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当妈妈最辛苦的日子就是弟弟出生后的那一年。
那会儿弟弟是个睡渣娃,妥妥地一夜醒8次,很磨人;姐姐还不到2岁,正是自我意识膨胀和对妈妈需求极高的时候,也很磨人。我现在回忆起那段缺觉、缺生活、缺社交的日子,还会为自己心酸一把。
但是2020年的日历翻过之后,我想「最辛苦」这几个字就要易主了。
我不是一个习惯于在社交平台上表达情绪的人,所以大家平时从我的文章里也许看不出什么端倪,这里似乎仍然是一片有趣、有爱、阳光、热气腾腾的小天地。
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漫长的一年,那些有趣有爱的背后,都是自己的「咬牙坚持」。
疫情期间,孩子不去学校,家务也请不到帮手,大事小事都得自己来。一天两个娃,三顿饭,洗洗涮涮就已经让人应接不暇。
更可况姐弟俩的事情特别多,从陪读到陪玩,从处理纠纷到心理疏导,我必须化身无所不能的妈妈,也不过勉强应付。
这种情形之下,强度不低的工作也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近一段时间我感到累,状态不好。每天从早忙到晚,1、2点钟睡觉是常事,但日子还是过得乱糟糟。
上个周末是感恩节假期,爸爸难得休息几天,能多分担一些家务和带娃,我总算找到片刻的闲暇,可以慢下来,做一点调整和思考。
01 
为什么感到痛苦和渺茫
归根结底,这种痛苦源自于一种
无力感、挫败感
,一种几乎要
被生活压垮
的感觉。
明明已经很努力地想把时间捋顺,但还是要靠牺牲睡眠时间来完成工作;
明明已经很努力地想把家里收拾好 ,但目光所及之处常常都无处下脚;
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安排一日三餐,但还是不得不把冰箱里塞满冷冻食品;
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多陪伴孩子,但有时还是只能把他们交给屏幕;
明明已经很努力地想要温柔坚定,但看到姐弟俩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而杠上时,内心又窝火崩溃得一批。
这大概就是我这大半年来生活的真实写照了,孩子的事情,家里的事情,公号的更新,让我快要没有喘息的时间
每天都像是在救火,从一个火场奔赴另一个火场成了常态。
好比说刚陪姐姐读完书和做完数学题,弟弟就在一旁伤心地抱怨,为什么你们每个人都很忙,只有我无事可做?
我转过身去陪弟弟搭几把乐高,再勉为其难地和他玩几把汽车飞机打架的游戏,然后大家就嚷嚷着肚子饿了,我走进厨房也是一筹莫展,池子里的碗还没有洗,冰箱里的食物也不剩多少,还是先出门买点吧!
围绕着俩孩子和家务琐事忙了一天,好容易撑到姐弟俩睡着了,可是第二天的推送还安安静静地躺在草稿箱呢!睡觉吗?还是打起精神工作?
因为性格使然,我总会努力地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事实上,就算拖到明天,明天也还是一样地兵荒马乱,不是吗?
我知道时间管理的秘诀无非是做减法,可是今年的情况实在把所有做减法的路都给堵了。
姐姐既然选择了远程学习,那就是一整个学期都不能改的。弟弟的幼儿园还开着,但我也不敢冒风险,毕竟他小时候有过两次肺炎的经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要把家务做饭外包出去也是不容易的。
于是生活就这样被困成了一座孤岛,我又当妈妈,又当老师,又当保姆,唯一能倚靠的也只有自己的咬牙坚持了。
02 
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辅导学习,照顾孩子,打理家中的大小事情都耗时耗力,细碎繁琐得很,但是最难的还是要在这样乱如麻的日子里,保持公号的更新,坚持学习和高质量的输出。
前阵子跟好朋友聊起最近的状态,她问我为什么这么累还在坚持?
“是啊,为什么这么累我还在坚持?”,这个问题我也不禁反问自己。
刚开始写公号的时候,我只把它当作一种记录,一件打发时间的小兴趣。但是随着这两年投入地精力越来越多,它已经成了我的一份小事业。
在别人看来,写公号也许是个「自由职业」,可是我发现「自由职业」这个词本身就有点问题。但凡一件事情成了职业,也就不自由了,如果真的自由,那就只是「兴趣爱好」。
我是做事情认真的人,既然开始了就不会轻言停更。做什么都不容易,今年很多行业,很多人都不容易,大家都在熬着,我也不见得比别人更苦,当然也能咬咬牙坚持。
不过,这份坚持的背后除了有性格的原因,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我从这块小小的天地里找到了价值,找到了三观契合的朋友,找到了自我认同。
我能够在2年的时间里写下200多篇原创文章,是兴趣使然让我有契机遇到你们,并且通过文字得到了你们的认可。最后因为你们的认可,我找到了「价值」与「认同」。
这份价值与认同就是我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在这个魔幻的2020年,它也架起了我这座孤岛与外面世界的一座桥梁。
03 
你找到自己的那份价值了吗
说到做一件事情的价值,感恩节的这几天假期我又重温了Simon Sinek在2009年的一段TED演讲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忍不住要和你们分享一下。
在这篇短短的演讲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发现,一个说得上让人恍然大悟,拍案叫绝的发现。
长久以来人们都试图寻找这样一个答案:为什么有的人能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有的企业能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这些人,这些企业 ,跟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客观因素固然是我们不能控制的,那主观因素呢?我知道如今的成功学鸡汤很多,但是把这个问题讲得如此简单、又如此深刻和透彻的 ,还是Simon Sinek发现的这条规律。
这张图上画了3个圆圈,最外面的一个圆圈是
「What 是什么?」
,中间的一个圆圈是
「How 怎么做?」
,最里面的一个圆圈是
「Why 为什么?」
Simon Sinek把这3个圆圈叫做
黄金圆环
。他说,世界上那些杰出的人和杰出的企业,他们在思考、行动、和交流方式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而又和其他人截然相反。
绝大多数人和企业组织,都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what);其中有一些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how),这可能是你和别人的不同,或者说差异价值;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做(why)。
我们一般人习惯的思考和沟通方式都是
「从外向内」
,你会告诉别人你是干什么的,你是如何做的,但是往往缺少了「为什么」,也就是
缺少了价值和信念
而像苹果公司、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明飞机的怀特兄弟这些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从内向外」,他们的思考是从「为什么」开始,他们的行为是由「为什么」决定。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是首先告诉你「为什么」,然后才告诉你「怎么做」和「是什么」。
虽然只是颠倒一下顺序,但是结果却大不相同。这一点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马丁路德金当年的演讲不是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而是I Have a Plan我有一个计划),两者能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
因为「是什么」和「怎么做」连接的是人的理性和智力;「为什么」连接的才是人的情感。理性的思考很重要,但人都是情感的动物。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我们大概率上不会创立下一个苹果公司,也不会有一件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发明创造。
但是如果我们能将自己的思考、行为和沟通方式由「从外向内」转变成「从内向外」,我们就能改变自身和周围的小环境。

当我们「从外向内」地去看问题时,很容易把自己淹没在杂乱无章的「what」和「how」里面,
时间一长,就迷失了价值、方向、和自我认同
只有当我们
「从内向外」
去思考时,我们才有了清晰的价值观,我们的行为才有了价值观的指导,我们的
沟通方式才能从价值出发去联结他人的内心和情感。
我记得前一段时间网上对「全职妈妈」「职场妈妈」的讨论特别激烈。有人说只有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全职妈妈没有经济来源,很难找到安全感和自我认同;
有人说我们的社会观念需要进步,全职妈妈对家庭和社会所做的贡献不亚于职场妈妈,理应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认可。
其实不论是全职妈妈的好处(比如更好的照顾孩子与家庭),还是职场妈妈的优势(比如给孩子的榜样和激励),我们都能列出一长串来,这说到底是很个人的选择。
而决定我们在当下做出怎样的选择,这就是基于「价值观」的。所以离开个人价值观去讨论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这没有意义。
同样的,也经常有读者朋友跟我倾诉做为全职妈妈的困惑,或者做为职场妈妈对孩子的愧疚。
我想,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困惑或者愧疚,这也许就是我们需要「向内看」,回到最里面的那个圆圈,去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是不是?
对于Simon Sinek提到的这个「黄金圆环」,我可以举一个自己的例子,那就是我是如何把这条规律投射到公号写作上来。
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公号?
做为妈妈,我最核心的价值观是
1、育儿路上,我最重视、最珍惜的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2、我认为养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最好的孩子。
有了这样的价值观,我知道我可以通过文字找到更多认同我的人。也因为有了这样的价值观,我以此去检视「怎么做 」和「是什么」。
这个公号是「怎么做」的:
分享育儿与教育理念、分享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分享做妈妈的酸甜苦辣和自我成长。
这个公号「是什么」:这是一个育儿和育己的公众号。
你看,「怎么做」和「是什么」,它们只是基于「为什么」的结果。
这样「从内向外」地思考和行动,是一剂强心针,让我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哪怕是活成孤岛的一年,我也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和前进的方向。
如果在某个时候你也感到迷茫、困惑、焦虑,不妨放空一下,从第一个问题开始,想一想这三个问题:
为什么?(WHY)

我应该怎么做?(HOW)

这件事是什么?(WHAT)
2020年已经走到尾声了,我在这里给公号提一个新年展望吧。
未来的一年,我会继续在这里陪伴大家,我会一以贯之地告诉这里的每一个读者,
养育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是为了让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会让这份价值和理念更加「落地」,我想更多地分享教育和学习干货,分享自己对育儿育己的思考和感悟。
如果我们能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变得更加有趣有爱,这就是成长需要的那份土壤了。
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想每个人在2020年的尾巴上都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这几个问题。如果你想分享你的故事,那就去留言区吧!试一试从「为什么」开始分享。
最后我还准备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大家都来留言区聊聊,不论是聊自己、聊孩子、聊生活,或者说说你对我的期望都好。
我会抽取6位朋友送出我为大家准备的电暖宝,希望你们这个冬天会很温暖。我们评论区见!
By超雄 2020.12 于克利夫兰
近 期 推 文
在给孩子思维启蒙的路上,这次我和大家站在同一战线
后台「回复」“加群”
加“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