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盐粒

刚刚我听闻了一则恐怖的消息,
昨天,在大名鼎鼎的复旦大学里,竟然发生了一起杀人事件!
更可怕的是,这不是一起不明事理的青少年之间的误杀,
竟是39岁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决绝地割断院长的颈动脉,
没有一丝犹豫,手起刀落,一命呜呼,
很多人还来不及了解事情真相,热搜此时正在一条条被撤下,
如此耸人听闻的事情,究竟是为何发生?
又是什么,让这个原本前途一片光明的复旦大学老师,不惜拿着刀直接杀害自己的领导呢?
犯罪嫌疑人姜某是一名复旦的青年研究员,从复旦附中毕业,数学很好,
后来高中毕业到美国留学,还一度被耶鲁录取,可惜美国的导师坚决不让他去耶鲁,
于是他只能顺应师命,在美国统计机构工作,
几年后他离婚,回国后来到苏州大学任教,几年过去了,他并没有被苏大续聘,
于是他又碾转来到复旦当教师,签了六年,但网传他因为脾气不好,不受学生欢迎,课也渐渐不上了,
眼看6年聘约到期,复旦也不准备续聘他,
正是在院里宣布解聘决定的那一天,
书记找他谈话,他直接带着刀进了办公室,
结果可想而知,这位年仅49岁的副院长,被这位怀才不遇、屡屡受挫的青年教师一刀划破了颈动脉,
在救护车来到之前就没了呼吸、与世长辞。
我看到了当时现场逮捕的视频,
这位带着眼镜、头发稀疏的年轻研究员,身上满是血迹斑斑,双手背在身后,双手里是一汪汪的血水,
衣服很多地方都被撕破了,似乎是经过了一番残酷的打斗,
更吓人的是,在死人的现场他表现出惊人的平静,眼神里看不出一丝的慌乱和悔恨,
民警问他凶器哪里来的,他说网上买的,说自己是从家里来的,并且报出了自己的家庭住址,
民警问他作案动机,他说自己在单位受到了很多陷害,说着他突然有些哽咽起来,
接着又说自己受到了很多恶劣的待遇,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民警的大声询问下,他还是镇定自若,
民警问他这件事情还有谁知道,他一时无语,后来默默地说了句:
只有我一个人知道。
现场逮捕视频

难以想象,在事发的第一现场,连衣服上的鲜血都还没凝固,
他就可以如此冷静地承认、并且叙述自己的杀人过程,
然而他的这一举动,瞬间让学术的殿堂瞬间变成了杀人的地狱,每天路过的学校办公室成了犯罪的第一现场,真是令人发毛……
最近极端杀人、伤人事件频发,
可是这个事件与众不同的是,嫌疑人并不是突然发作的神经病,不是残忍杀害无辜的反社会人格,也不是暴力成性的“恐怖分子”,
而是一名受过高教育、见过大世面的青年研究员,
我可以想象他的人生轨迹,从上学开始就是高材生,在顶尖的高中直接送去美国留学,
在美国也混的风生水起,读到了博士后的学位,
虽然最终没去耶鲁,但是也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研究的那些东西更是我听都没听过的,什么非参数经验贝叶斯、非参数回归、变量选取……
还在各大科研顶尖期刊发表了数篇文章,虽然文章数量不多,但都是扎扎实实的科研成果,
按理来说,这样的人才放在哪里都是香饽饽,
可为什么他做出了,毁掉自己和他人一生的犯罪行为?
很多人将这个原因归咎为他被解聘这一导火索,继而我发现他们在疯狂批判的,就是一个国内高校对于教师的新制度:
“非升即走”,
这个从欧美学来的Tenure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升职就走人,只有获得资格的人,才能获得长期教职,
但相比较国外的tenure-track,国内的“非升即走”似乎就显得不那么人道,
没有独立研究的资源、没有导师资格,
没有确定的标准、没有公平的竞争……
压力大、竞争大,这就是青年教师疯狂内卷的开端,有教师告诉我们:
“除非学术实力非常突出,影响投票的因素还有人情、利益、行政需要等。”
和所有不同的群体一样,青年教师的这样群体同样面临着竞争、欲望、压力的困境,
但是不是意味着如此残酷的竞争下,采取极端方式就是唯一的选择呢?
断乎不是。
现象可以反应本质,但是切不可以成为犯罪的原因,
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不会不知道自己这样的举动会给自己的未来蒙上多大的阴影,
最起码他就算被辞退了,换一家高校,或是进入一家企业工作,都比坐在监狱里、毁了两个家庭要好,
他杀人的恶行是无法被原谅的,再大的压力、竞争乃至不平等对待,都不能为他杀人的罪行开脱。
而我觉得最可悲的是,姜某在这样激烈的竞争“非升即走”中浸淫已久,
以至于当别人不把他当人看的时候,他也选择了不把人当人看,直接一刀结束了同事的生命,
就像在这个内卷日益严重、慢慢坠入达尔文社会主义的社会里,
大家都习惯用一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默认法则来要求自己,甚至要求别人,
都是要拼、要赢、要把别人踩在脚底下,
不去挣脱这种无限循环,反而要拼命从被踩的那个变成踩人的那个,
前两天听过罗翔老师说的一段话,他说:
“这(达尔文社会主义)根本是用一种动物世界的规则来要求人类世界,大家不觉得,这是一种对人的侮辱和亵渎吗?
因为你一旦把别人当作你的竞争对象,就一定会把他人物化、会把他人当作工具人,
而你一旦把别人当作工具人,你也一定会把自己当作工具人,
你瞧不起别人也就是瞧不起自己,你瞧不起自己必然就瞧不起别人,你就必然会加入内卷的这种残酷竞争,
人在跟人攀比、比较、竞争的过程中,我们内心的幽暗和兽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我们就会忘记我们作为人本身的尊严。”
最可怕的不是姜某所在的这种“非升即走”的教职制度,而是在竞争日益激烈、压力越发繁重的这种内卷中,
姜某越来越被同化,当别人不把他当人看,他开始也不把人当人看,
他瞧不起别人,就跟瞧不起自己一样,
于是最终,他极端地选择了把他人当作自己怀才不遇、身负不公的泄愤出口,
当他拿别人开刀的时候,他也变成了自己最厌恶的那种人,
如果说规划这种制度的人,是那种手拿标准任意衡量他人人生的话,
那么他杀人就是,手拿标准任意衡量他人性命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行为,
当别人不把他当人看的时候,他选择了同样不把别人当人看,
他被这个制度吞噬了、被自己内心的愤怒吞噬了,他真的没什么值得可怜的,
而如今社会中的很多人,也不都是潜在的姜某吗?
因为我们都习惯了,和别人比,当我们把自己定义成工具人的时候,也把别人间接地定义成了工具人,
那么所有人彼此利用、彼此欺骗、彼此算计,一面做人、一面做兽……
就像我看见有网友评论此事道:
“竞争,欲望,压抑,报复,人们到底为什么才会变成这样。
不知内幕,说不清楚,唯有悲哀。哪个圈子都有人群,谁知道哪里有人。”
当高校中的制度竞争越发残酷、不公,甚至人们开始自发内卷的时候,
谁知道哪里有人,
当复旦大学中那个青年教师,拿着刀刺向院长的时候,
谁知道哪里有人,
当人群同情这样一个被同质化的杀人犯,而对受害者不闻不问的时候,
谁知道哪里有人,
在人群自愿陷入这种内卷,把所有人包括自己当成工具人的时候,
谁知道哪里有人……
当世间茫茫人海中真正有人的时候,
当整个社会能看见人,我们能做个人的时候,
或许这个社会才有救,像姜某这样的人才能找到内心的出路吧……

作者:盐粒。✌️ 平凡的95后中文系少年,写写文吐吐槽,不按常理出牌,清醒明辨是非。路过地球一趟,总得撒点盐再走~ 记得关注并星标🌟「撒盐少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