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去栖息地的北极熊到 2019 年在冰岛举行的冰川葬礼,再到“2100 年北极熊即将灭绝”的预测,当媒体的报道仍在把北极熊作为气候危机的代言人时,我们会不会产生一种“我们的气候似乎没有太多变化”的感觉?
>>> 滑动穿越
如果光从报道数量上看的话,从 2004 年到 2021 年,媒体对气候的关注一直都在波动上升。
但是媒体对气候变化的描绘,却好像总是那“三把斧”:燃烧的森林、融化的冰川与可怜的北极熊。
全球报纸媒体对气候变化的报道在 2010 年前后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相较于 2004,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来源:MeCCO
甚至在 2017 年,MeCCO 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当年美国报纸在报道气候变化有关的新闻时出现的最高频词语竟然是“TRUMP”,这也许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如果对气候变化的报道没有创新与突破的话,媒体或读者或许并不那么在意我们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危机,而是更关注特朗普这样的人物又发了什么推特。
词语的大小表示词语在内容中出现的频率,“特朗普”成为报纸在报道气候变化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来源:MeCCO
向公众传递“气候变化”这件事情是有难度的,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门槛,还要有更好的传播方法。幸好,还有很多人投身在做这件事情,利用自己的专长,不断用新方法把这个老生常谈的内容讲得有意思。
本期“好问题”
我们采访了 4 家
关注气候变化的创新机构
《不成气候No Such Climate》是一档两只不成气候的“科研狗”记录和分享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学习和思考的播客。从时尚到食物,从比尔·盖茨到“气候少女”格蕾塔·通贝里,她们在播客中把“气候变化”从不同的视角讲述给听众。乐园和何弦是这档博客的主播。
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 (China Youth Climate Action Network,简称 CYCAN)由一群心系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的中国青年人于 2007 年 8 月发起创立, 是中国第一个针对青年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胡敬唯是 CYCAN 高级传播官员,以科学的气候研究为基础,让地球友好理念的传播变得有趣、好玩。
野声WildBound是一家专业的创新性可持续发展咨询和教育机构。通过设计和带领深度的自然生态体验,创新的环境倡导、可持续发展咨询、自然艺术展览等项目,培养青少年,企业领袖和社会公众的生态领导力。野声以内外可持续的理念培养新一代的地球领袖,联合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行动者和艺术家,共建共兴有活力、多样性的“可持续森林,推动自然保护实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自 2017 年成立至今,野声的脚步到达了南北极、喜马拉雅山、亚马逊雨林等地,并且发起中国极地保护网络,地球特工队行动,自然创变者等项目。我们的核心实践皆源于自然,并承诺持续为自然发声。
AimHi 成立于 2020 年,是一所以自然为先、以好奇心为驱动的气候变化创新教育组织。AimHi 希望人们能进行批判性思考,有根据地采取行动,并成为我们生物圈和社区中更明智和更善良的管理者。
听听他们如何回答: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媒体报道和讲述“气候变化”的方式仍然没有什么变化?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又究竟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气候变化的第一天和第 N 天,
媒体宣传真的毫无变化吗?
松乔
野声创始人
我觉得气候变化一直是一个传播难题。首先它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它不像酸雨或者空气污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它有一个延迟效应,很多变化带来的挑战是发生在未来的,让人感觉跟现在的生活有距离。我觉得气候传播在最初是以偏消极的传播为主,就是会跟大家讲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像是北极熊的生存情况,希望调动起大家担心、恐惧或者悲伤的情绪来引发行动。这些情绪是很自然原始的,就像是家里着火了,我们需要做些事情,但如果消极信息不断的持续,可能会有点像“狼来了”。虽然我们媒体中大量是消极的信息,但也需要放大积极的行动和案例。全球层面和个人层面在气候变化行动上的滞后和不足,我觉得不能完全说是媒体传播的原因,需要各界共同的努力和合作,现在很多年轻人担心环境的问题,但也许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参与解决问题。
以“3060 双碳目标”的提出作为节点,我觉得前后是有不同的。2020 年的时候,习大大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做出了“3060 双碳目标”的发言,在那之后很多媒体都开始关注这个话题。《优秀气候传播案例》上我们能看到入围的很多都是新闻报道,这在之前比较少见。
2019 年气候新闻报道最佳案例:张子竹、黄晏浩 财新周刊 ——《马德里气候大会:令人失望,明年再谈》
胡敬唯
CYCAN
高级传播官员
乐园
《不成气候》
主播
因为关注不多,所以我不敢说毫无变化。如果真是如此,我觉得或许有两个方向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一是,要有更多对最新科研成果的报道;二是,要在宏大叙事之外,更多地关注普通人因气候变化而受到的影响,以及普通人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做出的努力。这样或许可以帮助大家摆脱“气候变化离我们很遥远”、“应对气候变化是国家或政府的责任”等观念。这两个方向也是我们《不成气候》努力的目标。
你们自己是怎么感受到气候变化的?
乐园
《不成气候》
主播
最近我们的播客下面有一条评论启发到我,如果说过去几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最暖的几年,大家可能不太容易有实感,因为温度是逐渐升高的,大家也就慢慢适应了。但回忆我们小时候的气候,前后的变化就可能比较明显。比如我是北方人,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年冬天都会下几场很大的雪,大到全校要停课到操场铲雪。上中学以后,似乎这种大雪出现得就很少了。不过这是我一个直观的感受,还需要查询数据来验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感受。
我们外出跟其他人交流的时候,能很直观地感受到气候变化对中国本土的影响。比如去年在陕西渭南市柳沟村和当地农们的沟通中知道在 2012 年 7 月的时候,他们那里发生了一场六十年一遇的暴雨,一人之高的水位冲毁了村里的道路、房屋及茶园,给当地农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极端天气的出现影响了近年来他们茶叶的产量,他们的收入因此减少,整个村子都处于仅仅达到温饱的状态,这算是气候变化带给我的一个比较直接的感受。

胡敬唯
CYCAN
高级传播官员
Lynn
野声园丁
感受到气候变化是因为听到了太多经历过气候变化的一手经历。世界上不同的地区都在经历气候变化,比如去年江南很多鱼塘受到影响,渔民被迫放弃原来的生计。在我读到的报道中,渔民的爸爸说他不会再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份行业。我从头脑的层面接受了这个信息,感情上也特别能理解失去家园的人的痛苦。
是什么驱动你们从事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
Sarah
科学家
AimHi 讲师
气候变化是我生活的核心,大到我的工作小到在商店里买什么食物。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是我们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们怎么能不投入到这样的工作中?
气候危机和自然危机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它带来的影响。如果我们还不及时做出行动的话,它将会改变未来的几十年,甚至一千年。但我仍怀有希望,
因为丧失信心并不能帮助我们改善现状。
相反,我和我的团队致力于传播我们面对的现状和解决方法。因为好的教育能带来力量、团结和创新。

Matthew
科学家
AimHi 创始人
Ivy
野声首席幸福官
我不是因为“气候变化”才做跟大自然相关的工作,而是因为热爱大自然,觉得需要从心的层面、头脑的层面等等去跟大自然连接,并且真正让人回到大自然当中。当你实践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还是能够感受到很多生活在地球上的美好,而不是只是在“气候变化”的危机和恐惧下担心。
我看到过南北极融化的冰川、受到暴风雪影响的企鹅和河流旁的移民,也在田野间和国际大会上和很多人交流过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知道地球上有许多人这一生都投身于为减缓气候变化,以及创造一个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而努力的事业中。我希望关于自然的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小范围的专业人士,而是大家都能够参与其中。我们不仅要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也要感受到自然的美和丰富,所以有了野声。
松乔
野声创始人
乐园
《不成气候》
主播
我在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中,比较广泛但“浅薄”地涉猎到环境科学的不同议题,逐步发现自己对大气环境最感兴趣。当然,应该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那几年也是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成为公共议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也随着《巴黎协定》进入了新的阶段。我读博的驱动力就是觉得自己在这些领域的认识非常有限,想要更深入地学习。但其实我发现,读得越多,会发现自己知识的缺口更多,所以这可能会是我长期的一个驱动力。通过做播客,我也一直在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一些和我的科研方向没有直接关联的、平常可能不会有较高优先级的知识。
你们机构最近做了哪些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行动?
胡敬唯
CYCAN
高级传播官员
今年开展了我们干预青年低碳消费行为上的一个尝试,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和“靶向性传播”的设计思维共创一些活动,让大家了解低碳消费这个议题,让他们能够有更丰富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行为、态度上的一些转变。例如我们在中间有开展一个为期七天的“零废弃生活”打卡活动,让大家记录下当天产生的垃圾量。虽然只有七天,但是参与打卡的同学在做每一个选择的时候都会想这件事会不会产生垃圾,会不会产生废弃物。在这七天内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我觉得这种就是就是我们希望能够看到的结果。
我们会相互给对方推荐感兴趣的选题。例如《“熊孩子”拯救世界?从“气候少女”看气候公正》的格雷塔。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俩没有什么都不想聊的。我觉得我们比较难的地方不在选题,挖坑很简单,但是填完坑很难。
何弦
《不成气候》
主播
Sarah
科学家
AimHi 讲师
我们的工作就是找到人与人之间共通的地方。我们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其他人看重什么?什么样关于气候变化的行动能为人们重视的价值以及他们的生活提供帮助?我认为核心就是关注我们做的那些关于气候变化的行动所带来的正面意义。疫情为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这个世界能在瞬间发生改变,并让我们以很快的速度做出决定。我们经常听到说关于气候变化的行动需要数十年才能发生改变,疫情的出现否认了这一点。疫情还证明了,人们是愿意为了更好的世界做出改变的。
疫情之后,我们启动了自然创变者项目,发布了线上的课程,也成立了一个青年创变者的社群,让大家不仅是了解自然,而且主动去思考解决方案。我们的初心不是带更多人去南极,而是希望唤起更多人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达到这个远景需要唤起年轻人跟自然的连接以及不断创新、尝试的创变者精神。
松乔
野声创始人
你是如何应对让他人理解
气候变化的无力感的?
乐园
《不成气候》
主播
我其实经常有这种无力感,但做播客有减轻我的这种感觉,尤其是在听众朋友们分享来自一线的经验和基于实践的知识的时候,这些对于我这个坐在办公室里做科研的人来说非常宝贵。在一项进程开始的时候,参与度有限几乎是必然的。我也很好奇别的小伙伴们如何应对这种无力感。
我觉得如果我给别人解释不明白的话是我的问题。我们需要平等交流,用对方的“语言体系”来说话。偏科学的话题播放量少,偏热门话题的播放量多,我觉得两者是需要平衡的。而且怎么样把那些科研中好像比较“干”的东西说得有意思,这是非常大的学问。我们还在摸索中。
何弦
《不成气候》
主播
胡敬唯
CYCAN
高级传播官员
其实我在在刚入职一年的时候会这样的失落感,当时在“自然之友”负责传播的行业前辈跟我分享过一个心得体会,我觉得很受用。当时她跟我提到了一个叫做“靶向性传播”的词,就是说当你能够明确想要传递的观点和对象的时候,哪怕一篇文章只有 200 个阅读量,但是这 200 个人都是你的传播对象,那这篇文章就是成功的。
有很多很多爱的时候,就不会感觉无力。我们平时的工作,很大的部分是帮助大家重新打开手、脑和心,去发现自己心里自然而然就具有的感受,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放松,以及向自然学习。好好爱上地球吧,你心里的很多困扰、烦闷、不安、恐惧都会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再去创造,好好去爱。
地球
野声首席 Storyteller
Matthew
科学家
AimHi 创始人
讲师
我们很多让人理解整个危机的概念其实都不复杂,但很多时候传播效果并不好。在我们课程的最后,很多原本对气候变化带有怀疑态度的人还是会减少塑料的使用、减少肉制品的摄入。我们知道这些变化的发生不是因为我们跟他们说要这么做,而是我们帮助他们了解到了全局,他们主动去这么做的。

你在生活中怎么践行
对改善气候变化有帮助的事?
乐园
《不成气候》
主播
我从今年开始尝试改变饮食结构,目前大约是一周 1-2 天素食、1-2 天鱼素。在采购的时候,也开始有意识地减少一些碳足迹比较高的食材。市内交通依靠步行和自行车。因为不会开车,旅行的时候也完全依靠公共交通。开始做播客以后,我认识了一些践行零废弃和极简生活方式的小伙伴,我的新目标就是向他们学习和看齐。
我不会定一个非常大但不能长久持续的目标,而是让自己“温水煮青蛙”。所以我会从很小很小的事情开始,比如我每次从家里来深圳都是坐火车,虽然花了比坐飞机更多的时间,但火车上还可以看风景,又相对环保,我也不觉得不开心。
何弦
《不成气候》
主播
胡敬唯
CYCAN
高级传播官员
我觉得不要为了环保把我们的塑料袋扔掉替换成环保袋,而是应该尽其所能的运用我们现在拥有的这些东西,而不是生产新的东西。我会用塑料袋,但是是反复地用,再出去的时候可能会拒绝别人的塑料袋,自己带购物袋等等,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自带纸袋和布袋去买菜,自己买菜做饭;买本地的食材;自带水杯;物品用二手替代,让物品流动起来;吃饭光盘。

南瓜
野声插画师
Sarah
科学家
AimHi 讲师
沟通、倾听,切实地做出改变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和你的邻居介绍气候变化,那他是不会主动装太阳能板的。社会是通过相互对话和共享的信仰达到共同进步的。和你的家庭、朋友和同事沟通,倾听他们的问题和担心,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气候变化的。
参考资料:
https://sciencepolicy.colorado.edu/icecaps/research/media_coverage/world/index.html
http://sciencepolicy.colorado.edu/icecaps/research/media_coverage/summaries/special_issue_2017.html
作者:小雨           编辑:万千           设计:地球人
🗯
「好问题」
想提问,想回答
评论区聊
「Good Question 好问题」是 BottleDream GOOD LAB × 知乎推出的赛博圆桌栏目。每期围绕一个可持续社会议题,邀请不同领域嘉宾,探讨一个好问题。问题或尖锐直白,但也证明问题背后的现象值得被注意。具体来说我们会这样描述这个好问题:
  ✦ 洞悉商业向善事件
  ✦ 探讨创意背后的洞察和逻辑
  ✦ 关心技术、模式的创新和前沿趋势
  ✦ 探索消费社会里的可持续
栏目发起:
GOOD LAB 是 BottleDream 内部的一支创新团队,由人类学研究员、可持续生活达人、创意营销人、跨领域设计师与绿色供应链企业组成,为企业和品牌提供商业向善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意服务与创新解决方案。
首席合作伙伴:
知乎,中文互联网综合性知识内容平台,以“让每个人高效获得可信赖的解答”为品牌使命和北极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