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我写了一篇关于数学学习的文章:也许你觉得小儿科,但是摸透1-20就是6岁前最合理的数学目标,得到了很高的响应,很多朋友说希望我再分享一些具体的方法,到底怎么带孩子摸透「1-20」呢?
今天就来把这个坑给填上。虽然是写数学,但讲的都是大白话,方法也易懂易操作,还不长,我相信你读过之后心里就有底了。

在进入具体的实操方法之前,我想先讲讲「数感」这个概念。相信你们都听说过「数感」这个词儿,但它到底是个什么感?听着好像又懂又不懂?
简单点说,「数感」就是我们对「数字」和「数字之间关系」的一种敏锐度
比如当你听到「18」这个数字时,你会马上想到:
它包含「1个10」和「8个1」,它离20还差2个位置,它比15多3个,它逢2就可以凑成整10,18件物品可以分成2组、3组、6组、9组,18的2倍是36,3倍是54,100里面有5个18、不到6个...这些都是「数感」的表现。
怎么培养「数感」呢?这也不是什么玄乎的东西,不妨类比我们平常说得多的英语
语感」,或者打球的「手感」。

语感好的人,不用在脑子里反复斟酌语法和用词,开口表达自然就是对的、流畅的;打球手感好的时候,怎么投都中,随手一扔就是漂亮的空心球。
这是如何做到的?无非是4个字:熟能生巧培养数感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各种情境下,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材料,各种方法,让孩子不断地跟数字和数量打交道,不断地摸索和运用
慢慢地就熟练了,有感觉了。

01
 怎么才叫吃透了?
我之前讲到过,不要小看 1-20,要真正地弄懂吃透、了然于胸,这是需要花不少时间的。怎么才叫吃透了?我总结过几点,大家可以参考。
1、可以准确地、一一对应地从1数到20,不会数错、漏数。
2、可以倒着从20数到1,同样不会数错、漏数。
3、可以快速准确地比较数字的大小。比如14和16哪个大?要马上就知道,不用先数一遍数才反应过来。
4、真正理解十位和个位。明白「11」里面包含了「1个10」和「1个1」,「8+9」凑成了「1个10」,另外还剩「7个1」。
5、熟悉20以内数的拆解,比如「8」可以拆解成「1和7」,「3和5」,「4和4」,「14」可以拆解成「10和4」,「9和5」等等。
6、计算20以内加减法,包括进位加法、退位减法、3个数相加等等。
7、对1-20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敏感度。
比如计算「17-8」,能够想到8离10很近,可以先算「17-10」,然后算「7+2」,得出「9」。

又比如知道「8-5=3」,自然而然地就能推断出「18-5=13」。知道「8+7=15」,那么「9+6」也是「15」,「8+9」就一定是「17」。

8、
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本质是
「部分与整体」
,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减数=被减法-差」,「加数=和-被加数」这样的公式。

9、能够灵活地运用上面这些知识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这一点就可深可浅了,是不是?
02 
 分为几个阶段。
饭都是一口一口吃的,20以内的数学启蒙也要分成几个阶段。
  • 3-4岁:「1-5」的认识和理解。
  • 4-5岁:「1-10」的认识、理解、和简单运用
  • 5-6岁:「1-20」的认知、理解、简单运用,以及「100以内」数的初步认识。

03
 有哪些方法?
下面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实操,我分享了我们平日里最常用的几类方法,但是你们得知道,方法是很多很多的,关键还在于前面提到的:在各种情境下,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材料,不断跟数字和数量打交道,不断地摸索和运用。
明白了这一点,也许你能想出比我多得多的法子来。
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数字和数量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有机会用到,尤其是「1-10」的运用更是顺手捏来。
超市购物
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不妨把身边天然的数学启蒙环境利用起来。
帮忙挑苹果
妈妈需要5个苹果,你可以帮我挑选5个放到袋子里吗?
我们家有4个人,如果每人吃1个土豆,要买几个土豆才够?
一盒雪糕有4根,我们买了2盒,一共有几根?如果你每天吃1根的话,能吃几天呀?
对于大一点孩子,可以问难度更大的问题,比如:这里写着3个橙子2块钱,我们买6个橙子的话,要多少钱?
或者换一个角度:我花4块钱,可以买几个橙子?

涉及数学知识点:一一对应数数、加减乘除运算。
收拾玩具
收拾玩具时可以顺便练习数数。比如我们家里有这样一套齿轮玩具,所有的零件加起来正好100片,我每次都会和弟弟一起数一遍,看看是不是零件都齐整?
数的时候可以1个1个数,从1数到100;也可以每数完10个放在一起,然后练习隔10数数。
如果数完之后发现没有 100片,只有96片,我就会问弟弟少了几片?赶紧在周围找找吧。
涉及数学知识点:一一对应数数、整十数数、加减运算。
读书的时候
读书的时候也能学数学?那就看能不能发现好时机了。
我现在给弟弟用的补充分级读物是《尤斯伯恩图书馆系列》这套书,这套书的每个小故事后面都有一个「找不同」的小谜题,两幅图画一共有6处不同的地方。
弟弟每找到一个,我都会问他,你已经找到2个了,还剩几个要找?这就是练习「数的合成与拆解」,练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
涉及数学知识点:数的拆解、加减运算。
算日子
临近大的节日,或者小朋友的生日时,可以让孩子算一算,离圣诞节还有几天?离你的生日还有几天?
我们还准备了一个这样的圣诞倒数板,一到12月份,就要每天把日子给算清楚啰。
涉及数学知识点:倒数、减法运算。
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数学地方太多了,就看你有没有留意了。

借助教具
生活中的启蒙虽然好,但是涉及的数字不会太大,一般都是10以内。我觉得借助一些专业又有趣味的数学教具,也是很好的方法。
我们有几样心头好 ,拿出来给你们看看。

Learning Resources All Ready for Kindergarten 
Readiness Kit
这是Learning Resources的一套「入学准备」教具
,里面有很多小玩意儿:
字母、音素、词汇、书写、数学、几何
都覆盖到了,以前在我的文章里出现过的字母教具就是这里的。

盒子里有一个Activity Book,里头有几页关于数学的内容我们常用到。
比如「凑10练习」,首先是基于「实物」,在两片树叶上摆放不同数量的昆虫,加起来要刚好10个。
然后进阶到「凑10表格」「数字运算」,这就是「具象化 - 图像化 - 抽象化」层层递进的过程。
另外
「百数板」
这一页我也很中意,我们家其实有几套不同的百数板,都比这个来得高级,但反而是这个用得最多,因为取放很方便,还能反复擦写,用完了拿纸巾一抹就完事儿。

百数板主要用来认识100以内的数字,熟悉进位规律,了解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
最简单的玩法就是「找数字」,我报一个数字,比如「54」,让弟弟用马克笔把这个数字圈出来,看他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百数板的用法非常多,可以再专门写一写。
我很喜欢这个英语、数学、几何一应俱全的教具盒子,已经列在了我的团品清单上,国内暂时还没有,不过我会去努力争取。
Hape Math Monster Scale 
这是德国木玩品牌Hape推出的一款「怪兽小天平」,它包含了1个天平,11个重量为1的小砝码,重量2-10的砝码各1个。
我们常用它来练习20以内加减法,只是在小朋友眼里,这不是学数学,而是玩。
比较数字的大小,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数的合成:
哪些砝码加在一起可以得到10、12、15?

加减法:右边比左边重,应该从右边拿掉几个砝码让天平重新平衡?或者在左边加上几个砝码?
这款教具的样子很讨人喜欢,理念也没得说,姐弟俩都很乐意玩。
Learning Resources Mathlink Cubes
这个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Learning Recources的魔法方块。用魔法方块来教数位的概念很好,每10个凑成1条,这就是1个10。
我会让弟弟用这种方法摆出不同的两位数,比如「25」,「53」的等等。
除了学习数位,用它来练习两位数的进退位加减法也很好,进1个10就是凑成一个新的长条,退1个10就是拆掉一个长条这样一来小朋友就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进位」「退位」了。
我以前还给大家介绍过「圆点卡」和「数学跳棋」,也都是很好的数学游戏,大家可以翻翻旧文。

有些朋友可能要问,需要用到这么多教具吗?

这当然不是必须的,不过还记得我反复提到的吗?培养「数感」无非就是「熟能生巧」,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材料,让孩子不断地接触到数字和数量,在一次次地摸索、思考和运用中,熟和巧就是这么来的。
练习册
我不习惯于让孩子大量刷题,但是也要承认,必要的练习还是不能缺少,所以练习册总会有一席之地。
目前我们用过的练习册有Brain Quest全科练习册,新加坡数学,柯林斯这几套,我觉得都还不错,新加坡数学严格来说是一套教材。
改天再详细地写写练习册吧。
最后再给大家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学习方法:

1、从生活中着手
2、借助教具
3、适当练习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了,我发现数学和英语一样,也是一个事无巨细,填不完的大坑呐。
By超雄 2021.1 于克利夫兰
近 期 推 文
后台「回复」“加群”
加“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