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和美国「母语教育」的文章,我在文章中提到了Mia的老师平常对于「阅读」的几点要求:
1、每天都有一定的自主阅读时间(1年级结束时每天至少自主阅读30分钟)
2、家长积极参与
3、保证阅读材料中有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素材
一直以来非虚构类读物在我们家都很受欢迎,姐弟俩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听我读各种科普书,我们也动手做过很多科学游戏。
现在姐姐已经可以自己读书,弟弟在自主阅读上进步也不小,我们家里的非虚构类读物也在不断地增加,各类主题愈加丰富了。
今年我和孩子们读了不少名人传记,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类新的素材,阅读的过程中收获良多。

千万别小看孩子对英雄的崇拜,也别小看榜样对孩子的激励。
这一年来我们因为读名人传记讨论过很多有意义的话题,所以今天既是来分享好书,也会聊聊读后感。
01 
第一套人物传记绘本
我们最开始读的人物传记是一套很精美的绘本,《
Little People, Big Dreams》,
我收了足足有12本,因为实在很喜欢。

其中有一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马丁路德金、史蒂芬·霍金、甘地、玛丽·居里、奥黛丽·赫本、可可·香奈儿、李小龙等等。
这套书收集了许多杰出人物的成长故事,包括设计师、艺术家、科学家、民权运动领袖等等。
因为是绘本,所以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当然也不会像章节书那样有大量的细节。它做为学龄前孩子的第一套人物传记,再好不过了。

不得不提的是这套书的插画,色彩浓郁,画风俏皮摩登,十分地抓眼球。

这一本讲的是「可可·香奈儿」,是不是很有范儿?我最喜欢这一本。
每本书的最后都有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史料,看看可可·香奈儿真是从年轻一直美到老呀,岁月从不败真正的美人。

这一本是
「史蒂芬·霍金」
的故事,S先生很欣赏霍金,他给孩子们读过好多遍。

姐姐最喜欢的是Amelia Earhart的故事。大家可能对Amelia Earhart不太熟悉,她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女飞行员,也是第一个驾驶飞机独自穿越大西洋的女性。
我记得当我们读到书中那些惊险刺激的航空冒险时,Mia羡慕得不得了,她的眼睛里都放着光!
Amelia的故事有一个悲情的结尾。1937年,她和她的飞行向导试图完成一次环球飞行,然而那一次她和她的飞机永远地消失在了茫茫太平洋。

可能因为这是一本写给低龄孩子的书,所以书中对Amelia的结局只做了模糊的描述:So she flew on like a bird, farther than anyone had gone before...... never to return.

这套书收录了很多女性人物,还有
「Women in Science」、「Women in Art」
这样的盒装系列,小女孩读了会感到特别地骄傲!

弟弟最爱的是这一本「拳王阿里」,这倒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读了这本书,有一阵子他最迷的运动就是在Wii上打拳击。
我觉得这大概是很多小男孩的共性,渴望强大,崇拜力量。
男孩体内的睾丸素要比女孩高出许多,所以小男孩总是精力旺盛。我记得以前听人说过一句特别贴切的话:Boys are either deadly running or deadly out. There is nothing in between!
意思是,男孩儿就俩节奏,他们不是在使劲儿地跑,就是在使劲儿地睡!
正因为小男孩身心发育的这些特点,如何引导他们为自己旺盛的精力寻找健康有益的出口,这非常重要。
男孩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有「男性的榜样」,这样的榜样首先是自己身边的成年男性,而从名人传记里去了解他们的「偶像」,这也是很好的方法。
这套书我们现在还会时不时地拿出来翻一翻,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书中的故事无一不在传达着这样的理念:Little People, Big Dreams  小小的人儿可以有大大的梦想。
如果把这些人的成长经历放在一起看,你会发现他们的杰出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但是他们的个性中却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敢于做自己,能勇敢地面对命运的不公,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热爱和信仰。
玛丽·居里曾痛失所爱,可可·香奈儿在孤儿院中长大,奥黛丽·赫本的童年在战争和饥饿中度过,霍金被诊断患上绝症,马丁路德金和甘地在领导民权运动时曾无数次被逮捕...... 正是「梦想」和「信仰」的力量,才让他们成为他们。
也许我们的孩子终将平凡,但我希望他们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02
 Scholastic Biography 
(学乐传记系列)
学乐有一个专门的人物传记系列,从美国总统,到科学家,到体育明星,囊括了各行各业和不同时代的杰出人物。

这个系列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章节书,比起幼儿绘本,内容更加地详实丰富。
Mia和我前段时间刚读完了这本
《海伦·凯勒》(美亚上的推荐阅读年龄7-10岁)
,感触良多。

虽然我小时候也知道海伦·凯勒的故事,但是有了孩子之后再读海伦,触动更深、更大。

年幼的海伦同时失明与失聪,这个世界对她来说是无边的黑暗与寂静。她长到7岁了,却对周围的一切和自己一无所知,她无法表达自己,所以性格暴躁,充满了戾气,每天就像一头野兽一般在家里横冲直撞。
直到她的老师安·沙利文来到她的身边,她的生命才照进了一束光。
沙利文老师让海伦的手去感受喷涌而出的井水,然后在她的手掌上写下了一串符号「WATER」,这是海伦学会的第一个词语,原来这些符号是有意义的,原来这世界上的每一样都有它的名字,海伦恍然大悟!
我和Mia一边读书,一边感叹海伦凭借着在手掌上拼写单词,以及盲文,不但学会了阅读,还学习了各科知识,她考入了大学,拿到了学位,成为了一位作家和教育家,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书中对于小海伦经历的描述,也让我对年幼的孩子更有同理心。「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实在是一件让人感到特别挫败,甚至绝望的事情,是不是?所以小宝宝的很多情绪崩溃都源自于「没有被理解」。
我不知道Mia读过海伦的故事之后,会不会更加地珍惜那些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比如五彩的世界,美妙的声音。

有一点我们还有一些困惑,就是沙利文老师是怎么让海伦理解那些抽象的词语的?比如is are can should这些be动词和情态东西,还有代词和助动词等等。我们打算再查查资料。

读完一本书,有感悟、有触动、有学到知识、还有疑问,这就是把书读到肚子里去了吧?
学乐出品就是品质的保障,这个人物传记系列也不例外。它作为孩子的第一本章节传记书很合适。如果你发现孩子对某个领域,或者某个人物很感兴趣,不妨找一本传记给她读。
03
 Penguin Workshop
「Who Was/Who Is」系列
Penguin Workshop也是权威出版社,图书品质一流。事实上,这家的人物传记系列就登上过《纽约时报》的最畅销书籍榜单。
这个系列下面有好几个分支,除了有人物传记,也就是「Who Was/Who Is系列」,还有历史事件「What Was系列」,和历史古迹「Where Was/Where Is系列 」。
我们家有《谁是爱因斯坦?》、《谁是简·古德?》、《什么是第一个感恩节?》、《世界古代七大奇迹在哪里?》这几本。

这套书的阅读难度比学乐系列的要稍微高一点,美亚上的推荐阅读年龄为8-12岁。

姐姐大概是颜控派,看了一眼爱因斯坦的画像,就一个劲儿地摇头,表示不要读,然后自己挑了一本《简·古德》让我下单。

既然她暂时不想读《谁是爱因斯坦?》,我就自己先读了几章。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但是当时的德国高中非常教条刻板,学生要像军人一样「服从命令」,不能「提问」,不需要「思考」。
这让爱因斯坦在学校里跟老师和其他孩子格格不入,好在他的父亲和叔叔 ,还有一位像兄长般的朋友,给了「喜欢思考」的他很多支持。

后来他离开德国,去了意大利,又去了瑞士上高中和大学,并且在瑞士定居下来。瑞士的学校跟德国学校完全不一样,在那里他可以尽情的阅读、思考、还有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他梦寐以求的。
爱因斯坦固然是天才,但是孕育天才也需要土壤。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份土壤就显得更加重要,一个人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对他一生的幸福和成就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Mia现在在读
What Was the First Thanksgiving?》
这本书讲的是400多年前 ,五月花号载着一批清教徒从英国出发,来到北美开辟新大陆的那一段历史。

正好马上就到感恩节了,她想在感恩节前把这本书读完。到时候我再跟她聊聊,可以让她写一篇简短的读书笔记。

最后回顾一下今天分享的三套书:
1、Little People, Big Dreams  人物小传绘本,适合学龄前的亲子共读。
2、Scholastic Biography 学乐人物传记系列,可以作为给孩子的第一本人物传记章节书。
3、Penguin Workshop「Who Was/Who Is」「What Was/What Is」「Where Was/Where Is」系列,《纽约时报》最畅销的人物传记系列。
另外,国家地理也有一些人物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如果你家孩子还不喜欢读纯文字的书,可以试试国家地理。
如果你有兴趣和孩子一起读杰出人物的故事,不妨看看这些好书。
不过我要提醒一句,人物传记虽然是非虚构类读物,但是难免带着作者的观点和判断,这也会影响作者的选材角度,所以下单之前不妨仔细读一读评价,对书中的价值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By超雄 2020.11 于克利夫兰
近 期 推 文
后台「回复」“加群”
加“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