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所具有的寓意是「不断向前滚动」,所以进化或演化一词「evolution」也来自拉丁语的「从(ex)转动(volvere)中来」。车轮本身的形态也不可避免地随着其他技术进步而不断进化。从笨重的木头到充气轮胎,车轮数千年间经历了什么?

-文字稿-
车轮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如果没有这些自由转动的物体,以及其他利用转动来改变力的工具,很难想象人类的文明会是什么样子。那么到底是谁最早发明了车轮?

尽管我们无法锁定具体发明「自由转动的轮」,以及突发奇想把「橇」和「轮」结合到一起的某个人,但最早在大约5500年前就出现了「有轮车辆」的证据。地点在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乌鲁克城邦的伊南娜神庙
这是一种笨重的实心木轮,因为材料和加工工艺的问题,绝大多数都由三块木头拼起来,然后通过木制横梁加以固定。类似的设计虽然看似笨拙却足够简单有效耐用,因而在很多偏远地区一直沿用了数千年之久。
但就像「车轮」所具有的寓意是「不断向前滚动」,所以进化或演化一词「evolution」也来自拉丁语的「从(ex)转动(volvere)中来」,车轮本身的形态也不可避免地随着其他技术进步而不断进化。
比如在公元前2500年,当时掌握着最先进车轮科技的苏美尔人,开始在车轮外沿加一圈铜钉,后来加上一整圈的皮革或是铜制轮箍,用于加强车轮的整体刚性和耐磨损性能。
真正导致车轮第一次大变革是动力源的改变。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被驯化并用于拉车,相对于此前用于运输货物且行动迟缓的牛车和驴车,人们同时发现这是一种完美的战争工具。因为速度和机动性的大幅提升,车轮也必须做出相应变革:通过将木头加热弯曲、拼接成一个闭合的轮圈,以四到八根木制辐条代替笨重的木盘,辐射状固定于中央的轮毂,并最终支撑起轮圈
这样的车轮制作更加困难且造价昂贵,然而其回报也足够吸引人。
从殷商王朝「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到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从两河流域兴起的亚述和巴比伦,到希腊「身披铜甲」的阿开奥斯人,从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曾经的霸主赫梯王国,到古埃及十八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在整个欧亚大陆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这些双轮战车以及驾驶着它们的武士,一直都是战争、掠夺、保卫国家的主角。
不过这一切都随着骑兵的崛起,变成了过去的故事和符号。到了公元前6世纪左右,战车就只能在庆典活动和竞技运动中看到了。
好在战车轮却被民用的运输车辆所继承,并一直缓慢地发展着。伴随中世纪后跨地区、跨国家运输的需求,以及运输重量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逐渐注意到一个问题:车轮是名副其实的道路破坏者。更不要说很多车轮还加了铁钉或者铁圈。文艺复习时期的意大利建筑师们,不得不从罗马的道路遗迹、以及古罗马文献(维特鲁威)中吸取灵感,发明了混合石头、砂与砂浆的路面技术。从此以后,道路与车轮的相互竞争、共同进化,一直是道路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
车轮的下一次巨大变革依然来自于动力源的变化。虽然早在1845 年英国人R.W.汤姆森就发明了第一只充气轮胎,几乎同时也有人发明了实心橡胶轮胎。1871年,汤姆森又发明了一种蒸汽汽车,就使用了实心橡胶轮胎。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相对于马车的畜力被动牵引,汽车的动力来自于自身传导至车轮,因而要求轮子与地面之间要具有足够的抓地力。橡胶的硫化技术和橡胶轮胎的发明,近乎完美地满足了汽车这种既要硬、又要有弹性的需求,也为内燃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这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是,适合马车的路面总是被汽车的动力轮带起大量尘土,乃至碎石四处飞舞。既影响汽车的速度与乘坐体验,又加大公路维护的开销,这又推动了 20 世纪混凝土与沥青路面的全面发展。
再之后,就是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历史——内燃汽车性能的提升、高速公路的建设、乘客对舒适度的要求,推着人类对车体、车轮、交通基建轮番升级。
于是一个可以想到的问题来了:如果汽车的动力再次发生变化呢?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 20 世纪初电动汽车曾经一度繁盛。不过彼时的电能系统尚没有资格让其与内燃车持续对话,随着种种问题暴露,被迅速埋进了历史。
而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真正的变化。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电动车,不论新锐新能源车厂还是老牌汽车厂商,都在努力赶上这场滚动的变革。那么电动车是否需要不太一样的车轮?
当然,电动机与内燃机相比,扭矩响应速度要快得多。简单说就是电动车从启动到最大速度的时间更短,加速感更强,这是由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天然决定的。这就需要电动车轮胎有更大的接地面积,以便提供足够的抓地力,才能达到加速、制动和弯道的理想性能。
这个听起来很容易。然而,更大的接地面积往往意味着更大的轮胎变形,这就可能产生更大的滚动阻力,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能耗会增加。特别是电动车因为电池组的关系,通常比相同类型传统汽车重几百公斤,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加明显。
轮胎专家米其林,对此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改进材料和胎体的设计,以平衡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性能。这也是其一直秉承的「全能表现(Total Performance)」理念。
最新推出的米其林e•聆悦轮胎,首先通过调整模具曲线,改善了胎面接地面形状。在轮胎橡胶的总变形量减小的前提下,提高有效接地面积,这样不但可以兼顾抓地力,降低滚动阻力,还能减少轮胎与地面的相对滑移,使胎面磨损更均匀,从而提升轮胎的行驶里程上限。在电动车测试中,这款轮胎对比其他两款的平均磨损,寿命预估能提升18.3%。米其林Acoustic静音技术还能进一步降低胎面噪音,提供更愉快的电动车乘坐体验。
但是要做到这样就必须有材料上的改进。
橡胶之所以可以变形,来自于橡胶分子链之间的滑动,然而这也会把动能转化为橡胶的内能,导致能量的损耗。而现代轮胎橡胶为了增强其耐磨性,还普遍会加入炭黑白炭黑等补强剂,这些分子之间都可能相互错动,导致更多的能量损耗。
而米其林e•聆悦的胎面橡胶使用了新一代的弹性高分子体,拥有更多的支链和官能团,能与硫磺分子形成更多的交联反应。简单说,就是这样可以更好固定橡胶分子链,减少「摩擦」生热。同时,通过硅烷偶联剂,让这些官能团与白炭黑产生更紧密的化学链接,进一步减少生热和能量损耗。
研发中,米其林先通过上面这些材料力学、热学特性建立数学模型,再通过有限元计算的方式,计算轮胎模型在充气压力,负载,速度,外温等不同条件下的内能损耗,从而评估滚动阻力特性并调整改进。最终在第三方测试中,令这款轮胎对比其他两款的续航能力提升8%,或许能很大程度改善电动车主们的里程焦虑。 
同时,米其林还推出了专为高性能电动车设计的运动型轮胎:米其林竞驰 EV。除却前面米其林e•聆悦的优点以外,基于米其林的电动方程式赛车经验,更强化高速状态下抓地性能,以匹配电动车的惊人扭矩。我们可以想象,当未来电动车浪潮彻底席卷世界之后,它们可能具有的地位和娱乐价值。
参考文献:
1.查尔斯.辛格. 技术史[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
2.Bakker, J. A. "Bronocice, Flintbek, Uruk, Jebel Aruda and Arslantepe: the earliest evidence of wheeled vehicles in Europe and the Near East. Palaeohistoria: Acta Et Communicationes Instituti Bio-archaeologici Universitatis Groninganae." (2006)

混乱博物馆视频号开通啦!欢迎大家踊跃转发、点赞、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混乱博物馆更多视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