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东海小黄鱼
近来,有部剧将野心打在了剧名上——《生活家》。野就野在,国产剧连“生活”是什么都没讲明白,就要开始塑造所谓的“生活家”了?
观众感到迷惑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如今的国产剧,尤其是都市生活剧,大多朝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方向一路狂飙。职场戏大多如空中楼阁,不搞KPI搞对象;爱情戏又如镜花水月,一场出轨一场空。
编剧不仅对有钱人的生活想象匮乏,对穷人的生活也缺乏共情:霸道总裁的霸道宣言是,打游戏给你送金币和财宝;贫民窟女孩的贫民生活是,在魔都的精修公寓中吃自嗨锅。
《生活家》中,主角花6000在上海市区租到的房子
简而言之两个字:悬浮。
有一说一,《生活家》即使是以轻喜剧的形式演绎,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根除情节浮夸的毛病。但值得肯定的是,剧中设计了不少贴近现实的生活细节,对“生活家”这一概念的演绎,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与当代生活相沟通。
01
办法总比困难多
“快乐跟钱多钱少没关系,快乐就在于生活本身。”
《生活家》开篇,是女主邱冬娜以回忆的口吻,为自己和母亲邱晓霞那“穷开心”的生活,赋予不凡的意义。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破产母女”的设定并未被所有人接纳。被提及最多的槽点,莫过于邱晓霞斥巨资租下了两室一厅——月租6000元,押一付三,几乎花光所有的生活预算。
意外起源于她与房东私联,如果一切顺利,本可以省下一笔中介费。但事与愿违,中介发现了端倪。她不得不辗转别家,租下这更显高贵的房子。
看起来一切都是自讨苦吃。但对邱晓霞而言,文化水平不高,独自养育女儿,“精打细算”几乎是一种生存本能,支配着她每一步的思维和行动。
付不起搬家的车钱,就向小区主任借用灵车;解决早餐问题,就到超市免费试吃试喝;请客吃饭,就想方设法让同事自带食材;生日当天吃自助餐,也想着要不混入婚宴现场得了。
《生活家》中母女俩到超市试吃解决早餐问题

为了生活“不择手段”,邱晓霞的形象和行为,虽多少有些招人反感,却隐约有现实的踪影可寻。人物的弧光,也正是在这明暗相间、动静结合的叙事中浮现而出。
喧嚣过后的平静时光里,尤能看见真实动人的生活碎片。
将馒头切半做汉堡,将建筑垃圾场当游乐场,将衣服拼接做单肩包,将自己碗里的肉扒拉给女儿……同样是凭借精打细算的本事,邱晓霞为女儿创造了一个尽可能“富足”的生活。
《生活家》中邱晓霞将馒头切半做汉堡

精明如她,签下月租6000的房子时,心中定然也有不少计较,而这其中又是否有对女儿的亏欠感呢?不得而知。
可以知道的是,“生活家”的志向并不在物质上的丰饶,而在精神上的丰盈。
成为一名“生活家”,其实是冬娜的愿望。她希望能像妈妈一样,用生活智慧解决所有的不如意。而邱晓霞的“生活智慧”未必有多正派多高明,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确实积极地影响着冬娜的成长。
正是基于这份双向的爱与理解,她们始终能将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永远精神昂扬、着装精致——用剧中角色的话来说,是“不富裕但有趣”;用剧外观众的话来说,是“没有一点穷人的样子”。
可什么是穷人该有的样子呢?
很多时候,我们对特定群体的苛责,是基于刻板印象而非具体事实,例如病人就应该憔悴,穷人就应该潦倒。容易被遗忘的一件事是,哪怕身处低谷,人也是有权利和能力维持生活的体面的。
02
不富裕但有趣
虽说邱冬娜师从邱晓霞,但因为成长环境大不相同,母女俩人的“精打细算”,并不是一个概念。
邱晓霞的精打细算根植于熟人社会的土壤,庞杂的人际关系网络是她趁手的资源。一方面,她可以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另一方面,别人也可以利用这自私又贪婪的心理,叫她自食其果。
“贪小便宜吃大亏”,可以说是对其行事风格的高度概括。
成长于信息时代,邱冬娜手上也有一张大网——互联网。她的精打细算是基于对多方信息和资源的充分利用。
最具代表性的桥段是,她带着老板体验自己的一日生活。网上买二手餐券,原价150元的自助餐只用39元;用代订买蛋糕,一次性节省60多元;电影票抢不到9.9元的,也买到了20元的……一通操作猛如虎,人均消费128.5。
这样的精打细算,是不是才像极了你我的日常?
事实上,即使是冬娜自己,也未必完全认同母亲的部分想法和做法。这种不认同,呈现的就是两代人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碰撞。
而冬娜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与其说是年轻的,不如说是当代的。国产剧要想免于悬浮,关键就在于“发现”这种当代性。也即真正地看清楚,当代人是如何在内卷的围剿下,认真经营“不富裕但有趣”的生活。
“有趣”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
可以是从逼仄的生活中短暂出走,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
56岁的苏阿姨选择一路向南,找回那个被家务埋葬的自我。一人一车一帐篷,半生蹉跎之后,她终于当成自己的司机,决定自己要走的路。
20岁的唐同学选择一路向北,去亲历人间百态。54辆公交车,1291个站点,1810公里路,是他丈量的从上海到北京的距离。
即使身体不在路上,只要心灵足够自由,生活依然可以富有趣味。
当消费主义来势汹汹,有人在“豆瓣抠门小组”中各显神通,有人在极简生活中自得其乐;当延迟退休铁板钉钉,有人已预谋着在而立之年实现“经济独立,早早退休”。
“豆瓣抠组”上的经验分享帖
而对冲刺在搞钱一线的打工人来说,“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调侃。重担之下,还是该站立站立,该攀登攀登,偶尔用优惠券点一份划算的外卖犒劳自己。
这些,才是真实的鲜活的当代人的生活哪。
03
发现美好,热情生活
贫穷、不富裕、富裕。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可以预见,除了极少数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能实现经济独立、财务自由;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学着成为一个“生活家”,为“不富裕但有趣”的生活精打细算。
而经营这种中间态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拥有分寸感。也即不压抑也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只追求可负担的享受。
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片段
这种享受可能更侧重于精神层面上的享受,却也绝非超脱于物质而存在;只是在物质层面上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更重“质”,而不是“量”。这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品质生活”。
从简从易,求真求美。
南风窗「后窗生活馆」希望能为当代品质生活注入一些巧思。
“巧思”首先体现在选品上。
此刻的你,能成为《南风窗》的读者,相信都曾被某篇文章中那股冷静的力量打动过。这种冷静思考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而是要在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之上,进行广泛又深度的阅读。
在「后窗生活馆」中,最新杂志毋庸置疑是主角,与此同时,图书文创也将是不断开拓的一大板块。
我们将选书的过程比作淘金,热门畅销不是筛选标准,灵魂有趣才是。有些好书看似冷门,其实只是缺少被看见的机会。例如《藏在地图里的国家地理·世界》,又例如《历史——地图上的世界简史》,一旦捧起,只会沉迷。
除了图书杂志,「后窗生活馆」中还有生活家居、服装饰品等丰富品类。对于商品本身,我们也尤为注重其设计上的巧思。
随着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和新兴科技不断碰撞,许多日常用品从外形到功能正在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
从前的风扇多是憨笨的模样,只要能调节到舒适的风挡就令人心满意足。但现在,风扇不仅可以自由折叠,节省占地空间;甚至可以担任半个加湿器,一物多用,如卡蛙折叠循环扇。
而记忆里拖一次地,就得往返厕所反复换水,更原始的时候,还是手动拧干。时过境迁,现在的拖把已能一键换水、省心省力,如tomoni无线电拖把。
看重这些巧思,是因为有时只要一个小改变,生活就能更加舒适便捷。也只有生活真正舒适了,生活的热情才不会消散。
发现美好,热情生活。
我们相信“品质”一词所承载的,并不只是你对商品高质量的要求,还有你对美好生活持之以恒的追求。
往后时光,有「后窗生活馆」把控品质,希望你可以看见更多美好的事物,省去货比三家的烦恼。在这里,你不需要冲动购物,只用按需购物。
/发现美好/
/ 热 情 生 活  /
这里是南风窗
后窗生活馆
- End -
资讯 
作者 | 东海小黄鱼
统筹|张鹏霞
排版 | 三三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_onlinestore
南风窗「后窗生活馆」
6·18帮你省钱,臻选品质好物
 ↓  ↓  ↓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优惠券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