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股大跌的话题可谓十分火热,作为去年的疫情大牛股,线上教育凭借大力营销扩张和资本扎堆投入的效果,行业呈现暴力的拉升,股价如直升机般上升,大牛股如:高途(跟谁学)、好未来、思考乐教育、新东方在线。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全国新增 23.5 万家教育相关企业。截至 10 月,2020 年新增教育相关企业 47.6 万家,除去注销的 13.6 万家,净增 34 万家,净增企业数量同比 2019 年上涨 22.5%。
再到今年初,1 月 18 日,猿辅导、作业帮、高途课堂、清北网校四家在线教育平台因打广告而翻车,原因是四家公司都请了同一位“老师”,确切来说是一名演员。资本的大力推广下,过度宣传教育焦虑!
资料来源:网图
随后,中纪委果断出手,怒斥行业“过于逐利、加重家长焦虑”乱象。
2 月 5 日,监管瞄准教师资质问题:北京市教委下发通知要求在线教育机构核查在职教师信息,确保学科类教师具备教师资格,所有无教师资质人员的在售课程需在2月15日前全部下架。
3 月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们瞄准在线教育乱象开炮,纷纷建议加强对线上教育平台以及各种教育 APP 的监管,规范校外线上线下的培训。
直到现在,警告、处罚、禁令等手段纷至沓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对“作业帮”和“猿辅导”两家头部机构处以警告和顶格处罚 250 万元后,又对新东方、学而思和精锐教育等 15 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重点检查,分别予以顶格罚款,共计 3650 万元。
在如此大力度的清理下,各大上市教育公司的资本开始四散而逃,市值也一跌再跌。
而对于教育行业,到底是黄金坑,还是继续杀跌,最主要还是要看政策的监管力度,才能有效的判断行业价值。
政策
事实上,5月21日,大大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9次会议,就直接表达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精准打击的态度。
“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
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要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新华社。
再加上近期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也删去了此前送审稿中关于培训机构的内容。这意味着培训机构今后甚至都不属于民办教育的“促进”对象之列。
这也让市场对于教育行业有了一定的猜测,再加上前段时间流露出来的“监管”纪要,可能会形成的“监管”态度,主要来自限制学生周六和周日的校外补课,还有限制寒暑假的超前补课。
地方政策方面也可以看到,2021年5月,山西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十项举措》,其中要求“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审批、教学管理、收费管理、违规处理等各环节监督管理,停止审批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显然,这相当于把教育行业一刀切的监管,行业只剩下周一至周五的晚间补课时段,再加上孩子晚间的作业完成,整个教培行业能够占领的课时时间相当之少,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基本被敲打致死,这是资本最不愿看到的。
管中窥豹的是,本次“监管”的态度是十分坚决和严厉的,在背后的逻辑主要是教育本来是国内最为公平和最好的管理通道,特别是高考制度,相当于给广大的普通群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而资本的介入在无形中增加了普通家庭的游戏难度,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概括起来,国家特别警惕资本带来问题,三个事:
所有增加阶级分化的操作;所有进一步增加家庭负担(降低生育率)的操作;所有弱化校内体系的操作(弱化国有体系)。
可以看到,如今的教育行业,变得越来越内卷,广告、其他家长传导的教育焦虑,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甚至不惜抢跑。导致孩子全部课余时间就是补课,家长花钱、花精力,资本方无限的打广告吸引家长。而本身有些并不富裕的普通家庭甚至只能贷款为孩子上课,孩子失去童年,年轻人恐婚、害怕生育。无形之中的成本都是强加在下一代人的生活。
资料来源:网图
而对于教育股,未来严重分化的将会是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
线上教育
首先,线上教育主要获客来自于营销推广,为互联网的流量获取方式,依然为营销、补贴获客。这些企业之前维持高估值的基础就是不断扩大的营收,随之上涨的也是高额的营销费用。这两年在线教育的拉锯战,基本靠砸钱获客,有些成本已然高达3000元/人。
可以看到,在在线教育大爆发的2020年,头部公司都是大力撒钱的模式,营收也呈现大力的增长。同时,净利润都呈现出大额亏损。
资料来源:高途(跟谁学)财报
资料来源:新东方在线财报
资料来源:好未来(未拆分线上线下)财报
这次检查的重点就是虚构教师资质、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编造用户评价、虚构原有价格等。这些商家们经常使用的手段就是,给你一个完全虚无缥缈的锚定价格,然后再给一个极低的优惠价,以此来形成促销的效果。目的就是为了获客引流。
从新闻端看到,已经有在线教育公司宣布裁员且转换业务线。
“有报道称,VIPKID伴随着业务和人员调整,“大米网校”直接关停,包括中外教培优在内的部分业务裁员比例高达 50 %。4 月以来,VIPKID半个月时间裁员 500 多人;进入 5 月,VIPKID全员群人数跌破 7000 人大关。而去年 10 月,VIPKID创立七周年时,员工人数为 8000 多人。2019年,VIPKID员工人数接近 1.2 万人。”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大力教育,包括儿童启蒙产品瓜瓜龙、中小学网校清北网校、成人语言产品开言英语、硬件业务大力智能等在内的重点项目,在过去一年里均有至少一次业务线负责人更替,部分项目已有百人离职。”
“5 月下旬,高途宣布放弃“小早启蒙”业务。这一步看似战略的调整,直接导致面临失业待入职应届生和正式员工多达近千人。在宣布放弃该业务的那场会议上,高途集团创始人、CEO陈向东对员工说,要“迅速地做三件事”:一是不做 3 至 6 岁业务,如果还想做,只能选择离开;二是内部提供“活水计划”(内部重新竞聘的途径);三是如果没有找到合适岗位,就离开高途。”
而现在推广被限制,业务模式收缩,那么营收必然大幅减少。再加上大幅亏损,在线教育公司的获客变现渠道就已经不通畅了,那么线上是否具有优势,这个就变得非常不确定。
线下教育
对于传统的线下教育公司,依靠的是好老师、好管理、好地推,采取的多是产品驱动。
可以看到,在2020年大部分的线下教育公司,仍然是稳健增长,保持财务的稳健盈利。对于头部的品牌公司,则做出了逆势扩张的步伐。
据新东方财报显示,2020年新东方不断开拓线下学习中心、扩大教学面积,截止2020年11月30日,新东方在全国的学校和学习中心数量已经达到1518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14家,比上一财季末增加46家。
除了学校数量增加之外,新东方还在向低线城市进行渗透,在2021财年首个财报电话会上,新东方表示新进入了常州、淮安、台州、宜兴等非一线城市。
好未来同样在大力拓展线下网点,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好未来在102个城市共设有990个教学中心,较上个财季末拓展了32个城市与119个教学中心。
资料来源:新东方财报
资料来源:学大教育
资料来源:思考乐教育
另外,最近两天以新东方为代表的线下教培机构,明显有资金开始抄底进入。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
但是,以上数据都是过去的,投资看未来,对于线下教育的不确定性在于最后政策的限制程度。
减负的主题是校内、校外的双定性,要解决的是过度的培训压力。虽然对于中考、高考的考试压力,传导到学生家长方面,仍然会去想去寻找捷径,线下品牌方仍然是最先的机构。
不过未来究竟线下教育的增长曲线是呈平滑上升,还是波折地上升,很视乎未来校外培训的政策落地情况。比较理想的是行业规模能保持稳定,头部企业持续抢占市场份额,而比较差的情况是行业规模被迫缩小,虽然头部企业仍然能抢占市场份额,但这将注定是一个辛苦而波折的过程。
换算到股价表现,相信也不会好,例子可以参考最近一年的房地产龙头。
结尾
总的来说,自科举制度以来,教育一直是我国的国之根本,主要的作用就是培养人才和保证社会公平和稳定。
教育的文化也是我国一直源远流长的,不可逆的是体外培训会一直存在,只不过是以何种方式的存在(私人家教的一对一,C2C模式),国家不能容忍的是制造焦虑(创造人为、过度的需求)、破坏制度、不断负重的行业乱象,毕竟,祖国的未来永远是孩子,孩子良好的成长发育关乎的是成人后的社会发展。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线上教育明显是在政策强力监管下的,作为后起之秀,没有高精尖的本事,很难在教育上有非常好的作用,毕竟成人的自控力尚且不好,更何况是孩子。线下教育作为奔跑了几十年的行业,已经有一批可复制化的优秀公司出现,好产品、好名师并不会退去。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所说的减负,必然会出合理的政策引导,行业虽然不至于死去,增速必然会下降,而去年的高估值模式显然将会重估,要记住的是便宜永远都不是抄底的理由,不确定性明朗化才是。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wushuxi_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转发"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