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淘小乖妈 
公众号 / 大淘小乖成长记
今天高考,作文题目一出来,立刻冲上了热搜。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网友的评论亮了。
一部电视剧也能成为撬动“大语文”的支点?
这也只是一个点而已。
ps: 文末我给你这部高考作文“素材库”的观看资源和中国通史纪录片。
这个点后面是深厚的历史知识、政治常识的积淀。
点可能很多人能找到, 但写作高度不是谁都能达到。

现在的高考作文要让所有人都有话可写,但只有少部分人能拿到高分。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的一个视频,一个考上清华的上海姑娘。
我深深地赞同这个“过来人”的“降维打击”论。
她说到了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思维高度。
来看看历年高考作文题。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从高考题目的演变不难看出,从精神文明,到个人价值观,
再到从“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如今的高考作文的改革之路很明显,对于“思辨”,对于“顶层思维”非常重视。
思想的深刻哪里来?
从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中来。
博采众长,才能有一家之言。
来看看清华大学图书馆的2020年借书统计榜前十名。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这不就是“大语文”吗?

清华学子自主选择的“大语文”。
除了上面图中的前十名以外,第11-第30的榜单里还有《席勒 : 维也纳表现派天才画家》、《邓小平时代》、《围城》等,以及4部金庸小说。
而且《毛泽东选集》最近几年都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年度借阅榜单中,学子们对哲学思考的高度确实值得点赞。
就算不是为高考,我也觉得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前几年有过一次大讨论,寒门能否出贵子,这个“寒门”的定义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是“思想匮乏”的人。
现在获取知识的渠道无比发达,做一个有思想内涵的人变得更加容易。
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了解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了解经典著作,了解“文史哲”,再加入自己的思考,这才是大语文的真谛。
自古文史哲不分家,很多家长说机构的老师讲语文都跟说评书、讲故事似的,孩子一听一乐,课上完了。
其实这一说一笑背后是串联起来的文史哲。
淘爸常说,他小时候的文学启蒙是和他爷爷一起听的评书“隋唐演义”和“三国演义”。
有多少人在研究西游记师徒四人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有多少人在探讨“三国演义”中的人际关系?
低年级的孩子通过历史和文学的积累,对世界形成一个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有话可写。
高年级的孩子加入哲学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
近些年大火的“通识教育” 也是这个意思。
简单点说通识教育就是想培养一个有高度的完整的人,强调多学科的整体融合。
好的通识教育,一般在内容上有这3点特征。
一:广博,通识教育会以人类文明视角贯穿各个学科,让孩子纵览古今中外,心怀天下。
二:综合,通识教育认为科学,理性,人文情感,艺术想象力,都是一个完整的人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强调多学科综合。
三:经典,通识教育认为大师经典最能代表人类智慧精华,能让人获得情感和智力的双重培养。经典的意义就在于思考那些始终存在的问题,在经典著作中,对人生选择和人生价值的讨论,是通过逻辑推理,人物故事和富有激情的创作来加以传达的。
很多问题,成年人也依然困惑,所谓的“自选角度”,便是没有标准答案,而又有考量标准的难题。
理性思考需要的不光是课本知识,不是生活经验,而更多的是以全面知识为基础的价值观
目前国际上所有顶级名校都有自己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最出名的是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一本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影响了半个世纪的教育者。
这本书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
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名校也有自己的通识教育传统,国内清华大学接连设立专门做通识教育的新雅书院和强基计划的五大书院。
当年诗词才女武亦姝考入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时候,大家还很好奇,这是个什么学院?她学的到底什么专业?
新雅书院是清华大学重要改革举措的通识教育实验区,以“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理渗透”为宗旨,以“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为导向,培养志向远大、文理兼修、能力突出、开拓创新的精英人才。
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首先接受以数理基础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的小班通识教育,一年后学生可自由选择清华大学任何专业(临床医学除外)。
而前面视频中的女生就来自强基计划的五大书院之一——“日新书院”。
旦大学等学府也建立了通识教育体系。
现在优质学校的教育都在往这个方向上努力,提倡了几十年的“素质教育” 正在慢慢落地。
只是优质院校先行,其它学校暂时还只能望而却步,资源不同,目标不同。
但,这个社会在筛选越来越多的有深度、有广度的“全能型人才”。
考试是教育的排头兵和引领者,考试已经顺应时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语文”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怎么跟着走,我的一点碎碎念希望能带给你一些思考。
今天的
福利
:先关注我
👇
,回复607,领取今年高考作文“素材库”电视剧《觉醒年代》的观看地址,以及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的观看地址。

你的转发是我继续努力更文的动力
~比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