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至今,启明创投共有16个企业IPO,平均每个月都有企业IPO。
作者丨孔露娇
图片来源丨受访者
新冠疫情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经济,改变了既有的秩序。在应对危机和建设创新体系之间,来自中国的LP、GP、创新创业企业迅速寻找解决方案,并取得了成效。
5月27日,启明创投第十二届人民币基金年会投资人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表示,过去一年是“丰收的一年、忙碌的一年”,未来是“展望的一年”。
邝子平表示,过去一年是IPO大年,从2020年至今,启明创投共有16个企业IPO,平均每个月都有企业IPO。到目前为止,启明创投持有的公众公司的市值约为500亿元人民币。
从投资数量来看,启明创投去年也收获颇丰。“我们没有被疫情耽误任何工作进度,这一年里面我们有约60个投资,我们投资的企业家在过去一年也非常忙碌,企业有着非常喜人的成长,尤其是在医疗健康和高科技板块。”对于未来,邝子平表示,“还是比较乐观的。”
尽管 2020年暴发了新冠疫情,但医疗行业迎来了“高亮”的一年,启明创投从2020年到现在收获了16个IPO,其中12个是医疗健康企业。自2006年成立以来,启明创投先后投资了100多家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包括甘李药业、泰格医药、再鼎医药、康希诺生物、神州细胞等都已上市。
在本次论坛上,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主持了《IPO大年2020:明星企业的启示与展望》圆桌对话,甘李药业首席执行官都凯、加科思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印祥、神州细胞董事长谢良志、诺辉健康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陈一友、康乃德生物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潘武宾、康希诺生物首席财务官王靖参与了讨论。
中国创新药的火热
回首中国创新药过去20年的变化,加科思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印祥感慨万千,他从2003年回国创业,见证了中国在资本、生态、人才方面的显著变化。
“这将近20年我看到很多变化。2008年之前我感觉基本上没有VC,投资医药的先行者主要来自其它领域,比如房地产,启明创投是中国起步比较早的VC。中国(医药)企业这几年慢慢有资本的支持,从人才、生态环境各个方面得到改善,逐步开始在某些细分领域参与全球竞争。”
甘李药业是中国三代胰岛素领先企业,2020年6月在国内上市,目前市值700多亿元。甘李药业首席执行官都凯认为,中国在医药板块的资本非常活跃,并不亚于发达国家,资本对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加上中国的人才越来越多,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扮演着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三个因素对中国制药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在中国做新药研发,最大的短板一开始是数据,我们的临床数据和研发数据不太受其他国家认可,现在随着中国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等国际组织,数据逐渐得到认可,产品质量也普遍受到认可,尤其是高于印度,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都凯说道。
随着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的变化,疫苗研发企业康希诺生物在疫情期间一炮走红。2019年3月,康希诺生物在香港H股上市;2020年8月,康希诺生物正式登陆科创版,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首只“A+H”疫苗股。
康希诺生物首席财务官王靖认为,中国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就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从2020年1月20日立项做新冠疫苗,到今年2月25日有条件批准,一共400天。这400天里我们完成了创新疫苗的全球多中心、大规模有效性试验,我们开展了覆盖全球三大洲、五个国家的临床试验,大约入组了45000多名受试者。我们的天津工厂从打地基开始,一直到所有验证、设备安装、运行全部结束到正式第一批投产,只用了8个月。”
火热后的冷思考
过去10年,无论从上市的估值还是投资人的热情来看,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确实非常火热。但火热之后,也需要冷静思考。
“目前大家都享受着上市潮的盛宴,我们要冷静下来认识到,上市仅仅是开始,药企的成功也是二八原则,最后能够怎样走出来成为20%,既要给社会,给患者真正带来利益,这是需要情怀,需要智慧的。”康乃德生物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潘武宾表示。
虽然中国药企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发达国家某些企业的确还有差距。“医药行业跟别的行业不一样,尽管现在可能个别企业在个别领域得到了跨国公司的认可,但我们的整体水平跟欧美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最起码还有20年至30年的差距。”神州细胞董事长谢良志表示。
在谢良志看来,中国目前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人口优势和投资带来的阶段性溢价机会,但不代表我们的企业真有那么高的水平,未来还要看哪个企业真正能在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掌握技术优势,真正跟国外公司全面竞争。
对于中国药企未来的发展,谢良志认为一方面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利用中国优势占领国际市场。“这个行业最终要看本事,靠积累,我们要学习跨国公司在很多方面的经验,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利用中国的资本、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成本优势,把中国市场做好,然后再去占领国际市场。”
对此,诺辉健康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陈一友非常认同。“要先学习追赶,不能洋洋得意,中国的企业要向国际大制药公司和顶尖的生物科技公司学习,不被暂时的顺境冲昏了头脑。”
参与全球国际竞争
无论各行各业,中国速度都让世人惊叹,但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
目前,国内创新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公司上市、新药上市都不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国内医药行业高度同质化的激烈竞争。潘武宾认为,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是中国仿制药的同质化竞争时期,从2010年之后到现在,是热门靶点上的同质化竞争时期。
如何避开竞争应对挑战?答案在于三个字——“国际化”。
如何更好地抓住中国高增长的机遇,到国际上与真正的高手过招,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也是创业者和企业CEO历练提升的过程。“要成为20%的最终成功者,需要抓住国内高增长和国际化的机遇,做到细分行业或者相关重要靶点新药开发的前三名,就会有机会。”潘武宾说道。
在王靖看来,国际化意味着成为一个全球的行业领导者。“跟别人合作或者把产品卖到国外,不是真正的国际化,我们认为真正的国际化,不止能够做产品输出,还能够做工业输出、研发输出,最后到管理输出,理念和愿景的输出,拥有这些综合能力才能最终成为一个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企业。”
“再过10年,我们相信中国有一些企业会在美国建自己的临床基地,真正去做大规模的临床三期试验,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我们有信心,中国的企业会走出去的。”谢良志说道。
陈一友也对此充满信心,“我们古代有四大发明,指南针的发明,不是让我们在小河里划船的,是让我们总有一天去外面的星辰大海。只有到了惊涛骇浪里去航行的时候,这个指南针才有意义。”
医药创业者要“专注、理性”
在医药行业创业,相比其他领域门槛更高,道路也更艰难。
对于创业者来说,都凯认为最重要的是“专注”和“专业”,一方面要找到业务突破口,另一方面要在公司管理方面走向专业化。他举例说道,“胰岛素在全世界能够大规模量产的企业不多,有很大技术难度,我们的创始人甘忠如博士在90年代开始钻研,最后一直在专注做到行业的领先,才成就了今天的企业。”
王印祥表示,专注很重要,但企业第一步最重要的是给自己“贴标签”,比如康希诺生物是做疫苗的,甘李药业是做胰岛素的。“这个标签非常重要,我个人做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离开磷酸化,第一个研发上市的药物埃克替尼是抑制磷酸化,第二在研发的项目SHP2是磷酸酶抑制剂,还是跟磷酸化相关,没有跳出这个领域。”
在谢良志看来,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最需要的是两个字“理性”,一方面要理性选择创业这条路,自己是否应该创业,另一方面要认清自己的优势,理性选择创业方向。
“你别看有的公司过去10年赚钱了,未来10年不一定这样,就像90年代的乡镇企业、2000年的房地产,再过10年几乎没有了,只有真正有技术积累的企业,才能在这个领域赚到钱,保持理性非常重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