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小炒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11月,世界上有两个联邦制国家正在进行大选,一个是人尽皆知的大洋彼岸美国,一个是默默无闻的贫穷邻居缅甸
11月14日,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以绝对优势赢得大选。昂山素季,对国人而言是模糊的:人人都知道这个名字,却不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可能连性别都不清楚。
75岁高龄的昂山素季,大半辈子都在为缅甸的进步而执着奋斗。她的身世,注定要肩负起国家事业;她的精神,是上天对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的馈赠。如今的缅甸,在人们自发的尊崇下,处处都是她的画像。
现在,她将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将这个国家再扛五年。
1
政治素人
1947年7月19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一个两岁小女孩,坐在爸爸怀里,撒娇“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爸爸说:“那就讲个缅甸的故事吧。”
缅甸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古时候这里被称为黄金之国,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河流,老虎在丛林中漫步,大象在平原上游弋。那个时候的缅甸就是一颗镶嵌在大地的红宝石,比你的脸颊还要红润的红宝石,地上遍布着你这样的小公主想都想象不到的奇珍异石。
“然后呢?”小女孩好奇地追问。
后来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遥远的国度来了一群强盗,抢走了我们所有珍贵的财富。因此,我们变得十分贫穷。
“我的小宝贝,你喜欢这个故事吗?”

“喜欢!”
这个小女孩,就是昂山素季,家里唯一的女儿;她的父亲,是昂山将军,此时正在带领缅甸人民赶跑英国、日本这些侵略者,争取国家独立,这位缅甸国父时至今日始终受到缅甸的万人敬仰。
缅甸,东南亚最地大物博的富饶国家,却成为了东南亚最穷的国家。这个从小根植于昂山素季心中的形象,直到现在也没变过。
两岁的昂山素季此时还不知道,这是她最后一次听父亲讲故事了。
给女儿讲完故事,昂山将军将充满赶往政府会议室,主持召开建国会议,一共6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开过很多次这样的会议了。

昂山将军扯高嗓门:“没有民众支持,我们的政府就没有合法性,我们必须建立宪政民主国家。”
众人举杯庆祝时,三个士兵突然持枪闯入。一片混乱之际,32岁的昂山将军十分镇定,他缓缓转向士兵的枪口,注视着士兵的眼睛,然后闭上双眼。他相信,自己的一片赤忱,问心无愧!
43年后,这一幕将在女儿昂山素季身上重演,但结局截然相反。包括昂山将军在内的6名爱国人士,倒在了血泊之中,昂山自己身中13枪
行刺者是英国支持的爱国党人,名为爱国,实为爱国贼
2岁的昂山素季,失去了父亲;刚刚独立的缅甸,失去了主心骨,陷入10年内乱,直到可怕的军政府上台。
缅甸的宪政民主梦,如同昂山素季幸福的童年,戛然而止,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彻底改变。
之后的历史,就是一部缅甸人民等待昂山素季成长的历史。
1960年,就在军政府上台的前夜,昂山素季的母亲被任命为驻印度大使,15岁的昂山素季随母亲来到印度,就读于当地的女子学院。
1962年,军政府发动政变正式上台,缅甸彻底堕入黑暗岁月。从1988年昂山素季回到缅甸受到的待遇来看,幸亏她随母亲及时离开了国家,否则甭说生活与教育了,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在印度的3年,“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政治和隐忍哲学渗入青少年昂山素季的心灵。印度和缅甸都是佛教大国,在佛教的薰陶下,她保持着心理平静,甚至是最严重的挫折也不能干扰她。
这段人生经历,为她日后在被缅甸军政府软禁期间依然气定神闲埋下了铺垫。
1965年,昂山素季20岁,吾家有女初长成,她远赴英国,在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哲学和经济,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理念开始印入她的大脑。
求学期间,祖国缅甸处于奈温将军的恐怖军事统治之下,将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而这个时候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西欧,处于战后最繁荣时期,一片欣欣向荣。
理论熏陶和现实对比,使得昂山素季更加坚信父亲的道路是正确的,她立志要在缅甸实现父亲的理想。
大学期间,在监护人高布斯勋爵的介绍下,她遇到了自己一生挚爱迈克·阿里斯,一个在杜伦大学研究西藏文化的历史学家,两人一见钟情。阿里斯被她身上东方女子的优雅和外柔内刚深深地吸引;昂山素季则被他的风度翩翩和普世情怀而折服,当然,也与他“冷门”的研究方向有关,这种东西结合的学问,对昂山素季有先天的吸引力。
因为,她就是要用西方的政治理念去解决东方缅甸的问题。
大学毕业后,由于军政府阻扰,昂山素季无法回国。此时,男朋友阿里斯正在不丹担任王室的家教,也就是“帝师”。不丹以藏传佛教为国教,与阿里斯的研究方向契合,这个国家紧邻印度,靠近缅甸,无论是爱情,还是对母亲和祖国的相思,她希望前往不丹。
父亲“暗中”帮了她一把。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是缅甸人,对昂山将军充满敬佩,在外交官母亲的联络下,昂山素季担任了联合国办事处助理秘书一职,很快就借调前往联合国驻不丹外交部。
两人在不丹陷入热恋。1971年在不丹一座雪山的见证下,昂山素季答应了迈克的求婚,但只有一个条件:只要她的祖国需要她,她必须回去
从始至终,昂山素季都没有忘记父亲的未竟之志,昂山家族沸腾的热血驱使她不应忘掉一切。阿里斯很明白,眼前这位目光坚毅的瘦小女人,不属于自己,而属于缅甸,但他不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且在以后给了自己妻子的政治事业极大的支持。
1972年,两人在伦敦结婚,婚礼采用的是佛教祈福仪式。场面很简单,新人很开心。
这是一段很完美的爱情故事。
在之后的16年婚姻生活,或许是知道自己迟早投入到政治领域,需要趁现在抓紧做一个人妻的角色。于是昂山素季收起了自己性格中的锋芒,极尽其能扮演一个完美家庭主妇的角色,或者说,去“透支”自己的家庭生活。
她坚持给丈夫熨袜子、打扫房间,为丈夫生了两个儿子,精心策划孩子的儿童派对,磨练自己精湛的厨艺,令很多女性朋友们相形见绌。
但是,在这段平静的生活里,昂山素季尽管可以申领英国护照,她却一直坚持使用缅甸护照。幸福的家庭生活,并没有消磨她的爱国热忱。
缅甸,这个她深爱的祖国,在腐败无能的军政府手上,已经到了靠外援才能生存下去的境地,东南亚最富饶的国家,却名列全球最贫困国家之一。在人均GDP上,80年代的缅甸是中国60年代的水平。
她明白,总有一天,命运会让她在家与国之间作出抉择。她体内流着的是“缅甸国父”昂山的血,生来就要带领国家人民走出困境。
2
归去来
1988年3月,一个安静的晚上,伦敦。阿里斯像往常一样在家里的客厅看电视,突然变得一脸惊讶,赶来叫唤正在厨房洗碗的昂山素季。
电视里正在播放缅甸的学生示威
缅甸通货膨胀严重,当时居民都不相信银行,把现金换成大面额钞票,保存在家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军政府突然宣布停止大面额钞票的流通。这无疑给底层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
于是,在东欧剧变的前夜,为了抗议军政府的独裁与铁腕统治,仰光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在茵雅湖(昂山将军的墓地所在)与警察爆发激烈冲突,并遭到警察的殴打和射击。政府的暴行并没有吓倒缅甸人民,反而激起了更多的人参与示威。随之带来的,就是流血冲突的扩大。整个缅甸,弥漫着一股恐怖气氛。
阿里斯安抚着妻子的手,但昂山素季毫无察觉,整个人怔住了。
突然,房间的电话响了,昂山素季一脸凝重地走进去,电话那头传来:你母亲中风住院了。
家事国事,昂山素季径直开始收拾行李。阿里斯在客厅并不知道丈母娘病倒了,但看到妻子的行为,他毫不惊讶,他知道妻子这次无法置身事外了。于是,阿里斯走到房门口,淡淡地说道:
“我帮你订一张机票。”
“母亲生病住院了。”阿里斯“哦”了一声,两人心照不宣。
当时两个孩子大的14岁,小的12岁,还有,阿里斯已经确诊了癌症,但并没有告诉家人。
他知道妻子已经为自己付出了很多,现在该自己来支持妻子了。
昂山素季特意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当飞机快降落时,她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被父亲称之为“红宝石”的国家的地上自然风光,那蜿蜒清澈的河流和郁郁葱葱的山林,让她泪流满面!
从飞机出来的那一刻,昂山素季就被全程跟踪。41年过去了,心虚的军政府,对昂山家族的警惕丝毫不减。
昂山素季直奔医院,然后去了父亲的墓地,不知她是否知道,10年前有一位中国老人,访问缅甸时,亲自拜谒了昂山将军的陵墓。当晚,昂山素季在医院打地铺,尽管地板上爬着很多蟑螂,但她不受影响,很快就入眠。28年了,她终于能在祖国的土地上睡上一觉。
到了第二天,她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
医院里躺着很多受伤的学生,还不断有受伤的学生送进来,然后军政府并不愿意放过他们,一群带着红围巾的士兵闯进医院,要强行带走流血的学生。院长为学生求情,但是一枪被崩掉了。
我带着红围巾,我有权杀你。”士兵对院长的尸体叫嚣。
半个世纪快过去了,原来祖国还处于野蛮丛林的原始状态,与自己生活的英国是天堂与地狱的天壤之别。如果说电视的冲击不够大,那么此时的场景已经足够让昂山素季无法接受了。而当她看到外面的学生都举着父亲头像时,她已经做出了决定。
她将放弃优渥的家庭生活,舍弃家人团圆的机会,投身于这片苦难之地,也将迎来生死未卜的个人命运。
昂山素季刚把母亲接回家中,一群进步作家和知识分子就来登门拜访,第一句话就是“您和令尊大人长得真像”,第二句话就是“我们不能放弃眼前的机遇,我们有很多事情要跟您谈”。
昂山素季对此早有准备:“那就请讲吧。”
在昂山素季准备领导人民的反抗运动时,军政府老大奈温将军在干嘛呢?不是想着平息动乱,也不是想着暗杀昂山素季,慌乱的他去拜访了巫婆。
“我最近被一股邪气缠绕。”
“这次是鬼魂,先人的鬼魂。”
“是他吗?”奈温拿出一张纸币,纸币头像是昂山将军。
“是的,他得到了一股灵气的帮助,从遥远的地方而来。”
“我该赶走他吗?我该如何处理呢?”
“让他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于是奈温把如何让昂山素季离开缅甸当成军政府的头等大事。巫婆成了国家顾问,足可见军政府的腐朽落后,不久后,这位老巫婆就被民主进步分子射杀了。
或许是民众积怨实在太深,或许是昂山后人带来的精神鼓舞,缅甸的游行示威运动愈演愈烈,呈现不可收拾之势。7月23日,奈温宣布自己退位(转型为幕后老大),并实行普选。从后来的事情来看,奈温并不打算实行普选,而是先糊弄过去,防止事态扩大。
站在军政府角度讲,这是一个昏招。人一旦尝到甜头,岂能善罢甘休?
7月24日,就在奈温辞职的第二天,几位大学教授、退伍军官、一大群学生来到昂山素季住处,开门见山:

“您是唯一能带领缅甸走向民主的人。作为昂山将军的后代,您的人民将自觉接受您的领导。现在是时候重启您父亲开启的事业了。”
1988年8月8日,在这个无比吉利的日子里,缅甸爆发全国大游行,仰光市中心聚集了至少50万人,占全城人口的1/10。这掀起了高潮,但并不是最后的高潮,游行示威在全国呈现井喷之势。对于军政府而言,形势已经失控
此时,阿里斯已经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仰光,作为坚强的后盾,全力支持妻子的伟大事业。昂山素季也是在向全国人民宣告,我的家人都在这里,我不会离开祖国,这是我的决心与信心

昂山素季并没有打算给自己留退路,她对这个国家的爱是彻底的
3
民心
在仰光,有一个国家象征:大金塔,地位如同柬埔寨的吴哥窟、中国的万里长城。每一位去缅甸的旅游者,大金塔是必去之地。
因此,当奈温在7月23日在电视上宣布实行普选时,大金塔上空当晚就放起了灿烂的烟花。
8月26日,昂山素季在万人簇拥和万人空巷中,来到大金塔,面向人山人海,庄严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我不能对祖国所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我们要在尽快的时间内,去实现我父亲的理想,让国家走向民主进步。”
人群挥舞着缅甸国旗和昂山将军的画像,欢呼声此起彼伏。丈夫和两个儿子站在她身后,开心地鼓掌。
就是在这一天,有人去杀害了奈温信任的那个老巫婆。
就是在这一天,缅甸人民发现,昂山的血脉在流淌,他们盼望已久的领袖诞生了。
她说:“父亲的死是一种生命的转化,有人要借用他的生命来推动他未竟的事业。”
其实,如果军政府足够争气,缅甸并不需要“昂山素季”。当然,这是一个伪命题,既然是军政府,就不可能带来国家进步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昂山素季的大金塔演讲,奈温守在电视机前片刻不离,他问旁边的助手:“有一百万人吗?”
昂山素季的丈夫阿里斯,在演讲结束后,对兴奋的民主代表“泼了一盆冷水”:“1/4个世纪的压迫,不会在一天内瓦解。”
奈温将军开始全城搜捕围绕在昂山素季身边的进步人士,将他们投入监狱;吊销阿里斯的签证,将昂山素季的家人赶回英国。
雪上加霜的是,在丈夫与儿子离开后,一手将她带大的母亲也因病去世了。
打击接踵而至,在孤独、恐吓和军政府劝说中,昂山素季软硬不吃,从容应对,没有丝毫退缩,军政府试图瓦解昂山素季意志的努力,没有效果1988年9月27日,昂山素季组建了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打算用和平的选举手段推翻军政府。
昂山素季跑遍全国,上山下乡,与民众亲密接触,号召他们出来投票,只有把群众的力量调动起来,国家才有胜利的可能。她逢人便说:“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政治会关心你
当然,她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士兵的全程“陪同”。
直到有一次,1989年4月5日,一队士兵挡在了她的面前,不让她继续与民众接触,威胁着如果继续往前走,就要开枪,昂山素季独自一人毫无畏惧地挺上前去,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以一个柔弱之躯对峙一群手按扳机的军人
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
她穿过站成一排的士兵队伍,径直走向负责指挥的少校,平静地逼视着少校的眼神,少校慌乱地拔起手枪:“再不停下,我就要开枪了。”昂山素季不为所动,她闭上了眼睛,等待命运的降临,犹如1947年的父亲一样。
生死就在一念之间。
少校是懵逼的,居然有人不怕死,毕竟每次只要一举枪,民众都是害怕的,乖乖就范。在相持的最后一刻,少校屈服了,开车离去。
这一幕,震撼了士兵,也震撼了正在码字的我
昂山素季后来回忆说:“我发现,恐惧来自敌意。当我被充满敌意的军队包围时,我没有感到害怕,因为我从未对他们怀有敌意。”她始终犹如一位慈母,希望感化执迷不悟的同胞。
对于这种勇气,昂山素季说:“实现民主不要仅仅依靠别人的勇气与无畏。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作出牺牲,去成为一个无畏的有勇气的英雄。只有到那时候,我们才能够享受到真正的自由。”
当离去的少校跟奈温汇报开枪一事时,奈温拔出手枪直接枪毙了他。奈温说:“蠢货,她的父亲为国捐躯,我不能容忍她也为国捐躯。”
然而,以肉体之躯逼退士兵,其鼓舞与震撼不输“为国捐躯”,人人都在议论此事,对昂山素季本人和她正在进行的事业敬佩不已。
明年5月的大选,昂山素季早已胜券在握,但军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4
卡农
军政府对自己不得人心心知肚明,随着大选的临近,他们决定反扑。
奈温发出一句怒吼:“他们的人多,我们的监狱更多。”
凡是支持昂山素季的人,有多少抓多少,监狱不够,就把他们流放边疆,去做沉重的苦力,甚至帮忙贩毒。
他们会在地上埋上地雷,让“犯人”站成一排,齐步走,谁踩到地雷被炸成两截,他们就在一旁哈哈大笑。
这可是1989年啊,而不是1889。
昂山素季听说自己的支持者受尽虐待,痛心不已,她坚持“非暴力不合作”的和平抗争手段,于是,她开始:
绝食!
应该说,在印度待的3年,甘地对她的影响十分深远。

如果军政府一天不停止拘捕和虐待,她就一天不吃饭。
到第12天的时候,昂山素季已经奄奄一息,军政府终于屈服。因为他们明白,死了的昂山素季,将比活着的昂山素季更可怕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这不是昂山素季的个人胜利,而是缅甸人民团结一致的胜利。但毫无疑问,是昂山素季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这是她第二次以生命做赌注,去唤醒同胞。
她缓缓起床,走向家中的那架旧钢琴,用瘦长的手指,弹奏起那曲美妙的音乐《卡农》。
屋外的士兵从来没有听过这种音乐,以为是某种暗号,甚是紧张,想冲进来,直到管家用嘲讽的口吻告诉他们:“音乐,这是音乐。
1989年7月20日,为制止如火如荼的缅甸民权运动,军政府以煽动骚乱的罪名,将昂山素季软禁在家中,将她与民众隔绝开来。
结果事与愿违,软禁昂山素季,给民权运动带来了更大的动力。1990年5月,大选如期到来,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392票,军政府10票
人民苦你久矣!军政府被缅甸人民毫无保留地抛弃了。
但军政府并不会放弃权力。他们只是把选举看成是平息动乱的手段,并无心真正实行选举,这个昏招既透支了自己的政府信用,也让民众经历了一个民主教育。若自己意识不到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那就只会作茧自缚,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失败
不出所料,军政府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并宣布全国民主联盟为非法组织,继续把昂山素季软禁在位于仰光大学路的住所。
昂山素季用决绝、隐忍、温和的方式,为4000万缅甸同胞争取民权,这感动了国际社会。1991年,她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但被软禁的她,无法前往挪威领奖。其实,她是可以去的,她随时都可以离开缅甸,军政府天天做梦都想这样,但她很明白,一旦离开,就再难踏足祖国的土地了
昂山素季的大儿子代为领奖,其中一句获奖感言如下:
仰光高墙内的孤寂斗争,是永不停止的人类斗争的一部分,这会将人类精神从政治暴政和心灵摧残中解放出来
昂山素季用收音机听着现场广播,泪如雨下。不仅是听到了亲人的声音,而且缅甸的进步事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她将不再孤独。
发表完获奖感言,昂山素季泪眼婆娑地走到旧钢琴,再次弹奏《卡农》,殊不知,颁奖典礼的现场,一群小提琴手和贝斯手也在弹奏《卡农》。
这种不约而同,预示着缅甸正在响应世界文明的现代潮流。
而昂山素季的屋外士兵,对这些浑然不觉,只是抽烟、下棋、玩枪。
5
出来吧,妈妈
自1989年7月第一次被软禁以来,到2010年的20年时间里,昂山素季有14年是软禁中度过的。44-64岁,她在孤独中见证着一个女人脸上逐渐爬满皱纹
昂山素季的身体比较瘦小,她的身高体重是160cm、40kg,但她有着一颗与弱女子不相称的坚强内心。
在独居的时光里昂山素季的生活非常规律,有两位女仆照顾她的起居。她一般会在凌晨4点半起床,虔诚地打坐1小时,然后听BBC和VOA广播,甚至每天会听五六个小时。没有网络,在现代社会,这个院子已经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了。
她学习冥想,涉猎佛教经典,研读曼德拉和甘地的著作支撑自己。如果思念亲人,她就独自在夜里弹奏莫扎特或巴赫的钢琴曲来恢复心灵的平静。她还爱听摇滚乐,美国“感激的死者”是她最喜欢的一支摇滚乐队。
在这个孤岛,昂山素季并没有完全放弃与外界的交流。
1994年10月21日,联合国下属有关机构在菲律宾召开“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国际研讨会,昂山素季寄去一篇论文,由菲律宾前总统科·阿基诺夫人在会上代为宣读,文章尖锐地驳斥关于发展中国家“应该经济先走,民主缓行”的观点,造成很大轰动
她的理由是,如果没有民主,促进经济发展是对军政府独裁的支持,“缅甸只有一个拥有特权的团体在赚钱。”
因为这个偏激主张,导致她的不少追随者离她而去。
有一段时间,昂山素季每周六下午都会从屋里出来,拿着笔记本,站到铁门后面,和聚集在门外的公众探讨时局,就教育、滥用童工等社会问题发表意见。
虽然仰慕者众多,但几乎没有人能进入昂山素季的宅院。这里绝对是缅甸的敏感区域。
1995年,昂山素季的第一次软禁结束,阿里斯带着两个儿子从伦敦飞来仰光。昂山素季自觉愧对家庭,阿里斯用男人的胸襟打消了妻子的顾虑:
我们不顾一切地分享缅甸梦,我从未将它视作障碍,相反,是联系我们的纽带。”
昂山素季长吁一口气,微笑良久,一字一句地说:“你一定是历史上最宠爱妻子的丈夫。”
昂山素季是多么幸福啊!内有家人的鼎力支持,外有千万同胞的亲切呼唤。
患上癌症的阿里斯自知时日无多,不想日后成为妻子的思想负担。昂山素季还不知道,这将是夫妻二人的最后一次团聚。
1999年,阿里斯的癌症进入晚期,他立即申请签证,前往仰光与妻子团聚。但是,阿里斯的签证申请接连被拒绝了30次,即便美国总统、联合国秘书长、罗马天主教教宗约翰·保罗、英国查理王子出面呼吁,军政府依然不为所动,坚决拒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缅甸军政府就是企图借夫妻分离之痛苦,逼迫她离开。但两人都很清楚,如果离开缅甸便是永久的流放,他们共同为此奋斗的一切将化为乌有。
家国选择,昂山素季悲痛欲绝。
当她意识到已无可能夫妻重聚时,她只能穿上丈夫最喜爱的裙子,头插一朵玫瑰,在英国使馆为丈夫录制了一段告别影像。她在视频中说:他的爱是她能够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可惜这段录音送达伦敦时,迈克已经去世两天了。
得知消息后,一向坚强的昂山素季落下热泪,在日记中记录下悲伤的心情:我的家庭的分离,是我为争取一个自由的缅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
她顶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悲痛,毅然选择了国家。
2000年,因违反军方禁令,昂山素季再遭软禁。
2005年6月19日,全球14个国家爆发反缅甸示威,要求释放昂山素季,因为这一天是她60岁的生日。
2007年,缅甸僧人举行大游行,几万人沿着大学道过来,走到昂山素季门前,举着双臂,对着里面高喊:“妈妈,妈妈!出来吧妈妈!”不参与政治的僧人,也将国家希望寄托在昂山素季的身上。
昂山素季在缅甸意味着什么,自此不言自明。
2010年11月13日,历经20年非人的折磨,昂山素季终于获释。缅甸人民自发涌入她住所周围庆祝。这一年,她65岁,穿着粉紫长裙跟民众见面时,言笑晏晏,丝毫不见岁月沧桑。这个失去太长时间自由的女子,依然那样美丽、从容、自信。
昂山素季能重获自由并不是军方醒悟,而是她的自由能让军方的外部压力大大降低,可以消灭所有西方国家的批评和经济制裁,有助于解决令军方头疼不已的经济发展问题。
军政府选择的这个释放时间,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1、2010年的大选已经过去了。
2、根据2008年通过的新宪法,有外国家庭成员的人不能担任总统或副总统。而昂山素季的丈夫是英国公民,她的两个儿子也是英国国籍。
3、修宪需要议会超过75%的成员的同意,但军方自动拥有25%的席位。这就意味着,没有军方的支持,任何修宪提议几乎都不可能通过。
将昂山素季的总统之路,堵得死死的,俗称“昂山素季规则”。
7
政治家
我是政治家。”昂山素季在结束软禁后的首次专访中对英国《卫报》说。
软禁解除后,她从未渲染过个人的遭遇。面对极权主义、暴力、监禁、暗杀、言论控制的现实, 昂山素季反对以暴制暴,她积极投身缅甸政治,不再刻意为自己增加民主斗士的悲情色彩,而是采用基于现实的理性政治手段,去谋取实质的进步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真的勇士,无非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它。受尽折难的昂山素季,没有任何的恨意,始终带着历经人世沧桑后的平静自持,这种撼动天地的隐忍、坚持、智慧和温柔,让她无愧于鲁迅眼中的勇士,也无愧于“亚洲最美丽的女人”。
不要把我当成民主人士,要把我当成政治家”。昂山素季走上缅甸政坛后,不断跟人强调。她很清楚自己的余生使命:忘掉口号,忘掉激情,为缅甸留下稳定的制度
在2012年4月1日举行国会补选投票中,昂山素季成功当选缅甸议员。
2015年11月,缅甸举行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全国大选,3000多万民众(缅甸总人口5000万)积极投票,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1150个议席中斩获886席,25年后再次取得压倒性胜利。2016年3月,山素季同窗好友、民盟党员廷觉,成为首位非军人总统。
半个多世纪的缅甸军政府统治终于结束。
由于宪法限制,昂山素季无法担任总统,但缅甸联邦议会专门为她新设一个职位:“国务资政”,地位仅次于总统。所有人,无论是缅甸人民,还是国际社会,都深知:缅甸只有一位“总统”,那就是昂山素季。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中国古话从未过时。
对于昂山素季个人而言,一位满怀悲悯的佛教徒,一路走来,她把生活的赐予全数吞咽消化,洗涤浊秽,留下精华。从43岁首次重返缅甸,到70岁见证军政府下台,27年间她从未离开缅甸半步
她犹如一尊大佛,始终用温柔和慈祥面对非难;又犹如一道佛光,给了缅甸人民希望,照亮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更犹如一位苦行僧,孜孜不倦地经历苦难、披荆斩棘。
她与缅甸,早就融为一体。
8
亲华
东南亚的几位民主斗士,无论是泰国的他信、英拉,还是缅甸的昂山素季,都是亲华
。相反,东南亚的那些独裁政府,往往对华充满警惕,主动靠拢西方。

泰国:人民的复仇
2011年的昂山素季与泰国总理英拉,东南亚的两位女性民主斗士
中国是缅甸的第一大外商投资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2015年6月为了平息国内的反华浪潮,昂山素季开启首次访华,她很明白,缅甸要发展,必须借助这个邻居大国的力量。她打比如说,夫妻不和可以离婚,但中缅两国是邻居,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
中国国家领导人对她进行了高规格的“国家元首”级接见,要知道,当时的昂山素季只是一名议员,缅甸离大选还有5个月。可以说,在地球人的眼里,昂山素季赢得大选是板上钉钉的事。
2016年8月,昂山素季再次访华,这是她担任国务资政以来出访的
首个非东南亚国家
,中国国家主席和总理都接见了她,在接待规格上仅次于普京。

足可见,在外国领导人眼里,昂山素季就是缅甸的领导人,而不是仅次于总统的国务资政。
在这次访问中,昂山素季特意去了宝鸡的千年古刹法门寺,来到地宫供奉的佛陀真身舍利前,虔诚上香、至诚礼拜。缅甸是一个淳朴的佛教国家,昂山素季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2017年,西方国家对缅甸内政罗兴亚问题进行横加指责,昂山素季在这一年两次访华。在全球200多个政党领导人的合影中,昂山素季站在中国领导的左边,这种最高礼遇的背景是,2017年4月10日,《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正式签署,5月19日,第一批中东原油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
至此,从中东进口的部分原油直接在缅甸通过陆路输送到中国,无需再经过马六甲海峡。
2018年,缅甸宣成立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昂山素季担任主席
2019年,昂山素季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缅两国签下多项合作协议,昂山素季在演讲中称中国是雪中送炭的朋友,感谢中国困难时刻与缅甸站在一起迎接挑战。
2020年,中国领导人的首访国家是缅甸,昂山素季在接见中直言不讳:希望中国继续在国际场合为缅甸等中小国家主持公道。对于当时面临不利国际环境的中国而言,昂山素季的这句话让人倍感温暖。
毫无疑问,在昂山素季执政的5年,缅甸明显靠拢中国了。
她秉持西方的政治理念,但并没有迷失在西方的吹捧下,而是展现出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惜得罪西方。她只有一个目标:带领缅甸人民走出普遍的贫穷,让国家整体向着现代化迈进。至于西方国家对她的评价,或许再也不会好转,但她早已无所谓了。
不做别人眼中的“小甜甜”,而要做缅甸的“牛夫人”。在国家利益面前,什么个人荣辱、名望,都不值一提。
她不是虚伪的圣母,是真正的爱国者。
小结
缅甸曾经是东南亚最富裕的国家,二战后便一蹶不振,2019年缅甸人均GDP不到1500美元,依然是东南亚最穷的国家。
外人可以通过冰冷的数据来评头论足,但只有手握选票的缅甸人民,才知道昂山素季做得好不好、值不值得托付。
昂山素季执政5年,缅甸依然困难重重,但缅甸人民还是给予她足够的信任,2020年民盟获得了83%的议席,比2015年还猛
75岁的昂山素季比以前更加瘦小了,但人民的嘱托,将让她更加坚强、更加温柔,这位“缅甸之光”守护了这个国家30年,她将继续守护下去。她给了缅甸人民以希望,也让众生皆苦的人类世界,多了一分美丽。
祝福昂山素季,祝愿缅甸人民,祈祷世界沿着文明的道路继续前进!!!
END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泰国 | 人民的复仇
白俄罗斯  | 欧洲最后的独裁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小炒和他的朋友们知识星球。长文在公号,精华在星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