不是容易的事。
按专家们的说法,如今最保险的劝返方式是食物引诱,通过在象群的必经之路上抛洒食物诱导它折返。
但这种方法成功率很难预测,为组织大象继续前进,还要辅以围堵的手段。
从玉溪走回西双版纳,沿途的市县该怎么配合,如何尽量减少对象群的惊扰,都是巨大的挑战。
03
为什么要一直向北走?
我们仍不清楚,象群为何会不断北迁。
唯一确定的是,断鼻家族的此次迁徙并非是像往常那样躲避旱季。
北师大教授张立科普称:“象群外出游荡寻找食物和栖息地,大多发生在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的旱季。”
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在这个时候长距离迁徙,并不寻常。
此前有猜测称,象群一路北上,很可能是因首领经验不足,出现了迷路状况。
但张立教授认为,象群迁徙方向是随机的,与象群首领的经验无关。
云南大学教授吴兆录也分析称:“与其说游荡,我觉得是被迫逃窜。”
为什么要逃窜?
@财新周刊 去年曾对西双版纳的人象之争做过系统性报导,其中一项来自云南省林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
因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该地区的森林郁闭度大幅度提高。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1983年的88.90%增至到2016年的97.02%。
这导致亚洲象主要食物野芭蕉、粽叶芦等林下植物逐步演替为不可食用的木本植物。
保护区原本就是人为划分的功能区,可食用植物日益减少,象群自然会到保护区外觅食。
但保护区外,人类的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澜沧县林草局曾向@红星新闻 介绍,当地低海拔地区大都开发为橡胶种植园。
还有大量轮歇地、原始林地被开垦种植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
亚洲象的栖息地连接度降低,破碎化加剧,象群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从08年起,就有象群出走保护区的案例,而如今,它们不得不更频繁地去往更远的地方觅食。
尽管目前,这15头野象离开家园的具体原因仍还存在争议,气候异常、环境饱和也被纳入了讨论的范围里。
但所有说法,最终指向的都是同一个事实:原本的栖息地已无法再承载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
实际上,西双版纳的象群离家出走并非今年才出现的现象。
据@钱江晚报 报道,去年11月,几乎与北迁象群同时,就有18头亚洲象从勐养自然保护区迁徙到了勐仑镇。
不过由于选择了向南行进,这群大家伙走了50公里,就幸运地找到了新家。
北上失败的断鼻家族,又要多久才能找到属于它们的栖息地呢?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处热带雨林,也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极为难得的一块绿洲。
但愿,它未来依是一块能同时庇护万千动物与人类的绿洲。
XG:他们不是旅行,是为了生存啊…太难了
迪士尼在逃导演:坐标昆明大学城,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好奇到后来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到现在的担心,希望它们可以去一个适合它们生存的地方 真的
Matrix.:我们仍然不知——我们知道的仍然太少,只有推测…… 这竟然是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Waanngg:哎,想起了一句话,此生若能幸福安稳,谁愿颠沛流离
Doki不会汪汪叫:大象是非常有智慧的生物……我愿意对他们报以足够的尊重和敬意,希望他们能衣食无忧,觅得新居
月球上的人:那个成象帮幼象过水沟的动图还可爱啊,大象真的都很爱自己的宝宝
蠢人有福:唯一可解释的就是“生存”
G:它们只想找个栖息地而已,可惜全是人,和我一样,家乡的人以为我们在城市旅行,我们在城市里只是为了生存
iiideserve:希望没有人受伤,大象们也能好好的。
洵:看过一句话“橡胶林就是绿色沙漠”
阿呆呆:拖家带口,艰难生存,不是旅游,更像逃荒
回复 活动 了解本周其他城市线下活动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eatwithchina
如果你是我们正在寻找的私家大厨,
回复 微信号+所在城市 报名。
回复 关键词 查看往期 酷热文章
福布斯女神 | 逼格小食 | 特斯拉 | 182斤胖妞 | 极致思念 | 圣斗士星矢 | 花裙子 | 咖啡大神 | 熊本熊 | 创意大王 | 奶牛 | 白饭老翁 | 前女友高跟鞋 | 神秘花园 | 
草莓甜心 | 对称早餐 | 卡通饭团 | 败家娘们


参加活动,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