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阻挡得了抗击疫情的决心。/良豪
这个夏天,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广州,注定会载入这座城市2021年的年度大事记。
疫情迅速发展,比病毒跑得更快一点,是当下广州的首要任务。尽管疫情阻挡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尽管城市的几个角落因为疫情被按下暂停键,但疫情无法阻挡信心和希望。乐观和理性,是这座城市在疫情之下最燃最暖的一面。
疫情之下,我们看到了很多值得这座城市所铭记的肖像:有连续奋战12小时、在烈日下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有在倾盆大雨中坚守岗位的人民警察;还有一群人,他们和医护人员、执勤民警一道,在最危险的地方和病毒较量。
他们是广州公交人。他们也是这座城市的无名英雄。他们的抗疫事迹,同样值得这座可爱的城市所铭记。他们也希望,从前车水马龙的景象能更快一点回归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作为广州市内一家公交公司的中层骨干,吴越这段时间显得异常忙碌。

5月下旬,广州暴发疫情之后,连续两个周末,他都在工作单位里度过。回忆起这段时间的各种抗击疫情的工作,他感慨万千。

“芳村片区实施封控管理之后,连续三天,我的睡眠时长只有不到4个小时。”接受新周刊记者采访的当天下午,吴越拿着一杯冰镇咖啡,带着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

吴越所在的公交公司,在荔湾区芳村片区运营着多条公交线路,而这一片区,正是本轮疫情的核心区域。

连接广州市荔湾区和海珠区的鹤洞大桥。2021年6月3日,荔湾区芳村片区因疫情防控要求实行交通管制,/视觉中国
芳村片区开始封控管理的当天,吴越的同事、营运主管佘恺仑正在家中调休。听说防控措施可能会进一步升级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刻打开电脑,查看车辆动态信息。

“之前我也预判过(管控升级)可能会发生,但没想到来得这么紧急。”佘恺仑说,尽管当时收到消息的那一瞬间心里“咯噔”了一下,但他还是很镇定地在线上进行车辆调度,将200余辆在芳村片区运营的车辆调回了市区。

这些调回来的车辆经过全面检查、消毒后,其中一部分就被安排在抗疫一线,和四面八方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一起逆行进入封控区内。负责驾驶这些特别专线的公交人们,和医护们在疫情最吃紧的地方一起战斗。

“我们的防疫主阵地,在车厢内外”
家在海龙街道的公交车车长陈绍波,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自从社区纳入封控管理区域后,他加入到了封控区里的一线运输工作中,接送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疫情暴发后,大规模核酸检测随即展开。全市各地的医护人员从四面八方增援荔湾,而负责转运这些医护人员的,大多数是一线公交车驾驶员。

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就是在和时间赛跑——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任务,医护人员势必要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只要有群众在排队检测,检测点就不会收摊。

疫情暴发之后,这条没有编号的特殊线路就24小时不间断开行,只要医护人员什么时候结束采样任务,车长们就什么时候送他们回驻地。
仅6月3日当天深夜,就有4名车长驾驶公交车,接载200多名医护人员支援芳村片区。

“我接过最晚一批的医护人员是在凌晨1点多。”在驾车送医护人员回驻地时,陈绍波透过倒后镜,看到坐在车上的医护人员靠在座椅上小憩,对他们能够扛下这份艰巨的任务感到敬佩之时,更加觉得自己的责任无比重大。

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前,与负责转运的车长一起加油打气。/受访者提供
疫情之下,每辆公交车都是防控疫情的重要阵地。
面对每天都在变化的防疫形势,公交人的使命和职责在这期间尤为重要。

广州的疫情防控措施,自首例确诊病例通报之后便逐步升级,公共交通自然也不例外。随着市内多地的风险程度升级,6月上旬,健康码绿码也成为了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硬性条件。

6月1日深夜,吴越突然接到紧急通知,要求所有车辆都要立刻张贴提示乘客出示健康码绿码的信息。

此时距离第二天的首班车时间仅有不到7个小时,公司旗下的1600多辆公交车分布在广州市的各个角落,要准时完成这项任务显得格外紧迫——光是短时间内将这些信息打印出来,工作量就已经相当巨大。

“防疫部门发布了需要亮码乘车的通告,但是如果市民不知情的话,就会导致很多的误会。”回想起那一天通宵奋战的经历,吴越依然记忆犹新。

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营运工作,吴越当即组织后勤人员和刚下班的夜班车长,兵分几路前往各个停场点,在所有营运车上张贴告示。

那天晚上,三元里村旁的一座六层楼高的建筑物灯火通明。在大楼底座,数十辆公交车整齐排列。吴越和他的同事们一手拿着加急印好的告示,一手拿着透明胶,将连夜赶制好的通告贴在车辆最显眼的地方。

而在另外的几个车场奋战的职工,也在工作群之中不时汇报最新进展。“XX场所有车辆已经完成张贴!”“XX场,还剩5辆车即可完成任务!”……

众人通力合作之下,数百辆参与当天营运的公交车全部贴上了这一提示信息。吴越和他的同事们站在车场里,看见了凌晨4点广州的模样。

乘车出示健康码,是疫情之下每位广州人必须要配合的事。/视觉中国
但这项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通告发出的当晚,大多数广州市民并不知道乘车需要出示健康码的新规定,单凭贴在车厢里的提示信息,显然完全不够。

“大家上车前,请提前打开穗康码、粤康码给司机查验……”天蒙蒙亮,在市内的多个大客流公交站点,不少准备要上车的乘客听到了这一提示之后,便打开了他们的健康码供车长查阅。一天下来,这句话已经成为佘恺仑下站协助乘客时的“口头禅”。

有的乘客不理解新规,也有的乘客无法出示健康码,佘恺仑和他的同事都会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明情况,引导乘客遵守防疫规定。

“我们这些站在抗疫一线的公交人,如果不能向广大市民朋友传达防疫防控知识,那又怎么能守护我们的城市呢?”回想起近几天的各种经历,佘恺仑说道。

“疫”无反顾的坚守者
坚守车厢内外的防疫阵地,固然成了疫情期间公交人的基本职责。
毕竟公共交通工具是与市民关系最密切的公共场合,检测体温、查验健康码,就相当于将乘车风险降低一个档次,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疫情进一步传播。
在疫情吃紧的时候,只要收到支援险地的通知,他们也义不容辞。
5月30日晚上,结束一天的值班工作后,刚回家不久的佘恺仑就接到一个紧急电话。电话那头,“需要紧急支援广钢新城”的声音急促传来。

高楼林立的广钢新城。/视觉中国
当天是星期日,按照原本的计划,佘恺仑会抓住周末的尾巴,陪陪家中的两个孩子。但是疫情之下,他没有半点犹豫。还没等电话那头说完,佘恺仑就斩钉截铁地报了名。
安顿好两个孩子,佘恺仑便立刻前往集结地点。出门前,妻子让他不用担心两个孩子,放心去支援。“做好防护,我们等你回家!”
前往芳村的马路上几乎没有车,只有一盏盏路灯在与漫漫长夜相互陪伴。平时川流不息的芳村大道在夜色下格外安静,佘恺仑看着这一场面,心里感到莫名难过。
到了集结地点,佘恺仑看见,已经有过百名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在现场等候。
位于白鹤洞街道的广钢新城,在前一天刚刚升级为中风险区域,需要立刻开展大规模的全员核酸检测。因为任务紧急,参与检测的工作人员人数不够,无法开展工作,需要从各单位紧急抽调人手进行支援。

在集结地点,只要跨过护栏,健康码就有可能由绿转黄。但佘恺仑没有任何顾虑——相反的是,当他接过防护服,之前难过的心情已经被内心的激动完全打消了。穿上防护服后,他和这支援军一起毫不犹豫地跨过封控区的护栏。
广州的夏夜闷热潮湿,穿上防护服之后,蒸笼般的闷热感很快充斥全身。不用几分钟,佘恺仑的眼镜便起了一层薄薄的水雾。

在高楼林立的广钢新城里逐户排查,是一项艰巨且漫长的工作。子夜时分,大部分居民已经入寝休息,但和病毒较劲不分昼夜——即便已经是满身大汗,队员们也没有提出退下一线的请求。逐户敲门、耐心讲解流程、引导填写资料,每一个环节,他们都格外细致,不出任何差错。

佘恺仑(中)和前去支援的同事在现场/受访者提供
整场任务结束已是凌晨两点。脱下防护服的那一瞬间,全身湿透的佘恺仑看到,旁边的医护人员已经累得瘫坐在地上。

“他们的工作强度比我们更大,工作时间比我们更久,值得我们尊敬。”佘恺仑叙述这段经历时,略带激动地说,“有这么多人一起守护广州,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更感到无比神圣。”

与此同时,也有公交人在封控区里,
用实践证明这座城市滴水不漏的精确到毛细血管的管理水平。
修理厂职工何威扬收到了“只进不出”的封控管理通知后,没有多说什么便回到了位于花地街道的社区里,加入了社区的防疫突击队中。每天,他都要穿好防护服,在社区入口处值守。

他所在的社区属于尚未完全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开展核酸检测时,何威扬和队员们一起,帮助社区里的老年人录入信息资料。有的老年人行动不便,何威扬和队员便上门协助,众人齐心协力连人带轮椅抬到了检测现场。

2021年6月10日,荔湾区南片13条街道开展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视觉中国
整个采样现场井然有序。“社区里的老年人都很理解我们的工作,他们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大家相互配合之下,早上8点开始进行的核酸检测工作,到了晚上10点,采集工作就基本上完成了。

特殊的“红色蒲公英”
在何威扬和队员们协助社区有序进行核酸采样的同时,应急物资正在以另一种方式输送到管控区域内。

6月8日上午,一辆披着红色党建主题宣传画的公交车从广州市区出发,一路向西,驶向珠江西岸的芳村管控区域。

这辆公交车上空无一人,透过车窗,可以看见座位上载满了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

李志伟是驾驶这趟“特别班车”的车长。他告诉新周刊记者,从业20余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车流量如此稀少的珠江大桥。

1960年正式通车的珠江大桥,一直以来都是连接广州市区和芳村、佛山的主要干道。疫情防控升级后,通往芳村的匝道关闭;车辆下桥后,只能右转沿广佛公路前往佛山。

载着物资一路向西,李志伟的目光异常坚定。/良豪
车辆到达管控区和非管控区域的中间地带,李志伟稳稳地将车停下。

根据广州市的疫情防控要求,驾驶员不能直接将车辆驶入管控区域内,只能先由两边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接,这辆“特别班车”才能驶入管控区域,将物资交给在里面承担一线防疫任务的公交车长们。

“红色蒲公英”,是这趟“特别班车”的正式名称。针对目前荔湾区重点区域的疫情管理工作,一支“红色蒲公英突击队”在防控区域内正式成立。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荔湾区管控区域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负责将防疫及生活物资转送到防控区域内。

接替李志伟将物资转运进入芳村的,正是陈绍波。“疫情就在家门口,能够为抗疫工作贡献力量,对我而言无比光荣。”

接过李志伟的接力棒,红色“特别班车”关上车门,缓缓驶向封控区域内。李志伟举起右拳,对车内的陈绍波隔空喊了声“加油!”随后,车辆成功进入芳村,完成了资源供给工作。待消毒完毕后,这辆红色班车立即加入留存在芳村片区的车队,一同投入到接送、转运的工作之中。

第二天,不少居住在芳村管控区域的居民们发现,自家楼下的大马路上出现了熟悉的公交车。他们还发现,所有车长都身穿白色防护服,与从前每日搭乘的公交车格外不同。

事实上,这些公交车是疫情期间由“红色蒲公英突击队”协助临时开行的“如约就医”防疫接送专线,不间断地将居民送往片区内各家医院。

芳村片区内老龄人口多,区内的老年居民需要定期前往周边的医院就诊。管控措施升级之后,区内的公共交通全数停运,部分确实需要就诊的居民无法前往医院。

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留存在芳村片区的车辆这时候便派上了用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片区内的居民可以搭乘3条防疫接送专线,前往区内的各家医院就医。

防控区内确有需要就医的居民,可以凭由社区“三人小组中社区医生开具的《患者二级医院就医通行证》,搭乘这组特别开行的防疫接送专线。/受访者提供
何威扬也成为其中一朵“红色蒲公英”,在封控区域内帮助居民提供特殊时期的公交保障服务。
“在特殊时期,能够为群众服务,是我的荣幸;群众需要我,我当然义不容辞地走在前头。”
珠江对岸的非防控区里,佘恺仑和他的运营部同事们也紧盯着防疫接送专线的一举一动,根据运营情况对之后的服务进行进一步优化。

将红色“特别班车”转运到指定地点后,李志伟回到了所在片区继续为乘客服务。“隔空加油,是对身处管控区内同行们的鼓励,也是我对这座英雄的城市的殷切期盼。”李志伟告诉新周刊记者。

吴越对他的同事们在疫情期间的大无畏奉献很是感动。“(‘红色蒲公英’)突击队成立之后,不少在管控区外的车长们向我提出,希望能够逆行出征。”但他更期盼的是,
在疫情一线的同行们,能够平平安安凯旋。

2021年6月9日,广州白天鹅宾馆举行了一次特别的亮灯活动,隔江比心共守万家灯火。/视觉中国
他们的故事,只是疫情之下近万名广州公交人的一些瞬间。无论是在管控区内负责运输的一线车长,还是在安全区域内作后勤保障的普通职工,他们都是1867万广州人的一员。
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较劲——唯一的目标,就是打赢这场疫情之仗,让这座城市重新焕发生机,让从前车水马龙的景象更早一些回归到百姓的生活中。
在这特殊的时刻,他们值得我们去感谢。
抗疫之仗仍在继续。我们之所以能够沉着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是因为有这些普通人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带领我们和病毒赛跑。

疫情阻挡了我们之间的物理距离,但疫情无法阻挡我们众志成城、守护家园的责任和爱。
(感谢广州公交集团电车有限公司对本刊采访的大力支持)
✎作者 | 良豪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推 荐 视 频
关注新周刊视频号,关注有态度的生活

必 读 好 文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读懂意大利,就从这两位作家开始

点击分享你的普通学

我们送王菲黑胶唱片+《步履不停》原著
我们怀念的高考
从来都不是为了“拱白菜”

再不去露营,我又要被开除中产籍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