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猎聘海外"关注我们
想离职,不都是因为钱少、事多、心累。
朋友阿莉毕业后就进入了一家上市公司,做区域总裁助理。
跟在大佬身边她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有时候工作节奏快得又让她喘不过气,工作5年动过不下10次辞职的念头。不过每一次想到老板平时对他们不薄、薪资尚可,自己也还有很多需要成长的地方,又硬生生把念头压了下去。
今年由于业绩下滑,组织架构变动,她的工作量增加,烦躁的心情快到临界点,辞职的念头又重新冒了出来。
事实上,绝大多数打工人都陷入过跟阿莉一样的困境:“受不了”—“想辞职”—“再忍忍”—“还是受不了”。
其实他们并非真的想辞职,更多的是在困境中无所适从。
知乎话题:“你决定离职的引爆点是什么?”里面一些高赞答案道出了打工人的心声:
饼画太大、就着鸡汤也咽不下;干5个人的活,拿一个人的工资;到一个垃圾上司...
总结起来就是: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听起来很绝望,但这就是当下职场里的常态。
当人们对现状不满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换个环境。从某种层面来说,辞职的确是改变现状最快速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优解。
01
先改变你能改变的
70%的离职决定被情绪左右,如果你正被以下几种负面情绪困扰,动了辞职的念头,建议先想想是否真的没有转还的余地。
第一种:“累死了,不想干了”
马薇薇曾在一档节目中爆料,自己在刚进社会时由于无法忍受高强度的工作,频繁跳槽。但在第N次跳槽后发现一个扎心的事实:所有的工作都不容易。
事实上工每一份工作都会有倦怠期。加班多,没有生活确实让人压抑,但钱多、事少的快乐工作只出现在梦里。当你开始感觉到工作累了,先尝试通过放松、和朋友交流或者任何你喜欢的方式调节一下情绪,很多时候负面情绪是可以被化解的。
第二种:“奇葩同事老是跟我做对”。
我有位大学同学,就因为受不了奇葩同事辞过职。
据说这位同事把她当成假想敌,天天跟她对着干。一次二人共同参与的项目出现了失误,同事甩手把锅全部推到她身上,还在公司群里撕了起来。一边是奇葩同事,一边是沉默的领导,积压已久的委屈冲上心头,一怒之下,她辞职了。
远离了奇葩同事,她确实过了一段时间舒心的日子。但由于是赌气辞职,在找工作上明显被动,空档了2个月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她从一种焦虑中逃离,又掉进了另一种焦虑。
职场上难免会出现糟心的人际关系,唯一的应对办法是做好自己,业绩上赢过他,升职比他快。为了一个奇葩放弃一份还不错的工作,那才真的傻。
第三种:“不干活的人工资居然比我高”
观察过一些身边一些实干家,有些人因为看到能力比自己差的同事拿着比自己高的工资而对公司产生过不满,萌生退意。
如果你也有过这种念头,可以先想想你是否有主动为自己争取过权益?
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在职场上不无道理。公司那么多人,老板不可能面面俱到。眼巴巴地等着老板主动给你加薪,怕是要等到猴年马月。
当你觉得自己的付出值得更高的回报,拿出成绩,找准时机去和老板谈,很多时候还是有转机的。心里不平衡又不好意思开口,最后吃亏的是自己。
02
不能改变的,别耗着
还有一些外在的危机是无法靠你努力来改变的,这种情况下离开则是一种明智的决定。比如,当你发现你所在的环境已经不能帮助你成长,辞职就是及时止损。
首先要审视你所在的行业、公司是否正在走下坡路。
作家艾小羊在纸媒辉煌的时候供职于国内最大的杂志社,底薪、稿费、奖金加起来月入最高可达30000元。在纸媒最后的辉煌期她辞职了,同时也亲眼见证纸媒衰落,同事的月薪从30000元降到5000元的全过程。
是这位媒体人的能力不够,或者不努力吗?
不,是因为他所在的行业正在快速没落。
梁宁曾在她的《产品思维30讲》里分享过一个点线面体的理论,简单来说,人只是一个点,就算能力再强也需要依附在一条好的线上,那条线依附在一个好的面上(行业),那个面应该依附在一个好的体上。
时代变化太快,有些行业我们在入局时无法准确预测它的走向。比如2010年时加入传统媒体的人不太可能预测到新媒体带来的冲击。
但很多小趋势其实是可以看到的,比如现在的视频号。这就需要我们时常审视自己的环境,确保自己在一个有利的面上。
其次是要审视自己的部门和岗位是否正在被边缘化。
如果你在一个公司的边缘部门发展自己的事业,可能过个10年都是白费。
打个比方,一个立志要成为资深内容编辑人,加入一家普通外贸公司负责新媒体。他卖力地写公司宣传文章,得到领导肯定,但阅读量最多也就几百条,这样写个几年也不会有太大发展。
很多时候人们在职场上庸庸碌碌并不是因为个人原因,而是选择出了问题。你想去北京,结果买了去上海的机票,速度再快也不能到目的地。
有效的成长,就是把自己放到对的位置上。
如果你发现自己所处的公司、行业正在迅速走下坡路,又或者你所在的部门、岗位正在被边缘化,趁早做好离开的准备,及时止损。
03
掌握主动权
积累“裸辞资本”
以上为你提供了几个思考方向,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你得想清楚了再做判断。
除此之外,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就是在辞职这件事上你得有绝对的主动权。
徐小平说过:“裸辞是一个人最大的素质”,不鼓励裸辞,但你得拥有“裸辞资本”,这就是最大的主动权。
积累“裸辞资本”也是一个打造稀缺性的过程,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
心态上:从学生心态转变为职场心态
学生时代,所有规划都有一条很清晰的路径,刷题-考试-取得成绩然后升学。
俗话说不打没准备的仗。但在职场,如果带着准备好了再考试的心态去做事,很多机会都将白白流失。
从学生心态转变为职场心态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再按部就班做事,从畏难变为排难。
能力是靠解决问题积累而不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提升,学会解决问题积累能力,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规划上:找到职业方向
很多人选择工作时是从薪水出发,不管做什么有钱赚就行。但这样往往会把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容易对现状不满。但没有目标,只能从一个泥潭陷入另一个泥潭,
一份兼具情怀和商业价值的工作,才是值得你为之长久付出的工作。为此你需要进行一次自我探索,思考:
你能做什么:基于过去经验,你做过的、做成的事
你喜欢做什么:顾名思义就是你的兴趣,能带给你幸福感的事
什么事能带给你成就感:想想有没有哪些事情是通过你的能力为别人带去价值,也为自己带来变现或者认可
三者之间重合越多的部分就是你的目标线索。
资源上:积累金钱和人脉
《自由职业圣经》里建议:离职前应该完成足够的积累,财务缓冲气囊,确保你度过低潮。
金钱的积累,无论你是否立志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都是一种保障。而拓宽人脉圈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多可能性。
所谓的人脉圈不是指认识你的人,而是发自内心认可你的人。先提高自己的能力,经营好人脉圈,关键时刻也会成为开启另一种人生的钥匙 
说到底,辞职是一个选择问题,没有对不对只有该不该。
借用刘润的话:
“我们需要的不是摆脱坏公司的自由,而是选择好公司的自由。”
作者简介:野落,自由撰稿人。VX:natsuyannn
本文系猎聘(ID: liepinwang)原创,转载授权、版权合作、读者投稿事宜请添加微信: zhibanpeini123
-End-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本平台观点,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需要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以上信息,侵权必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