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最近烦躁到,晚上要吃好几种助眠药才勉强睡得着。

中年女人的烦恼,细碎而又具体。每一桩都不是什么大事,加在一起却足以令人郁卒:公公病了,要来北京就医,她得抓紧联系医院联系专家争取床位;孩子马上就要期末考试,她却又被约谈,老师话说得委婉,翻译过来大约是,你家孩子再不往上拔一拔,眼看就要垫底,三年级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但各种鸡娃文章会告诉你:一二三四五六年级都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家长要多想想办法。她也的确想办法了啊!明明补习班套着补习班,但始终隔靴搔痒,成绩总不见成效。还不想打击小孩,她一边辛苦陪学,一边还要强颜欢笑不断鼓励;公司还得时时加班,但上个月一个90后正式晋级成为她的老板,甚至连她自己也说不出反对的话——人家的确加班最猛,业绩最好看,就连拍老板马屁,话也说得更到位,下班一起喝酒团建次数更多。
整个人生,像笼罩了细蒙蒙的一层灰。
郁郁了许久,另一个中年朋友推荐她去学画。她选了一个以善于引导初学者著称的绘画工作室。这个画室很有意思:教妈妈半价,教小孩翻倍。(以实际行动鼓励妈妈们要有自己的兴趣、和排解压力的渠道)
老师的确很会激发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他没有让新手一上来先学习素描、结构、明暗,他让她们直接临摹梵高。
从未真正画过画的朋友,第一次拿起调色板,老师豪爽地往上面挤满了大团大团的颜料,指点她感受梵高堆叠颜料的特殊方式。几次课下来,居然画得似模似样。
梵高的画简单吗?一点也不。那种奔放的生命力,在整幅画里流淌、燃烧、舞蹈,站在原作前面是真的会让人热泪盈眶。但是有一点,梵高的画不必非常精细地描摹复杂结构,所以对于初学者,也能享受画笔饱蘸颜料挥洒色彩的快乐。
浓烈的、多变的、明亮的、灿烂的颜色,依着每个人心情与品性的不同,在画布上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和走向,各自拥有着难以言喻的美丽。看着渐渐丰满的画作,朋友感到了真实的欢喜,和一些单纯的快乐。
相较于所有复杂的、曲折的艺术表达,色彩是一种能直接沟通内心、又无需昂贵门槛的视觉治愈。
所以,近来这些日子,每每感到烦躁郁结,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点开一部BBC纪录片,《生命之色》。
这是大卫·艾登堡的新作。跟之前震撼恢弘的《蓝色星球》、《地球脉动》和《冰冻星球》不同,《生命之色》没有自然主题纪录片惯常的沉痛悲壮,恰恰相反,《生命之色》灵动绚丽,精美绝伦,像一个人独自闲逛神奇动物美术馆,且不必盛装打扮。你可以尽情穿一件柔软的旧睡衣,擎一杯冰酒,杯壁上满是泛着冷意的小水珠,就这样愉悦地、陶醉地、一集一集地看下去。
无关拥有,只管一路被最有生趣的色彩之美征服——
斑斓的绯红金刚鹦鹉划过浓翠的山林。
闪耀着宝石光辉的亮橙色雨林蛙像遗落在丛中的帝王托帕石。
雄性丽色极乐鸟振翅露出翠绿碧玺般的腹羽,犹如一场妙趣横生的舞剧徐徐展开。
甚至还有许多前所未见的秘色,是人类肉眼无法捕捉到的。经BBC的特殊摄像器材拍摄,才第一次以美奂绝伦的姿态展现于人前。
澳洲热带雨林中的蓝月蝴蝶,灰扑扑的外形却会在紫外线摄像机下变身。鲜艳的荧光紫斑点如同翅膀上的满月,在粉白新绿的花间起舞,轻盈优美,像一首流动的小诗。
能看见偏振光的招潮蟹,橙黄的大钳、玉白的钳尖儿、青紫色的蟹身,小小两只在沙滩上你来我往大战三百回合,又在潮水到来之前迅捷地躲进巢穴,画面趣致。因为颜色好看,看起来还有一种无端的蠢萌。
作为观众,看着看着,嘴角就莫名其妙地上扬起来,笑意满溢。
从眼睛到心灵,都感到被治愈。
色彩就是这样,浅显又玄奥。
说它浅显,是因为欣赏色彩之美,没有任何门槛。不必读书、无需语言,只凭本能就会被它触动;说它玄奥,明明同一种颜色,却会因为寄托的感情不同,而被观赏者悟出截然不同的意境。
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迷恋的颜色。
有时是因为他者。或许是认真爱过的人,喜欢穿蓝色衬衫。在甜蜜过的日子里,心底全是那一抹蓝。而时过境迁,对那个人的感觉已经从迷恋转向平淡直至寂灭,他留下的色彩却烙印成诗。此后岁月,不断被天空、大海、振翅蝴蝶……一切蓝色之物提起重读;有时是因为自己。某种颜色在人生某一刻与自己发生了深刻联系。如我一个朋友,会在她每一个重要时刻(答辩、重要谈判、第一次约会…)穿上红色裙子。因为多年前她穿着一条红裙子去考试,考得实在太好,从此便将红色作为自己的幸运加持。
人的本能总是趋利避害。那些不好的事情,我们会刻意淡忘,尽快让它们灰暗下去;而美好的、快乐的、深刻的事,则会成为永不褪色的片段。我们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它们,眼睛看到了,心里便想起。在似水流年的寻常日子里,每每见到那种色彩,便能将美好片段再度回味,并暗自欣喜。
所以,看《生命之色》,也会更加赞叹人间值得。
《生命之色》说,在自然界里,有三种东西最为多彩:动物、植物、宝石。
流光溢彩的宝石,拥有比动物和植物更加惊人的色泽,皆因它们记录着长达几十万年的时光变迁和山崩地裂的水火交融,它们是时间的结晶和这个星球的沉淀。
而当宝石被赋予了人类的审美与匠心,那种无与伦比的美丽,简直震撼到令人屏住呼吸。
我曾在展览上见过这样一只蝴蝶:蓝如电光的蝶翼使用了2090颗蓝宝石和1000颗大大小小的白钻,金色的翅脉则由将近3000颗黄钻细密镶嵌而成。它静静地停在丝绒衬布上,犹如亚马逊丛林里一只活生生的光明女神闪蝶。而当它轻轻挥动仿佛银河般闪耀的双翅,蓝白光芒瞬间迸发,如同雪地极光,漫天降临。

生命的色彩与宝石的瑰丽交相辉印,只看一眼,已是狂喜。
这只极光蝴蝶,是珠宝艺术家Cindy Chao(赵心绮)2019年的作品。
在珠宝艺术这个完全由男性垄断的世界里,赵心绮的艺术成就,却是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她的作品,被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国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英国V&A博物馆等国际顶尖博物馆永久典藏。作为华人、又作为女性,她创造了许多个“首次”。
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心绮,懂宝石,懂艺术,更深刻懂得生命之美。
我曾在夕阳里见过一只通体碧绿的蜻蜓,余晖之中,它浑身绽射光芒,仿佛剔透的祖母绿。

我也曾见过Cindy Chao 2021大师系列的蜻蜓胸针,简直称得上巧夺天工。蜻蜓翅尖分别镶嵌了两颗无与伦比的哥伦比亚祖母绿,剔透的白钻是它透明的羽翅,而真实蜻蜓身上那些细小的蓝色脉络,被精细的彩色宝石准确还原。仿佛只需微微一阵风,这只蜻蜓就会翩翩落在满是露珠的荷叶上。
它甚至不是简单意义的仿生,Cindy Chao的蜻蜓兼具舞者与寂寥之美,充满了艺术家对自然的理解和对于灵动的表达,它有了自己的“灵与魂”,美到让人想落泪。
高难度工艺和优美设计,都只是高级珠宝的必备门槛。能被称为艺术珠宝,完全是因为Cindy Chao对色彩的高度领悟力——她能用宝石的配色,完美复原自然万物的光影变幻,甚至定格事物在一瞬间的动态光泽。
比如,她设计的一枚蝴蝶结胸针,用了几千颗不同深浅层次的红宝石,仿佛作画一般精准排布,只为呈现蝴蝶结刚刚打好之后,红色缎带还没塌下去的那一瞬间。
不必担心这是在兜售Cindy Chao的珠宝——讨论Cindy Chao珠宝的价格完全没有意义。它不是商业珠宝,它是以时间打磨的手工艺术,供少数机构典藏,也供世间所有人欣赏。
即使是最悠久的珠宝品牌,在这商业化的时代,每一年的高级珠宝作品,无论戒指还是项链,大多是围着一颗或几颗中规中矩切割的大克拉主石,密密麻麻再镶一圈辅石——这样最好卖。毕竟很多人,依然认为珠宝就是石头,且越大越好。

在Cindy Chao的作品里,无论宝石多么稀缺、重量多么巨大,她统统只将它们用作构成元素、按作品的整体造型自由切割,绝不千篇一律众星拱月。你看Cindy Chao的作品,只会看到由无数宝石组成的绝美万物,而不会只是看到某一粒突兀的大宝石。
2020年作品“无惧的羽毛胸针”,羽毛上的14片羽片全由祖母绿镶嵌而成,最大一颗重达30克拉。即使宝石如此之多、之重,你看到的,仍是一根栩栩如生的羽毛。甚至羽轴之下的隐藏机关还可以让它如真羽一般轻微晃动。
因为作品稀少,Cindy Chao几乎没有太多宣传,除了在博物馆里偶尔一见,能真实见到Cindy Chao艺术珠宝的机会并不多。

而今年,在艺术家和藏家的共同努力下,Cindy Chao终于要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举办首次面对公众开放的艺术珠宝大展。这也是她展出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除了能看到上文提到的几件作品,还有几十件精美绝伦的历年代表作品,也将一并展出。
展览时间从2021年6月19日至27日,短短不到10天。这绝对是值得专程前往的艺术盛宴。相信我,看Cindy Chao艺术珠宝实物的震撼,如同看到梵高原作,那种夺目的全彩之美,你定会铭记一生。
预约参观非常简单:微信搜索小程序“无尽之境CINDY CHAO艺术珠宝展”即可预定门票。因为接待能力有限,预约一定要快。
看着这些美轮美奂、价值连城、仿佛随时能活过来的“生灵”,Cindy Chao不像是珠宝艺术家,倒像是自然与宝石之间的通灵人,用一双魔法之手,赋予这些冰冷石头新的生命。
甚至某种意义上,它们离我们更近。
大自然的美,其实照样有高不可攀的门槛。普通人有谁可以深入人迹罕至的丛林,长年累月地枯守在毒虫密布的所在,等待一花一叶的绽放、捕捉一鸟一蝶的辉煌?
先不说近距离观察动植物需要经年累月的专业训练,单单就说深入野外需要耗费的漫长时间和巨额金钱,就不是在都市里被工作和家庭所困的普通人,能有的闲暇与闲钱。
但商业文明的繁盛,却能支撑最顶尖的艺术家,耗费数年光阴雕琢一件凝练天地之巧的瑰宝。并且,它也真的可以被每一个人近在咫尺地欣赏。
面对这些精美绝伦的珍品,并不是让你必须拥有,或者自惭形秽。
恰恰相反,这是身处繁华都市得到的馈赠——参观顶级艺术展,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被艺术平等地惠及。
感受美好,就像享受蓝天、阳光与空气,是一种高级的治愈。
愿你拥有绚烂的一天,以及,多彩的一生。
“一期一会,不要错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